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U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术后肿瘤活性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放射介入科行TACE治疗的60例PLC患者,术后3~5周行 US、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判US、CT和MRI对残余病灶活性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在60例PLC患者,术后DSA 检测出72个病灶,以此为金标准,结果MRI检出65个(90.3%)病灶,US检出34个(47.2%)病灶,CT检出55个(76.4%)病灶,提示US检出率最低(P<0.05);MRI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5%、95.8%和83.3%,而US检出分别为41.6%、97.9%和39.5%,CT检出分别为75.0%、89.5%和64.5%,提示MRI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US或CT检查(P<0.05),而三种方法检出的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介入手术治疗后,需采用影像学方法检查及时评估残余肿瘤活性,以决定后期治疗,以MRI检查的效能最好,但其费用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2.
周西  刘启榆  杨伟  王忠  范丹丹  温凌字 《肝脏》2020,(4):409-412
目的比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能谱成像(GSI)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经专家会诊后行TACE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行GSI、MRI病灶检查及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以数字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比较GSI、MRI检查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情况。结果DSA诊断肝细胞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病灶复发97个,40个无病灶残留或复发。GSI扫描TACE术后病灶残余或病灶复发的灵敏度(88.66%)显著高于MRI扫描的灵敏度(70.10%)(P<0.05),漏诊率(11.34%)显著低于MRI扫描的漏诊率(29.89%)(P<0.05),特异度两种扫描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I扫描的肿瘤包膜检出率显著高于MRI扫描的肿瘤包膜检出率(P<0.05);碘油沉积均匀病灶组ICratio值显著高于碘油沉积不均匀病灶组(P<0.05);GSI扫描诊断TACE术后不同类型碘油沉积病灶残余或病灶敏感度高于MRI扫描,但特异度低于MRI扫描。结论与MRI扫描检查比较,GSI扫描检查在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余或病灶复发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对肿瘤包膜检出率高于MRI扫描检查,GSI对碘油沉积病灶残留及病灶复发有较高的灵敏度,GSI扫描在肝细胞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价值略优于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判定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36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治疗,手术前后行增强CT检查。结果 经DSA检查发现在36例PLC患者中,肝内病灶供血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者22例,来自腹腔动脉者14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治疗成功;在TACE治疗后经DSA检查发现有18例病灶残余,表现为病灶区域碘油呈片状或斑片状分布,肝动脉期存在局部强化区;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发现增强CT扫描判定TACE术后病灶残余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3.3%、84.2%和88.2%。结论 应用增强CT扫描判定PLC患者TACE术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螺旋CT、MRI在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估的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在PLC介入治疗术后复查方式选择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PLC行TACE治疗患者45例,术后复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造影、螺旋CT和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三种影像学检查对TACE治疗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检出的灵敏度Se)和特异度(Sp)。结果 在小于5 cm病灶的诊断中,MRI(Se=92.3%,Sp=88.5%)和超声造影(Se=89.4%,Sp=84.6%)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螺旋CT(Se=88.7%,Sp=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于5 cm的病灶诊断中,三种影像学检查的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诊断病灶供血动脉来源方面,三种影像学检查的效能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诊断门静脉癌栓方面,螺旋CT的准确性(92.2%)显著高于MRI(90.8%)或超声造影(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病灶强化预示复发方面,超声造影(95%)、MRI(96.4%)的特异度显著优于螺旋CT(93.7%),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可作为螺旋CT和MRI之外评估PLC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检出的另一有效影像学检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患者采用DynaCT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仅行2D-DSA造影下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2D-DSA造影后再行DynaCT造影。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以及造影剂用量,2D-DSA造影与DynaCT造影对肝内肿瘤病灶检出情况及供血动脉显示情况,二维X线透视与平扫DynaCT对肿瘤病灶内碘化油沉积的评估。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生存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以及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中共检出肿瘤病灶93个,病灶供血动脉阳性占比为84.95%(79/93),对照组患者中共检出肿瘤病灶61个,病灶供血动脉阳性占比为55.74%(34/61),观察组患者病灶中供血动脉检出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LE)后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并探讨相关介入技术.方法 14例肝癌患者共21个病灶,Child-Pugh分级A级或B级,分别TACE联合CT引导下(RFA)治疗,治疗术前术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定期随访21个月.结果 14例患者21个病灶的联...  相似文献   

7.
背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通过微导管选择性插入至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后,栓塞动脉及注入化疗药物使肿瘤发生缺血坏死,从而发挥灭活肿瘤作用.有效的TACE治疗势必引起肿瘤微循环血流灌注状态改变,而超声造影能准确反映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过程,从而实现对TACE疗效的准确评估.目的探讨运用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T, CECT)、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判定TACE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残留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09/2019-03期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TA C E术治疗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5个病灶.所有患者TACE术后1 mo均行CEUS、CECT检查,以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EUS与CECT在评估TACE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DSA发现病灶残留97个,无残留28个;CEUS判定病灶残留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00%、96.91%、92.86%;CECT判定病灶残留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88.00%、87.63%、89.29%; CEUS判定病灶残留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CE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能显示TACE术后HCC病灶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在判定病灶残留方面优于CECT,可为临床评估TACE术后疗效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肝脏》2020,(1)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MSCT)三期灌注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手术切除或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MSCT联合CTA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并比较检查效能。结果 MSCT检查共发现新发病灶31个,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高密度影,延迟期高密度或者稍高密度影;CTA检查共发现35支新发病灶的异常血管,以肝动脉变异和肝外侧支供血动脉为主;MSCT联合CTA组共检出新发病灶37个,与再次手术和病理检出相符合。MSCT联合CTA组的病灶检出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等诊断指标均高于CTA组和MSCT组(P0.05)。结论对HCC手术或TACE治疗术后的患者采用MSCT联合CTA组检查,能有效发现新发病灶,为临床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提高科学依据,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超微血管成像(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肿瘤血供显像的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35例P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术治疗,于术后30 d接受SMI、CDFI和增强CT检查。结果 SMI和CDFI病灶血供检出率分别为54.2%和25.0%,均显著低于增强CT检测的84.5%(P<0.05);针对直径<2.0 cm的病灶,SMI和CDFI血供检出率分别为28.1%和0.0%,显著低于增强CT检测的73.7%(P<0.05);针对直径≥2.0 cm的病灶,SMI和CDFI血供检出率分别为67.6%和37.8%,也显著低于增强CT检测的90.1%(P<0.05)。结论 在TACE术后,使用CT检查病灶血供最具有价值,其他检查可能简便,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和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TACE术治疗的96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28个病灶.均于术后1 mo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CEUS和增强CT检查,并以DSA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EUS和增强CT在评估TACE术后疗效的临床价值.结果CEUS诊断HCC肿瘤残留的灵敏度(95.18%)、准确度(95.31%)分别为高于增强CT的灵敏度(84.34%)、准确度(8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EUS和增强CT诊断HCC肿瘤残留的特异度均为95.5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CEUS能准确地评估HCC经TACE术后的肿瘤残留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为TACE术后疗效评估提供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16,(1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PHC患者60例,均应用TACE治疗,术后3个月至6个月,每个月时点均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MRI进行检查,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CT和MRI检测结果的评判标准,对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60例PHC患者中,有73个病灶。我院应用DSA后,显示51个病灶为肿瘤残余或复发;22个病灶无异常情况;而使用CT和MRI,分别显示36个和50个病灶有肿瘤残余或复发。MRI的准确性、敏感度均高于CT(χ~2=6.245,P=0.012;χ~2=6.468,P=0.011)且判断术后肿瘤包膜病灶能力较高(χ~2=13.567,P0.01)。结论 MRI能够较准确地检测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更好评价肝脏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巨块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使用两种粒径明胶海绵颗粒(GSP,350~560μm、560~750μm)对术后肝脏功能、栓塞后不良反应、阶段性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84例巨块型PHC行TACE治疗的患者[初诊甲胎蛋白(AFP)400 ng/ml],累积完成TACE治疗476次。依据TACE术中应用的GSP粒径分组,A组(粒径350~560μm)40例、累积完成TACE 244人次,B组(粒径560~750μm)44例、累积完成TACE 232人次。观察栓塞后不良反应(疼痛、发热、呕吐)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转氨酶、AFP水平及复诊时病灶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特征等。结果治疗后AFP、转氨酶水平及CT表现,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剧烈疼痛发生率,A组多于B组(P0.05),A组病灶侧支供血动脉形成率高于B组,TACE干预间隔时长大于B组。结论 GSP粒径对巨块型PHC行TACE术后1个月AFP、转氨酶病灶碘油CT图像无显著影响,但小粒径GSP会导致栓塞后剧烈疼痛、病灶侧支供血动脉形成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小肝癌多排螺旋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多期扫描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与检出。方法 75例小肝癌患者,采用MarconiMX8000CT扫描机,动脉早期的延迟时间为21s,动脉晚期延迟时间为34s,门静脉期为80s,每次全肝扫描的时间为6s。结果 71个病灶在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及动脉早期与门静脉期肝癌与肝脏密度值差值有显著性(F=3.327,P<0.05)。91个病灶检出率动脉早期低于动脉晚期,分别为45.1%和83.5%,双动脉期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为92.3%。动脉晚期加门静脉期检出率为94.5%,双动脉期加门静脉期检出率97.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多排螺旋CT肝脏快速、薄层、多期扫描,使富血供的肝癌得以检出的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臂计算机断层扫描(Dyna computed tomography,Dyna CT)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Dyna CT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患者,分为Dyna CT组与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组,DynaC T组46例,常规DSA组43例,DynaC T组为二维常规DSA联合增强Dyna CT检查.对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辐射量及造影剂用量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Dyna CT检出病灶数量和明确血管走行的能力与常规DSA及螺旋CT进行对比,并随访两组患者,统计总生存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常规DSA组相比,Dyna CT组缩短了手术时间(P0.05);两组间X线辐射量及造影剂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术中加做Dyna CT检查并未增加X线辐射量和造影剂用量.Dyna CT组共检测病灶92个(46例患者),在直径10 m m及10-20 m m直径的小肝癌中,Dyna CT的诊断敏感率明显优于螺旋CT(P0.001);直径20 mm肝癌中三种检查方法均能明确诊断,不具有统计学差异.Dyna CT组内46例患者中共有11例行常规DSA后发现肿瘤供血动脉严重前后重叠,不能分辨肿瘤具体供血动脉,行增强D y n a C T后,其中9例肿瘤供血动脉分支及走行显影清晰,超选择插管后诊断明确.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yna CT组总生存期为17.3 mo±1.1 mo,常规DSA组总生存期为12.6 mo±0.9 mo,经Log-rank检验,P=0.003.结论:常规DSA基础上应用Dyna CT在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更多诊断治疗信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肝脏》2020,(7)
目的 探究双能量碘图与磁共振DWI对原发性肝癌经TACE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应用评估。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间在我院确诊为肝癌的106例患者在TACE术前、术后进行上腹部DWI及双能量扫描,测量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将数据调入Liver VNC后处理软件,检测病灶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术后各组肝癌组织的ADC值均比术前明显升高,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病变的ADC值最高,是肿瘤细胞坏死高峰期,术后28 d ADC值有所下降;经DSA证实102个病灶,病灶的阳性检出率97.17%,阳性检出率高,敏感性高。结论联合双能量碘图和磁共DWI能有效评估肝癌TACE介入治疗术后病灶存活及坏死情况,避免碘油伪影的影响,检出肝内异常病灶,对后续深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过程中对肿瘤供血动脉的识别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103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术治疗,在TACE术前54例接受DSA检查,49例接受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寻找肿瘤供血动脉。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CBCT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间、辐射照射量和超选择插管成功率分别为(42.3±5.1)min、(209.4±27.6)mGy和93.9%,而DSA组分别为(35.2±3.0)min、(142.3±15.2)mGy和66.7%,差异显著(P<0.05); CBCT三维重建组供血动脉识别达到诊断要求为100.0%,病灶检出为93.9%,碘油完全沉积为91.8%,均显著优于DSA组(分别为74.1%, 70.4%和72.2%,P<0.05);术后3个月复查,CBCT三维重建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7%和89.8%,显著高于DSA组的57.4%和68.5%(P<0.05)。结论 相对于DSA检查,在采取TACE术治疗PLC患者术前行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检查能更好地识别肿瘤供血动脉,从而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但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检查可能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大了辐射照射量,也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臂CT评估TACE治疗肝细胞癌疗效的价值.方法 40例肝细胞癌患者于2012年9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时行C臂CT扫描.C臂CT扫描图像经过后处理,观察TACE治疗后病灶碘油沉积、残存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等情况,评估TACE治疗的疗效.结果 40例患者C臂CT扫描共发现62个肝癌病灶,57个病灶(91.9%)经TACE治疗后C臂CT扫描后处理图像均能够清晰显示碘油沉积、残存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情况,TACE治疗疗效评估全面、满意.3例患者屏气配合不佳,导致5个病灶图像质量差,疗效评价不满意.结论 C臂CT可以在TACE治疗肝细胞癌后即时评估疗效,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病灶碘油沉积、残存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等征象的评价,TACE疗效的评估准确、全面,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2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节型20例,巨块型2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做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8例(81.8%):7例位于S3,7例位于S2,4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4例(18.2%).22例患者左膈下动脉TACE全部成功.9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病人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左膈下动脉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肝癌术后的高危复发患者分为干预组(TACE治疗组)和对照组(未行TACE治疗组).术后高危复发的标准为:①单发病灶>5 cm;②病灶数≥2处;③术后病理检查有镜下癌栓.符合其中任意一条为术后高危复发患者.干预组术后1~2月行TACE治疗.结果 ...  相似文献   

20.
术中射频消融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腹术中射频消融(RFA)后行肝动脉造影(DSA)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必要性。方法开腹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术后2周常规行DSA及TACE术,再3周后复查CT及AFP。结果DSA+TACE术发现肿瘤染色及碘化油聚集9例(18%),CT复查见碘化油异常沉积10例(10%),AFP转阴43例(86%),AFP不升高5例(10%),总有效率96%。结论开腹术中射频消融后行DSA+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是一种非常必要、有效的方法,有望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