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应用于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32例应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优良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优良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其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温珍珍 《大家健康》2017,(10):73-74
目的:观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进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的优良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阿组的护理优良率70.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与4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进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的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系统化护理,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自我管理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完成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自我管理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其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一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系统化护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为48%,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为70%,对照组护理优良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0%,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对于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价值,可以提升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护理方式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并评定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并且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试验,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试验组80例。对照组实行骨科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实行系统化护理模式,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预后情况和自我护理意识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而言,系统化护理有着显著优势,使患者的预后情况更理想,临床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系统化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实施系统化护理,效果十分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于骨科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护理组32例采取系统化护理模式,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四肢功能恢复评分对照。结果:护理组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骨折四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改善骨折后骨功能恢复,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病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已经受到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病患,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并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临床护理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病患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病患的护理,系统化护理临床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工作,总结出进行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性要素和问题。方法根据对笔者所在医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的接受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系统化护理的基本理论,对系统化护理模式进行总结研究,拿出合理的系统化护理方案。结果经过对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可以发现,采用了持续优化的系统化护理方式,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对于医院护理过程有着很高的满意度。结论根据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化护理方法的总结归纳,优化系统化护理模式的使用途径,可以有效地搭配好现有的系统化护理方式方法,有着很高的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满意48例,占97.95%,对照组总满意32例,占65.31%,两组在护理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时,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69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状态管理、心理行为、管理行为和限制行为)综合评分.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67.91±4.28)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55.06±5.29)(P<0.05).结论: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心理状态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两组均以施行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7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69 1,P=0.000 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26.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98 1,P=0.001 9)。结论:系统化护理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中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佳,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措施.对照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恢复优良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患者为77.5%,2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并无明显差异,护理后2组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提供护理干预模式,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燕 《甘肃医药》2014,33(2):149-150
目的:分析总结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80例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跟踪随访3个月后统计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结果:经卡方检验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1143,P=O.0425),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对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行骨外固定支架术前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优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手术的12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2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控制管理效果以及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均较为显著,经统计学计算均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及护理安全性,且有利于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升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2例四肢骨折患者,均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应用于四肢骨折效果确切,优质的系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和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47例患者,术后愈合43例,愈合率为91.5%;对照组47例患者,术后愈合36例,愈合率为73.5%。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实施围术期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和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47例患者,术后愈合43例,愈合率为91.5%;对照组47例患者,术后愈合36例,愈合率为73.5%。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实施围术期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沈峰 《中外医疗》2012,31(25):80+82-80,82
目的探讨使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治疗,实验组给予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固定松动等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使骨折愈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