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牵引成骨在矫治牙颌面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各类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所难以矫治的牙颌面畸形8例,采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矫治,其中包括上颌发育不全(3例)、半侧颜面发育不良(4例)、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引发小颌畸形(1例)。采用自制不同类型的国产牵引器。其截骨方式、牵引器选择与安放、牵引方式依不同患者的畸形分类、畸形严重程度、不同颌骨部位的不同而不同。结果:8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牵引成骨。取得了良好成骨效罘。无骨创感染,并使患者的牙颌面畸形得到满意矫治,平均随访27个月。矫治效果稳定,无复发。结论: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为各类复杂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新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Fan H  Wang X  Lin Y  Zhou Y  Yi B  Li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99-702
目的 探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治唇腭裂继发重度上颌发育不全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牵引方式的选择。方法  8例患者 (男 6例 ,女 2例 ) ,年龄 11~ 2 5岁。其中不全腭裂 1例 ,单侧完全腭裂 4例 ,双侧完全腭裂 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重度上颌发育不全畸形 ,7例患者采用改良高位台阶式LeFortⅠ型截骨术 ,1例儿童患者行LeFortⅠ型截骨后采用颅外固定牵引装置完成牵引。手术前术后均投照定位头颅正位、侧位片及曲面体层片、颞颌关节薛氏位片 ,并在模型外科上准确测量牵引距离 ,设计牵引方向 ,牵引完成后即开始术后正畸 4个月后拆除牵引器。结果  8例患者均按设计要求完成预定牵引。除 1例右侧上颌窦外侧壁截骨线处约有 1cm× 0 .5cm的骨缺损外 ,其余病例牵引区均有致密新骨生成 ,术后咬合关系稳定 ,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经平均 2 0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 ,上颌骨及咬合关系均稳定 ,无明显复发。 8例患者平均牵引上颌骨向前达 12mm(5~ 15mm) ,患者的上牙槽座角由术前的平均 71°增加到术后的 79° ,所有病例均达到容貌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 牵引成骨技术是矫治唇腭裂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全畸形的有效方法 ,且不需植骨、效果稳定、对腭咽闭合的影响较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和X线表现.结果:7例均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X线表现为(1)囊状透亮区:囊性骨质密度减低区5例;(2)磨玻璃样结构:磨玻璃样骨密度影2例;(3)骨硬化:囊状骨密度减低影合并骨硬化1例;(4)畸形:长管状骨病变范围较大,骨皮质膨胀变薄者5例,长骨弯曲畸形4例,合并病理骨折2例;(5)单骨发病者5例,发生于单侧下肢者1例,全身多骨发生者1例.结论:X线检查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分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祖健  黄建 《浙江医学》2004,26(1):80-80
患者男,31岁,因右前臂肿胀、疼痛2月,加重1周于2002年6月31日入院.7年前患者曾因左股骨纤维结构不良行异体骨植骨术,有尿路结石病史.查体:颈软,甲状腺无肿大,鸡胸,右前臂中上段稍肿胀,左大腿有一6cm长手术疤痕.胸片示胸廓塌陷,双肱骨、锁骨密度呈毛玻璃样并继发畸形,多发骨纤维不良或成骨不良,右侧胸膜增厚.右前臂X线片示右桡骨中上段骨囊肿,皮质变薄.  相似文献   

5.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现结合文献报告3例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6岁,出生后即发现左下肢畸形,此后反复多次四肢骨折达10余次。患儿1岁开始走路,当时行走尚稳,5岁半出现跛行;2岁说话,构词清楚。患病以来,发育迟缓,偶有尿床现象。父母非近亲结婚,其父有类似病史。入院体检:身高97cm,体重16kg,发育差,智力可;头颅外形、双眶距正常;巩膜呈蓝色;牙齿排列不齐;鸡胸,肋骨呈串珠样改变;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纤细,骨长短不一,左下肢较右侧短约4cm,骨干弯曲畸形,下肢尤明显;肌张力略降低,肌力正常;膝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血生化:血钙2.2mmol/L,血磷1.6mmol/L。X线:广泛骨质疏松,皮质变薄,胸椎呈双凹状;四肢长骨细长,密度低,弯曲畸形,可见多发骨折线,周围骨痂形成,左侧胫腓骨尤显著;骨端可见蜂窝状改变;双髋均较小;头颅像未见明显牙槽骨骨质疏松。病例2:男,5岁,以反复多发性骨折4a入院。患儿于1岁起因轻微外伤而导致多次双侧股骨、胫腓骨骨折。...  相似文献   

6.
6例神经纤维瘤病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刚  王新玉  马千红 《重庆医学》2006,35(6):550-551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特点。方法结合临床、手术病理、组织活检分析6例神经纤维瘤病的X线平片、CT征像。结果6例查体均有皮肤改变,4例有皮肤色素斑、多发皮下结节典型临床体征,2例无皮下结节。仅有皮肤色素斑。6例X线平片检查5例有骨损害,多骨受累4例,单骨1例,1例无骨损害,2例CT扫描并发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改变有:(1)骨生长发育障碍畸形;(2)外压性骨质侵蚀破坏;(3)骨内囊肿性病变;(4)腹部肿块;(5)并发神经系统肿瘤。结论神经纤维瘤病的X线平片、CT表现结合典型的临床皮肤体征可作出较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9mTc-MDP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83例初诊的MM患者,均行全身99mTc-MDP骨显像,以X线检查部位为限定范围,与相应部位的骨显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9mTc-MDP骨显像阳性率为88.0%(73/83例),X线检查阳性率为73.3%(55/75例),低于骨显像的阳性率,但同时行头颅?胸片?腰椎及骨盆X线检查患者的X线检查阳性率与骨显像检查无显著差异(P=0.726)?99mTc-MDP骨显像对肋骨病变的阳性率高于X 线(P < 0.01),X线对头颅?骨盆病灶阳性率高于骨显像(P < 0.01)?结论:99mTc-MDP骨显像与多部位的X线检查总的敏感性相似,但骨显像对肋骨病灶的敏感性优于X线,而X线则对检测头颅?骨盆病变更敏感,故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对不相符部位进一步行CT/MRI 验证是提高MM骨病检出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单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7例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的成人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及下颌骨体(13侧)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前经睡眠多导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7例患者均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其中3例为重度OSAHS,另4例为轻、中度OSAHS.6例患者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1例患者行单侧下颌骨体延长.7例患者的TMJ强直均行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手术包括两个术式:TMJ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和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后间歇期5~7天,牵引速度1 mm/d,分4次进行.稳定期为3~5个月.术后即行开口训练.每一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PSG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OSAHS症状均减轻或消失.除1例术前重度者术后诊断为轻度外,其余6例患者术后PSG检查结果显示均已达到治愈标准.7侧关节强直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矫治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未见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复查18~51 个月,平均随访复查时间34.3 个月.无小颌畸形及关节强直复发.结论: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可有效矫治成人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HS.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能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手术次数.术后开口训练对牵引间隙内的骨形成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先天性无耳和小耳畸形发生情况。方法:从国家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收集的资料中,选取对象为孕28周~生后7d的围产儿,对其进行无耳和小耳畸形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2006-2011年西城区共监测48 685例围产儿,发现无耳和小耳畸形35例,总发生率为7.19/万。无耳和小耳畸形发生率男孩高于女孩,外地高于本市。(2)无耳和小耳畸形容易发生部位为左侧,且左侧更容易合并其他畸形。(3)单发畸形23例,多发畸形12例;合并畸形最多的是颌面部。(4)无耳和小耳畸形产前诊断率为5.71%;单发畸形产前诊断率为0%,多发畸形为16.67%。结论:西城区无耳和小耳畸形发生率男孩高于女孩,外地高于本市;单纯无耳和小耳畸形发生率高于同时合并其他畸形的发生率;无耳和小耳畸形产前诊断率低。  相似文献   

10.
<正>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又称遗传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为一少见骨畸形,近年来我院先后发现3例,特报告如下: 例1:刘某,女性,16岁。经常头晕、头痛、牙齿脱落来院就诊,因疑脑积水及内分泌疾患摄片发现。体检:身材矮小,头颅增大,颜面部较小,头颅两侧不对称(左侧小于右侧)。两眼分离过远,口腔牙齿排列不整齐,口内前门齿仅存两颗,两肩部很容易向中线靠拢。 X线检查:头颅前后囟门明显张开(宽4.8cm),矢状缝、冠状缝未闭合,宽达1.5cm。颅盖骨左侧明显小于右侧,头颅枕、枕顶部有20~30块大小不等缝间骨,颜面骨较小,前额窦不发育,上颌窦,筛窦发育较小,颅内上下径缩短,前后径增大,颅底及蝶骨  相似文献   

11.
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单发者多,多发者具有家族遗传性,较为少见。我科近期遇1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具有典型的临床与X线表现,肿瘤多达29个,累及骨骼30块,并发多骨畸形,甚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岁。发现四肢骨畸形4年就诊。体检:一般尚可,身材矮小,身高70cm,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畸形性骨炎又称骨Paget病,国内甚少见。我院自1980年以来先后收治4例,其X线及病理表现均很典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对岁~60岁,病程3mo~13a不等。2例主要症状表现为患部疼痛、疲劳及病骨增大,弯曲凸出畸形而就诊。1例因不慎被自行车撞伤后摄片检查偶然发现。1例因发现有小腿弯曲畸形而就诊。4例均无头颅增大、颅顶膨隆、头痛、耳聋及视力障碍等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均正常,而血清碱世磷酸酶明显升高。4例中1例为多骨性,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耻骨、骼骨、骨盆;3例为单骨性,分别为胫骨、股骨。2结果2…  相似文献   

13.
软骨发育不全(ACH)是由于软骨内成骨缺陷而膜性化骨正常的遗传性软骨发育不良性侏儒症之一。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80 %~90 %是由于新生突变所致[1]。新生儿发病率为1/15000~1/77000。此病80 %为散发,无家族史。患者智力通常正常。近来文献报道,在ACH患者中发现了3种基因突变均发生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跨膜区,FGFR3基因是ACH的侯选基因。1主要临床表现、X线特征及伴有的症状或并发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短肢型侏儒,头大、额凸、塌鼻,脊柱后凸和三叉状手,智力和性发育正常[2]。X线特征:表现为小立方样锥体,下部腰椎弓根间距自上而下进行性缩窄。其锥体成弹头状,椎板前后径变短。第1、2腰椎前部偶有鸟嘴样改变。四肢长骨粗短,干骺端成烧杯口状膨大[3]。与ACH同时伴有的症状或并发症有:(1)运动发育迟缓:主要影响肢体近端使身长发育受限。(2)肺炎及呼吸衰竭:胸口畸形狭小而发育不全导致呼吸道感染。(3)交通性脑积水:软骨大孔畸形,导致脑脊液回流障碍所致。(4)听觉障碍:咽鼓管畸形而导致中耳炎影响听力。2FGFR3基因结构及功能Fibroblast...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1天。第一胎,孕36周合并羊膜早破,头位顺产,出生体重2.4kg。体检:发育正常,双下肢小腿处弯曲畸形,双侧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示:右胫骨中段、左胫骨上1/3处骨折,断端可见大量骨痂形成,并向背侧成角畸形。未作处理。生后第5天,于洗浴时,又发现双上肢肱骨有骨折畸形改变,而行全身骨骼X线摄片,提示:双上肢肱骨及右侧尺骨为新鲜骨折,左侧尺骨、双锁骨、肩胛骨、双股骨、胫骨、胸部两侧肋骨普遍陈旧性骨折,颅骨也见多发性骨折,顶枕区见许多缝间骨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异体胎儿颅骨骨膜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异体胎儿颅骨骨膜移植修补12例颅骨员,定期摄头颅X线片检查成骨情况,4例半年穿刺活检。结果:1年内骨生长7例,3年内全部成骨。无排斥反应。结论:胎儿颅骨膜移植成骨可靠,但早期塑形欠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找简易手术及内固定方法矫正外伤性肘内翻。方法 :采用外侧直切口 ,截骨之前将 2根克氏针经外侧髁插入至远侧截骨线 ;采用楔形不完全截骨 ,保留内侧骨皮质 ,沿截骨线钻数个小孔 ,然后去除三角形骨块 ,用手法折断内侧骨皮质 ;在外翻位加压 ,同时前臂旋后和肘关节屈曲位直到角度满意后将远端克氏针送入近侧截骨线至内侧骨皮质。术后用石膏托外固定患肢于屈肘 90°位 1~ 1.5个月。结果 :6 4例患者畸形均矫正并有平均 4 .2°提携角 ,无神经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随访 1~ 5年 (平均 3.6年 ) ,无一例再次复发。结论 :该技术为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及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不同分型X线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1年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的X片.结果 40例骨肉瘤,单发38例,常规型骨肉瘤32例(80.0%)有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肿瘤骨及软组织肿块;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2例(5.0%)主要为膨胀性溶骨破坏,较少有瘤骨及软组织肿块;小细胞型骨肉瘤1例(2.5%)主要为溶骨性骨破坏.皮质旁骨肉瘤3例(7.5%)肿瘤骨明显,骨破坏轻微;多发2例(5%):原发多源性骨肉瘤多有成骨表现,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少见.结论 绝大多数骨肉瘤依据X线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本文旨在总结原发性骨肉瘤X线表现,加深对骨肉瘤分型及特征性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治疗骨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治疗11例(15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S患者.患者年龄9~42 岁.4例为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重度小颌畸形,7例为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9例合并重度OSAS,2例伴有轻、中度OSAS.8例患者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3例患者行单侧下颌骨体延长.11例患者15侧TMJ强直均行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术后复查10~22 个月,平均复查时间15.3 个月.手术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治疗;第二阶段,TMJ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术后间歇期4~7 d,牵引速度1 mm*d-1,分4次进行.稳定期为3~4个月.术后即行开口训练.每一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睡眠多导图仪(polysomnography, PSG)检查.结果:11例患者19侧下颌骨经牵引延长后,小颌畸形及OSAS得到有效治疗.15侧关节强直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矫治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未见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无关节强直复发.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有效矫治TMJ强直导致的小颌畸形伴OSAS,并为关节成形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治愈率高,近期效果稳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是软骨化骨中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分单发和多发两种,后者有家族遗传史,肿瘤生长较大,常引起骨骼发育异常,造成肢体畸形,单发骨软骨瘤较小,无遗传。作者发现两例报告如下。例1 男,21岁,右大腿下段内侧,于13年前发现一枣大小,较硬之肿物,无不适感觉,后呈局限性肿大且触及一骨性肿物,有痛感。 X线检查:右侧膝关节正、侧位,显示股骨下端内侧有一带蒂状突起,且有斑典状钙  相似文献   

20.
鲍春华  章振林 《上海医学》2012,35(6):530-533,454
目的对8例畸形性骨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确诊的畸形性骨炎患者8例,比较其临床表现、X线片特征、骨转换生化指标及用二膦酸盐治疗的情况。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60.0±12.2)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为(5.1±5.0)年。临床症状表现为受累骨骼疼痛7例,其中2例伴小腿皮温升高。病变范围:单骨性损害3例,多处骨骼受累4例,1例未能明确。病变累及部位以骨盆、股骨和脊柱最常见,其次为头颅、胫骨、腓骨和肱骨。X线片显示受损骨的骨小梁结构粗大和紊乱、皮质显著增厚、髓腔缩小及骨骼变形等典型的Paget’s骨损害。骨扫描检查显示,受累骨骼的核素异常浓聚。8例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93~1366U/L,中位数为326U/L,其中1例患者的血清ALP水平在正常范围内。7例患者予二膦酸盐治疗,3个月后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改善,血清ALP水平下降显著,疗效明显。结论畸形性骨炎在我国罕见,常被误诊。X线摄片和骨核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的表现结合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显著改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经静脉途径应用二膦酸盐治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