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源性休克是左室衰竭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塞最多见,心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衰终末期均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大量数据显示,近20年来由于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和心肌梗塞的积极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模式也由放弃提供支持措施发展到积极使用有创介入治疗,从而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而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关系病人生命安危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丽英  兰凤贺 《临床荟萃》1994,9(6):241-245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简称CGS是指由于严重原发性心脏泵功能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所引起的休克综合征。心源性休克时血液动力学的障碍和失代偿的程度远较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实际上是重度泵衰竭的表现,是严重的心功能不全产生的休克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引起心源性休克的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其病情多险重、突变,病死率较高。然而,若抢救及时,得当,辅以周密地护理,常可使患者起死回生,本院于1993年3月曾成功地抢救了一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仅此谈谈在我们护理领域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救治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18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采用IABP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效果满意,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休克21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家忠 《新医学》2001,32(9):557-558
1引言心源性休克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也常继发于心包填塞、心肌炎、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本文总结我科一年多来收治的21例心源性休克病人治疗体会,从急诊的角度谈谈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措施与监护。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本组心源性休克21例,均为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我院急诊病人。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2岁至76岁,中位年龄65岁。原发疾病包括:AMI15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心包填塞1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2.2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本组病人中主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抢救成功22例(57.9%),死亡16例(42.1%).结论:心源性休克病因复杂,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针对不同心脏基础病变,争分夺秒地正确实施救治.  相似文献   

8.
屈秀艳  崔育梅 《天津护理》2006,14(5):256-257
目的:让临床护理人员掌握婴儿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特点及抢救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7例婴儿心源性休克患儿的病因及流行特点,休克的前驱症状及临床表现的观察,抢救及给氧的方法.用药的观察及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患儿中14例抢救好转出院,3例患儿家长放弃抢救死亡。结论:护理人员掌握了婴儿心源性休克前驱症状到休克的临床表现观察,积极配合医生有效地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突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提供综合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病区11例突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所进行的抢救和护理措施。结果:1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病情好转出院9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结论:认真仔细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的应用各种药物。积极贯彻各项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传骧 《临床荟萃》1993,8(9):387-392
  相似文献   

11.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循环衰竭,常与心脏原发病有关,更多情况下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较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近10年来,心源性休克成为冠心病监护房中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心梗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仍保持在15~20%,而且死亡率高达80~100%[1].其主要是左心室心肌出现大面积(>40%)不可逆丧失,引起急性心脏泵功能衰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三例ESC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介绍了ESC治疗的目的,适应症,术前准备,操作经过,术中配合,以及治疗中的监测与护理,认为ESC这一技术的开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本院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认为早期诊断、急救与治疗和密切观察病情是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监测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PICCO容量指标进行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给予精心护理,治疗24、48、72 h后监测ITBVI、CI、La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4、48、72 h后ITBVI、CI、La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中16例好转,2例死亡,4例家人放弃治疗。结论:PICCO容量指标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准确测量记录PICCO监测结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补液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做好管道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认识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心源性休克中,抢救成功22例,占47.83%.其中,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恶化、扩张型心肌病晚期、高血压性心脏病三者死亡率最高.结论心源性休克病因复杂,临床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同时应针对不同心脏基础病变,争分夺秒,正确实施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吴定 《临床医学》2000,20(12):9-1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5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UK)150万IU溶栓治疗,观察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35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组溶栓再通率40.0%。急性期死亡率40.0%。脑出血4.0%,不溶栓组溶栓再通率13.0%,急性期死亡率68.2%,脑出血0%。结论:对于尿激酶治疗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溶栓治疗有效,急性期死亡率下降,但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直接PTCA围手术期的经验,达到降低PTCA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AMI并发CS的治愈率.方法通过心理护理、严密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监护,保持心律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正确运用抗心律失常药和升压药物以及主动脉内囊反搏术(IABP).术中和术后的24~72小时正确使用肝素,使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维持在正常值的1.5~2.0倍,达到既能防止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又能预防术后再梗塞.结果由于即时进行直接PTCA和IABP,加上精心护理,本组AMI并发CS的死亡率为24.1%,低于一般文献报告的结果.结论AMI并发CS行PTCA和IABP治疗,加上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提高AMI并发CS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19.
36例小儿心源性休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36例心源性休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病症状因年龄、原发病不同而异。不同原发病休克出现时间不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T)为(62.2±12.9)h,心肌病(CMP)为(42.0±23.0)h,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CF)为(20.3±11.1)h,暴发性心肌炎(FMC)为(15.0±7.8)h。休克早期均有心音低钝,15例(41.6%)伴奔马律,17例(47.2%)需心肺复苏。所有病例心脏超声测定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短轴缩短分数(fractionalshortening,FS)均下降,分别为(0.32±0.11)、(0.14±0.05)。35例(97.2%)有心胸比例增大(0.74±0.04),34例(94.4%)合并心律失常。入院治疗后休克持续时间为预后相关因素(P=0.002,Wald=9.91)。液体复苏在严密监测下进行,ECF、FMC、CMP复苏液量分别为5.25ml·kg-1·h-1、4.48ml·kg-1·h-1、4.75ml·kg-1·h-1。结论小儿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凶险。早期做床边心脏超声、胸片、心电图检查有助诊断。治疗后休克持续时间为判断预后的指标。治疗除针对原发因素外,液体复苏亦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休克是严重危及生命的征候群。主要表现是低心排出量,低血压和组织灌流不定的临床症状,如皮肤湿冷,低尿排出量,神志障碍等。心源性休克是病理生理术语.发生在突然性心脏收缩或排出功能障碍如心肌急性梗塞,心包填塞以后。急性前壁广泛心肌梗塞范围超过左室壁40%几乎无例外会发生心源性休克。一旦休克发生,虽经多方抢救和努力,死亡率仍高达75%-95%,也有提出死亡率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