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产量下天麻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探讨土壤微生物对天麻产量的影响。方法 该试验采用16S DNA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高通量测序对天麻根际土壤中高产土样(GC)和低产土样(DC)下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天麻根际土壤中细菌占主导地位的有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其他不明细菌unidentified Bacteria,真菌占主导的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高产和低产天麻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丰度没有差异,仅在群落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产天麻根际土壤中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施氏乳酸杆菌属Schleiferilactobacillus、古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s等38属微生物大量聚集,低产天麻根际土壤中则镰刀菌属Fusarium、鬼伞属Coprinellus、氨氧化古菌属Nitrosotalea等30属微生物大量聚集;在属和种的水平上,发现6个差异物种,绒紫红菇Russula mariae、古根菌属Archeaeorhizomyces、土赤壳属Ilyonectria偏向集中于高产天麻根际土壤中,氨氧化古菌属Nitrosotalea、簇生鬼伞Coprinellus disserminatus、镰刀菌属Fusarium则偏向集中于低产天麻根际土壤中。结论 在不同产量下,天麻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和细菌群落中均存在差异微生物,推测这些微生物与天麻产量高低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天麻的高产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褐腐天麻与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变化,阐述天麻种植过程中天麻褐腐病与土壤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天麻褐腐病的原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健康、褐腐天麻及其周际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的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结构、群落结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褐腐天麻及其土壤中真菌和细菌分类单元(OTUs)数目均有增加,且土壤中真菌、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增高,褐腐天麻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细菌多样性显著增高。在属分类水平上,健康天麻及其周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该属在褐腐天麻及其土壤中分别减少7.62%和15.75%,优势细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Burkholderia-Paraburkholderia;褐腐天麻及其周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属为土赤壳属Ilyonectria,优势细菌属分别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结论:褐腐天麻与其周际土壤中真菌菌群具有极高相似度,说明土壤微生物真菌群落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天麻褐腐病的发生,其中褐腐天麻真菌群落组成中致病真菌土赤壳属Ilyonectria成为优势菌属,推测该菌属可能含有天麻褐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在鼎湖山气候条件下试种天麻的简况,提出在广东境内引种天麻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若能抓住天麻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如温湿度控制,蜜环菌培育,充分利用广东与鼎湖山相类似的杂木林山区或针阔叶混交林区,可以引种栽培天麻。  相似文献   

4.
不同来源蜜环菌对天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秋颖  郭顺星  关凤斌 《中草药》2001,32(9):839-841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11个蜜环菌菌株对天麻产量的影响。方法:有性繁殖,采用菌枝加新材的播种方法,一年半收获,结果:蜜环菌A9,A10伴栽的天麻产量最高,为16.14和15.23kg/m^2。结论:不同来源蜜环菌对天麻产量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蜜环菌对天麻生物产量及天麻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士青  王立新 《中草药》1989,20(10):12-14
  相似文献   

6.
蜜环菌抑制天麻种子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1978年初步研究观察到蜜环菌有降低天麻种子发芽率的现象后,又研究证实蜜环菌主要对种子萌发初期起抑制作用。将具有蜜环菌代谢产物的无菌滤液加入培养基播种证明,蜜环菌的代谢产物对天麻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5种不同土壤改良剂对连作天麻和蜜环菌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筛选缓解天麻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统计各处理天麻和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分析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真菌群落结构。结果:5种土壤改良剂(A.石灰;B.腐殖酸肥;C.枯草芽孢杆菌剂;D.哈茨木霉菌剂;E.抗重茬菌剂)均能降低母麻腐烂指数9.07%~63.60%,其中改良剂B、C、D和E能够提高天麻产量59.71%~424.83%,降低天麻感病指数34.29%~82.86%。改良剂B和D能促进蜜环菌的健壮程度和菌索粗度,5种改良剂能增加蜜环菌干重4.49%~83.06%,提升蜜环菌侵染指数4.90%~24.82%。5种改良剂对连作天麻生长的改善效果为D>E>C>B>A,促进连作天麻窝穴中蜜环菌生长由强到弱的顺序为D>B>C>A>E。天麻根际微生物研究中,改良剂A和E施用后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增加,改良剂A、B和D可以增加真菌的丰富度,改良剂D和E与天麻正茬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高,改良剂C和E能降低天麻根际土壤中致病菌的丰富度,5种改良剂对天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改善效果为D>E>B>C>A。结论:5种土壤改良剂中,哈茨木霉菌剂对缓解天麻连作障碍效果最佳,其次是抗重茬菌剂,石灰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栽培天麻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代谢物的影响,为后期天麻多环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栽培环境天麻块茎际土壤:应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等方法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的数量与代谢物的差异.结果: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以...  相似文献   

9.
天麻菌材选放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上文  王少柏 《中药材》2000,23(6):315-316
本文对天麻栽培中蜜环菌材的长短及排放方式作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菌材用短棒50.00cm纵向排放长棒95.00cm横放产量高且节省木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复壮已退化的蜜环菌,恢复其促进天麻生长及天麻素积累的作用.方法 将相同来源的蜜环菌Arrmillearia mellea野生菌种、该野生菌种连续无性繁殖退化的后代菌种以及退化后复壮的黹种接种到同一品种的天麻Gastrodia elata上进行栽培试验,测定大麻的生物产量和天麻素质量分数.结果 野生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复壮菌种组与退化菌种组相比较在天麻产量、天麻素质量分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诱导子实体方法可以使退化的蜜环菌复壮,其促进天麻生长、天麻素积累的作用也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天麻饮片等级分类方法。在文献研究及产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评价和现代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天麻饮片,并对其进行等级分类。根据调研,天麻药材已有等级分类,饮片大都以统货形式销售;所调查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医院及药房销售的天麻饮片并未分级;对已分级的饮片一般只有一级和统货2个等级,而只有冬麻加工的饮片有分级。天麻饮片等级的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饮片质量,实现"优质优价",该研究可为其他中药饮片的等级划分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RP-HPLC同时测定天麻中4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天麻药材中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5℃.结果: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分别在19.1~383(r=0.999 9),0.620~12.4(r=0.999 9),2.45~49.0(r=0.999 9),0.280~5.63 mg·L~(-1)(r=0.999 6)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6.7%~97.7%,RSD均小于1.6%.结论:本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适用于天麻药材中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天麻药材中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5 ℃。结果: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分别在19.1~383 μg·mL-1(r=0.999 9),0.620~12.4 μg·mL-1(r=0.999 9),2.45~49.0 μg·mL-1(r=0.999 9),0.280~5.63 μg·mL-1(r=0.999 6)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6.7%~97.7%,RSD均小于1.6%。结论:本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适用于天麻药材中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天麻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天麻特征元素及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ICP法对不同来源的天麻药材必需的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锌(Zn),硼(B),锰(Mn),铜(Cu)等10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天麻特征元素并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天麻药材中K元素含量最高,平均为15.31 g·kg-1;其次是N元素,平均含量为8.99 g·kg-12元素变异系数小;Mn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1.39%;N,P,K元素间达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选择3个主成分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天麻药材特征元素为P,B,N,K,Cu,Mn,Fe,Mg等8种元素。结论:天麻K和N元素含量高,且相对稳定;Mn元素含量差异大;其中P,B,N,K,Cu,Mn,Fe,Mg等8种元素是天麻特征元素;从矿质元素角度分析30份天麻资源中贵州、云南天麻药材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箭麻(天麻Gastrodia elata的一个生长阶段)和共生天麻(白麻与蜜环菌共生的天麻)为实验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揭示箭麻和共生天麻生长代谢特征.方法 采用Trizol Reagent(Invitrogen)提取天麻样品中的RNA,建立测序文库并利用Illumina HiseqTM2000进行测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天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天麻不同亲缘物种间的分类及其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7个不同生态区域的天麻种质资源,包括红杆G.elata f.elata、乌杆G.elata f.glauca和绿杆G.elata f.viridis 3种变型和红乌杂交天麻,共24份样品。运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构建天麻种质的DNA指纹图谱,从分子水平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 33对引物扩增出637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达73.16%。24份天麻种质样品间相似度分布于0.404 0~0.908 0,整个群体之间的相似程度差异较大。其中红天麻样品间的相似度在0.906 6~0.996 4,遗传差异较小;乌天麻、杂交天麻和绿天麻样品间的相似度分别在0.410 4~0.999 6、0.541 0~0.950 4和0.578 2,遗传差异较大。AMOVA分析结果显示,天麻变型内变异大于变型间变异,天麻各变型间有很大的遗传分化(FST=0.33,P<0.05)。另外,人工栽培对遗传分化有影响,但不显著。结论 SRAP分子标记方法得到的24份天麻样品多态性丰富,能有效地反映出天麻的遗传多样性。红杆天麻的遗传性状较为稳定,与其他变型间缺乏基因交流,遗传多样性匮乏;其他2个变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天麻-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传统中药药对的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方法。 方法: 将药材分成4组:天麻组(50 g)、川芎组(50 g)、天麻-川芎A组(天麻-川芎为1:4)、天麻-川芎B组(天麻-川芎为4:1),各组药材分别用10倍量70%乙醇提取。采取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结合PCA法与PLS-DA法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影响,结合载荷图信息,寻找生物标志物。 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与天麻-川芎B组相比,天麻-川芎A组样本点更接近正常对照组,而远离模型组;通过载荷图筛选出16个分类贡献率较大的变量,对其中的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和代谢途径分析。 结论: 代谢组学提供了反映机体整体状态的检测指标,天麻-川芎A组使偏头痛大鼠内源性代谢表型向正常大鼠回归,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氨基酸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天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溶液超声提取、玻璃纤维滤纸滤过、黄曲霉毒素亲和免疫柱净化的方法对天麻药材样品进行处理,以超高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进行研究并测定。结果:被测定的4种黄曲霉毒素分别在选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准确度均良好,利用标准参考物质对本方法的验证结果良好,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0批不同产地天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均未检出。结论:该方法科学、可行、方便、快速,适用于对天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