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FD)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纳入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精神科门诊候诊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 Anxiey Disorder Scale,GAD-7),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SSD-1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方案2.0(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 DAS 2.0)等自评问卷,并经结构化访谈得出SSD和SFD诊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比较SSD和SF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699例受访者中,236例(33.8%)和431例(61.7%)分别被诊断为SSD和SFD,二者诊断一致性较低(Cohenκ=0.291 P<0.01)。SSD患者在PHQ-15[(12.01±5.54)分比(10.38±5.53)分,t=3.624]、PHQ-9[(11.84±6.76)分比(9.40±6.57)分,t=4.546]、GAD-7[(9.70±6.08)分比(7.34±5.92)分,t=4.871]、SSD-12[(23.60±11.43)分比(16.52±12.64)分,t=7.154]和WHO DAS 2.0[(22.65±8.52)分比(19.96±7.77)分,t=4.128]量表得分显著高于SFD患者,均P<0.01。结论SSD和SFD诊断一致性较低;相对于SFD患者,SSD患者在躯体症状负荷、焦虑抑郁情绪、与症状相关情绪、思维和行为问题、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惊恐障碍的共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与单一障碍相比 ,共病障碍患者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故精神障碍共病研究成了当前精神病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流行病学责任区研究 (ECA)资料提示 ,惊恐障碍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约 10 % ) ,其中 6 7%的惊恐障碍 (114 / 171)共患其它精神障碍。本文就惊恐障碍共病有关问题作一综述。1 惊恐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1~ 5]有研究显示 ,2 4 % (7%~ 6 1% )的惊恐障碍患者共患抑郁障碍 ,其中恶劣心境较抑郁症 (MD)更常见。然而 ,惊恐障碍患者伴有不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状 (…  相似文献   

3.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神经内科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于符合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用自编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用躯体症状报告单对患者进行躯体症状统计,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抑郁和焦虑状态。结果:躯体化障碍患者女性较男性多见,平均病程5年,过去一年就诊次数平均为12次。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不满意,85.6%的患者表示可疑或不信任。患者临床症状出现频率高的依次是头晕(74.4%)、头痛(71.1%)、睡眠障碍(70.0%)等。症状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其中慢性疼痛症状敏感性最高。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焦虑障碍有很高的共患率,并且抑郁症状越严重,症状数目越多。结论:躯体化障碍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中慢性疼痛症状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躯体疼痛抑郁障碍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与躯体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AMD-17评估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抑郁障碍患者,依据躯体疼痛症状的定义将抑郁障碍患者分为伴躯体疼痛组(疼痛组,32例)、不伴躯体疼痛组(单纯组,31例),同期入组3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浓度。结果:1疼痛组HAMD-17总分、焦虑因子分高于单纯组[(23.4±4.0)vs(20.6±2.8),(9.4±1.7)vs(8.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7,3.627;P=0.002,0.001);2疼痛组血清IL-6浓度为(14.5±2.3)pg/ml,单纯组为(12.5±2.2)pg/ml,对照组为(11.3±2.3)pg/ml,疼痛组高于单纯组(d=2.0,P=0.001),单纯组高于对照组(d=1.2,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疼痛组血清IL-6浓度与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31)。结论: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患者血清IL-6浓度较不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患者高,IL-6可能参与了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疼痛症状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 (GAD) ,惊恐障碍 ,强迫症 (OCD) ,社交恐怖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M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其中 MAD在 ICD- 1 0中的定义是 :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 ,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但又不符合特定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 ,也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无关[1] 。焦虑和抑郁障碍在诊断标准中是相互独立的疾病实体 ,但通常在同一个体共存。当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 ,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这种情况称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这种共病在初级保健人群中的患病率达 1 9% ,与单一焦虑或…  相似文献   

6.
DSM-5在 DSM-IV中躯体形式障碍(SFD)的基础上提出了躯体症状障碍(SSD)作为新的诊断类目。与 SFD相比,其核心变革包括:(1)不再要求躯体症状符合“医学难以解释”的标准;(2)增加针对躯体症状心理行为特征的阳性标准(B标准);(3)将疾病名称还原为现象学描述。目前已有DSM-5临床定式检查(SCID-V)中的 SSD诊断模块,患者健康问卷-15(PHQ-15),SSD B标准量表(SSD-12)等一系列工具用于该病的筛查、诊断和评估。现有的大部分研究提示与SFD患者相比, SSD患者的功能损害更重、生活质量更低,并且符合SSD诊断标准的患者中可能存在内部异质性,因而需更多神经生物学和临床研究为SSD诊断标准提供支持和(或)修订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亦称慢性疼痛,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性严重疼痛。其患病率为0.6%[1],发病原因不清,表现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应用传统抗抑郁药进行治疗,但其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2]。西酞普兰是选择性很强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不亚于传统抗抑郁药,但副作用更小[3]。国外报道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具有肯定效果[4],但国内尚缺乏相关报道。故我们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西酞普兰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8.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的主要特征为反复诉说躯体不适而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有报道显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是一种与汗腺活动有关并反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性的表皮电位,临床上用于检测相关疾病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失常[2]。我们对53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评定以及SSR检测,并以正常健康组作对照,以研究此类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自主神经功能。1资料1·1研究对象:53例躯体形式障碍(下称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联合黄连素治疗对伴有躯体疼痛且既往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治疗抵抗的重性抑郁障碍(MDD)的效果,探索抗抑郁治疗的新方向。方法选取在天津市安定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伴有TCAs、SNRIs治疗抵抗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4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3)。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现有治疗药物基础上分别联用黄连素和安慰剂,两组均治疗6周。于基线期和治疗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定,于治疗6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末,两组显著改善例数、改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3.901,P均0.01),研究组HAMD-17和BPI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3%vs.22.7%,χ~2=0.063,P=0.342)。结论联合黄连素治疗伴有躯体疼痛的SNRIs、TCAs治疗抵抗的MDD,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躯体疼痛相关症状,且可能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情感障碍与 5-羟色胺功能低下相关联 ,而后者的低下又涉及血清胆固醇浓度的降低[1] 。因此 ,作者对双相情感障碍与血脂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文患者组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 - 2 -R)中的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2 ] ,共 2 9例。其中 ,男 17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为(33.7± 9.96 )岁 ,平均病程为 (4.2 6± 5.36 )年 ,诊断为抑郁相者 14例 ,躁狂相者 15例。同时选取与患者组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南京血库无偿献血者 ,既往躯体无严重疾病并均经…  相似文献   

11.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盐酸氟西汀对其疼痛症状及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协作,收集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患者,评定相关量表疗效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口服盐酸氟西汀,每日20 mg,观察6周疗效.结果(1)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最常见于头部、背部及四肢,疼痛性质多与疼痛部位有关;(2)疼痛伴发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不一,以轻中度为多.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改变、精力减退等;(3)盐酸氟西汀对疼痛症状的效果,服药两周即已起效,服药六周疗效明显,对缓解疼痛强度,减少疼痛产生的影响及缩短疼痛天数均有效;(4)盐酸氟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显著进步26.67%,进步36.67%,稍进步23.33%,无效13.33%.结论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患者多伴有抑郁症状.盐酸氟西汀对疼痛症状及其伴发的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除带来持续性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外,还易伴明显的情感障碍,有报道脑卒中患者躯体部位疼痛加重或缓解,多与心理因素有关[1-2]。本次研究采用氟西汀胶囊与劳拉西泮片治疗脑卒中精神抑郁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6—2014-06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脑卒中后精神抑郁患者,男94例,女74例;年龄46  相似文献   

13.
抑郁障碍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患率及其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经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Ⅰ障碍用定式临床检查-临床版评定,对符合抑郁障碍诊断的366例患者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 SI)。结果 (1)38 2%的抑郁症患者当前至少共患焦虑障碍、心境恶劣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饮食障碍等5种障碍中的1种。其中焦虑障碍共患率最高(26 5%, 97例),其次为心境恶劣障碍(13 4%, 49例),均高于共患其他3种障碍(P<0 01);而其他3种障碍共患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共患焦虑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者的HAMD分别为( 29 25±6 22)分和(30 15±6 15 )分,HAMA分别为( 22 01±5 61 )分和( 20 36±5 36 )分,CGI SI分别为(5 32±0 99)分和(4 76±1 12)分,均高于无共患者[分别为( 26 02±6 06 )分, ( 16 76±5 26 )分,(4 02±1 08)分;均P<0 01]。( 3 )共患焦虑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的抑郁症患者中分别有84%和82%的患者期望治疗共患障碍。结论 抑郁障碍常共患焦虑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其焦虑抑郁症状更严重,更期望治疗所共患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全球精神卫生调查(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 Initiative)显示,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2.4%[1]。目前研究提示,双相障碍患者躯体疾病的共病问题突出[2]。而双相障碍患者的经济负担中40%~70%来自其躯体疾病的治疗[3]。另外,躯体疾病的共病也会导致治疗周期延长,生活质量下降,治疗方案复杂化,死亡率上升,同时疾病严重程度增加[4]。此外,躯体共病还会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5],导致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躯体症状报告单、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多伦多述情量表(TAS)对115例SFD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纳入研究的109例SFD中,69例(SFD抑郁组)BDI总分≥14分,40例(SFD非抑郁组)BDI总分≤13分。SFD抑郁组CERQ—C不适应性策略总分[(46.83±7.58)比(41.35±9.32)]、TAS总分[(61.55±7.05)比(55.20±9.84)]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FD抑郁组的认知功能、运动系统、疼痛、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及症状清单总分[(26.38±6.80)比(22.35±6.30)]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抑郁为因变量,对有关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CERQ—C不适应性策略总分、性别、受教育年限依次进入方程。结论SFD伴发抑郁较为常见,SFD抑郁组较非抑郁组存在更为严重的述情障碍与躯体化症状。SFD抑郁的发生与不适应性策略、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躯体症状障碍(SS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精神科、中医科和消化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排标准,共纳入210名被试完成自评问卷,并经过结构化诊断访谈得出SSD的诊断。分析SS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非SSD患者比较,同时比较来自3个科室SS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被试中有27.1%(57/210)被诊断为SSD;患者年龄(43±13)岁,其中女性占61.4%(35/57),与非SSD患者各项人口学资料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5.6%(26/57)的SSD患者躯体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年,29.9%(17/57)报告近1年就诊次数超过20次。过去6个月接受过治疗的SSD患者有46.8%(22/47)治疗满意度3~5分,44.7%(21/47)对治疗效果评分3~5分。(3)SSD患者较各科室非SSD患者各项自评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精神科非SSD相比,在躯体症状、焦虑相关量表及12项健康调查简表(SF-12)亚量表精神健康总评(MC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科室的SSD患者在诊治情况和各项自评量表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SD患者的身心受疾病影响较为严重,应得到积极治疗。综合医院精神科,尤其会诊联络精神医学亚专科工作应重点关注该类患者并开展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神经内科门诊的全部初诊患者共654例进行筛查,再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78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评分。结果:神经内科门诊初诊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1.9%。抑郁障碍患者以头晕、头痛、失眠等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者占85.9%。在患者的前3个主诉中出现频率高的症状依次为失眠、头晕、乏力。样本HAMD总分平均(16.9±4.0)分,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入睡困难、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和全身症状较重。抑郁障碍患者中躯体归因模式者占76.9%;心理归因模式者占23.1%。结论: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颇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研究背景 目前抑郁障碍患病率呈逐年升高之趋势,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多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尤以睡眠障碍最为常见,改善睡眠质量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研究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 以躯体化症状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rTMS联合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在不同观察时间点,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治疗方法与观察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00).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1、2和4周时HAMA评分、HAMD总评分和躯体化症状评分降低(均P=0.000);治疗1周时睡眠障碍评分降低(P=0.001);治疗1和2周时抑郁症状评分降低(均P=0.000).与治疗前相比,药物治疗组患者各项评分除治疗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观察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1、2和4周,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治疗组[63.64%(14/22)、86.36%(19/22)、90.91% (20/22)]高于药物治疗组[20% (4/20)、55% (11/20)、75%(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障碍患者起效早、效果好,尤其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正>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病程多为慢性波动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目前对躯体形式障碍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结合药物治疗、其他治疗四个方面[1]。在临床工作中,精神科医生面对的患者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20.
抑郁发作与躯体形式障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抑郁发作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异同。方法: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及就医方式。以自编访谈提纲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68例抑郁发作患者和47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及首次就医方式差异有显著性;在常见的14项躯体化症状中,8项差异显著。两组的HAMD总分和7个因子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除焦虑/躯体化因子在躯体形式障碍组显著高于抑郁发作组外,其余各项均低于抑郁发作组。结论:抑郁发作和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各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