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Child-Pugh分级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肝脏疾病严重度判定指标[1],但其是一种半定量方法.有研究发现,非侵入性指数如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比值(AST to ALT ratio,AAR)及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ST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能较好地区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2],其在乙型肝炎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也有报道[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将178例CHB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分期,同时检测患者AST和PLT,计算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比较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通过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预测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准确率,并对CHB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和APRI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RI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P=0.001),APRI预测CHB进展为显著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而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03),APRI1.5和2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截断点,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和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和74%。CHB患者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其纤维化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APRI也明显降低。结论 APRI可作为预测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重度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FibroScan和血清实验室检查,并经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确诊的患者245例,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S1~S2,n=189)和中重度肝纤维化组(S3~S4,n=56)。测定患者的FibroScan、APRI、透明质酸(HA)、AST、ALT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分析进行风险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95%可信区间(95%CI)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表示FibroScan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准确度。选取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的最大值所对应的FibroScan值表示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ALT、AST、HA水平,以及APRI、FibroScan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FibroScan测定值、HA和APRI水平相关(比值比分别为2.56、1.03、31.73,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FibroScan是唯一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相关参数(比值比=2.25,P0.001)。FibroScan、HA和APRI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985、0.842、0.868,95%CI分别为0.969~1.000、0.774~0.911、0.813~0.922,临界值分别为11.65、104.4、0.69;FibroScan、HA和APRI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分别为98.9%、96.3%、96.3%;特异度分别为85.7%、55.4%、48.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9%、87.9%、8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81.6%和79.4%。结论 FibroScan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及时发现肝纤维化并准确判定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FibroScan、AST/ALT(AAR)、AST/PLT(APRI)、FIB-4及其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0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肝脏硬度(LS)、AAR、APRI及FIB-4指数,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两组患者LS、AAR、APRI及FIB-4指数的差异性,采用ROC曲线评价4项肝纤维化诊断指标鉴别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不同疾病阶段的能力,并分析LS、AAR、APRI、FIB-4对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相关性。结果:LS、AAR、FIB-4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价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鉴别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的LS、AAR、APRI及FIB-4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772、0.632、0.885;鉴别诊断代偿期与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LS、AAR、APRI及FIB-4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7、0.666、0.795、0.820;LS分别与AAR、APRI、FIB-4指数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0.265、0.156,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S、AAR、APRI及FIB-4指数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艮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据《Medical Science Monitor》2015年12月报道】题:APRI、AAR、FIB-4、FI和King指数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准确性:一项回顾性研究(作者Deng H等)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AAR)、FIB-4、肝纤维化指数(FI)和King指数也许能代替上消化道内镜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EV)。该研究旨在评估这些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FibroScan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FibroScan值与APRI(AST/PLT)、HBV DNA、AFP相关性,对比FibroScan与APRI诊断肝纤维化的优劣,为临床使用FibroScan检测辅助诊断乙肝肝纤维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择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予以FibroScan检查及肝脏穿刺活检方法检测炎症、纤维化程度,同时检测患者的AST、PLT、HBV DNA、AFP,用SPSS 1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结果:FibroScan值随纤维化程度增大而逐渐增大(P0.01),4期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FibroScan值与肝脏组织病理分期(炎症、纤维化)、APRI值呈正相关(P0.01)。与HBV DNA、AFP之间不相关(P值分别为0.986和0.163)。FibroScan的纤维化评价优于APRI值。结论:FibroScan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能替代部分肝活检检查。因其无创、简便、经济的优势,对患者无疑是更加满意的选择,同时,对临床早期诊断肝硬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据《Medicine(Baltimore)》2015年10月报道】题:APRI、AAR、FIB-4、FI、King、Lok、Forns和Fibro Index指数预测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作者Deng H等)AST与血小板比值(APRI)、AST与ALT比值(AAR)、FIB-4、FI、King、Lok、Forns和Fibro Index指数是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多个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验证和分析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例NAFLD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和病理学分期,并检测血清指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评估APRI指数、AST/ALT比率、BARD评分等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29例病例中17例(58.9%)为男性,平均年龄(51±1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7±5)kg/m2,糖尿病患者15(51.7%);病理肝纤维化分级提示显著纤维化S3-S4:6例(20.6%).各诊断模型对肝脏显著纤维化程度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AST/ALT比率表现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3],其次为BARD评分(AUROC0.77)和APRI指数(AUROC0.67).AST/ALT比率和BARD评分模型的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分别为93%和95%).阳性预测值均处于中低等水平.AST/ALT比率和BARD评分模型分别可使68.9%和37.9%的患者避免肝活检.结论: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能较好地区分存在显著肝纤维化的NAFLD患者,其中以AST/ALT比率、BARD评分模型较为有效,可以避免部分患者行肝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予以瞬间弹性成像技术、血清学指标、肝组织活检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142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行血清学指标、胃镜、瞬时弹性成像与肝组织活检,对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等检查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各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肝纤维化S2~S4期患者的AST、ALT、TBil、PLT、Glb、肝纤维化四项、APRI及FIB-4指数、LSM值与肝纤维化S0~S1期的患者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LSM值明显高于未合并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显示,LSM值、HA及FIB-4指数、APRI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最高,而APRI指数、LSM值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效能最佳。经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A、LSM值是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APRI、LSM值是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学指标与瞬间弹性成像技术对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和基于四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及其构件预测抗病毒治疗期间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病理学回归的性能。方法 75例初次病理学评估为肝硬化,在中位时间30月的抗病毒治疗后,再次接受病理学评估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入选本研究。肝脏病理学评估参照Scheuer标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3分别定义为显著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病理学分级≤G1和分期≤S1分别定义为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广泛纤维化回归。APRI、GPR和FIB-4及其构件预测肝硬化肝脏病理学回归的性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APRI、GPR、FIB-4及其共享构件血小板(PLT)预测显著坏死炎症回归和广泛纤维化回归ROC曲线下面积与对角参考线下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37、0.781和0.761,预测显著纤维化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728、0.786和0.741;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对角参考线下面积(P均≤0.01)。以APRI≤0.750、GPR≤0.500、FIB-4≤2.000、和PLT138×10~9/L为标准,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1%和57.14%、85.25%和64.29%、80.33%和57.14%和67.21%和78.57%,预测显著纤维化回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1%和57.14%、83.61%和57.14%、80.33%和57.14%和65.57%和71.43%。结论 APRI、GPR、FIB-4和PLT对抗病毒治疗期间乙型肝炎肝硬化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脏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两种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在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16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TACE术后是否存在ALFD风险,将其分为观察组(伴ALFD风险,31例)和对照组(不伴ALFD风险,137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分析两组术前实验室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计数(PLT)、FIB-4、APRI及Child-Pugh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Child-Pugh评分、FIB-4、APRI对TACE术后ALFD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前Alb、PLT、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AST、FIB-4、AP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术前Child-Pugh评分、FIB-4、APRI预测肝癌患者TACE术后ALF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818、0.789。结论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FIB-4、APRI对肝癌介入治疗后ALFD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瞬时弹性检测(FibroScan)、无创血清学指标以及这些指标的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以胃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对49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无或轻度曲张组和中或重度曲张组,分别评价FibroScan、APRI、LOK评分及FibroScan联合APRI和FibroScan联合LOK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效率。结果 FibroScan、APRI、LOK评分及FibroScan联合APRI和FibroScan联合LOK在上诉两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时,APRI的AUROC值为0.76;LOK评分的AUROC值为0.81;FibroScan的AUROC值为0.88,FibroScan联合APRI的AUROC值为0.89;FibroScan联合LOK的AUROC值为0.93,当cut-off值为21时,其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90%。FibroScan联合LOK评分是诊断效率最高的。结论 FibroScan联合无创血清学指标可以提高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效率,其中FibroScan联合LOK评分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90%,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经典的APRI评分和FIB-4指数2种无创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模型进行比较,探讨GUCI评分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846例,分为显著肝纤维化组(≥S2期,n=396)、严重肝纤维化组(≥S3期,n=204)、肝硬化组(S4期,n=100例); 846例患者中ALT 2×ULN 491例,其中显著肝纤维化(≥S2期) 275例、严重肝纤维化(≥S3期) 143例、肝硬化(S4期) 73例; 846例患者中HBeAg阴性383例,其中显著肝纤维化(≥S2期) 218例、严重肝纤维化(≥S3期) 110例、肝硬化(S4期) 55例。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穿刺当天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临床指标,根据检测的临床指标分别计算出GUCI评分、APRI评分和FIB-4指数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3种血清学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等级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利用ROC曲线分析3种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的诊断性能,ROC曲线下面积(AUC)间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GUCI评分、APRI评分、FIB-4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 472、0. 435、0. 401,P值均0. 001; AST、PT-INR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 316和0. 401,P值均0. 001);PLT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0. 353,P 0. 001)。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均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的AUC (Z值分别为6. 291、3. 159,P值均0. 001); 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高于APRI评分的AUC (Z=5. 306,P 0. 000 1)。491例ALT 2×ULN患者中,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的AUC(Z值分别为5. 969、3. 089,P值均0. 01),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也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Z值分别为4. 455、3. 192,P值均0. 01)。383例HBeAg阴性患者中,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均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的AUC(Z值分别为5. 725、2. 162,P值均0. 05); 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高于APRI评分的AUC (Z=4. 743,P 0. 001)。在ALT 2×ULN患者中,以0. 446分值为截断值,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61. 82%,特异度为82. 73%,阳性预测值为73. 14%,阴性预测值为74. 02,P 0. 001;以0. 492分值为截断值,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76. 92%,特异度为72. 30%,阳性预测值为44. 49%,阴性预测值为91. 56,P 0. 001;以0. 499分值为截断值,GUCI评分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为72. 00%,特异度为77. 90%,阳性预测值为29. 74%,阴性预测值为95. 54%,P 0. 001。结论 GUCI评分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模型,特别是对于ALT 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GUCI评分的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的价值高于APRI评分、FIB-4指数;对于诊断肝硬化,GUCI评分与APRI评分、FIB-4指数的诊断价值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肝脏纤维化的评估价值,观察APRI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患者病情判定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3例,所有病例均行肝脏彩超或CT检查,同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计算出APRI,评估APRI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根据APRI将患者分为无肝硬化组(APRI≤2)、肝硬化组(APRI﹥2. 0),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WBC、RBC、PLT)、肝功能(AST、ALT)、肾功能(BUN、s Cr、e GFR)、凝血功能(PT、APTT)、脾脏大小、腹水情况。结果:随着疾病的进展,APRI随之升高。无肝硬化组患者WBC、RBC、PLT高于肝硬化组(P 0. 05); AST、ALT水平及PT、APTT水平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 0. 05);肝硬化组脾脏肿大的比例高于无肝硬化组(P 0. 05),两组患者肾功能及腹水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作为非侵袭性诊断肝纤维化的手段之一,APRI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此外,APRI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有相关性,对临床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FibroScan和其他指标评判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142例肝硬化患者接受胃镜检查,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 4 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 4)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模型(GP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各指标评判EV的临床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无EV组49例,有EV组93例(G1 28例,G2 30例,G3 35例);EV组LSM、APRI、FIB-4和GPR分别为(25.8±1.6)kPa、(1.5±0.1)、(5.3±0.3)和(0.9±0.1),均显著大于无EV组【分别为(15.2±1.5)kPa、(0.7±0.1)、(2.9±0.3)和(0.4±0.1),P<0.05】;严重EV组LSM、APRI、FIB-4和GPR也显著大于无EV或轻度EV组;LSM、APRI、FIB-4和GPR判断EV≥G2的截断点分别为19.20 kPa、1.9、4.9和0.5,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7%和96.7%、60.0%和89.80%、61.5%和91.80%,和60.0%和85.70%。结论 应用FibroScan、APRI、FIB-4和GPR等无创性指标可以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存在,对不能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可作为一种替代方法而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病理特征,筛选与显著性组织学损伤相关的常规临床生化指标。方法分析2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ALT水平的病理特征。进一步分析组织学变化与常规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1)CHB患者221例,不同ALT水平的显著性炎症发生率为ALT≤1 ULN组18.6%(8/43)、ALT1~2×ULN组40.26%(31/77)、ALT2×ULN组81.19%(82/101);而显著性纤维化发生率为ALT≤1 ULN组20.93%(9/43)、ALT1~2×ULN组37.66%(29/77)、ALT2×ULN组62.38%(63/101)。ALT2×ULN组患者显著性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发生率均较ALT≤1 ULN组和ALT1~2×ULN组的显著增高(P均≤0.001);(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LT、AST、Alb与显著性肝脏炎症相关,ALT、AST预测显著性肝脏炎症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0.854±0.03);而AST、GGT、AKP和PLT与显著性肝纤维化相关。APAG(AST、PLT、AKP、GGT)模型及APRI指数预测显著性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0.874±0.03)。结论 1.ALT正常或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组织显著性改变较常见。2.APAG(APAG=0.034×AST-0.02×PLT+0.02×AKP-0.016×GGT)是预测HBV相关性肝纤维化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opeptin在慢性肝病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行肝穿刺的慢性肝病患者86例,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血清中Copeptin浓度,对FIB-4指数和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进行计算,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opeptin、FIB-4和APRI诊断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价值的优劣。结果 86例慢性肝病病例中显著纤维化(S2~S4)占65.12%,肝硬化(S4)占19.77%;血清Copeptin水平、FIB-4和APRI随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肝硬化(S4)达到最高(P0.05); Copeptin、FIB-4和APRI对诊断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Copeptin的诊断价值最高(P0.05)。以24.195 pmol/L作为临界值,Copeptin诊断显著纤维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和82.51%;以45.138 pmol/L作为临界值,Copeptin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5%和92.50%。结论血清Copeptin水平随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对慢性肝病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FibroScan对慢性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完成肝穿刺病理检查。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纤维化分期,分为F1~F4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弹性检测和肝功能、血常规、病毒定量等检测,利用公式计算APRI及FIB-4。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3种无创诊断方法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STATA验证3种无创诊断方法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入组患者共131例,其中男60例(45. 80%),女71例(54. 20%),平均54. 00(45. 00~58. 25)岁。FibroScan水平为7. 80(5. 60~14. 30) kPa,APRI水平为0. 63(0. 37~1. 28),FIB-4水平为2. 28(1. 43~3. 60)。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进展,各分期的肝脏硬度值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7. 83,P 0. 01)。对于进展期肝纤维化(F≥3期),FibroSca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APRI及FIB-4,经STATA进一步验证,FibroScan与APRI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FIB-4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7)。FibroScan与ALT、AST、GGT、PLT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 271、0. 507、0. 444、-0. 263,P值均0. 01)。但校正上述影响因素后并不能显著提高FibroScan的AUC。结论 FibroScan对于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有着较好的诊断效能。其综合诊断效能优于APRI及FIB-4,且诊断的准确性不受ALT、AST、GGT等指标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FibroScan、GPR、APRI、NFS、FIB-4单独应用及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8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并确诊为CHB合并NAFLD的患者92例。根据肝穿刺病理SAF分级诊断标准,分为轻中度肝纤维化(F1+F2)组(n=69)和进展期肝纤维化(F3)组(n=23)。同时应用FibroScan测得肝脏硬度值,根据临床指标分别计算GPR、APRI、NFS、FIB-4。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向前逐步回归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各种无创诊断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CHB合并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轻中度肝纤维化组的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水平明显低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Z值分别为-4.910、-3.425、-3.837、-3.873、-3.990,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roScan、GPR、APRI、NFS、FIB-4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361、0.405、0.407、0.418,P值均<0.001)。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单独应用对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844、0.740、0.770、0.771、0.779,P值均<0.001),但FibroScan诊断价值并不优于GPR、APRI、NFS、FIB-4(P值均>0.05)。将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均较单独应用时明显提高(Z值分别为1.977、2.076、2.361、2.206,P值均<0.05);将FibroScan与GPR+APRI+NFS+FIB-4同时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及95%可信区间为0.896(0.813~0.950)。结论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单项血清学模型,其中FibroScan联合NFS或FIB-4的临床价值可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和APRI(AST/PLT)及AAR(AST/ALT)指数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脾脏弹性检测和分析,探讨和对比上述三项无创技术对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的247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ARFI技术检测脾脏实时超声弹性,并计算APRI及AAR指数,所有患者均于检测前后1周内行胃镜检查明确EV程度,以胃镜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脾脏ARFI弹性、APRI和AAR诊断肝硬化EV的临床价值。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胃镜结果显示肝硬化伴EV患者169例(EV组),无EV患者78例(无EV组)。EV组脾脏ARFI弹性、APRI和AAR分别为(3.64±0.53)m/s、0.8±0.91和1.54±0.67,无EV组分别为(2.97±0.65)m/s、0.52±0.80和1.29±0.55,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3、-2.90、-2.93,P值分别为<0.001、0.004、0.004)。脾脏ARFI弹性、APRI和AAR预测肝硬化E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72和0.63,脾脏ARFI弹性与AA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脾脏ARFI弹性与AP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ARFI技术作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脾脏ARFI弹性较APRI和AAR能更准确地无创预测慢性肝炎肝硬化EV的存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