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电休克(ECT)治疗精神疾病历史悠久,疗效也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肯定,既往多用于重型抑郁病人治疗。随着无抽搐电休克(MECT)的改进,ECT的安全、有效、经济等特点更为突出,临床适用范围也在扩大,对抑郁、躁狂、分裂症、反应性意识模糊,甚至一些器质性精神障碍都可以应用。鉴于癔症与反应性精神障碍具有某些相似性,所以本院在引进新的MECT治疗仪后,对一些不合作的癔症病人进行了首选MECT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ECT合并氯丙嗪肌注治疗躁狂症兴奋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CCMD-3躁狂症(包括单相躁狂和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年龄18-50岁,入组时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22分,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ECT后在肌张力基本恢复意识未清晰之前立即肌注氯丙嗪50mg,对照组单用ECT治疗;两组均以7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改为药物治疗。观察两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ECT能有效地控制兴奋症状,合并肌注氯丙嗪能增强ECT疗效,减少术后病人的躁动。因所用氯丙嗪剂量较小,几乎无不良反应。结论:ECT合并氯丙嗪肌注能有效控制急性期兴奋,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病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磁抽搐治疗(MST)是一种新型的精神障碍物理治疗手段,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设备诱发类似于电抽搐治疗(ECT)的抽搐发作而达到治疗目的。初步的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MST与ECT疗效相当,且MST产生的认知功能副作用较少。本文对MST的刺激模式、机制、疗效及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对情感性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理、生化及精神药理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药物亦见更新。有些新型抗躁狂药的疗效已初露端倪,从而揭示了情感性精神病广阔的治疗前景。本文根据导致躁狂发作的异源性生化学说,就新颖非经典抗躁狂药物(不包括锂盐及神经阻滞剂)的临床使用现状作一概述。肾上腺素能作用剂由于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增加和代谢异常可导致躁狂发作。故近年来试用NE拮抗剂来控制躁狂发作。可乐定(clonidine)是中枢和周围的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它能作用于突触前神经  相似文献   

5.
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治疗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生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现状及疗效不佳时的处理。方法:采用医生自填问卷的方法,对140名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查,内容为针对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问答题。结果:在抑郁发作中选用最多的药物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尤为氟西汀,在重度抑郁及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时,首选电休克治疗(ECT),以无抽搐ECT为多,并以市级医院应用显著较多。在躁狂发作中选用最多的药物为碳酸锂,轻中度抑郁不理想时多改用另一种抗抑郁药。重度抑郁多选用ECT治疗。结论:抑郁发作的首选治疗由三环抗抑郁剂转向SSRIs。疗效不佳时治疗选择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有许多关于抑郁症物理治疗的探索,其中研究发现光照治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机制改善抑郁情绪,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但对其他病程中有抑郁发作或抑郁症状的精神疾病,光照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仍处于探索之中。本文就光照治疗在抑郁发作中的研究现状、作用机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癫痫发作前后即刻血浆NO、ET1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NO、ET_1在癫痫发作的即时血浆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精神疾病符合电休克(ECT)治疗标准患者,ECT诱发癫痫发作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5分钟测定患者血浆NO、ET_1。结果癫痫发作后NO、ET_1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NO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扩散,ET_1在缺氧状态下体内会加速释放,更加剧了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8.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一种精神疾病的临床物理治疗方法,相较于电休克治疗(ECT)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了近3年国内外MECT在双相障碍抑郁相、躁狂相、伴混合特征及伴精神病性症状中的优势及最新进展,为MECT的临床应用提供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对60例躁狂发作患者分别给予丙戊酸镁释片与碳酸锂治疗,疗程6周。结果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疗效相近,前者起效快,且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后者,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小,治疗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躁狂     
一般认为抑郁症在老年人中较常见,而躁狂症则颇为罕见,但也有不同意见。一般又认为发病年龄较晚的病人多无情感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常在抑郁发作若干年后才有躁狂发作。老年人中脑器质损害也可促使躁狂发作。本文对一组老年躁狂病人作回顾性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碳酸锂分别合并利培酮口服液与利培酮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躁狂发作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合并利培酮口服液组和合并利培酮片组各36例,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研究,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合并利培酮口服液组与合并利培酮片组疗效相当(P>0.05),而合并利培酮口服液组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且副作用少。结论碳酸锂合并利培酮口服液是治疗躁狂发作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抗抑郁药物引致32例躁狂发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抗抑郁药物均可导致躁狂发作[1,2 ] 。为了进一步了解与之有关的因素 ,我们对抑郁症住院病人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躁狂发作作一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 1989年 6月至 1996年 6月我院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抑郁症住院病人 ,共 2 62例。其中 ,男 12 3例、女 139例 ,平均年龄 31.6岁。通过查阅病历 ,发现抗抑郁药引起躁狂发作 32例 ,均符合下列入组标准 :( 1)住院期间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至少 3天 ;( 2 )躁狂发作在用药 8周内出现[3] ;( 3)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的有关躁狂症及抑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精神疾病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 14 8例精神疾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 (TH )水平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病例组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共 14 8例(男 70例 ,女 78例 )。①情感性精神障碍 (AD)组 4 4例 ,平均年龄 (32 2± 7 7)岁 ,其中抑郁发作 (DE)组2 0例 (单次抑郁发作 5例 ,反复抑郁发作 6例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9例 ) ,躁狂发作 (ME)组 2 4例(单次躁狂发作 3例 ,反复躁狂发作 6例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15例 ) ;②精神分裂症 (SP)组 86例 ,平均年龄 (33 5± 8 1)岁 ,其…  相似文献   

14.
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4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平分为丙戊酸镁组和碳酸锂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镁组治疗2周末BRM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碳酸锂组。丙戊酸镁的不良反应与碳酸锂相似,但持续时间较短,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中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48例病人随机分为奥卡西平组(24例)和碳酸锂组(24例),共治疗4周。使用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BRMS总分减分率显著低于疗前(P〈0.01),说明奥卡西平治疗躁狂发作有效,且疗效与碳酸锂相近,但不良反应较碳酸锂持续时间短,病人易耐受。结论奥卡西平可作为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奥氮平合并碳酸锂与氟哌啶醇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奥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6例,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研究,采用躁狂量表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疗效相当(P>0.05),而奥氮平组副作用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结论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是治疗躁狂发作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Meta分析方法对14项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文献再分析。结果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其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加权平均效应d=17.50,95%CI为14.54~20.46,效应极强(Z=11.59,P〈0.01)。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比较,加权平均效应d=0.50,95%CI为-0.57~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P〉0.05)。结论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碳酸锂分别联合丙戊酸钠和利培酮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47例,碳酸锂联合利培酮47例,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8周,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碳酸锂分别联合戊酸钠和利培酮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相当(P〉0.05),但前者起效快、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随机对62例躁狂发作患者分别以卡马西平及碳酸锂治疗,采用BechRafaelso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副反应逐一登记。结果两组疗后BRMS分值均大幅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卡马西平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微。结论卡马西平用于治疗躁狂发作,疗效肯定,与碳酸锂疗效相近,且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6例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甲组为单一中至大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乙组为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中至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治疗第6周末,甲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乙组在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上均显著性优于甲组(P〈0.05);(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起病年龄、病前社会功能、病程特点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心境的协调性,以急性起病、病前社会功能良好、间歇性病程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患者心境相协调者的近期疗效为佳。结论(1)心境稳定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患者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