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是肝脏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胆汁酸可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胆汁酸的代谢包括合成、摄取转运、加工、排泄和肠肝循环等过程。上述过程的有序进行是保证体内胆汁酸正常代谢和机体稳态的基础,而体内对胆汁酸各个代谢过程的精细调控则是基础的保障。此文主要针对胆汁酸代谢调控进展,从分子和基因水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杂志》2003,11(5):403-403
临床过去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或胆汁酸蛰合剂在肠道内与胆汁酸结合。胆汁酸蛰合在大分子量的树脂上 ,随粪便排出 ,从而阻断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使胆汁酸不能再经肠粘膜回吸收。这样肝细胞的胆固醇来源减少 ,肝细胞膜LDL受体 (LDL R)增加 ,吸收更多的血浆LDL。但由于肝细胞胆固醇少了 ,HMG CoA还原酶活性会代偿增加。肝细胞合成胆固醇增多 ,部份削弱了树脂类药物的降胆固醇的作用。新的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Ezetimibe(E)是一种分子量很小的化合物。在肠道葡萄糖醛酸化后 ,通过肠粘膜绒毛很快进入门脉 ,经肝入胆汁 ,再到小肠 ,这样反复不已…  相似文献   

3.
正肝脏胆汁的形成过程依赖胆汁合成、微管分泌和肠肝循环时胆汁酸的重吸收。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之一,通过肠道和肝细胞表达的多种转运体进行肠肝循环,胆汁酸在肝脏合成,通过胆管分泌入肠腔,在回肠重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系统重新被肝脏摄取,仅少量胆汁酸进入体循环。在这一过程中,肝脏摄取吸收是调节循环血液中胆汁酸水平的关键环节,肝细  相似文献   

4.
1胆汁酸的来源与分类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为一类胆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表面活性,它们的两亲特性允许胆汁酸乳化后在随后从小肠中吸收的膳食脂肪、脂溶性药物和维生素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胆汁酸被重新认识为有效的信号分子,在葡萄糖、脂质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胆汁酸由肝脏中的胆固醇分解代谢产生,人体每天约合成1.0~1.5 g胆固醇,其中0.4~0.6 g在肝内转变为胆汁酸。生理条件下,胆汁酸的合成、转运受到精密调节,并维持胆汁酸稳态,胆汁酸的主要合成场所在肝细胞内,根据合成来源,胆汁酸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  相似文献   

5.
胆汁酸在脂肪和维生素消化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被排入小肠后约95%通过顶端钠依赖胆汁酸转运蛋白(ABST)被重吸收,其中的80%可通过牛磺胆汁酸钠共转运多肽(NTCP)被摄入肝细胞内并再次被分泌到胆汁中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1].  相似文献   

6.
《肝脏》2016,(7)
<正>胆汁主要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泌产生,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在整个机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就是顶端或毛细胆管膜上将胆盐、有机物质等大量溶质排入毛细胆管形成原始胆汁流的过程。这一步骤主要由具有ATP结合域的盒式跨膜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介导,毛细胆管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和多耐药相关蛋白(MRP2)均属于ABC转运蛋白家族,其中BSEP负责胆汁盐排出,通过水解ATP,跨膜转运结合胆汁酸盐,形成毛细胆管内胆汁酸依赖性胆汁流;MRP2负责介导其  相似文献   

7.
肝脏对胆汁形成和分泌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姚光弼 《肝脏》2004,9(2):106-109
胆汁由肝细胞制造,分泌进入胆道系统,进餐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和脂溶性物质吸收。一、胆汁成分胆汁是一种复杂的液体,固体成分不到5 %,与血浆等渗,主要由水、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物如胆汁酸、磷脂、胆固醇和胆色素等组成(表1)。胆汁酸是胆汁中最主要的有机物质,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与牛磺酸和甘氨酸形成结合胆汁酸,更具水溶性。肠道细菌将初级胆汁酸分解为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称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在末端回肠重吸收,石胆酸大部分随粪排出,小部分重吸收。表1 胆汁的主要成分成分浓度mmol/L水占95 %电解…  相似文献   

8.
过去20多年的研究发现了数个在胆汁酸肠肝循环中重要的转运体,包括肝细胞摄取胆汁酸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肝细胞输出胆汁酸的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及回肠顶端膜刷状缘吸收胆汁酸的顶膜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pical Sodium-dependent Bile acid Transporter,ASBT).但是,肠上皮细胞基侧膜控制胆汁酸分泌至门静脉血流的转运体最近才被发现,被命名为有机溶质转运体α-β(Organic Solute Transporter alfa-beta,OSTα-OSTp).随后的研究对OSTα-OSTβ的分子学特点、组织细胞分布、转运功能、表达的调控,以及在胆汁淤积状态下的适应性改变等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将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肝病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去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acid ,UDCA)最早是从中国黑熊胆汁中分离出来的 ,八十年代起开始试用于临床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 ,其利胆、保护肝细胞 ,尤其是免疫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广泛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本文主要对近年来UDCA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是胆汁有机溶质的主要成分。肝脏是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器官 ,胆固醇是其合成的前体。正常人胆汁含有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前者由肝脏合成 ,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后者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  相似文献   

10.
胆汁酸代谢及相关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汁酸在肝脏南胆同醇合成,是机体类同醇物质的主要清除途径,胆汁酸代谢在维持机体的胆同醇稳态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胆汁酸合成的机制、生理功能、肝肠循环、胆汁酸障碍相关疾病及胆汁酸合成的调节等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胆汁的生成与分泌是一复杂的过程,它依靠肝细胞内各微器活动的高度协调。例如:对各胆汁成分的摄取、合成、转运和分泌,整个肝细胞参予了其过程且并不限于其某一部分,正像交响乐中各乐器组既参予乐曲的特定部分而又汇合于整个乐曲之中。胆汁酸、胆红素以及胆汁内许多物质都是肝窦膜从血液中摄取,而肝窦膜底侧面的  相似文献   

12.
胆汁酸代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聂青和  张亚飞 《肝脏》2004,9(4):247-249
胆汁酸是胆汁中存在的一类胆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是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为脂类物质(包括脂溶性维,卜素)的消化、吸收所必需。  相似文献   

13.
胆汁酸(BA)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构成胆汁的重要成分,胆汁酸的合成是体内胆固醇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对脂类吸收和胆固醇代谢平衡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胆汁酸在糖代谢平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2008年考来维纶(一种胆汁酸螯合剂)被批准用于控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Ⅲ期临床试验表明,考来维纶可以改善接受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基础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的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胆汁形成与胆汁淤积性疾病发生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淤积是指在肝细胞水平或胆管水平胆汁生成,分泌或流动障碍[1].肝细胞与胆管细胞膜上存在众多的蛋白质是胆汁形成与分泌的重要转运体,随着对这些转运体的鉴定,以及对影响胆汁酸盐合成、转运的复杂信号网络系统的深入了解,为充分认识胆汁淤积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价值[2-3].  相似文献   

15.
<正>胆汁淤积概述胆汁的主要成分为胆汁酸,其由肝细胞合成并依次排入胆管、肠道。约95%的胆汁酸可在肠道被重吸收,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维系胆汁酸的稳态[1]。胆汁酸循环的各个环节受不同致病因素的影响,致使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减少,从而引起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主要原因有药物、  相似文献   

16.
巫协宁 《山东医药》1993,33(7):37-38
胆汁内的胆汁酸、脂质、微量蛋白等均由肝脏合成,经细胞转运至毛细胆管内分泌。近年来,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等研究有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郑吉春  王韫芳  裴雪涛 《肝脏》2007,12(4):308-310
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过程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对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排泌以及胆汁胆固醇的溶解和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肝内外胆管狭窄、阻塞,胆汁酸分泌模式改变及长期胃肠外营养等多种原因导致胆汁的排泌障碍将对肝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胆汁淤积(cholestasis)因胆汁摄取、合成或分泌障碍引起,也可因胆道梗阻形成[1]。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多样,肝细胞、胆管细胞以及肠道的胆汁酸转运体密切参与胆汁淤积的发病,近年来的研究以此为靶点取得诸多进展,并为胆汁淤积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胆汁酸的代谢一、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是人体维持胆汁代谢平衡的重要生理过程,由于胆汁酸在体内多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其转运过程为主动耗能过程,因此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胆汁酸的结构1932年首先被描述,它被公认在脂肪吸收、胆固醇分泌和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初级胆汁酸-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由肝脏合成,分泌到肠道,经细菌生物转化形成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DCA)和胆石酸(LCA)。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公认胆汁酸代谢中微生物起重要作用。胆汁酸信号通路核受体法尼酯X受体(FXR)与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  相似文献   

20.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药物、毒物、自身免疫、酒精、结石、肿瘤和遗传代谢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胆汁淤积发生而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胆汁流量的改变和胆汁酸毒性的过度积累。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过程中,不仅有内源性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作用的参与,且肠道微生物群也通过调节代谢和免疫反应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肠道微生物群与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之间也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胆汁酸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反之,肠道微生物也能够影响胆汁酸池。近年来针对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肠道微生物群与胆汁淤积性肝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日渐深入,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