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用纯化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诱生的γ干扰素(IFNγ)反应,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7/9)血清抗-HBs阳性者,都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平均滴度为3.589±1.694(log2U/50μl);部分CAH患者(5/12)亦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平均滴度为2.560±0.711(log2U/50l),二组间IFNγ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血清标志阴性者不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在CAH组及对照组中均未测到对HBsAg的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反应。  相似文献   

2.
顾琳琳  胡瑞  窦宇明  肖丽 《肝脏》2023,(3):313-319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 α-2b)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 CHB]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2020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EG-IFN α-2b治疗的HBeAg (-) CHB患者,分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治愈的预测因素,ROC-AUC评价预测效能。根据ROC-AUC得出的预测因素的截断值分别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算HBsAg累积清除率,Log-rank对数秩检验用于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共有116例HBeAg (-) CHB患者入组,随访时间124.93(109.61~140.11)周,临床治愈率为31.03%(36/116)。单因素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基线HBsAg水平(Z=-6.283,P<0.001)、基线肝硬化患者的比例(χ2=8.344,P=0.004)、12周和24周HBsAg下降幅度(Z=-3.922、-5.144,P均<0.001)、疗程中ALT一过性升高的峰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HBV感染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临床治愈(亦称功能性治愈)即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血清HBsAg和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HBeAg阴转、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肝脏炎症缓解和组织病理学改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显著降低,是目前国内外最新慢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的理想治疗目标。临床实践证明,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如核苷(酸)类似物(NA)]或免疫调节剂[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序贯或联合治疗的优化方案针对部分优势人群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开展了系列成功实现HBsAg阴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阐述了联合治疗方案的最新循证医学依据,并总结了慢乙肝临床治愈路线图,以指导临床医师治疗决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4.
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访观察重组干扰素α-2b3×106U,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3个月,治疗4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未用于扰素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作为对照,两组病例病型、年龄、性别、病程及ALT等方面皆有可比性。治疗前所有病例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结果发现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组在治疗完成时、随访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0%、51,2%、55.3%、40.9%和42.9%;抗HBe阳转率分别为250%、34.1%、42.1%、36.4%和42.9%;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5.5%、51.2%、42.1%、40.9%和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前ALT超过100IU/L,病程短于3年,女性病人,治疗开始后有发热者的疗效较好。副反应主要有发热、肌肉关节痛。结果提示重组干扰素α-2b是一种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5.
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访观察重组干扰素α-2b3×10^6U,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3个月,治疗4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未用干扰素的44例慢性乙型肝为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病型,年龄,性别,病程及ALT等方面皆有可比性,治疗前所有病例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结果发现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组在治疗完成时,随访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0%,55.3%,40  相似文献   

6.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7年随访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1,b,α2,b抗病毒的近,远期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组37例,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后随访1~7年。结果:治疗结束时,治后6月,1~7年HBeAg,HBV-DNA转阴率α1b组分别为48.65%,54.54%,68.96%,71.42%,71.42%,78.94%,72.22%,75.00%,66.67%,α2b组分别为5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CHB)功能性治愈,即表面抗原(HBsAg)阴转伴有或不伴有表面抗体(抗-HBs)的出现,被视为目前CHB治疗的理想终点。研究表明HBsAg阴转可以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HBV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是HBsAg的阴转率较低,这可能与HBV感染造成的机体免疫耐受状态有关。HBsAg的阴转和/或抗-HBs的出现提示机体针对HBV免疫功能的部分恢复。本文将对影响CHB功能性治愈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两年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α-1b型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1例,并与对照组对比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2例,男166例,女16例,年龄7~63岁,平均(3402±1069)岁,均为住院治疗者。诊断参照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后长期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84例 CHB 患者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后长期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指标的变化,肝炎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抗病毒治疗组53例,未抗病毒治疗组31例)。通过 Kaplan-Meier 法分析两组血清中再次出现 HBsAg 和 HBV DNA 累计阳性率,及抗-HBs 累计阳性率,并对相关危险/暴露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共84例发生 HBsAg 清除和(或)转换的患者,在随访中位时间24(6~60)个月时,部分患者血清中再次发现 HBsAg 阳性,治疗组累计 HBsAg 阳性率为17%,未抗病毒治疗6.2%(P =0.093)。抗-HBs 累计阳性率分别为60.4%和8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抗-HBs 产生的重要因素(OR =0.925,P =0.006),59例患者血清通过 COBAS TaqMan48检测,发现18例患者血清中 HBV DNA 阳性。在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肝硬化基础上进展为肝癌(HCC),自发组有3例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结论 CHB 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或自发性的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持久的 HBsAg 和 HBV DNA 的清除,并出现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有部分患者血清中再次出现 HBsAg,HBV DNA 阳性,甚至进展为肝硬化或 HCC。  相似文献   

1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访72周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a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72例CHB患者按1∶1.4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Pega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42例)予普通干扰素500万单位,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72周。结果在随访72周时,治疗组的HBeAg定量、HBeAg的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定量的对数值、HBVDNA转阴率、ALT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保持持久的应答效果。治疗组有3例HBsAg转阴,并且持续到治疗结束后72周,对照组无1例转阴。研究提示Pega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其病毒复制,且保持持久性应答。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余年来我国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进行抗病毒治疗积累了大量病例和丰富经验[1] 。但IFNα对慢乙肝向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的影响 ,国内还少有报道。本研究对 4 7例接受过IFNα治疗的慢乙肝病人进行 10年跟踪追访 ,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对象为 1989年 1月~ 1990年 6月在我院住院期间 ,病毒学指标 :HBsAg( )、抗 -HBc( )、HBeAg( )、HBVDNA( ) ,肝穿活组织病理证实为慢乙肝的 10 3例病人。随机分为 :治疗组 (A组 ) 4 7例。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 ,用IFNα 3MIU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清HBsAg在抗病毒治疗时的下降特点及HBV基因型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广州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0例(阿德福韦组47例、派罗欣组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PCR-RFLP方法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将基因A至D型的HBV复制质粒转染入Huh7细胞,添加干扰素-α2a并检测细胞内外HBsAg水平变化。结果阿德福韦或派罗欣均可降低血清HBsAg;12周时分别降至基线水平的59.8%和53.6%;治疗12至24周期间HBsAg下降不明显,下降速度仅为前12周的11.2%和9.2%。阿德福韦组HBV基因B型(n=20)和C型(n=24)患者的12周血清HBsAg下降无区别(分别为基线的39.4%和61.6%,P=0.092);派罗欣组HBV基因B型(n=16)和C型(n=12)患者的12周HBsAg下降至32.6%和54.7%(P=0.174)。细胞内或细胞培养上清HBsAg下降在基因A至D型间无区别。结论阿德福韦和派罗欣治疗都可以降低血清HBsAg水平;下降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前12周,下降速度和HBV基因型(B/C)无关。  相似文献   

13.
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4年随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病例选择和治疗方法:我院1995年 6月以来门诊和住院 54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男38例,女16例,年龄19~43岁。病程6月一13年,平均1.2 ±5.6)年。ALT波动于2~10倍正常值,总胆红素在正常值4倍以内(个别例外)。选择同时期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9例为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方法:联合组胸腺肽α1.6mg/次,皮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续5d,以后改每周2次,每次 1.6 mg,胸腺肽注射后 4 d加用干扰素α-2b(干扰能) 3 MU肌注,每日一…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10年随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已予肯定,文献报道治疗后HBeAg、HBVDNA及HBsAg的阴转率分别为5 1%~6 6 .5 %、4 9%~72 %及2 .5 % ,抗 HBe阳转率为4 4 %~6 8% ,但对治疗以后的远期疗效的观察甚少。为了解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现将我院1993年之前使用干扰素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在4~6个月以上者,追踪随访资料完整的门诊、住院病例进行总结,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情况慢性乙型肝炎2 75例,男179例,女96例;年龄17~5 2岁,病程6个月~18年,其中轻度181例,中度94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抗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后续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感染病科确诊初治的4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CHB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CHB合并MetS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检查结果,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χ2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结果 CHB组247例(59.50%),CHB合并MetS组168例(40.50%)。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血糖及甘油三酯对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01;t=2.25,P=0.025),血压及腰围对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糖负向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甘油三酯正向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而血压及腰围并不影响患者HBsAg水平。  相似文献   

16.
HBsAg最早应用于HBV感染的诊断,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肝细胞中HBV cccDNA水平、病毒复制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关。近年来随着血清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功能性治愈"概念的提出,HBsAg定量在HBV感染临床诊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抗病毒治疗应答预测及停药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血清HBsAg定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临床治愈”概念的提出,目前认为临床治愈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理想的治疗终点,但实现临床治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现有2类抗病毒药物,即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能够有效地抑制外周血HBV DNA复制,但由于HBV的复制源头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在受感染的肝细胞内以微染色体的形式稳定存在,加之HBV感染过程中普遍发生HBV DNA整合以及免疫逃逸,导致CHB难以彻底治愈。HBV DNA抑制后序贯/联合PEG-IFN会增加HBsAg清除率。抑制病毒进入、翻译和HBsAg分泌,调节衣壳组装和靶向cccDNA转录/降解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积极效果。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疫苗、基因工程T细胞以及激活固有免疫应答在内的多种新型免疫调节疗法也在探索中。本文总结了现阶段CHB临...  相似文献   

18.
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国产基因重组α1 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远期疗效 ,自 1991年起 ,我们对应用α1 b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长期随访 ,并于 2 0 0 0年底以同期、条件相仿未经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为 1991~ 1998年住院和门诊长期随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4例 ,并以同期、条件相仿未经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7例作对照 (见表 1)。二、方法(一 )详细询问病史 ,查询以往住院和门诊随访记录资料。(二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sAg、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真实世界中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清除HBsAg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411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PEG-IFNα-2b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线HBsAg水平、治疗后HBsAg水平,观察分析24、48及96周HBsAg清除率。在不同HBsAg基线水平(<500 IU/mL、500~1 500 IU/mL、1 501~5 000 IU/mL)及不同既往治疗情况和治疗方案后应用PEG-IFNα-2b,比较各随访节点的HBsAg清除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 完成24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9.9%(26/263)。完成48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19.7%(25/127)。完成96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41.7%(30/72)。不同基线HBsAg水平患者治疗24、48及96周时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序贯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以青岛市多家医院2018年—2021年收治的CHB患者共1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派格宾治疗至少48周,且在派格宾治疗前经过了1年及以上的NUC治疗。根据派格宾治疗48周时是否实现HBsAg阴转将入组患者分为功能性治愈组(79例)和未治愈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相关变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变量的预测准确度。结果 功能性治愈组患者的基线HBsAg显著低于未治愈组[21.63(3.33~157.60)IU/mL vs 794.70(336.10~1 185.34)IU/mL,Z=-8.869,P<0.001],派格宾治疗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