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槐杞黄治疗组(n=51)和常规治疗组(n=47)。槐杞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槐杞黄治疗组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槐杞黄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个月内槐杞黄治疗组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降低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短期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采取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的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于全国21家医院门诊依序纳入已明确诊断支气管哮喘、年龄2~5岁、采用以下两种治疗方案之一的患儿: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即吸入激素和/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但未使用槐杞黄颗粒(控制治疗组,n=390);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球哮喘防治创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方案与 GINA 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共收集112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 GINA 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GINA 方案治疗组患儿按 GINA 方案治疗。分别于用药后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临床评价及 C-ACT 评分。临床评价指标为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应用急救药次数、因喘息住院次数。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较 GINA方案治疗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次数及喘息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P <0.05),C-ACT 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16例(轻度腹泻),其中观察组7例(1.15%), GINA 方案治疗组9例(1.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INA 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哮喘患儿,能明显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发作的次数,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更好地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采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前后T调节细胞(Treg细胞)及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PNS患儿59例.随机将其分为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组32例(A组),单纯泼尼松治疗组27例(B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其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Foxp3+Treg)细胞数量及IL-10的变化.同时选取体检健康儿童10名为健康对照组(C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NS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Foxp3+Treg细胞/CD4+细胞的百分比,结合血常规计算Treg细胞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IL-10水平.结果 1.Foxp3+Treg细胞:治疗前A、B组血Foxp3+Treg细胞/CD4+细胞百分比、Foxp3+Treg细胞数量均低于C组(Pa<0.01);治疗3个月A、B组Treg细胞/CD4+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a<0.01),但仍低于C组(Pa<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A组Foxp3+Treg细胞数目较治疗前及B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C组(P<0.01),B组Foxp3+Treg数目较治疗前升高不明显(P>0.05).2.治疗前A、B组IL-10水平均低于C组(Pa<0.05),A组治疗3个月IL-10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仍未达C组水平.结论 Foxp3+Treg细胞数量下降及分泌IL-10减少可能参与PNS的发病,而槐杞黄颗粒可通过提高Foxp3+Treg细胞数量而发挥PNS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并初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组(观察组,n=23)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n=19),比较两组患儿浮肿消退时间、尿蛋白阴转时间、感染发生率、复发率、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浮肿消退时间、尿蛋白阴转时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每日糖皮质激素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液、细胞免疫学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槐杞黄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槐杞黄可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感染合并症的发生,且显示了其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槐杞黄颗粒对婴幼儿哮喘的早期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婴幼儿哮喘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 将60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急性期予以常规抗炎、止喘、支持和对症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疗程为3个月.结果 干预组3个月后痰中炎症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血IL-12、IFN-γ水平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4水平较对照组减少,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长期使用可逆转过敏性炎症,对婴幼儿哮喘有一定的早期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8、IL-10的动态变化,及槐杞黄颗粒对炎症因子和感染、复发的影响。方法2008-06-01—2009-07-31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内科的初发PNS患儿67例,随机分为两组:槐杞黄组35例,给予泼尼松加槐杞黄颗粒口服;激素组32例,单纯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0.5、1、3和6个月血清TNF-α、IL-18、IL-10的动态变化,并记录1年内感染和复发次数。健康体检儿童25名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18、IL-10。结果(1)槐杞黄组感染次数(19例次)明显少于激素组(58例次),槐杞黄组复发例数(7例,20%)明显少于激素组(12例,37.5%)。(2)治疗前两组未复发病例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个月时两组均显著下降至正常水平(P0.05),之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无差异。(3)治疗前两组未复发病例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3个月后槐杞黄组显著降低(P0.05),并低于激素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未复发病例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个月时槐杞黄组、激素组均明显降低,分别为(6.75±1.77)pg/mL、(7.79±3.01)pg/mL,且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6个月时槐杞黄组明显上升([13.29±7.19)pg/mL]且高于激素组([7.48±3.04)pg/mL(]P0.05)及治疗前,仍未达到正常水平。(5)复发病例中,槐杞黄组TNF-α显著低于激素组(P0.05),两组IL-10及IL-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IL-18、IL-10参与PNS的发病,致炎因子/抑炎因子失衡可能是PNS的发病机制之一。槐杞黄颗粒可能通过降低IL-18的致炎作用,增强IL-10的抑炎作用,从而减少PNS患儿感染及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经典治疗方案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纳入的28例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经典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的患儿;治疗组,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监测血小板、血小板相关抗体、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8.4%,对照组有效率22.22%,治疗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血小板2个月左右已升至正常水平,且最终能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上升幅度及速度高于对照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下降幅度也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AIgA的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淋巴细胞亚群在治疗后趋于平衡状态,且治疗期间观察到槐杞黄颗粒副作用小。结论槐杞黄颗粒可缩短治疗疗程,改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易于耐受,在我中心观察期间应用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国内四家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轻度持续哮喘儿童18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依据DAS 3.0软件产生的各中心随机编号分为3组, A组60例(ICS+槐杞黄)、 B组60例(ICS)、 C组60例(按需ICS)。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 呼气峰流速占预测值百分比(PEF%pred)、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调查, 并分析比较。结果 180例患儿退出21例, 实际收集有效病例159例,其中A组60例, B组58例, C组41例。A组、 B组治疗后FEV1%pred、 PEF%pred、 FeNO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 C组治疗后FEV1%pred、 PEF%pred、 Fe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 组FEV1%pred、 PEF%pred上升及FeNO值降低更明显, 与B、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EV1%pred、 PEF%pred 上升及FeNO值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持续哮喘患儿需要长期规范化ICS治疗, 槐杞黄颗粒联合ICS可以更大程度改善哮喘儿童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槐杞黄颗粒对哮喘患儿的辅助治疗作用,以及其对外周血中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对氧磷酶1(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收治的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18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96例)和常规组(84例),设定正常对照组(50例)。两组哮喘患儿均给予规范化哮喘基础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槐杞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1个月、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发作次数、应用急救药物次数、因喘息住院次数,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和肺炎、喘息发作次数、应用急救药物次数和因喘息住院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前、后白介素-4(IL-4)、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PON1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哮喘,能够减少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发作的次数,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中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3)水平,提高Th1相关细胞因子(IL-12、IFN-γ)以及PON1水平,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AR)及其干预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病情和治疗用药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确诊的JSLE患儿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分为过敏性鼻炎组(44例)和非鼻炎过敏组(20例),以及非过敏组(32例),过敏性鼻炎组又随机分为鼻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22例)。所有患儿均进行规范JSLE治疗。比较各组患儿的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激素、免疫抑制剂用药情况。结果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和非鼻炎过敏组的JSLE患儿治疗前的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日累积剂量、免疫抑制剂用药种数均高于非过敏组(P0.05),而过敏性鼻炎组和非鼻炎过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JSLE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干预组的SLEDAI评分及激素日累积剂量低于非干预组(P0.05),两组患儿免疫抑制剂用药种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干预组的SLEDAI评分、激素日累积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均少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 JSLE合并AR等过敏性疾病可能对SLE病情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针对AR给予干预有利于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血液灌流对儿童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的影响。方法12例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灌流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治疗量及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环磷酰胺冲击和(或)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灌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根据SLEDAI比较血液灌流治疗前后病情控制情况及两组在相同治疗时间内评分的差异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SLEDAI为(21.5±6.9)分,治疗后SLEDAI为(20.6±7.2)分;灌流组治疗前SLEDAI为(20.5±5.9)分,治疗后SLEDAI为(11.1±6.6)分。两组治疗后SLED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显效0例,有效3例,无效3例;灌流组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灌流治疗3d,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补体等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液灌流为治疗儿童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适用于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无效者,SLEDAI中有脉管炎、关节炎、肌炎、新出皮疹、黏膜溃疡、发热等效果显著,是否适用于一般联合治疗,有待于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通过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儿甲基强的松龙 (MP)冲击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 (NO)、脂质过氧化物 (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变化 ,对NO与活性氧自由基的相互关系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 :按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分类诊断标准确诊的SLE 2 2例 ,男 2例 ,女 2 0例 ,年龄 9~ 14岁 ,平均 11 5岁。病程 15d~ 3年 ,均为初治或近 2个月内未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细胞毒免疫抑制剂及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的活动期患儿 ,活动积分[1] 为 2~ …  相似文献   

14.
血清胆红素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胆红素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8例黄疸患儿进行胆红素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红细胞C3b补体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RBC-ICR)采用酵母多糖花环试验,血清胆红素采用苯甲酸尿素比色法。结果 发现该组患儿RBC-C3bRR,红细胞辅助因子(RIER)明显降低,而RBC-ICR,红细胞抑制因子(RIFR)明显升高,并发现RBC-C3bRR,RIER与胆红素浓度呈负相关,RBC-ICR,RIFR与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胆红素能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5.
刘洋  叶春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1647-1648,1657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SF)在儿童SLE的诊断价值及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4-2010年63例确诊SLE的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收集本院同期其他疾病患儿(感染性疾病、肿瘤、其他结缔组织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SF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SLE活动期SF水平高于静止期及对照组(P<0.01)。SLE活动期患儿的SF水平高于正常值,且45.2%的患儿高达正常值5倍以上,SLE活动期组SF水平升高的概率,包括超过正常值、达正常值5倍以上及达正常值10倍以上,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对儿童SLE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11(95%CI 0.407~0.614),提示SF对诊断SLE仅有较低准确性;SF判断SLE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提示SF对判断SLE疾病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并选取了4个比较有意义的判断SLE活动性的截断点:当SF=766.5 mg.L-1、835.0 mg.L-1、860.0 mg.L-1、901.5 mg.L-1时,敏感性分别为100.0%、96.9%、96.9%和93.8%,特异性分别为83.9%、90.3%、93.5%和93.5%。结论 SF对儿童SLE无诊断意义,SF对判断狼疮活动性具有较高的价值,SF=860.0 mg.L-1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判断狼疮疾病活动的界值。  相似文献   

16.
Hu J  Li CW  Zhang X  Pi SH  Zhao JS  Chen XY  Liu Y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6):430-434
目的 了解甲泼尼龙 (MP)和环磷酰胺 (CTX)冲击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everJOSLE)的临床效果和转归。方法 确诊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30例 ,初治 2 2例 ,其中狼疮性肾炎 (LN) 2 0例 ,9例纳入前病程 3~ 1 2个月。 30例患儿中 ,2 3例有肾损伤的临床表现 ,其中 ,WHO Ⅳ型 4例 ,WHO Ⅱ型 2例 ,WHO Ⅴ型 1例 ,WHO Ⅲ型 1例 ,7例肾损伤同时伴 1项或以上的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 :舞蹈症、癫样发作、脑血管意外 (CAV)和器质性脑综合征 (OBS)等 ;有神经系统症状不伴肾损伤临床表现的 9例 ;3例狼疮危象 (lupuscrisis)。其余 7例不伴肾损伤临床表现 ,仅有轻微或一过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根据治疗方法分为 3组 :A组 ,1 8例 ,临床或病理证实合并LN或精神神经性狼疮 (NPLE) ,采用MP +CTX冲击治疗 ;B组 ,7例 ,临床无LN和 (或 )NPLE ,MP冲击诱导后 ,小剂量泼尼松维持治疗 ,并以雷公藤多甙 (Twhf)接续治疗 ;C组 ,5例 ,临床以LN为主 ,糖皮质激素 (GS)治疗。观察各组的近期、远期疗效和远期临床转归。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 (37 2± 2 4 8)个月。近期疗效 :A组与B组间SLEDAI 2K的差别主要是肾脏权重计分 ,9个月时 ,A组的变化最大 ,计分与B组相似 ,C组SLEDAI 2K计分在中度活动范围 ,主要是肾脏的权重结果。远期  相似文献   

17.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哮喘儿童IL-12和IL-13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eng YQ  Shi GZ  Jin SH  Yao J  Wang L  Bi P  Wang Z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53-54
我们对激素治疗前后IL 12、IL 13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旨在探索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揭示激素治疗哮喘的可能作用途径。对象和方法对象 :( 1)研究组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收集哮喘急性发作患儿 48例 ,所有入选患儿未曾实施吸入疗法 ,1月内未口服激素治疗。其中男 2 9例 ,女 19例 ;年龄 7个月~ 14岁。诊断按照参考文献 [1]的标准 ,轻度哮喘 3 1例 ,中度 13例 ,重度 4例。病情严重者口服或静脉激素治疗 3~ 7d后改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11年。 6个月后的缓解期有 3 3例进行了抽血复查。 ( 2 )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去氨加压素(DDAVP)治疗无效的、晨尿渗透浓度正常的原发性遗尿(PNE)患儿,以托特罗定为基础叠加槐杞黄颗粒和心理行为干预,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DDAVP治疗无效的PNE门诊患儿经过 1个月的药物洗脱期,以区组随机方法分为3组:西药组(托特罗定)、中西药组(托特罗定+槐杞黄颗粒)和联合组(托特罗定+槐杞黄颗粒+心理行为干预)行平行随机对照试验,入组时依据患儿及其家长回忆的月遗尿次数视为基线遗尿次数,在治疗结束时(近期)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远期)评估疗效并行意向性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34例PNE患儿进入本文分析,3组各78例,3组间年龄、性别和基线遗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联合组和中西药组均好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7和<0.001);近期总有效率,联合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总有效率,联合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联合组近期和远期得到1例有益结果需要治疗PNE人数(NNT)分别为6.5(95%CI:3.7~25.3)和2.4(95%CI:1.8~3.6),中西药组远期NNT为和4.6(95%CI:2.7~15.2)。结论 托特罗定+槐杞黄颗粒+心理行为干预2.4例DDAVP治疗无效的晨尿渗透浓度正常的PNE患儿在远期疗效上有1例有效,而且置信区间很窄,对这一结果信心很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介素-16(IL-16)在儿童哮喘中的发病机制,观察匹多莫德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哮喘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治疗后随访观察12个月,治疗前后均监测IL-16、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急性期病程天数、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急性发作期CD3+、CD4+、CD4+/CD8+淋巴细胞亚群较哮喘缓解期显著下降,免疫球蛋白轻度降低,IL-16较哮喘缓解期明显增高.匹多莫德治疗后3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除IgG、IgM外,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6参与了哮喘发病的全过程,匹多莫德可下调IL-16的产生,从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角度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18( IL-18)的变化以及吸入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儿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3个月为治疗组,其余28例未予以激素治疗患儿为常规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同年龄组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空白对照组,治疗组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3个月,分别测定各组患儿血清IL-18水平并比较其变化。结果哮喘患儿外周血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组患儿经过3个月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其外周血IL-18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但是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IL-18水平升高,吸入布地奈德可降低IL-18水平。提示IL-18是哮喘临床疗效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