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究纳米丝素纤维敷料促进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机制。方法:对60只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纳米丝素纤维敷料组(研究组)、纳米银敷料组(对照组)和空白组,于烫伤后1、3、7、14、21天分别取烫伤创面组织,运用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细胞角蛋白10(CK10)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CK1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均0.05。结论:纳米丝素纤维敷料能有效促进EGF以及CK10的表达,从而促进烫伤组织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壳聚糖胶原生物敷料(chitosan-collagenbiologicaldressing,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壳聚糖与鼠尾胶原分别按1:9和1:1配成敷料原液并制成CCBDA和CCBDB。以单纯胶原敷料组和自然愈合组作对照,测定伤后3、7、14、21d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组织EGF、bFGF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CCBDA、B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CCBDB组伤后3d和7d时EGF和bFGF的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促愈机制与使用CCBD后创面EGF和bFGF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甲壳质医用敷料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外用甲壳质医用敷料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兔深Ⅱ度烧伤模型,创面外用甲壳质敷料,通过伤后不同时相点创面取材,检测羟脯氨酸(OHP)、细胞周期、创面愈合时间及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外用凡士林组作对照,观察甲壳质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甲壳质组创面OHP含量及S期细胞百分明显高于凡士林组;创面愈合时间,甲壳质组优于凡士林组(P<0.05),提示甲壳质对促进创面愈合有帮助。病理形态提示甲壳质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良好。结论甲壳质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局部OHP含量增高,S期细胞百分比升高,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壳聚糖胶原生物敷料(chitosan-collagen biological dressing,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壳聚糖与鼠尾胶原分别按1:9和1:1配成敷料原液并制成CCBD A和CCBD B。以单纯胶原敷料组和自然愈合组作对照,测定伤后3、7、14、21d的创面愈合率、便面组织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组织EGF、bFGF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 CCBD A、B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CCBD B组伤后3d和7d时EGF和bFGF的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 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促愈机制与使用CCBD后创面EGF和bFGF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烫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分析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2组,对照组于创面喷洒生理盐水,实验组喷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烫伤后0,1,3,5,7,10,14,21d取创面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并测定两组大鼠创面愈合率。结果与结论:烫伤后7-21d实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在1d明显降低(P〈0.05),随后又升高,7d达峰值且对照组比实验组高(P〈0.05);峰值过后,对照组逐渐下降,21d接近烫伤前水平,实验组迅速下降,14d达谷值,随后上升,21d接近烫伤前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早期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规律,并显著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大鼠深 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p5 3、原癌基因 c m yc和 caspase 3的影响 ,初步认识增殖与凋亡活动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74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单纯烫伤和 b FGF治疗 3组。利用大鼠 30 %总体表面积深 度烫伤模型 ,于伤后 3、6小时及 1、3、7和 14日采取创面皮肤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创伤组织真皮内成纤维细胞 PCNA、p5 3、c m yc和 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烫伤大鼠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 p5 3、c myc蛋白表达有一定的关系 ;局部外用 b FGF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等活动产生影响。结论 :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变化是组织修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刘文忠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74-3675,T004
目的 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特征,探讨血管的形成与退缩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5%深Ⅱ度烫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单纯烫伤两组。于伤后0.5,1,3,7,14d和21d采集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组织真皮中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TUNE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深Ⅱ度烫伤的大鼠伤后3d,伤区出现少量的肉芽组织,7d时肉芽组织已充满伤区,再上皮化速率为30%,14d的再上皮化率达70%,至21d,伤口完全闭合,真皮内小血管的数量减少。大鼠烫伤后3d,伤区基底的真皮组织内出现PCNA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阳性表达逐渐增多,14d时达到高峰。至伤后21d,PCNA的阳性表达略有下降。而创伤愈合初期罕见TUNEL阳性的细胞,21d时,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多。结论 烫伤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创面的愈合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与 退缩在时序上的协调变化是组织正常修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特征,探讨血管的形成与退缩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5%深Ⅱ度烫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单纯烫伤两组。于伤后0.5,1,3,7,14d和21d采集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组织真皮中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TUNE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深Ⅱ度烫伤的大鼠伤后3d,伤区出现少量的肉芽组织,7d时肉芽组织已充满伤区,再上皮化速率为30%,14d的再上皮化率达70%,至21d,伤口完全闭合,真皮内小血管的数量减少。大鼠烫伤后3d,伤区基底的真皮组织内出现PCNA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阳性表达逐渐增多,14d时达到高峰。至伤后21d,PCNA的阳性表达略有下降。而创伤愈合初期罕见TUNEL阳性的细胞,21d时,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多。结论烫伤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创面的愈合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与退缩在时序上的协调变化是组织正常修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背景: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表达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肥大细胞糜蛋白酶是否存在于烫伤创面以及深Ⅱ度烫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75 ℃的水接触仓鼠背部皮肤12 s制备深Ⅱ度烫伤创面(病理组织学证实).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1,3,7,14 d 取烫伤组织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RT-PCR 及放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烫伤后创面组织中糜蛋白酶mRNA 表达量和活性均有所增高,在烫伤后第3 天最高.表明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有所表达,并可能参与了烧伤损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蜈蚣油对白兔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揭示蜈蚣油减轻烫伤创面水肿、促进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深Ⅱ度烫伤创面的白兔随机分3组,观察组给予经验方蜈蚣油外敷,对照组用湿润烧伤膏外敷,模型组仅造成白兔深Ⅱ度烫伤、创面不做任何处理。在烫伤即刻及烫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5个时点进行创面形态学观察,病理取样烫伤前、烫伤造模成功后、用药7d后进行创面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VEGF、IL-8检测。[结果]烫伤第7天各组间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创面组织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蜈蚣油可促进创面组织VEGF表达、减少IL-8表达,从而减轻深Ⅱ度烫伤创面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观察防疤烧伤膏疗效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药对烫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只小型猪背部各制备9个面积为2.54cm2的深II度烫伤创面,并将创面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创面),即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凡士林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以创面面积、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级治疗效果。结果伤后11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为(0.10±0.03)cm2,明显小于凡士林组犤(0.81±0.54)cm2t=-3.22,P<0.05犦和空白对照组犤(0.70±0.21)cm2,t=-6.93,P<0.05犦;PCNA检测显示伤后7,11d各组创面组织均为强阳性表达;组织学检查表明伤后7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的创面纤维组织生长多于凡士林组和空白组,伤后11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创面已基本愈合,而凡士林组和空白对照组仍残留部分创面。结论防疤烧伤膏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表现为溶解创面痂皮,促进纤维组织和表皮生长。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创面组织释放内源性各类生长因子及生长因子受体,起到正性调节作用,促进修复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使创面愈合由以往的被动等待自愈发展到主动调控愈合。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烫伤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只成年 SD 大鼠,于背部制成深Ⅱ度烫伤创面,随机分为4组,烧伤创面清创后,分别予以两层浸湿有1,2.5,5 mg/L 神经生长因子溶液及等渗盐水纱布覆盖。治疗后3,5,9,14 d 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残留率,切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细胞 DNA 周期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尤以5 mg/L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最为明显(P <0.01),各治疗组创面残留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创面组织学显示治疗组真皮浅层有核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各治疗组给药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均强于对照组,第5天和第9天表达强于第3天和第14天;各治疗组细胞在 S 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中5 mg/L 神经生长因子组增加最为显著(P <0.01)。结果显示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可通过促进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刺激细胞有丝分裂,促使细胞增殖,加速大鼠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表达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肥大细胞糜蛋白酶是否存在于烫伤创面以及深Ⅱ度烫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75℃的水接触仓鼠背部皮肤12s制备深Ⅱ度烫伤创面(病理组织学证实)。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1,3,7,14d取烫伤组织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RT-PCR及放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烫伤后创面组织中糜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活性均有所增高,在烫伤后第3天最高。表明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有所表达,并可能参与了烧伤损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自噬的表达及对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背部深Ⅱ度烧伤,治疗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溶媒,观察两组烫伤后6h、1d、2d、3d创面组织自噬体,自噬标志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及变化;TUNEL法检测创面凋亡;同时检测烧伤后创面局部多普勒血流(LDF)值,创面组织中IL-8、Na-K-ATP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HE染色及Masson染色显示创面组织坏死及加深程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电镜下可见自噬体增多,LC3、Beclin-1表达明显增高,创面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创面LDF值及Na-K-ATP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升高,IL-8、MPO活性和MD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创面深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雷帕霉素使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自噬增强,抑制烧伤创面早期加深.  相似文献   

15.
甲壳质医用敷料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用甲壳质医用敷料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深Ⅱ度烧伤模型,创面外用甲壳质敷料,通过伤后不同时相点创面取材,检测羟脯氨酸(OHP)、细胞周期、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外用丹士林组作对照,观察甲壳质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甲壳质组创面OHP含量及S期细胞百分明显高于凡士林组;创面愈合时间。甲壳质组优于凡士林组(P<0.05),提示甲壳质对促进创面愈合有帮助。病理形态提示甲壳质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良好。结论 甲壳质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局部OHP含量增高,S期细胞百分比升高,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番红花素对烧伤大鼠的创面愈合与疼痛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烧伤组(n=16),烧伤模型组(n=16),烧伤+10 mg/kg番红花素组(n=16),烧伤+50 mg/kg番红花素组(n=16),烧伤+200 mg/kg番红花素组(n=16)。使用在干浴中预热至165℃的铜块(2 cm×2 cm,150 g)构建大鼠皮肤全厚度烧伤。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恢复情况,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的机械阈值和热阈值,蛋白质印迹法和ELISA方法检测创面皮肤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番红花素的应用可以促进创面皮肤伤口愈合并减轻疼痛。且番红花素抑制创面皮肤组织中iNOS的表达和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这一疗效在应用200 mg/kg的剂量时最为明显。结论:番红花素可以促进烧伤大鼠的创面愈合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烫伤消疤软膏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影响。方法采用猪深Ⅱ度烧伤模型,创面外用烫伤消疤软膏,通过伤后不同时相点创面取材,检测烧伤创面羟脯氨酸(OHP)含量、创面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变化、创面含水量、创面愈合率及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创面外用烫伤消疤软膏后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烧伤对照组,而创面含水量、创面细胞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后72 h内创面自噬及凋亡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之间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背部10% TBSA深Ⅱ度烫伤,观察烫伤后1h、6h、12 h、24 h、48 h、72 h创面组织自噬标志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及变化规律;TUNEL法检测创面凋亡水平的变化规律;HE染色及Masson染色显示创面组织形态和创面深度的变化.结果 烫伤后创面组织LC3、Beclin-1蛋白水平持续下降,至伤后24h达到最低,此后稍有升高,但仍远低于正常水平;伤后创面组织TUNEL阳性细胞持续增多,至伤后48 h达到最高,此后稍有下降,但仍远高于正常水平;创面组织真皮深层自噬被激活;烫伤后创面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性加深.结论 大鼠深Ⅱ度烫伤后早期创面组织自噬减少,凋亡增加,可能是参与创面加深的因素;真皮深层自噬的激活,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 EGF)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只。制备烧伤模型采用水蒸气烫伤法,病理切片提示均为深Ⅱ度烧伤。造模2 h后研究组应用rh EGF凝胶,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均治疗28 d。面积计算法观察对比两组不同时点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法观察对比两组不同时点创面组织K19阳性细胞率,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研究组大鼠第4、7、11、15天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大鼠第1、15、21、28天创面组织K19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4、7、11天研究组大鼠创面组织K19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大鼠第21天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大鼠第7、14天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实验结果提示,rh EGF通过促进k19阳性表达,增强创面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具有显著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艳阁  岑瑛 《华西医学》2011,(4):547-550
目的 探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16只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8只,建立20%体表面积深Ⅱ度烫伤模型.烫伤后即刻及此后每天,实验组大鼠以参附注射液20 mL/kg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给药5 d;对照组给予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