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等与产细胞毒相关蛋白A幽门螺旋杆菌(CagA+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为三组即无症状对照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组,Hp感染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4C-呼气试验(14C-URT)和(或)病理特殊染色确定,CagA+Hp感染则进一步通过检测血清CagA IgG加以确定.分别计算各组Hp及CagA+Hp的感染率及Ca-gA+Hp占Hp感染的比例,并作组间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时,Hp及CagA+Hp的感染率以及CagA+Hp与Hp感染者之比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Hp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的发生高度相关,其感染率达90%以上,其中产CagA型Hp又占九成以上,可见CagA+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这在消化溃疡的防治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及HP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胃镜检查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HP感染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73%和69.69%,HP感染总阳性率72.72%;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6.59%和81.81%,HP感染总阳性率77.5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10例,HP阳性率32.25%,十二指肠溃疡86例,HP阳性率85.14%;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3例,HP阳性率27.27%,十二指肠溃疡42例,HP阳性率89.36%.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有明显相关性;其中HP抗体分型发现HPⅠ型菌株比Ⅱ型菌株更有可能增加慢性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GS)、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青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经消化内镜确诊的1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胃溃疡患者105例(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9例(十二指肠溃疡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GS、PINP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然后按照Hp感染结果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的血清PGⅠ、GS表达水平高于胃溃疡组,血清PINP表达水平低于胃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十二指肠溃疡组的血清PGⅡ、TNF-α水平与胃溃疡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阳性的胃溃疡组的血清PGⅠ、GS、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血清PINP水平低于Hp感染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感染阳性的胃溃疡组的血清PGⅡ表达水平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组的血清PGⅠ、PGⅡ、GS、TNF-α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血清PINP表达水平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PINP、GS、TNF-α水平变化与溃疡的部位及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58例,其中HP阳性109例(HP I型组58例,HP II型组51例),HP阴性组49例。观察IL-10、IL-17及TNF-α水平,比较各组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表达水平。结果 HP I型组、HP II型组IL-10、IL-17及TNF-α水平高于HP阴性组(P均0.05);HP I型组IL-10、IL-17及TNF-α水平又高于HP II型组(P均0.05)。HP I型感染者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胃溃疡患者(P均0.05)。HP II型感染者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IL-17水平高于胃溃疡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与胃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分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探讨Hp毒力分型在FGID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8例、健康体检者86例、消化性溃疡80例,均采用~(13)C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Hp阳性患者进一步行尿素酶(Ure)A、UreB、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抗体定性检测并分型。结果 Hp感染情况:功能性消化不良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显著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01);肠易激综合征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01)。Hp毒力分型情况:功能性消化不良组Hp毒力分型与健康体检组、消化性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易激综合征组Hp毒力分型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消化性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GIDs与Hp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Hp毒力分型可以帮助临床评估FGIDs患者感染Hp后的风险,指导临床对Hp阳性的患者进行选择性治疗,以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提高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兰州地区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致病因子VacA、CagA、UreA和UreB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病理学HE染色诊断患者,免疫印迹技术检测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消化性溃疡(24例)及胃癌患者(40例)血清中VacA、CagA、UreA和UreB抗体,分析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兰州地区人群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CagA、VacA、UreA和UreB抗体阳性率依次为87.50%、95.00%、82.50%和80.00%;消化性溃疡组UreB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在消化性溃疡、胃癌组中Cag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5)。结论兰州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感染率高,以Ⅰ型菌株为主;UreB与胃癌的发病关系密切;CagA在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为阳性组(134例,其中胃溃疡82例、十二指肠溃疡52例)与阴性组(66例,其中胃溃疡40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GS、PINP、TNF-α水平。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GⅠ、PGⅡ、GS、TNF-α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PINP低于阳性患者(P<0.05)。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GS、TNF-α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PINP低于阳性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Ⅰ、GS高于胃溃疡患者(P<0.05),PINP低于胃溃疡患者(P<0.05),PGⅡ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GⅠ、PGⅡ、G...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消化性溃疡3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维吾尔族(简称维族)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维族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资料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32例(占86.68%),胃溃疡36例(占9.4%),男女之比为3.16: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消化性溃疡的高发年龄段为中年,共215例(占56.1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于中青年,共302例(占90.96%),胃溃疡见于中老年,共32例(占88.89%)。(3)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69例(95.83%),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49例(占71.01%)。(4)消化性溃疡Hp检出356例(占93.47%),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Hp检出318例(95.78%),胃溃疡中的Hp检出30例(占83.33%)。结论本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于中青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出血,消化性溃疡Hp感染检出率高,患者无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9.
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抗体滴度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CagA抗体阳性的流行情况 ,探讨消化性溃疡和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抗体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山医院门诊因中上腹痛或腹胀进行胃镜检查的人群。自 1998年 10月 -1998年 12月共收集胃溃疡病例 2 6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7例 ,对照组为同期胃镜和病理证实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例 6 5例。Hp感染的判断采用快速尿素酶和病理Giemsa相结合的方法 ,二者均阳性定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HpCagA抗体。结果 总的HpCagA抗体的阳性率为 6 2 5 % ,在胃溃疡组为 76 9% ( 2 0 / 2 6 ) ,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为 88 9% ( 2 4/ 2 7) ,在慢性胃炎组为 49 3 % ( 3 2 / 6 5 ) ,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提示CagA蛋白阳性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胃镜下的胃肠的病变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胃镜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根据是否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组(DM+Hp,96例)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DM,11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胃镜下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慢性胃炎及胃肠息肉检出率情况,并比较两组不同消化性溃疡构成比、溃疡大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糖尿病病程差别。结果 DM+Hp组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糜烂性胃炎及胃肠息肉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性胃炎总体检出率均为100.00%,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胃溃疡检出比例高于DM+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型溃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0 cm消化性溃疡比例DM+Hp组高于DM组(P0.05)。DM+HP组HbA1c高于DM组,但两组在糖尿病病程及合并疾病、口服阿司匹林比例上无差别(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炎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高,且消化性溃疡面积较大。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患者血糖控制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完整资料,据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前10 d是否服用NSAIDs分为NSAIDs组(n=122)、非NSAIDs组(n=201)。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两组基线资料、症状、胃镜检查特点及NSAIDs患者用药情况,分析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及影响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NSAIDs组年龄、心脑血管例数均明显高于非NSAIDs组,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NSAIDs组,无临床症状比例明显高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溃疡多发于胃部,非NSAIDs组胃溃疡多发于十二指肠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多发病灶占比高,非NSAIDs组单发病灶占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122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74例,服用消炎药10例,止痛药38例,服用不同非甾体抗炎药患者胃镜下溃疡形态、大小、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均可能是诱发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病年龄高于非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且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胃部,而胃溃疡中多累及胃窦位置,无显著临床症状,胃镜检查下溃疡多发占比高,服用不同种类NSAIDs药物在溃疡大小、形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Hp感染均是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对根除效果进行分析,以降低Hp感染率。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该院收治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将其中4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Hp感染率,并在实施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对比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6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5%;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在治疗后Hp根治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应该根据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有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7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葡萄糖呼气试验。结果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阳性率分别为4.3%(2/46)、6.3%(2/32),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健康对照组在基础值及试餐后氢呼气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并未出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只需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比较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实验组)和110例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部位、最大直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胃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vs 36.36%),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03%vs 5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消化性溃疡最大直径>10.0 mm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1.90%vs 2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愈合率和H.pylori根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45%vs40.91%、45.33%vs 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72%vs 5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部位主要为胃部,病灶直径较大较深,出血风险更高,临床治疗难度更大,愈合和H.pylori根除效果较单纯消化性溃疡者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osa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阳性87例(Hp阳性组)、Hp阴性49例(Hp阴性组),并将Hp阳性组分为Hp感染Ⅰ型(59例)、Hp感染Ⅱ型(28例)。比较Hp阳性组、Hp阴性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血清CHI3L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Ⅰ、PGⅡ等资料,并比较Hp阳性组不同病变部位、Hp感染类型、病情分期患者血清CHI3L1水平。分析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血清CHI3L1水平对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Hp阳性组血清CHI3L1、TGF-β1、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1);Hp感染Ⅰ型患者血清CHI3L1水平高于Hp感染Ⅱ型患者(P<0.01);复合溃疡患者血清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研究西安地区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阳性Hp菌株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配比比例为1:2.病例组为本院消化科自1997-10/1998-10连续住院的患者,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证实为活动期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对照组分为两组,对照1组为同期住院的本科及其他科住院的非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对照2组为同期普查健康人群.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配比因素为性别、民族、年龄(相差5岁以内).采用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可能有关的32个因素,对所有因素进行量化,应用SAS软件进行处理.CagA阳性Hp感染的检测结果分析采用X2检验.对所调查因素首先进行1:1及1:2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计算近似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两因素协同作用采用分层分析方法.对单因素分析时作用较大及调查结果较准确的因素,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中抗CagA抗体的检测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结果①在胃溃疡组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配对研究中,胃溃疡组的CagA阳性Hp感染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OR分别为5.0与6.5,P分别<0.05及<0.01.②在十二指肠溃疡组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配对研究中,十二指肠溃疡组的CagA阳性Hp感染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OR分别为9.33与11.00,P分别<0.05及<0.01.③1:1及1: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agA阳性Hp感染、吸烟、饮酒、食酸辣食物、生活不规律、精神因素等因素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呈正相关,而按时进餐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呈负相关.CagA阳性Hp感染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OR=16.61-84.49).④双因素分层分析中,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精神因素、食酸辣食物等因素与CagA阳性Hp感染之间作用相互独立,但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agA阳性Hp菌株感染是引起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多因素病因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的因素.重视CagA阳性Hp菌株的研究,对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PU)的重要病因,胃溃疡(GU)Hp感染率为85%~90%,十二指肠溃疡(DU)Hp感染率为95%~100%[1].根除Hp提高了溃疡愈合率,而进一步维持抑酸治疗,可使溃疡持久愈合率提高.本文就106例PU根除Hp后维持抑酸治疗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对于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是否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与胶体果胶铋胶囊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初治的12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标准三联方案以及胶体果胶铋胶囊+标准三联方案,评估比较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以及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溃疡(84.6%对55.6%)、十二指肠溃疡(84.8%对62.1%)2周末症状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4周末症状消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溃疡治疗总有效率(98.2%对84.0%)、总体Hp的PP根除率(89.5%对72.7%)和ITT根除率(81.0%对6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