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六味消渴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十六味消渴胶囊对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尿素氮、肌酐、血小板聚集及肾小球形态的影响。结果:十六味消渴胶囊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胰岛素含量,降低糖尿病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蛋白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减轻肾小球病变的作用。结论:十六味消渴胶囊在降低血糖、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肾小球功能等多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渴调补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马莱酸罗格列酮)、消渴调补方大、中、小剂量组.各组每日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或蒸馏水,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渴调补方大、中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及尿素氮含量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消渴调补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消渴调补方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具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渴宁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再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消渴宁、消渴灵、优降糖灌胃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消渴宁对模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结果:消渴宁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而且可以提高血清胰岛素和SOD的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MDA以及TNF-α的含量。消渴宁中、高剂量组与糖尿病大鼠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消渴宁具有明显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并且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减少丙二醛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消渴灵冲剂对Alloxan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设立高、低剂量组与西药二甲双胍组作对照 ,动态地观察大鼠FBG、IRI及血流变等指标。结果 :消渴灵可降低Alloxan糖尿病大鼠异常升高的FBG、GHb水平 ,升高空腹IRI水平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其降糖作用与二甲双胍组相比无差异。消渴灵可降低Alloxan糖尿病大鼠异常升高的Hr、Lr、Br等血流变指标 ,对抗血液的高凝高粘状态 ,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 (P <0 .0 1) ,消渴灵有助于糖尿病大鼠恢复体重。结论 :其机理可能在于促进胰岛 β细胞的分泌功能 ,升高血中IRI水平 ,增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增强免疫功能 ,改善营养状态 ,改善血流变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渴康复丸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 10 %链脲菌素溶液腹腔注射制造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 ,随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用药 6周后分别测定动物血清中丙二醛及空腹血糖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及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消渴康复丸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 ,抑制血液脂质过氧化作用 ,改善血液粘滞度。结论 消渴康复丸可治疗Ⅱ型糖尿病 ,其作用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豆胚轴甲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过氧化脂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甲醇提取大豆胚轴中的异黄酮类和皂甙 ,以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组成 .给GK/Jcl糖尿病大鼠长期食用添加 10 0 g/kg大豆胚轴甲醇提取物的饲料 ,观察和测定相应生物化学指标 .[结果 ]长期食用大豆胚轴甲醇提取物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下降 ,血清过氧化脂质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却无明显变化 .[结论 ]大豆胚轴甲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降低脂质过氧化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消渴灵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最佳组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消渴灵的最佳组方方案 ,确定其药物的配伍及适宜的剂量水平。方法采用有重复的正交实验设计 ,根据正交设计L1 6( 4 2 ×2 9)表安排各味中药 ,以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模型大鼠每组血清血糖治疗前后差值为观察指标 ,分析不同组方的降糖作用。结果消渴灵原方中桑椹降糖作用最明显 ,莪术、花粉、石斛 3味药降糖作用不明显。结论证实重新组方的消渴灵组方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其一定的组方模式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有着较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2型糖尿病并脂质代谢紊乱患者的作用。方法对28例2型糖尿病并脂质代谢紊乱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C肽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降糖调脂灵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双胍治疗组;降糖调脂灵治疗组.3个月后空腹测定血糖(BS)、糖化血红蛋白( GHbA1c)、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糖尿病模型组BS,GHbA1 c,INS,TC,TC,LD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SI,HD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胍治疗组BS,GHbA1c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血清INS,ISI,TC,TG,LDL,HDL水平较糖尿病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降糖调脂灵治疗组BS,GHbA1c,TC,TG,LDL水平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ISI,HDL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和双胍组(P<0.05).结论 降糖调脂灵具有降低TC,TG,LDL,升高HDL的作用;降糖调脂灵具有明显降低血糖、减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降糖调脂灵的降糖作用虽然略低于二甲双胍,但其减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却明显优于二甲双胍. 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抗糖尿病作用的机制及疗效。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四氧嘧啶诱导大鼠化学性糖尿病 ,观察刺五加对大鼠血糖、血脂和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刺五加治疗组空腹血糖(FBG)、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和脂质过氧化物 (LPO)均显著降低 ,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刺五加具有降糖作用 ,同时具有降血脂、改善氧自由基代谢紊乱的药理活性 ,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诺为对缓解糖尿病性胃轻瘫症状和治疗胃排空延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服用诺为0.1 g,每日3次;对照组43例,口服胃复安5 mg,每日3次;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为60.8%,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胃电图振幅、频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胃电图振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频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诺为能明显地缓解糖尿病性胃轻瘫症状,可促进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胃排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足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外,对其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有效率(χ2=7.6037,P=0.0029)、无效率(χ2=5.2578,P=0.0218)和截肢率(χ2=4.2353,P=0.0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早期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足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消渴降糖胶囊中总黄酮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准确实用的测定消渴降糖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正交优选法确定提取总黄酮的方式,以芦丁作对照品,于510nm处比色测定。结果: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6.3%,RSD=0.608%。结论: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总黄酮,以芦丁作对照品,比色测定的方法,可以测定消渴降糖胶囊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超微结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TR)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将健康的Wistar大鼠 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糖尿病对照组 (DC)、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 (DL) ,每组各10只。用链脲佐菌素 6 0mg 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模型 ,造模后第 2天起DL组每天给予氯沙坦 2 0mg kg ,每周监测血糖 ,4周末取腹主动脉作电镜观察。结果 :DC、DL组血糖明显升高 ,4周后电镜显示 ,DC组腹主动脉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内弹力层中断 ,并出现平滑肌细胞 (SMC)伸入内膜 ,而DL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4周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即出现超微结构改变 ,氯沙坦能改善这种病理变化 ,ATR对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观察妊娠糖尿病患者52例及健康孕妇60例,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为53.8%,手术产率为69.2%,胎、婴儿疾病的发生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23.3%和16.6%,并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将本室研制的胰岛素滴鼻剂滴入糖尿病大鼠的鼻腔后,在不同时间测其血糖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此滴鼻剂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鼠的血糖,在滴鼻后60分钟血糖浓度降到正常以下(此时为最低值),降糖效应持续四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 10 8例病人在进行单次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10 8例病人体外反搏前血糖为 7.2 9± 3.2mmoI L ,体外反搏后血糖为 6 .11± 2 .4 0mmoI L ,经统计学处理P<0 .0 1。无论是糖尿病患者 ,还是非糖尿病患者 ,反搏后血糖均较反搏前血糖降低 ,P <0 .0 1。结论 :提示体外反搏对糖尿病和非糖病患者均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报告糖尿病合并下肢痛50例,通过体表动脉触诊、踝/肱指数测定和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有14例,占28.0%。作者指出体表动脉触诊是最为简单的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筛选性检查,而踝/肱指数测定是较为准确的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客观指标,因此对糖尿病合并下肢痛依次采用体表动脉触诊、踝/肱指数测定、下肢动脉造影是准确地检出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作者认为糖尿病合并下肢痛的病因中以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害最大,应行手术治疗。对不同病因引起的糖尿病合并下肢痛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内、外科医师的紧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链脲佐菌素诱发的大鼠糖尿病对垂体TSH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对垂体TSH细胞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垂体-甲状腺轴异常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应用P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SH细胞)后,以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大鼠TSH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糖尿病鼠TSH细胞的数密度、体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P〈0.01),而平均细胞直径明显降低(P〈0.01),说明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直径变小.糖尿病鼠的强阳性TSH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加胰岛素组的上述指标均较糖尿病鼠有明显逆转,趋向正常组.结论:实验性糖尿病导致垂体TSH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胰岛素治疗能逆转上述变化,提示糖尿病TSH细胞的变化与胰岛素缺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肥大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糖尿病组 (B组 )及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 (C组 )。第二、四、六周分别取各组 5只大鼠收集标本 ,检测血糖、血胆固醇及肾肥大指数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观察组血胆固醇水平、肾肥大指数均低于糖尿病组。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肥大指数 ,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