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起武  赵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70-671,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49例)和重度窒息组(11例);选择2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外周血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各组间WBC、PLT、MPV、PDW与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出生后24 h内,轻度窒息组WB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较对照组MPV明显降低,PDW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PDW较轻度窒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7天,轻度窒息组WB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较对照组PLT明显升高,MPV明显降低,PDW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和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可作为监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2.
窒息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窒息新生儿, 分为轻度窒息组 (20例) 和重度窒息组 (38例); 另外选择 2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组, 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参数, 比较各组间白细胞数及血小板参数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在窒息组和对照组及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 外周血白细胞数、MPV、PDW均显著升高 (P<0.01), 血小板数显著减少 (P<0.05)。窒息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 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参数无显著差别 (P<0. 05)。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 临床上可作为窒息后多脏器损伤的一个预警参数, 在社区医疗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白细胞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39例)和重度窒息组(26例),于第1天和第7天分别抽静脉血进行白细胞与血小板参数测定,观察其动态变化。并以4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1治疗前第1天,轻度、重度窒息儿白细胞计数(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比率(LYMPH%)明显降低,血小板(PLT)总数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儿与轻度窒息儿比较: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及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第7天,轻度、重度窒息儿WBC总数下降,两组WBC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总数升高,MPV及PDW降低,与第一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对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和恢复程度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5 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 ( 2 0例 )和重度窒息组 ( 38例 ) ;另外选择 2 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参数 ,比较各组间白细胞数及血小板参数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血小板计数 ( PC)、血小板平均体积 (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 PDW) ,在窒息组和对照组及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 ,外周血 WBC、MPV、PDW均显著升高 ( P<0 .0 1 ) ,血小板数显著减少 ( P<0 .0 5 )。窒息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 ,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 P均 >0 .0 5 )。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可作为窒息后多脏器损伤的一个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新生儿60例,其中30例为轻度窒息组(A组),30例为重度窒息组(B组);选取同期的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新生儿的外周血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WBC、PLT、MPV以及PDW和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出生后24h之内,A组新生的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三组新生儿的PLT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的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DW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PDW明显高于A组(P0.05)。出生后第7天,A组新生儿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患儿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新生儿(P0.05);A组与B组患儿的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患儿的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结论动态观察WBC与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监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两个重要的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小板参数和白细胞变化与黄疸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5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36例正常新生儿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按黄疸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比较.结果各组间PLT、MPV、WBC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中度高胆组PDW与正常对照组和重度高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胆与血小板参数和WBC的变化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志刚  罗苇 《四川医学》2006,27(9):965-966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及其与窒息的关系。方法83例早产儿于出生24h内和生后5d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出生24h内,男性组与女性组PLT、MPV、PDW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PLT、MPV、PDW与剖宫分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生后24h内,合并窒息组PLT、MPV、PDW与无窒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后5d,合并窒息组PLT明显低于无窒息组(P<0.05),MPV、PDW明显高于无窒息组(P<0.05)。结论早产儿血小板参数与性别、分娩方式无关,出生时合并窒息与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和临床意义及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对新生儿轻,重度窒息及同期健康足月儿各50例测定血小板数(Plt),容积MPV和分布宽度(PDW)的均态变化及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出生后第1天重度窒息儿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MPV也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度窒息患儿PDW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MPV,Plt在正常范围,综合治疗第5天,MPV和Plt恢复正常,但重度窒息患儿PDW恢复较慢,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后第1天的PDW水平与HIE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634),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窒息的程度及指导治疗。PDW可作为判断预后,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130例,按照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59例和重度组71例,另选取同期就诊无合并症的妊娠晚期孕妇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观察三组孕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等血小板参数。结果:对照组、轻度组PDW、MPV、PLT、PCT水平与重度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DW、MPV、PLT水平与轻度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重度组D-D、FIB、PT、A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的D-D、FIB、APTT水平与重度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晚期妊娠相比,妊娠晚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现象,故妊娠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预防子痫及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及9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MPV、PDW、MCV、RDW升高,PCT减低,有微血管病变者MPV、PDW、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更加明显(P<0.01,P<0.05)。其中MPV、PDW和FP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增加显著(P<0.05),MPV与PDW呈正相关(r=0.4,P<0.01),MPV与FPG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测定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其中HIE组40例,HIE合并颅内出血组23例;36例咽下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血小板参数。结果脑损伤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比积(P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IE组与HIE合并颅内出血组比较除PLT在HIE合并颅内出血较HIE组有显著降低(P<0.05)外,PDW、MPV及PCT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情况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烧伤病人血小板 (PLT)、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80例烧伤病人及 80例正常成人的PLT、MPV及PDW。结果 烧伤病人早期PL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MPV和PDW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烧伤组恢复期与对照组PLT、MPV、PDW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随着烧伤程度的加重 ,PLT下降 ,重度组与轻度组 (P <0 .0 0 1) ,而MPV、PDW则愈增高。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 (P <0 .0 5 ) ,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 (P <0 .0 1)。结论 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可做为判断烧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TP合并AMI的患者11例(ITP&AMI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0例(AMI组);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30例(ITP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上述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小板的5项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对比研究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ITP&AMI组与AMI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与ITP组比较,PDW、IPF、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无统计学差异;AMI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不明显;ITP&AMI组及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CR、PLT、IPF差异明显;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AMI组治疗后PDW、P-LCR、PLT、IP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治疗前后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组及AMI组治疗前后MPV、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ITP合并AMI患者的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D-二聚体(D-D)及髓巨核细胞计数检测在血小板减少些紫癜(IT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IT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血开展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检测,并经骨髓穿刺术采集患者骨髓液开展髓巨核细胞计数。检测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PLT低于对照组,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ITP患者中轻度25例,中度19例,重度12例;轻度组患者PLT高于中度组、重度组,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低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LT、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及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血小板相关参数、D-D及髓巨核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ITP诊断中价值更高,可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便于及时开展治疗工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AL)53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正常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AL的PLT、PCT和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5),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与部分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5),MPV、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完全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LCR明显降低(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合并症的关系.方法 对394例新生儿于出生24 h内和生后1周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 窒息组PLT明显低于无窒息组(P<0.01),MPV、PDW明显大于无窒息组(P<0.01和0.05), 脑室内出血(IVH)、硬肿症和感染组PLT明显低于无合并症组(P<0.05),MPV,PDW明显大于无合并症组(P<0.05).结论 新生儿血小板参数与出生时合并窒息新生儿合并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4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血小板数值正常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结果 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96例正常晚孕组和14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TT、APTT、AT-Ⅲ、PLT、PCT下降(P<0.01),FBG、MPV、PDW,P-LCR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痛前期组及子痫组比较:AT-Ⅲ、PLT依次降低(P<0.05或P<0.01),FBG、MPV、PDW含量逐渐升高(P<0.05或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比较:TT、AT-Ⅲ、PLT下降(P<0.05或P<0.01);FBG、MPV升高(P<0.05或P<0.01).结论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比正常孕妇更具有血栓形成倾向.②早发型子痫前期比晚发型更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103例ITP患儿(观察组)治疗前及其治疗后3 d、7 d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LT、PCT降低(P<0.05),MPV、PDW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PLT、PCT、MPV、PDW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7 d PLT、PCT较治疗前升高(P<0.05),MPV、PDW较治疗前降低(P<0.05)。ITP患儿的MPV与PLT呈负相关(r=-0.298,P<0.05),与PDW呈正相关(r=0.549,P<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6例新生儿HIE急性期(3天)及恢复期(7天)血小板(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密度(PDW);同时测定35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出生3天内的BPC、MPV、PDW。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分为3组,并比较BPC、MPV、PDW。结果:HIE急性期BP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恢复期HIE患儿BPC明显升高至对照组水平(P<0.001),MPV、PDW则均明显降低至对照组的水平(P<0.001)。HIE患儿随着病情加重BPC逐渐降低,而MPV、PDW逐渐增大。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判断有无HIE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