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对24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普通MPP(166例)和RMPP患儿(58例)的临床特点以及淋巴细胞亚群、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球蛋白E(IgE)等实验室指标,应用ROC曲线评估预测RMMP患者的特异性指标。结果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9+、CD56+绝对计数以及血清LDH、CRP、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4+、CD19+绝对计数鉴别诊断RMPP和普通MM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900、0.842,其敏感性分别为86%、90%、82%,特异性分别为75%、70%、80%。结论 CD3+、CD4+、CD19+绝对计数可作为儿童RMP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66例难治性MPP和40例普通MPP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并以1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66例难治性MPP分为二组,MPP治疗组口服阿奇霉素和匹多莫德,MPP对照组仅口服阿奇霉素,剂量和疗程相同.结果 难治性和普通MPP患儿CD4 及CD4 /CD8 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 、CD19 及IgG、I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难治性MPP组CD3 、CD16 CD56 明显低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CD19 明显高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匹多莫德治疗后CD3 、CD4 、CD16 CD56 及CD4 /CD8 比值有明显升高(P<0.05),MPP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症状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均较MPP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免疫功能低下和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匹多莫德可提高T细胞数量、增强CD4 辅助性T细胞功能,有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恢复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MCP)-1、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及T 细胞亚群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36例肺炎患儿,按诊断标准分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组(18例)和MPP组(18例),及同期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1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标法测定3组患儿BALF中的IL-6、MCP-1、IFN-γ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1) MPP组及RMPP组急性期患儿的BALF中,CD3 +、CD8 +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急性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RMPP 组急性期 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 RMPP 组及MPP组急性期IL-6水平高于恢复期(P<0.05).(3)RMPP组急性期及 MPP组急性期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MPP组急性期较MPP组急性期明显升高(P<0.05),RMPP组恢复期高于MPP组恢复期.(4)RMPP组急性期及MPP组急性期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RMPP组急性期高于MPP组急性期,RMPP组恢复期高于MPP组恢复期,RMPP组急性期及MPP组急性期MCP-1水平均分别高于恢复期(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及功能的紊乱;IL-6、MCP-1及IFN-γ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MPP 的发病过程,并且IFN-γ及MCP-1可作为预测MPP难治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儿T 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严重脓毒症患儿42 例,随机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22 例)和常规治疗+CBP 治疗 (CBP 组,20 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 动态测定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CBP 组患儿PICU 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P+、CD4+、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CI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D4+、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C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CD4+、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 比值及PCIS 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结论 CBP 治疗可以提高严重脓毒症患儿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炎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儿童肺炎的关系。方法入选细菌性肺炎38例、支原体肺炎29例和病毒性肺炎25例,共92例肺炎患儿,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荧光分析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hs-CRP、PC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CD4+CD25+Treg细胞水平(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并与3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患儿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CD8+T淋巴细胞、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肺炎患儿的CD8+T淋巴细胞、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儿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的PCT水平、PCT阳性率均高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患儿的CD4+CD25+Treg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PCT为儿童肺炎鉴别诊断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PCT诊断早期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优于hs-CRP;免疫损伤在儿童肺炎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支原体肺炎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状况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Hou AC  Lu Y  Sha L  Liu LG  Shen J  Xu Y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9):652-65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改变 ,为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FACS)检测了3 5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和B细胞 ,同时通过检测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4(IL 4)的CD+ 4细胞方法 ,测出相应TH1、TH2细胞的百分比 ,并与2 8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对 3 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 3 0例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精制结核菌素 (PPD)皮肤试验。全部患儿均系在我院住院的患儿 ,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 9岁。对照组男 14例 ,女 14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7岁。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 3 、CD+ 4T细胞百分率为 68 0 0± 6 66及 3 7 86± 5 84,较对照组 63 71± 7 92及 3 4 54± 6 2 3高 ,(P <0 0 5) ;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为 14 13± 8 46,对照组为 2 0 77± 6 89,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NK细胞及TH1/TH2比值在患儿组降低 (P分别为 <0 0 1和 <0 0 5)。两组间CD8、TH2、B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3 0例患儿之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 ,IgG全部正常 ;IgA升高 7例 ;IgM升高 4例。皮肤P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槐杞黄治疗组(n=51)和常规治疗组(n=47)。槐杞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槐杞黄治疗组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槐杞黄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个月内槐杞黄治疗组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降低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短期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以2008年5~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重症和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当日或次日行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相对计数的检测;危重症组均予IVIG和甲泼尼龙治疗。停用甲泼尼龙后第2天行淋巴细胞亚群复测。以新加坡人群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值为参照,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病情不同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结果 142例患儿进行分析。2d至12个月24例,其中男17例(重症组13例,危重症组4例),女7例(重症组4例,危重症组3例);~6岁118例,其中男71例(重症组32例,危重症组39例),女47例(重症组25例,危重症组22例)。①2d至12个月组男女儿童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升高,~6岁组男女儿童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升高。②重症组男女儿童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降低,但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更偏离于正常值(平均约2倍升高);危重症组男女儿童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降低,B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更偏离于正常值(平均约2倍升高)。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危重症组男女儿童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均P0.05),B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重症组(均P0.05)。③危重症组治疗后男女儿童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B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呈趋向于正常值的趋势。结论 B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可能反映手足口病进入危重症期,应用IVIG和甲泼尼龙有助于恢复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异常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及意义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 9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4+ 、CD4+ CD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CD8+ 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NK细胞 (CD1 6+ 56+ )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经治疗缓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达正常水平。结果表明 ,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辅助诊断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通过比较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和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旨在为儿童RMPP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MPP住院患儿7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RMPP组(n=152)和MPP组(n=551)。对两组患儿在基本情况、临床表现、感染指标和心肌酶谱上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MPP组入院第1天的热峰高于MPP组(P < 0.01);听诊哮鸣音的比例则低于MPP组(P=0.009)。RMPP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MPP组(P < 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MPP组(P < 0.05)。RMPP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MPP组(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峰和LDH水平与儿童RMPP密切相关(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热峰和LDH诊断儿童RMP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和0.637。在 ≤ 2岁患儿中,当临界值取LDH为400 U/L时,诊断儿童RMPP的灵敏度为52.63%,特异度为54.84%;在 > 2岁患儿中,当临界值取LDH为335 U/L时,诊断儿童RMPP的灵敏度为69.92%,特异度为51.55%。结论 RMPP患儿早期高热,且伴随多种实验室指标异常;尤其在 > 2岁患儿中,血清LDH水平升高对儿童RMPP具有较高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入托、入学体检,或术前查体及术后复查(均为对免疫功能影响不大的疾病)的0~18岁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婴儿组(28d至12个月),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7岁),学龄组(~12岁)和青春期组(~18岁)。采集外周血以双色及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相对计数及CD4+/CD8+比值。比较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差异,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由于青春期组所收集的标本数较少,将该研究对象组予以删除。最终纳入28d至12岁儿童592例。①婴儿组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与CD4+/CD8+比值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与CD4+/CD8+比值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学龄组CD4+T细胞百分比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除了男童T细胞百分比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男女儿童各年龄组间外周各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总体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男女儿童淋巴细胞亚群不同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多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男女儿童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均呈逐渐升高趋势;CD4+T细胞、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随年龄增长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男女儿童T细胞、B细胞、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升高或降低的程度略有不同;④中国汉族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点与欧、美、非洲国家儿童相比存在相似的升高或降低的趋势,但数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儿童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本研究成功建立中国汉族28d至12岁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2.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共246例。为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我们对这些患儿进行了急性期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MPP组246例,CD3、CD4、CD8和CD4/CD8分别为60.8±4.41、33.7±5.42、28.8±2.94、1.25±0.09 ;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MPP住院患儿31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单纯MPP患儿241例(未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患儿69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 与单纯MPP组比较,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拷贝数值均显著升高(P < 0.05)。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肺实变、肺外并发症、支气管镜下严重病变(糜烂/痰栓)及重症MPP病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MPP组(P < 0.05)。结论 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患儿存在更严重的免疫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P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细胞亚群、NK细胞、IFN-γ、IL-4,探讨急性ITP患儿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急性ITP患儿及20例对照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方法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IFN-γ、IL-4水平,并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ITP患儿CD3+、CD4+、CD4+/CD8+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01),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NK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细胞百分比的改变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IFN-γ与IL-4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01)。结论急性ITP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同时存在细胞因子紊乱,可能是Th1优势疾病,NK细胞与儿童急性ITP发病机制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的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2 0 0 2年1 0月至2 0 0 3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的1 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亚群上CD2 5+的表达和CD4+细胞上CD4+CD45RA+、CD4+CD45RO+的表达;对照组为1 0例健康体检儿童。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意义。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3 +百分率( % )为( 62 . 2 3±6 .2 7) ,较对照组( 68 .60±4. 74)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 0 5) ;CD4+、CD8+百分率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CD8+CD2 5+百分率( % )为( 0 . 61±0 . 58) ,较对照组( 2 .1 6±0 . 40 )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 <0 .0 1 ) ;CD4+CD45RA+/CD4+CD45RO+比值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 <0 . 0 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时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主要表现为总T细胞降低,T细胞活化障碍和CD4+CD45RA+/CD4+CD45RO+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6.
急慢性IT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IT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动态检测 3 5例急慢性ITP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结果  急慢性组均有CD4+、CD4+ CD8+显著降低 ,CD8+显著升高 ,P <0 0 1;慢性组CD3+、CD4+ CD8+显著低于急性组 ,P <0 0 5 ,NK细胞在慢性组中显著降低P <0 0 1。激素不降低急性组CD4+,丙球升高慢性组的CD4+、NK细胞两者分别能降低急慢性组的CD8+。 结论  急慢性组均有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慢性型更为明显 ,CD4+ CD8+、NK细胞对判断病程、预后有一定意义 ,激素不增加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儿感染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分成危重组和重症组)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比例。以23例外科住院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组来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特征。结果 (1)CD3+、CD3+CD4+、CD3+CD8+亚群百分比:重症组和危重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该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D3-CD19+、CD19+CD23+亚群百分比统计结果示危重组>重症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3-CD16+CD56+亚群百分比在重症患儿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重组较其他两组均有显著下降;(4)CD4+/CD8+比值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儿感染后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明显紊乱:T淋巴细胞受到全面抑制,B淋巴细胞激活参与病毒的清除,NK细胞比例的降低与危重患儿的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普通和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免疫功能检测在支气管肺炎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普通和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六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gA、IgG、IgM、补体C3、C4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6+CD56+及CD19+指标变化。结果:普通及重症肺炎组Ig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重症肺炎组CD4+、CD3+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在重症组更为明显,免疫水平的变化与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川崎病(KD)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388例KD患儿,160例感染发热性疾病患儿,85例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儿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Ig M,Ig A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感染发热性疾病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相比,KD患儿B细胞、补体C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而CD8+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下降,CD3+T细胞的绝对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可作为鉴别KD和了解KD发病机制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正确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状态,该研究检测了MPP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旨在探讨MPP患儿免疫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CM)检测了3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并与28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分别为57.30±6.21个/μL,32.70±6.52个/μL,24.9±2.41个/μL,1.31±0.33,恢复期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分别为58.20±6.10个/μL,34.92±5.93个/μL,25.87±4.72个/μL,1.39±0.42,CD4,CD4/CD8较对照组低,P<0.05。MPP患儿外周血急性期IgG,IgA,IgM分别为9.93±2.67g/L,1.63±0.69g/L,1.73±0.83g/L,恢复期分别为11.45±2.97g/L,1.94±0.84g/L,2.17±1.23g/L,IgG,IgM较对照组高,P<0.01。IgA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时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该研究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