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平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乳腺癌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6%和88.0%,两者呈正相关;存活5年以上者ESM-1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4.4%,明显高于死亡组(44.4%),两者呈负相关,肿瘤直径<2cm者ESM-1高表达率(41.6%)低于肿瘤直径2~5cm者(76.9%)。ES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α、PR、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患者年龄无关。结论ESM-1分子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M-1在9例正常黏膜、37例腺瘤和8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原位杂交检测到ESM-1 mRNA在正常黏膜和腺瘤中的表达呈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94%,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为34%;免疫组化检测到正常黏膜和腺瘤中ESM-1蛋白表达率为67%和81%,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39%。ESM-1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E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鼠血吸虫病肝组织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的变化及黄芪总苷(AST)对其影响。方法ICR小鼠120只随机分为AST高剂量(20mg/kg.d-1)组,AST低剂量(10mg/kg.d-1)组,阳性药(护肝片,540mg/kg.d-1)组、模型对照组,每只实验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30条,均于感染40d后以吡喹酮(500mg/kg.d-1)治疗2d。同时设30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感染后6、10和14周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小鼠,取肝脏组织作常规病理学检测并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SM-1mRNA及蛋白。结果①抗ESM-1蛋白抗体在血吸虫肝病组织中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ESM-1mR-NA主要在炎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未检测出ESM-1mRNA;②10周和14周末AST两个剂量组ESM-1的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10周末AST高、低剂量组ESM-1mRNA阳性细胞计数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小鼠血吸虫病肝组织中,炎细胞可产生ESM-1,成纤维细胞可能存在ESM-1受体。ESM-1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参与血吸虫肝纤维化过程,黄芪总苷对ESM-1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图像分析系统检测ESM-1和MMP-3在40例HCC组织(实验组)及1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组织(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分析HCC组织中ESM-1、MMP-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ESM-1、MMP-3在HCC组织中均高水平表达,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SM-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甲胎蛋白含量、肝硬化、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及TNM分期有关(P<0.05);MMP-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侵犯、HBV感染、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ESM-1与MMP-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1,P<0.05).结论检测ESM-1、MMP-3在HCC中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HCC侵袭和转移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E-钙黏着蛋白(E-ca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1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和E-cad的表达。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的ESM-1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涎腺组织(P〈0.01),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侵犯神经无相关性(P〉0.05)。E-ca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呈低表达,E-cad低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侵犯神经显著相关(P〈0.05)。癌组织中ESM-1和E-cad表达间无相关性。结论ESM-1和E-cad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有相关性。E-cad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评估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6.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的转染及其在ECV304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并在ECV 304中获得表达. 方法将ESM-1 cDNA插入真核载体pIRES的多克隆位点中,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ESM-1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实,转染后发现ESM-1的表达在转录和蛋白水平都明显的增加. 结论成功构建了人 ESM-1真核表达载体和转染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 并获得高水平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食管鳞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mRNA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①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和mRNA均为阳性表达.食管鳞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均<0.05).②淋巴结转移者食管鳞癌组织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③浸润至外膜的食管鳞癌组织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深肌层及浅肌层(P均<0.05).结论:人食管鳞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及mRNA均呈低表达,Syndecan-1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 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正常肾组织及6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iam1 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6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iam1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43/68)、54.4%(37/68),10例正常肾组织中Ti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为阴性,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蛋白<0.001;PmRNA=0.001).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χ2蛋白=15.308,P<0.001;χ2mRNA=10.329,P=0.001)、淋巴结转移(χ2蛋白=5.620,P=0.018;χ2mRNA=9.379,P=0.002)及远处转移(χ2蛋白=6.654,P=0.010;χ2mRNA=4.148,P=0.042)有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χ2蛋白=0.651,P=0.420;χ2mRNA=0.005,P=0.941).结论:Tiam1对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人Bit1分子在淋巴瘤组织中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已制备并纯化的兔抗人Bit1多克隆抗体,对淋巴瘤组织芯片(63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结果: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到Bit1分子主要(约30%)在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淋巴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细胞Bit1蛋白表达为阴性.结论: 在正常淋巴细胞表达为阴性,而在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为阳性,这对研究Bit1分子在淋巴瘤的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常卵巢和卵巢肿瘤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检测26例卵巢肿瘤组织、3例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COC1)和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SHH、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实时定量RT-PCR对随机抽取的11例卵巢肿瘤组织和5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PTCH和GLI1 mRNA水平的比较.结果 SHH、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在卵巢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SHH 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而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有表达;在卵巢肿瘤组织中,PTCH和GLI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SHH、IHH、PTCH、SMO和GLI1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COC1均有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SHH仅在SKOV3和A2780中表达. 结论 卵巢肿瘤中存在Hedgehog信号通路,在部分卵巢肿瘤中有Hedgehog信号通路过度激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ESM-1在转染MEK基因的ECV304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转染MEK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ESM-1的表达是否受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方法脂质体转染高活性的MEK基因人ECV304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SM-1在ECV304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转染高活性MEK基因的细胞株,并检测到胞外信号调节的激酶(ERKs)的表达量在二株细胞中没有变化,而pERK-2和ESM-1在转染MEK基因的细胞中表达高于未转染的细胞。结论ESM-1可能处于ERK-2的下游,其表达可能受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来源的结外边缘区 B细胞 (MAL T)淋巴瘤中 API2 - MAL T1融合基因表达对凋亡相关蛋白 API2、Caspase3表达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 RT- PCR和巢式 PCR结合 ,检测肿瘤组织中 API2 - MAL T1融合基因的表达 ;根据有否该融合基因 m RNA表达将 33例病例分组 ,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肿瘤组织中 Ki6 7、API2和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16例胃肠 MAL T淋巴瘤检出 API2 -MAL T1m RNA的表达 ,检出率 4 8.4 %。融合基因表达组 API2平均面积 (2 1177.30± 6 171.71) μm2 和单位平均面积 (2 9.81± 7.4 0 ) μm2 均较未表达组〔(3432 5 .6 5± 6 5 77.0 0 ) μm2 和 (37.84± 8.5 5 )〕μm2 显著降低 ,两组 IOD值无明显改变 ;Ki6 7和 Caspase3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API2 - MAL T1表达与 API2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API2的下调对 Caspase3影响不明显 ,融合基因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cl-2、bcl-6、CD10、MUM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与亚分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bcl-2、bcl-6、CD10、MUM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cl-2、bcl-6、CD10、MUMl在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5.0%(33/60)、48.3%(29/60)、46.7%(28/60)、58、3%(35/60),其中GCB占55.0%(33/60),non-GCB占45.O%(27/60)。GCB、non-GCB中bcl-2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在non-GCB中,bcl-6与bcl-6-的病例bcl-2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该组病例GCB所占的比率超过non-GCB,bcl-2在DLBCL亚分类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细胞内皮特异因子-1(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ESM-1)、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e antigen, CEA)联合检测对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MPE)和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 TPE)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0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肺癌伴MPE 65例,TPE 45例,分别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对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组的ESM-1和CEA水平进行测定,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临床诊断界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PE中ESM-1和CEA的水平明显高于T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SM-1取19.58 ng/mL时,诊断MPE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1.50%、84.60%、82.73%;CEA取8.52 ng/mL时,诊断MPE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3.80%、95.60%和82.73%。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为83.1%、93.3%和82.73%。结论:MPE患者胸腔积液中ESM-1显著增高,ESM-1对MPE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ESM-1和CEA可进一步提高MPE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中 p5 3mRNA的表达与突变型p5 3蛋白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ABC法。结果 在 4 8例各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 p5 3mRNA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检出率为5 8.3 % ,突变型 p5 3蛋白染色阳性率 4 1.7% ;在突变型p5 3蛋白阳性组中 p5 3mRNA的检出率为 80 .0 % ,显著高于突变型 p5 3蛋白阴性组 ( 4 2 .8% ) (P <0 .0 5 )。 结论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存在 p5 3基因突变 ,产生了突变型p5 3mRNA ,提示后者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导致突变型 p5 3蛋白表达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Kra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检测其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辐射致癌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X射线照射30只BALB/c小鼠,建立胸腺淋巴瘤动物模型,取胸腺淋巴瘤和正常胸腺组织,分别提取总mRNA、合成cDNA和总蛋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Kra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硫化测序PCR (BSP)法检测Kras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 结果:RT-PCR法检测,胸腺淋巴瘤Kras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胸腺组织(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胸腺淋巴瘤Kras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胸腺组织近1.41倍;BSP法检测,正常胸腺组织Kras基因启动子有4个CpG位点发生甲基化,而辐射诱发胸腺瘤Kras基因启动子有1个CpG位点发生甲基化,呈去甲基化状态。结论:电离辐射可能通过Kras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而引起Kra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改变,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其可能是辐射致癌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K/T细胞淋巴瘤核糖体蛋白S13(RPS13)基因的表达。方法提取石蜡包埋NK/T细胞淋巴瘤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K/T细胞淋巴瘤RPS13表达水平。结果20例NK/T细胞淋巴瘤RPS1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结论RPS1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这可能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