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心肌损伤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的一种临床征象,伴随着罹患COVID-19后出现,或见于急性发病期的普通型与重症,或于COVID-19临床痊愈后发病,概由疫毒邪气由口、鼻而入,客于肺卫,肺朝百脉、心主血脉,肺脏受邪,累及于心,气血不畅而发为心肌损伤。通过治疗100余例确诊COVID-19与出院康复患者,发现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心悸、气短、胸痛、胸憋闷、乏力等症状,检查所见心电图心肌缺血损伤、心肌酶升高等,表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于心的病理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心肌损伤,一方面COVID-19患者痊愈出院后,仍有体弱乏力、病情缠绵难愈,另一方面重症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极易加重病情,甚则危及生命。临床根据发病不同阶段、病情轻重程度及康复期与患者体质采用不同的证治方法。急性重型COVID-19病患心肌损伤,可用生脉饮、急救回阳汤等加减,毒热扰乱心神可酌情使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对普通型COVID-19出现心肌损伤,可用竹叶石膏汤与升陷汤加减;对COVID-19临床痊愈后以心肌损伤为主的病理变化用升陷汤、养心汤和柴陷汤等化裁,运用解毒益气养阴、益气升陷、活血化痰等方法治疗COVID-19心肌损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心肌酶与心电图恢复正常范围,疗效满意,体现中医药治疗COVID-19心肌损伤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目前已造成全球大流行。疫情发生后,甘肃省积极响应国家"中西医结合"防疫方针,组织成立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建立中西医结合联动工作机制,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突出中医药防疫优势,强调早期、及时、全程使用中医药。专家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系列"甘肃方剂",探索出"关口前移、截断扭转、防治在早期、治愈在初期"的防治策略。未病之前,将关口前移,辨体选用扶正避瘟方,扶助正气,避其毒气,以防患于未然;发病以后,先证而治,截断扭转,辨证选用宣肺化浊方、清肺通络方,驱邪外出,将COVID-19治愈在初期阶段;病愈之初,选用健脾益肺方,健脾益肺、培土生金、和胃化湿,以防复发。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下,辨体辨证选用"甘肃方剂",预防了疫病的发生,阻止了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的转化,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病程,减少了重型、危重型发生率,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用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主要中药院内制剂有透解祛瘟颗粒、清肺排毒合剂、银翘藿朴退热合剂、荆防藿朴解毒合剂、益气固卫合剂、麻杏清肺颗粒、肺炎清解颗粒等。 中药院内制剂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可适用于轻症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人群等。为进一步提高中药院内制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医疗机构今后应加大投入,从管理、临床、科研等多个环节着手,在剂型、给药途径、疗效及其机制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深入研究;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研发中药院内制剂,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防疫形势。  相似文献   

4.
5.
卢雪花  徐榕青  陈刚 《中成药》2022,(3):890-893
2019年12月上旬,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并蔓延至全国各地.2020年1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全基因组序列检测及病原核酸检测检出一种不同于以往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随后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国家卫健委将此病毒感染的肺炎统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期通过冠状病毒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体内实验验证,热炎宁合剂对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本次研究进一步评价热炎宁合剂治疗COVID-19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2日在西安市第八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北省松滋市人民医院、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普通型患者54例,其中5例不符合方案规定,未予分析,治疗组26例,在化学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热炎宁合剂,对照组23例,给予化学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咽干咽痛、咳嗽、发热、乏力、胸闷、流涕、鼻塞、头痛)评分,完全退热时间(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率及胸部CT缓解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除咳嗽、乏力外,其余症状均消失,咽干咽痛、咳嗽、乏力、胸闷、头痛等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中位完全退热时间为3 d,较对照组缩短2 d;胸部CT缓解率,治疗组为88. 46%(23/26),高于对照组的73. 91%(17/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率,治疗组为96. 15%(25/26),对照组为60. 87%(14/2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热炎宁合剂能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胸部CT好转,缩短患者发热时间,提高核酸转阴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和经验具有现实意义."截断疗法"对当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就其理论源流及其应用做了阐述,认为其起源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补充发展,20世纪70年代由上海名医姜春华先生总结提出.临床应用时,对隔...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此次疫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实邪又以湿为核心,可兼有寒、热、毒等,合而为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紧密相关。治疗上根据其病情轻重分期治疗,早、中期强调祛邪,根据寒湿、湿热、疫毒致病的不同,早期推荐方药为小柴胡汤,中期推荐使用麻杏石甘汤合蒿芩温胆汤、达原饮合甘露消毒丹、清瘟败毒饮,缓解期重在补虚,推荐使用生脉散合六君子汤、沙参麦冬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与舌象及胸部CT的关系。方法 收集177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首发症状(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舌象、胸部CT等信息共同构建数据库。结果 伴有消化道症状者55例,无消化道症状者122例。舌色主要表现为红舌和青紫舌;舌形主要表现为胖大舌、齿痕舌;舌苔主要表现为苔黄、苔薄、苔腻。伴有消化道症状者中齿痕舌、苔黄、苔厚苔腻的占比高于无消化道症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消化道症状者比较,有消化道症状者出现双肺片状磨玻璃影较多,出现右肺磨玻璃影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CT与舌象关系中,单肺磨玻璃影、双肺磨玻璃影的患者红舌占比相对最高,伴有实变的患者青紫舌占比相对较高;双肺散在磨玻璃影及双肺片状磨玻璃影患者主要表现为齿痕舌、胖大舌;各种不同的CT表现,均多数表现为薄黄腻苔。结论 COVID-19的病位在肺、脾;病理特点为毒、湿、热、瘀、虚,湿热贯穿病程始终。有消化道症状者湿、热的病理表现更明显,并迅速出现双肺的病理改变,病程进展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0.
程琦  高杉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2020,37(6):627-63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归属中医"疫病",主要病位在肺,主要病机为"湿、毒",治疗上解毒化湿贯穿始终。新冠肺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为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增加了血清学检测。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预防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如中医预防方、香囊、针灸、中国传统功法、食疗、足浴、熏蒸等。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明显,在缓解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减少患者轻症向重症、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尚无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尚不完整,因此,文章从新冠肺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3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对新冠肺炎中西医方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明确新冠肺炎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中医病因特征、病邪属性、病机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检索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与COVID-19中医药相关的临床研究,理论探讨,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等相关文献,对其中的病因病机、理论认识、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型、用药规律等,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2.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极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中医所说正气不足、邪毒侵扰一致。目前集中在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必须的,但对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制剂的研究也较为迫切。黏膜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屏障,具有独特功能和结构的独立免疫体系,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与外界抗原(比如食物、共生菌、病毒等)直接接触。其在抵抗病毒、抗感染方面,黏膜免疫(如呼吸道黏膜、肠道黏膜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消灭外来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外来抗原,不至于病毒侵入机体组织而对机体造成损伤。中药通过黏膜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该文拟针对黏膜免疫系统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关系以及中药的干预机制展开探讨,以期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方法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The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aused by the new coronaviru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mainly manifests by fever, dry cough, and fatigue. The emergence of SARS-CoV-2 poses a huge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Unfortunately, so far, there are no effective treatment drugs and vacc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for treating this epidemic. More than 85% of patients with 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na have received TCM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progress of TCM for the COVID-19 therapy.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分析,研究方证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收集国家和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该病的分期、证型、处方用药等信息进行汇总,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药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该病病机及演变规律。通过检索共获得26个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个国家方案,25个地方方案),其中16个包括预防和治疗2个方面,7个仅为治疗方案,3个为预防方案。病程可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因素为湿毒,核心病机为湿毒壅肺、阻遏气机,病理特点可概括为"湿、毒、闭、虚"。该病病位在肺,多涉及脾、胃,重症波及心、肾。各期的核心治法依次为芳化湿浊、宣肺透邪(初期),清热解毒、宣泄肺热(中期),开闭固脱、回阳救逆(重症期),清解余热、益气养阴(恢复期)。全国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较多,不同地域的诊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总体上遵循国家方案,在病程分期、证候分型、治则治法和处方用药方面具有共性特征,均围绕湿毒致病的核心病机及传变规律进行防治。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相关诊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标准化,希望重视重症期和恢复期的化瘀通络治法。  相似文献   

15.
宣肺化浊加减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使用宣肺化浊加减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确诊为COVID-19且用宣肺化浊加减方治疗的患者,观察患者在用宣肺化浊方前后体温,临床症状,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男女比例为1∶1. 7,年龄20~94岁,平均(43. 9±16. 3)岁,病程8~23 d,平均(14±4. 4)d。与用药前比较,患者咳嗽、发热、咳痰、腹泻、食欲不振和乏力等临床症状皆有好转(P0. 05);用药前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寒湿郁肺(57. 5%)和寒湿犯肺(42. 5%),舌苔主要为白腻苔(52. 9%);经宣肺化浊方辅助治疗后患者退热时间为(2. 48±2. 56)d;患者患者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较用药前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P0. 05);经宣肺化浊加减方辅助治疗后,咽试子病毒核酸检测3次阴性,肺部CT示感染病灶已吸收,40例患者均符合出院标准已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至今未有发生核酸检测转阳者复发病例;患者用药后症状与临床指标积分为(1. 62±1. 90),较用药前积分(7. 65±4. 08)明显降低(P0. 05)。结论:宣肺化浊加减方辅助治疗新冠肺炎可以降低体温、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改善发烧、咳嗽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20年1月21日至2月24日河南省8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程治疗.观察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的病理解剖结果显示肺部过度的炎症反应是诱发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调节过度的免疫应答对治疗该病有重要的意义。肺泡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在机体感染早期和后期,M1/M2型肺泡巨噬细胞亚群平衡及功能的动态变化对肺部炎性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综述巨噬细胞的分型及功能,探讨巨噬细胞在新冠肺炎不同阶段病理过程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治疗的药效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及基于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药物研发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反复核酸阳性患者入院时,发热、咳嗽,相关检查提示感染较重,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为邪入上焦,以疫邪外袭,湿毒郁肺为主。在西医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宣肺祛邪,疏肝理气,方用达原饮加减。中期炎症吸收,症状好转,胃肠道症状多因使用抗病毒、抗炎、激素类药物引起。此为邪入中焦,需健脾化湿,祛痰解毒,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合三仁汤。后期症状明显好转,但出现肝功能不良,核酸检测反复阳性。考虑为疫病后期,余毒未消,气阴两伤,治宜补气养阴,祛邪复正,方用复脉汤合护阳和阴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后,舌淡紫,脉细。考虑为温病后期,余毒已出,气阴未复,采用补肾滋阴,疏肝理气法,方用生脉散合一贯煎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终使毒邪祛,正气复,病毒清,核酸转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