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告的病例逐年增加,同时也发现部分病例不完全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只具备2—3项,故提出不典型或不完全性川崎病概念。不典型川崎病发生率约为10%-36%。  相似文献   

2.
张忠智 《临床医学》2009,29(10):115-116
川崎病(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约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7岁以下,男女比例为1.5:1,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且有不典型临床表现倾向。现就我院2001年至2007年收治的15例不典型川崎病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随着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近年有增多的趋势,且年龄已超出婴幼儿。典型KD的诊断已不困难,而对不典型KD(或称不全性KD)临床容易误诊。典型症状发生的时间往往超过10d,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而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控制冠状动脉病变(CAD)的最佳时间在发病10d之内,  相似文献   

4.
鞠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444-1445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2006-01-01-2010-06-30我院收治的49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川崎病49例中合并冠脉损害者12例,其中冠脉扩张11例,冠脉瘤1例。其中11例随诊1~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目前仍未恢复。结论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掌握不典型川崎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常规心超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川崎病(KD)早期诊断困难,本文对近年来在我院住院的44例不典型KD进行临床分析,以便及早诊断治疗。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4年9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的不典型KD4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非典型川崎病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非典型川崎痛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非典型川崎病中,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冠状动脉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95.8%、81.3%、100%、97.9%、93.8%、68.8%.结论:非典型川崎病容易误诊漏诊,对发热持续时间长、白细胞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提高警惕,及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及血沉、C反应蛋白,动态观察血小板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Kawaso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的损害而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由于本病病因未明,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程中出现的一些临床表现,目前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而如能在发病早期得到诊断并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并发症.所以提高对不典型KD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现将本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1例不典型KD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诊断,典型病例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病例极易误诊,诊疗不及时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CAL),即冠状动脉扩张(CAD)、冠状动脉瘤(CAA)、冠状动脉狭窄等.目前KD已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为此,就本院2000年9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4例不典型KD患儿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其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死是主要死因。我科2001~2004年收治川崎病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附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田青  吴日勉  包忠宪  肖钢明  乐新 《新医学》2004,35(10):615-616
目的:探索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指标.方法:对72例川崎病患儿的症状、体征出现时间及发生率,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早期均有发热症状,其次为口唇及口腔改变、皮疹、眼结膜充血、肛周皮肤脱屑,其发生率依次为100%(72/72)、92%(66/72)、78%(56/72)、60%(43/72)、65%(47/72).90%以上的患儿中性粒细胞、血小板、ESR、C-反应蛋白升高,57%(41/72)的患者早期出现肺部X线改变.结论:川崎病早期绝大多数有发热症状;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进行性升高,ESR、C-反应蛋白高;有肺部X线改变但无咳嗽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肛周皮肤脱屑具有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可导致儿童冠状动脉损害,已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因而日益受到重视.作者自 1990年 1月~ 2002年 10月共收治 KD51例,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赟  唐晓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39-1240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近年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完全性川崎病在国内外的报道逐年增多。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23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川崎病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锐锋 《临床医学》2004,24(11):15-16
目的:了解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25例临床表现不够诊断条件的川崎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发现.每位患儿仅有三种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每位惠儿都有指端脱皮、血小板增加甚至心脏冠状动脉扩张,确诊为不典型川崎病。结果:按川崎病治疗完全治愈。结论:儿童不典型川崎病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4.
金瑄  王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02-8502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3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常见及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眼球结膜充血和唇红皲裂;肛周皮肤潮红、蜕皮、卡介苗瘢痕红肿、WBC、ESR、CRP增高有早期诊断价值;冠状动脉病变最早出现在发病后4d。结论在临床表现不足时结合辅助检查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IKD)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如皋市人民医院2005-01-2010-10收治的32例IK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KD婴幼儿多见,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球结膜充血,肛周潮红、脱屑等,多数伴有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沉(ESR)增快及血小板计数(PLT)升高。结论对持续发热5 d以上的婴幼儿,具备发热在内的川崎病(KD)2~4项诊断标准,同时WBC、CPR、ESR增高,应及早按IKD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早期误诊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复发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颈淋巴结肿大。我院自1981~2003年收治川崎病111例,其中4例复发。本文对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我院收治小儿川崎病24例,针对川崎病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Iymph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婴幼儿高发。自从1967年日本人川崎富作报道以来,大家的认识性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国内外近年均有增多趋势,已成为儿科常见病之一。由于本病有不典型病例的存在,发病早期缺乏确诊的检验手段,所导致的延误诊治是冠状动脉病变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切实加强对本病的警惕性,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本文总结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KD患儿2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沙志芳 《护理学报》2009,16(21):54-55
总结3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早期观察与护理。认为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容易误诊,故早期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疾病症状与体征,做好发热、皮肤黏膜的观察与护理,防止误诊及漏诊;注意冠状动脉病变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病情变化;及早确诊,遵医嘱正确、合理使用药物。通过早期观察积极获取的信息,本组患儿均诊断为不典型川崎病,其中最早于入院后第3天确诊,最迟第12天,无1例误诊。本组患儿经确诊治疗后均好转出院,28例出院后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