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的长期趋势。方法 对石家庄市疫情资料汇编((1949-2018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04-2018年)与急性脑炎脑膜炎监测合作项目(2007-2018年)中的乙脑资料,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圆形分布定量评估乙脑疫情变化特征。结果 1949-2018年,石家庄市累计报告乙脑病例5 884例,病死率为19.02%。职业中,农民占51.16%。2001-2018年,流动人口病例占40.85%。年发病率范围为0.03/10万~72.43/10万,年均发病率1.72/10万,APC为-2.57(t=6.38,P<0.001)。1949-1993年的1~14岁病例占62.59%,而2016-2018年的50岁及以上病例占76.56%。每20年左右出现一次明显的流行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7-9月份。1949-1999年的发病高峰为8月24日(8月1日-9月17日)(z=4712.17,P<0.001),2000-2018年的发病高峰为8月6日(7月18日~10月25日)(z=146.10,P<0.001),两阶段的发病高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结论 石家庄市乙脑疫情明显下降,高发人群年龄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成为新的易感人群,严格的季节性发病高峰特征有所减弱,高峰日提前,高峰期间增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小鼠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Mtb感染BALB/c小鼠模型,在感染早期(4周)及晚期(8周)分别取小鼠骨髓细胞及脾脏细胞,或经培养后,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术对感染早期及晚期小鼠的B细胞表型进行分析,设生理盐水处理的小鼠作为对照。结果 Mtb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pro-B细胞(CD45R+CD43+)(4周:t=2.886,P<0.05)、未成熟B细胞(CD45R+IgM+IgD-)(4周:t=4.760,P<0.05)减少,骨髓成熟B细胞(CD45R+IgM+/-IgD+)(4周:t=-3.485,P<0.05;8周:t=-2.594,P<0.05)与脾脏成熟B细胞(CD45R+IgMlowIgDhi)(4周:t=-2.275,P<0.05;8周:t=-2.97,P<0.05)增多;小鼠脾脏B细胞活化分子CD69表达升高(4周:t=-2.271,P<0.05;8周:t=-2.052,P<0.05);小鼠脾脏记忆性B细胞 (CD45R+CD27+IgD+/-)升高(4周:t=-4.203,P<0.05;8周:t=-5.280,P<0.05)。结论 Mtb感染能影响B细胞的分化发育,促使B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并能促使B细胞活化,使机体更有利于抗结核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王建美  张钰  秦楠  王岳  周琳  王伟炳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0):1089-1094
目的 分析浙江省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空间分布规律,探测聚集区域,为进一步研究结核病危险因素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浙江省的89个县(市、区)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登记资料,将其与浙江省电子地图相匹配,利用ArcGIS 10.0 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的平台,构建空间数据库。利用GeoDa 1.6.0软件分别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s I指数,以检验浙江省涂阳肺结核的空间自相关性;并采用SaTScan 9.3软件进行时空聚集分析,探讨浙江省涂阳肺结核登记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及聚集范围。 结果 2015—2017年浙江省共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30292例,各县(市、区)的年均登记发病率为20.69/10万(4.73~45.61/10万)。浙江省各县(市、区)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的分布具有全局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429,Z=5.834,P=0.001);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将25个P<0.05的具有局部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模式+低-低聚集模式)与局部空间负相关(低-高聚集模式+高-低聚集模式)的县(市、区)筛选出来,其中高-高聚集模式[12个县(市、区)]+低-低聚集模式[11个县(市、区)]占92.0%(23/25),提示局部空间分析结果主要表现为空间正相关。利用SaTScan软件进行时空聚集分析,共探测出包含18个县(市、区)的4个聚集区域,每个聚集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数似然比(LLR)值分别为211.54、57.66、51.70、44.47;P值均<0.001]。 结论 浙江省登记涂阳肺结核分布情况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小膜壳绦虫感染ICR小鼠小肠组织中LY6A及IFN-γ、STAT1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微小膜壳绦虫成虫标本并收集虫卵制作悬液。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定量1 000个/只虫卵灌胃感染,于感染后第2 d和第8 d按照编号处死小鼠获取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进行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RT-PCR技术检测LY6A、IFN-γ和STAT1的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肠中LY6A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并用PRM技术对LY6A蛋白和STAT1蛋白进行相对丰度定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后第8 d在肠腔内发现成虫节片,并且虫体寄生处出现急性炎症反应。RT-PCR检测显示感染第2 d实验组LY6A(t=12.57,P<0.001)和STAT1(t=12.13,P<0.001)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7.78,P<0.01);感染后第8 d实验组LY6A(t=10.01,P<0.001)和STAT1(t=11.19,P<0.001)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26.47,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 d实验组LY6A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4.26,P<0.01),感染后第8 d实验组LY6A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8.18,P<0.001)。PRM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 d实验组LY6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6.55,P<0.05),实验组STAT1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感染后第8 d实验组LY6A蛋白(t=4.95,P<0.05)和STAT1(t=2.91,P<0.0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ICR小鼠小肠后LY6A(Sc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幼虫侵入早期呈低表达,成虫期呈高表达;IFN-γ对LY6A的表达不起主导作用,而STAT1可能对LY6A(Sca-1)的表达起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菌肽MAF-1A衍生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的MIC、MFC;通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学的影响;以XTT法测定MAF-1A衍生物对不同阶段生物膜活性的影响及生物膜 80% 抑制浓度(SMIC80);采用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qRT-PCR等分析MAF-1A衍生物抗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机制。结果 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的MIC、MFC及SMIC80均低于模板肽,分别为62.5 μg/mL、125 μg/mL和62.5~125 μg/mL。MAF-1A衍生物可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的黏附和菌丝形成,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可使菌细胞黏附及菌丝形成相关基因(ALS3、HWP1、SUN41、UME6)的mRNA表达量降低(tUME6=12.42,P<0.001;tALS3=12.20,P<0.001;tSUN41=7.206,P<0.001;tHWP1=22.52,P<0.001);可使形成中的生物膜和成熟生物被膜活性明显降低(t250=3.680,P<0.05;t500=4.153,P<0.05;t1000=4.934,P<0.05;t250=0.5335,P<0.05;t500=1.504,P<0.05;t1000=6.431,P<0.05)。62.5 μg/mL浓度的MAF-1A衍生物即可直接破坏白念珠菌成熟生物膜结构,引起成熟生物膜的细胞凋亡、ROS含量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 结论 MAF-1A衍生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不仅能通过抑制细胞黏附、菌丝形成来干扰生物膜的早期形成,还能通过直接损伤以及ROS累积、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所引发的细胞凋亡来破坏成熟生物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5-2016年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布鲁氏菌病发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做好喀什地区布病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6年喀什地区报告的布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共报告布病767例,年均发病率为1.68/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Z=29.49,P<0.001)。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5-8月份;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81:1,各年龄均有发病,最小发病年龄5月龄,最大发病年龄85岁,中位数为39岁,职业分布以农牧民所占比例最高;2005-2016年报告年平均发病率前五位的县(市)为麦盖提县、岳普湖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巴楚县和喀什市,报告病例数前五位的县(市)依次为麦盖提县、巴楚县、岳普湖县、喀什市和伽师县。结论 喀什地区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2012-2016年发病率明显升高,需进一步分析喀什地区布病疫情升高原因,进一步加强喀什地区布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IL-25在旋毛虫ES抗原刺激小鼠小肠中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旋毛虫排泄-分泌(ES)抗原刺激组与IL-25阻断组。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ES抗原刺激组小鼠腹腔注射旋毛虫ES抗原,每天1次,连续7 d;IL-25阻断组小鼠腹腔注射抗鼠的IL-25单克隆抗体3 d后,给予腹腔注射旋毛虫ES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检测小鼠小肠组织匀浆IL-25、IL-13、IL-4、IL-5及IL-33水平变化,HE染色镜下观察小肠病理变化以及用阿尔新蓝-核固红染色观察小肠杯状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S抗原刺激组小鼠小肠组织匀浆IL-25(t=4.675,P<0.05)、IL-13(t=5.392,P<0.05)、IL-4(t=4.275,P<0.05)、IL-5(t=4.675,P<0.05)、IL-33(t=4.644,P<0.05)含量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 ES抗原刺激组比较,IL-25阻断组小鼠小肠组织IL-25(t=2.821,P<0.05)、IL-13(t=2.344,P<0.05)、IL-4(t=2.647,P<0.05)、IL-5(t=3.268,P<0.05)、IL-33(t=2.780,P<0.05)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旋毛虫ES抗原刺激小鼠小肠黏膜可能经IL-25/ILC2途径产生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检测布鲁氏菌病血清的效果。方法 选择格尔木送检的299份羊血清,分别采用GICA、虎红试管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3种方法进行布病检测,分析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两两对比后,RBPT与 SAT的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972(χ2=282.563,P<0.001);GICA与SAT的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940(χ2=256.577,P<0.001)。结论 说明GICA的实验结果与SAT的实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Foxp3基因,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布鲁菌病中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20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29例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数量,提取PBMC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Foxp3的mRNA水平,使用AimPlex法检测血浆中IL-10含量。对Treg细胞与Foxp3 mRNA,IL-10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比例增加(t=2.87,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高(t=3.42,P<0.01),IL-10水平增高(t=7.90,P<0.01);慢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t=10.82,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加(t=6.89,P<0.01)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t=21.42,P<0.01)。与急性布病组相比,慢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t=4.96,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加(t=2.38,P=0.02),IL-10水平明显增高(t=7.64,P<0.01)。布鲁菌病患者的Foxp3的mRNA表达水平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R=0.72,P<0.01),IL-10水平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布鲁氏菌感染后出现Treg细胞数量增多,Foxp3基因表达上调以及IL-10水平增高的现象,这可能是导致布鲁氏菌持续感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广东省涂阳肺结核流行情况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广东省2013—2017年涂阳肺结核患者信息,累计登记126848例。同期广东省各县(区)常住人口数据来自广东省各年度统计年鉴。以广东省矢量地图为空间结构数据库,并关联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涂阳肺结核登记数据及人口数据。通过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空间聚集性。结果 2013—2017年广东省涂阳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 24.1/10万。在县(区)级水平上,历年涂阳肺结核整体上均呈空间自相关性(Moran I值介于 0.14~0.35之间),2017年聚集性最高(Moran I=0.35,Z=6.64,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2013年和2014年涂阳肺结核的高-高聚集区在全省范围内散在分布,2015—2017年高-高聚集区大部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以广州市为主)。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显示,一级聚集区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以珠海市香洲区为聚集中心的35个县(区)[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358.47,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RR)=1.22,P<0.01];二级聚集区为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以湛江市遂溪县为中心的12个县(区)(LLR=338.33,RR=1.42,P<0.01)和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以揭阳市揭西县为中心的6个县(区)(LLR=211.34,RR=1.47,P<0.01)。结论 广东省各县(区)涂阳肺结核登记率整体呈空间聚集性分布,珠三角等人口密集、流动人口聚集的热点区域结核病传播风险高,应加强该地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防止向周边区域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甘肃省三种性病报告发病/感染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聚集性,为疫情防控策略的制订及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ArcGIS10.5软件绘制2016-2018年三种性病报告发病/感染率地理分布图,采用GeoDa1.60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通过SaTScan 9.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布病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利用ArcGIS 10.8、GeoDa 1.6、SaTScan 9.4.1软件分别进行三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6-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773例,年均发病率为10.40/10万。病例报告以5-8月为主,病例性别比为3.53∶1(1382/391),年龄以45~64岁人群为主(占60.4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57%)。三维趋势分析显示榆林市布病发病率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发病率Moran's I值分别为0.4780、0.4440、0.2890、0.3220、0.2603,局部Moran's I系数检验发现榆林市布病发病有2个“高-高”聚集县区和3个“低-低”聚集县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发病扫描到1个一类时空聚集区和1个二类时空聚集区,聚集时间为2019年。其中一类聚集区(LRR=57.97,RR=2.49,P<0.001)以米脂县为中心,半径为51.62 km,涉及5个县区。结论2016-2020年榆林市布病呈现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应结合布病发病流行高峰期、发病人群、时空聚集区、羊只存栏量等情况,采取分区域、有重点、人畜同步联防的布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陕西省2014—2018年肺结核发病的时空聚集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ArcGIS 10.7软件构建以县(区)为单位,包括地区编码、经度、纬度、人口和发病数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库。2014—2018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分别为3764.00万、3775.12万、3792.87万、3797.77万、3883.48万名,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分别为21596例、21388例、21355例、22517例、21442例。利用GeoDa 1.14.0和SaTScan 9.6软件进行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和时空聚集性分析,采用ArcGIS 10.7软件实现地理数据的处理和聚集性地区的显示。 结果 2014—2018年陕西省肺结核发病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莫兰指数(Moran I)分别为0.362、0.516、0.597、0.562、0.484,Z值分别为8.202、11.441、13.404、12.850、10.843,P值均为0.001。2014—2018年发病的“高-高”地区分别有15个、19个、18个、20个、20个,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的陕北和陕南地区,特别是榆林市和安康市。2014—2018年肺结核分月发病率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级聚集区分布在安康市及与其接壤的汉中市和商洛市的5个县(区);二级聚集区分布在榆林市及与其接壤的延安市的7个县(区)。除2015年一级聚集区的聚集时间出现在9~11月,其余年度聚集时间均出现在1~4月。 结论 陕西省肺结核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聚集时间为每年的春季,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和安康市,应将其作为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陕西省2014—2018年肺结核发病的时空聚集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ArcGIS 10.7软件构建以县(区)为单位,包括地区编码、经度、纬度、人口和发病数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库。2014—2018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分别为3764.00万、3775.12万、3792.87万、3797.77万、3883.48万名,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分别为21596例、21388例、21355例、22517例、21442例。利用GeoDa 1.14.0和SaTScan 9.6软件进行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和时空聚集性分析,采用ArcGIS 10.7软件实现地理数据的处理和聚集性地区的显示。 结果 2014—2018年陕西省肺结核发病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莫兰指数(Moran I)分别为0.362、0.516、0.597、0.562、0.484,Z值分别为8.202、11.441、13.404、12.850、10.843,P值均为0.001。2014—2018年发病的“高-高”地区分别有15个、19个、18个、20个、20个,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的陕北和陕南地区,特别是榆林市和安康市。2014—2018年肺结核分月发病率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级聚集区分布在安康市及与其接壤的汉中市和商洛市的5个县(区);二级聚集区分布在榆林市及与其接壤的延安市的7个县(区)。除2015年一级聚集区的聚集时间出现在9~11月,其余年度聚集时间均出现在1~4月。 结论 陕西省肺结核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聚集时间为每年的春季,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和安康市,应将其作为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讨南京市HFRS空间异质性和时空聚集性特征,利用移动中位数法和泊松(Poisson)分布,预测2021年各月报告病例数和预警阈值。结果 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率从1982年的7.18/10万(436例),在90年代下降至2.00/10万以内(1993年除外),2000年以来均在0.60/10万以内。2015—2020年共报告HFRS病例222例,年度病例数中位数为34(21~53)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10万(1.47/10万~7.06/10万);12月至次年6月占83.3%,其中3月至6月占52.7%;男性占64.9%;年龄中位数为51(15~82)岁;45岁及以上占68.9%,其中60岁及以上病例占33.8%;农民占60.8%,家务及待业占13.1%;南京南部的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分别报告105例、37例、35例,占全市的79.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均为正值(0.150~0.590),均P<0.001;2016年和2020年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其余年份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和溧水区,聚集日期都分布在上半年(均P<0.001);高淳区北部和东部的5个街道以及溧水区南部的和凤镇报告病例数占两区的76.1%。预测2021年报告HFRS病例数为34例(95%CI=22~47),1月至12月每月预测值在1~4例,预警阈值在4~9例。结论 1979年以来,南京市有效控制HFRS疫情,预测2021年疫情仍平稳并确定了预警阈值,农民和中老年为重点人群,但高淳区和溧水区部分地区发病水平仍较高,建议开展专题研究并继续加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济南市近10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三间分布及时空聚集性,为科学防控我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病例资料来源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近10年来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济南市首例病例报告时间为2010年;近10年来累计报告病例数462例,死亡57例,平均病死率12.34%;病例发病集中在4-10月,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在14~89岁,平均年龄为(63.11±11.36)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9.83%;男女性别比为1.59∶1;济南市历城区、长清区和章丘区是报告病例数的主要高发地区,占病例总数的79.87%;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提示全市共探测到13个时空聚集区,具有显著时空聚集性。结论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历城区、长清区和章丘区为高发地区,8月为发病高峰月;该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应针对农民等高发人群、主要高发地区开展病例监测、健康宣教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消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绘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布特征图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空间聚集性。结果 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χ2=400.24,P <0.0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省土源性线虫(Moran’s I=0.322,Z=16.293,P <0.01)、钩虫(Moran’s I=0.425,Z=21.290,P <0.01)、蛔虫(Moran’s I=0.102,Z=5.782,P <0.01)、鞭虫(Moran’s I=0.084,Z=6.873,P <0.01)感染率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高”聚集区域主要分布于37个县(市、区),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高-高”聚集区域分别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地区和丘陵地区的39个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2016—2020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棘球蚴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棘球蚴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传染病监测报告数据库收集2016—2020年青海省玉树州、果洛州和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的棘球蚴病发病数据,对发病率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平均年发病率为0.032%,发病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χ2=802.991,P<0.05)。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18年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005、0.088、-0.046(Z=0.281、1.196、-0.046,P均>0.05),2019、2020年全局Moran′s I值为0.179、0.166(Z=2.273、2.316,P均<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9—2020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棘球蚴病发病率呈一定聚集趋势,存在“高-高”“高-低”和“低-高”聚集区域。局部Getis-Ord Gi~*热点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棘球蚴病发病率热点区域位于青海省治多县、杂多县、玉树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并阐明中国大陆恙虫病流行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 为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1952-1989年和2006-2017年中国大陆恙虫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ArcGIS 10.4软件的可视化技术等,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大陆恙虫病流行及时空分布特征,并确定高风险地区。结果 在1952-1989年和2006-2017年期间,我国累计报道恙虫病病例156 234例,死亡180例。1952-1989年的年均发病率0.13/10万。2006年以后,年均发病率急剧上升,由2006年的0.09/10万上升到2017年的1.62/10万,增长了1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3%。流行季节仍以夏季和秋冬为主,多数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χ2=168.34, P<0.001)。云南、安徽、广东、福建、江苏、山东、广西和四川8个省(自治区)的病例数最多,占全国总病例数的91.3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恙虫病整体上存在着空间正相关,具有空间聚集性(I=0.085, 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福建及其周边地区为“热点区域”,是恙虫病高发区。结论 1952-1989年和2006-2017年我国恙虫病发病率存在逐年升高趋势,病例以夏季型和秋冬型为主。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该病的聚集情况并确定高发区和危险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病例和8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荧光RT-PCR和IgM、IgG抗体试剂盒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及抗体。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农民占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50/80)(P<0.01)。病例组暴露于养狗、养猫、养牛、家禽养殖、生活区周围有蜱、病前1月被蜱叮咬、从事田间作业、工作区及住宅周围有杂草灌木的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值均大于1,P值均小于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民族和职业因素后,生活区周围有蜱(OR=5.44, P<0.01)是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形式的蜱暴露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