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究古方消瘰丸治疗淋巴瘤基于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信号通路上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从健康人、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刺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CFSE等技术,以PD-1/PD-L1信号通路为靶通路,通过是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与消瘰丸药物干预,观察消瘰丸对T细胞不同亚细胞的活性作用。[结果]淋巴瘤患者T淋巴瘤细胞在消瘰丸干预下,CD4~+T细胞PD-1(+)和CD69表达降低,而CD8~+T细胞PD-1(+)和CD69表达增加;PD-L1阻断剂和消瘰丸联合使用对淋巴瘤T细胞中的CD4~+细胞CD69抑制作用比PD-L1阻断剂组和消瘰丸组都明显;与PD-L1阻断剂组相比,消瘰丸组CD8~+T细胞活性增加更明显,而同时加入两者,与消瘰丸组相比,增加并不明显。[结论]消瘰丸对大量异常增殖的CD4~+T细胞可以抑制PD-1(+)的高表达,消瘰丸与PD-L1阻断剂二者对于CD4~+PD-1(+)和CD69表达有协同降低的作用;消瘰丸对于有细胞毒作用的CD8~+T细胞活性有增强作用,可以促进PD-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肾解毒方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对辅助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树突状细胞(DC)疫苗抗乙肝病毒(HBV)的免疫效果与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 HBV转基因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磷酸缓冲液(PBS)组及联合组4组,每组10只。4组分别予补肾解毒方、PD-L1单克隆抗体、PBS溶液及补肾解毒方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持续给药2周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脾脏组织γ干扰素(IFN-γ)水平、CD8~+T淋巴细胞的PD-1表达情况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结果联合组小鼠脾脏组织IFN-γ水平高于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小鼠脾脏组织IFN-γ水平高于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与PD-L1抗体组小鼠脾脏组织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小鼠脾脏组织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均低于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均低于PBS组(P0.05);PD-L1抗体组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低于补肾解毒方组(P0.05)。当效靶比为100∶1、50∶1时,联合组小鼠脾脏组织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高于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PBS组(P0.05);PD-L1抗体组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高于补肾解毒方组、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与PBS组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效靶比为25∶1时,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联合组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高于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联合组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时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起到恢复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补肾解毒方能有效发挥对HBV感染时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补肾解毒方联合PD-L1抗体更具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法对HBV-ACLF 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索中医药治疗ACLF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将58例慢ACLF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0周、4周、8周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NK、血清内毒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4周、8周肝功TBIL、DBIL、ALT和AST与0周比均有差异(P0.05);4周两组间TBIL、DBIL、T细胞亚群及NK有差异(P0.05);8周两组间ALT、AST、ALB、LPS有差异(P0.05),而T细胞亚群及NK无差异(P0.05)。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法可以改善HBV-ACLF患者肝脏合成功能、降低LPS水平,短期内改善、调节HBV-ACLF T细胞免疫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参地颗粒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按照1∶1比例分配入组,分别入组2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另选择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服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地颗粒,每次10 g,每日3次。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PD-L1、CD4+T、CD8+T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除对照组倦怠乏力外,两组患者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胃脘胀满、便溏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周、8周、12周治疗组24 h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第8周、12周治疗组24 h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D-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癖法辨证用药),均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第4周及第8周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 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ALT、TBIL降低,ALB、PT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两组间TBIL、DBIL、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两组间TBIL、ALT、AST、ALB、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临床疗效,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疏肝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乙肝患者应用生物制剂后并发症防控的效应。方法:选择类风湿合并乙肝病毒阳性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皮下注射益赛普25mg每周两次,连续使用八周;治疗组服用清热解毒疏肝汤每天1剂,连续服用8周。结果: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医中药在防控益赛普所致乙肝活动方面的作用,旨在为临床应用生物制剂提供更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WSU-DLCL2、BJAB、SP53等3种NHL 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 μmol/L)黄芪多糖处理,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 力,筛选黄芪多糖最佳浓度、对黄芪多糖敏感的细胞。将WSU-DLCL2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BMS-1[程序性死亡分 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抑制剂]组、黄芪多糖+BMS-1组,检测各组细胞菌落形成、凋亡、迁移和侵袭情 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 PD-1/PD-L1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WSU-DLCL2 细胞和 CD8+ T 细胞共培养后,检测 CD8+ T 细胞百分 比、凋亡率和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后续实验选择200 μmol/L 黄芪多糖处理WSUDLCL2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组、BMS-1组和黄芪多糖+BMS-1组WSU-DLCL2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 袭细胞数,CD8+ T 细胞凋亡率,及 WSU-DLCL2细胞 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WSU-DLCL2细胞凋 亡率、CD8+ T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黄芪多糖组、BMS-1组比较,黄 芪多糖+BMS-1 组 WSU-DLCL2 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D8+ T 细胞凋亡率,及 WSU-DLCL2 细胞 PD-1、PD-L1 蛋白表达进一步下降(P<0.05),WSU-DLCL2 细胞凋亡率、CD8+ T 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 IFN-γ、 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黄芪多糖可抑制NHL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减少免疫逃逸,其 机制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型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配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加羟基氯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解毒通络生津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损害评分、疾病活动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D-1、PD-L1、PD-L2、CD20的表达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SD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SSDDI评分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SSDA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SS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P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PCS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PD-1、PD-L1、PD-L2、CD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D-1、PD-L1、PD-L2、CD20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生津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型干燥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单核细胞PD-1及其配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9,(1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缓解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排斥组、雷公藤甲素组、anti-PD-L1组、雷公藤甲素+anti-PD-L1组,每组8只。记录大鼠存活时间、体质量,检测血清肌酐水平,肾组织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PD-L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及调节性T细胞比率。结果与急性排斥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体质量明显增加、血肌酐水平降低(P0.05),PD-L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CD_3~+T、CD_4~+T细胞比率、CD_4~+/CD_8~+明显降低(P0.05),CD_8~+T、CD_4~+CD_(25)~+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改善肾组织病理状态;anti-PD-L1组进一步加剧肾移植急性排斥作用。而雷公藤甲素+anti-PD-L1组则能显著逆转anti-PD-L1组对肾移植急性排斥作用(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上调PD-L1表达,增加调节性T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肾脏排异反应,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PD1/PD-L1可能在雷公藤甲素抗排斥反应信号通路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兔脾组织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灸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兔模型,连续7 d。成模后,隔药饼灸组和艾灸组分别给予隔药饼灸、艾灸干预,隔日灸,共灸10次。治疗结束后次日动物麻醉,摘取脾脏。采用RT-qPCR检测PD-1、PD-L1m 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D-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脾组织PD-1、PD-L1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兔脾组织PD-1、PD-L1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艾灸组兔脾组织PD-L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D-1 mRNA表达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兔脾组织棕褐色PD-1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浆、细胞膜或间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脾组织P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艾灸组兔脾组织P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隔药饼灸较艾灸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是重要的免疫负调节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中医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PD-1/PD-L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等特点,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究甘草酸二铵(DG)对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淋巴瘤(HCV-NHL)患者单核细胞PD-1表达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从健康人、单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和HCV-NHL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刺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健康人、单纯HCV感染者和HCV-NHL患者CD14+ PD-1+细胞占CD14+总单核细胞的比例;HCV-NHL患者PBMC加入DG和阳性对照HCV核心抗原干预后较HCV-NHL空白对照CD14+ PD-1+细胞占CD14+总单核细胞比例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单纯HCV感染者和HCV-NHL患者CD14+ PD-1+/CD14+均明显升高,并且HCV-NHL患者较单纯HCV感染者升高明显,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NHL+ HCV核心抗原组CD14+ PD-1+/CD14+比例较HCV-NHL空白对照明显增加,而HCV-NHL+DG组CD14+ PD-1+/CD14+比例较HCV-NHL+ HCV核心抗原组明显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V-NHL患者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路激活增加,且程度重于单纯HCV感染,DG可以降低HCV-NHL患者单核细胞PD-1+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金柴抗病毒胶囊对H1N1流感病毒FM1感染免疫低下动物的防治作用。 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注射造成免疫低下模型,经滴鼻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造成肺炎模型,分别经预防给药5 d和治疗4 d,取各组小鼠肺组织,称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中相对病毒载量,观察金柴抗病毒胶囊对小鼠肺指数、病毒载量的影响。 结果 :模型组小鼠经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后,肺指数明显升高,肺组织中相对病毒载量显著高表达,金柴抗病毒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免疫低下小鼠肺指数以及肺组织中相对病毒载量,降低动物模型肺指数、相对病毒载量的作用与达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金柴抗病毒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免疫低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治疗喉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ep2喉癌细胞株异位移植法建立喉癌荷瘤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合方低、中、高剂量组,顺铂组,每组7只.合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14.44、28.87、57.74g/(kg·d)灌胃,每日1次;顺铂组给予浓度为2 mg/kg的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复方右归丸对自然衰老致卵巢功能低下的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与CXC趋化因子8(CXCL8)/趋化因子受体1/2(CXCR1/2)信号通路及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的关系,探讨其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青年组8只、自然衰老致卵巢功能低下的雌性大鼠模型组48只,青年组大鼠常规饲养,48只模型组大鼠常规饲养过程中做5~7 d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将连续4个动情周期阴道细胞学表现为动情周期长、之后持续动情、反复假妊娠的大鼠作为初老大鼠,连续10 d表现为角化细胞指数高于50%的青年大鼠作为青年组。模型建立后,将存活造模大鼠随机分为初老空白组,结合雌激素组(65μg·kg-1·d-1),左归丸组(33 g·kg-1·d-1),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1.2,2.4,4.8 g·kg-1d-1),青年组和初老空白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30 d。实验结束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8,CXCR1,CXCR2,Ang-1,Ang-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标记大鼠卵巢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8,CXCR1,CXCR2,Ang-1,Ang-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8,CXCR1,CXCR2,Ang-1,Ang-2 mRNA表达。结果:与青年组比较,初老空白组各级生长卵泡数、黄体数、血管数目数量少且闭锁卵泡多(P<0.01),卵巢组织CXCL8,CXCR1及CXCR2水平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1),卵巢组织中Ang-1及Ang-2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初老空白组相比,各用药组初老大鼠的各级生长卵泡数、黄体数、血管数目明显增加(P<0.05),而闭锁卵泡数明显减少(P<0.05),卵巢组织CXCL8,CXCR1及CXCR2水平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卵巢组织中Ang-1及Ang-2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右归丸可以通过下调大鼠卵巢组织中CXCL8,CXCR1及CXCR2水平,上调Ang-1和Ang-2水平,促进卵巢血管生成,改善大鼠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6.
槲皮素诱导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东  顾振纶 《中成药》1997,19(10):31-32
为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本文从细胞学、流式细胞术二方面研究Que在体外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ue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并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95%可信限为43.1(30.5~60.8)u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Que能诱导HL-60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7.
智能型中药熏蒸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蒸疗法是中医传统治法,但治疗手段落后,不能很好的控制温度和蒸气量,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选用先进的Pt100铂电阻传感器测温,采用微处理芯片线性处理技术控温,同时加装大容器蒸气发生器,使温度数字显示,蒸气量增加,起到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的喂养1周,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胰岛素抵抗组、复方丹参饮预防组(中药预防组)复方丹参饮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罗格列酮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分为12只。采用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建立大鼠IR模型。喂养16周以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Wistar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除复方丹参饮预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均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胰岛素抵抗组相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与中药预防组均能减少大鼠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P<0.05)。结论:认为复方丹参饮具有抑制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的过度表达作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功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绞股蓝药材中芦丁、人参皂苷Rb1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TSK ODS-100V(4.6 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30∶70),流速1.0 mL· min-1,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0 ~ 14 min,257nm;14 ~ 18 min,203 nm;18 ~30 min,257 nm).结果:芦丁、人参皂苷Rb1和槲皮素分别在0.171 2~1.284 0μg、0.828 0~6.210 0 μg,0.204 8~ 1.525 7μg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732 927.570 1 X+1 523.016 4,r=0.9998、Y=158 991.787 4X +307.545 6,r=0.999 9,Y=745 728.515 6X +2 101.1668(r =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3%(RSD 2.02%),98.6t% (RSD 1.70%),98.38%(RSD 2.5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绞股蓝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细辛醚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增强有丝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酶-1(MSK-1),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2~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β-细辛醚组,每组15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复制抑郁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氟西汀组和β-细辛醚组灌胃给药,1次/d(氟西汀1.2 mg· kg-1·d-1,β-细辛醚25 mg· kg-1·d-1).于实验第1,7,14,21天,分别进行体重、糖水消耗量检测和敞箱实验,对大鼠行为学改变进行评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KP-1和Bcl-2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对MKP-1,MSK-1,CREB和Bcl-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β-细辛醚组大鼠行为学指标显著改善,海马区MKP-1表达减弱、MSK-1,CREB和Bcl-2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细辛醚可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海马区MKP-1,增强MSK-1,CREB和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