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配合口服福松与单纯穴位埋线和单纯口服福松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穴位埋线组、福松组,每组50例。穴位埋线组给予双侧天枢、大横、上巨虚、大肠俞埋线,每周1次;福松组口服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每日1次,每次10g;综合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福松,方法同穴位埋线组和福松组,3组均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4周后、8周后及停止治疗后2个月比较3组的便秘症状评分,于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停止后2个月比较3组的复发率。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8.0%(49/50),优于穴位埋线组的86.0%(43/50)及福松组的78.0%(11/50,均P0.01)。3组治疗4周、8周后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综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4周后,穴位埋线组与福松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及停止治疗后2个月埋线组均优于福松组(均P0.05)。综合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2例,福松组6例,穴位埋线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在复发率方面,综合组复发率为8.1%(4/49),低于穴位埋线组的32.6%(14/43)和福松组的59.0%(23/39,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配合福松治疗糖尿病便秘,在临床疗效、便秘症状评分方面均优于单纯穴位埋线和单纯口服福松治疗。单纯穴位埋线治疗在近期疗效方面与单纯福松治疗无显著差异,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纯福松治疗。  相似文献   

2.
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L  Lu X  Feng ZG  Shen XX  Wu JQ 《针刺研究》2011,36(1):52-5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乳腺增生病病例按就诊单双日分为穴位埋线组(单日)40例和口服乳癖消对照组(双日)40例。穴位埋线选择屋翳、乳根、膻中、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穴,15 d埋线1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1个疗程后近期疗效和6个月后随访远期疗效(包括乳房疼痛程度和肿块大小),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卵泡期雌二醇、孕酮、泌乳素以及乳腺B超。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远期疗效(疼痛分级、肿块大小)显著(P<0.01),埋线组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埋线组降低雌二醇含量的效应优于对照组(P<0.01),乳腺B超改善埋线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近期、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口服乳癖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铝碳酸镁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口服铝碳酸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的穴位埋线疗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9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3个月)35例,B组(治疗6个月)34例。2组均嘱在治疗期间及结束后的12个月内适当控制饮食,坚持规律运动。2组均使用双侧脾俞、肾俞、胃脘下俞等穴位埋线,1次/15d。观察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相关数据的变化及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12个月的糖脂代谢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h血糖(2h PG)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TG)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较小。随访治疗结束后12个月患者的FPG、2h PG,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耐量,减少糖尿病发生率,且在半年的时间内,较长疗程的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穴位埋线治疗15日为1次,1个月为1疗程,3个月为总疗程。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后患者的各肥胖指标均明显下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埋线减肥的临床疗效是非常明显的。说明穴位埋线是单纯性肥胖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穴位埋线对肥胖大鼠弓状核胰岛素受体(INS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穴位埋线治疗15日为1个疗程。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后患者的各肥胖指标均明显下降,对弓状核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有提高作用。结论:穴位埋线减肥的中枢疗效是非常明显的。说明穴位埋线是单纯性肥胖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为主干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斌  陈仁年 《中国针灸》2012,32(5):390-394
目的:观察以健脾益肾法组方穴位埋线治疗为主干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穴位埋线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双侧脾俞、足三里、肾俞、胰俞为主穴予穴位埋线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中医症候总积分和监控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尿素氮和血肌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中医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P<0.01),穴位埋线组降低更明显(P<0.01,P<0.05);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优于常规治疗组的63.3%(19/30,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01),尿素氮和血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西药治疗不仅能减少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而且还能改善中医症候,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林广华  杨水清  肖晓桃 《新中医》2015,47(7):229-23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治疗)和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各30例,每10天治疗1次,治疗3次为1疗程,2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重、体重指数(BMI)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重、MBI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减肥效果更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埋线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健脾益肾通督按摩、体感音乐疗法、头针疗法,3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周,共治疗3个疗程;埋线组在此基础上选取肩髃、肩髎、天宗、天枢、华佗夹脊(颈4、腰1、腰4)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次选6~8个腧穴,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患儿坐位能力(LSS)分级、侧弯反射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A、B能区评分,判断患儿坐位能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LSS分级、侧弯反射及GMFM A、B能区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 01),且埋线组均优于对照组(P<0. 01)。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 9%(30/33),优于对照组68. 5%(24/35,P<0. 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埋线疗法,能有效抑制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原始反射,显著提高坐位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头穴埋线疗法治疗失眠症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头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33例和针刺组31例。埋线组采用头部穴位埋线治疗,选取百会、神庭、风池(双),每周施术1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选取百会、神庭、风池(双)、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穴,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治疗后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及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埋线组在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的改善上优于针刺组(P<0.05),在入睡时间和PSQI评分方面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埋线疗法较传统针刺疗法能更好地改善失眠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针刺对照组40例和埋线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和穴位埋线治疗;针刺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埋线对照组予以埋线治疗。针刺治疗一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埋线每三周埋线1次,共治疗4次。所有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82.5%,埋线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与两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14例糖尿病前期人群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治疗组)56例,节食运动组(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节食运动12个月。治疗组加用双侧脾俞、胰俞、肝俞、肾俞穴位埋线,每月1次,共6次。同时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BML、TC、TG变化。结果:治疗组随访6个月、12个月IGR向NGT逆转率和向糖尿病(DM)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治疗组在穴位埋线停止后,于第12个月随访IGR向NGT逆转率、向DM发生率均未反弹。当干预12个月后,上述所有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逆转为正常糖耐量,减少糖尿病发生率,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39例失眠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疗法,每周1次,6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治愈11例,占28.2%;显效20例,占51.3%;有效6例,占15.4%;未愈2例,占5.1%;总有效率94.9%,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穴位埋线技术取足三针穴位对改善痉挛型脑瘫尖足步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住院的63例1~6岁诊断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包括运动疗法、生物肌电反馈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和蜡疗)进行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足三针即脑清、阳陵泉和承山穴运用改良穴位埋线技术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常规治疗均每天1次,治疗组穴位埋线每周1次,两组治疗均20天1个疗程,疗程间隔10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尖足评分法、足背屈角评定、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尖足评分、足背屈角角度、CSI评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改良穴位埋线足三针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及尖足程度,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舒乐安定片等药物治疗。两组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腹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8例,15天治疗1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结果:治愈56例,占82.3%,总有效率为96.0%.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Pg LA穴位埋线结合中药袋泡茶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PgLA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组42例采用PgLA穴位埋线结合中药袋泡茶疗法。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体重(kg)、体重指数(BMI)、腰围(WC)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LA穴位埋线结合中药袋泡茶可以有效减轻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改善患者体重指数及腰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血清TNF-a、IL-6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次20 mg,每天1次),疗程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每15日埋线1次,共治疗6次,总疗程3个月。3个月后观察两组血清TNF-a、IL-6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NF-a、IL-6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TNF-a、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明显降低血清TNF-a、IL-6水平,表明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TNF-a、IL-6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相关脑肠肽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穴位埋线干预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动物试验,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用埋线治疗。结果: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血浆胃泌素、生长抑素以及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调节糖尿病大鼠脑肠肽的表达和分布,可能为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胃肠腑热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16例胃肠腑热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与耳穴贴压组,每组各72例。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取穴均为中脘、水分、气海、天枢(双)、大横(双)、带脉(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丰隆(双)。电针组在双侧天枢、大横接电针仪,治疗为隔日1次;穴位埋线组为15天1次。耳穴贴压组取穴为内分泌、三焦、饥点、神门、皮质下、渴点、肝、脾、胃、腹,两耳交替,隔日更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分别计算3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程度(IWQOL-Lite评分值)、治疗总时间比、成效比,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60/65),高于穴位埋线组89.9%(62/6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耳穴贴压组63.8%(37/58)(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耳穴贴压组患者IWQOL-Lite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效果相当,均优于耳穴贴压组(P<0.05或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和耳穴贴压组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450、90、225,穴位埋线组的总时间成本最低,电针组成效比为85.2,穴位埋线组成效比为43.7,耳穴贴压组成效比为109.3,3组的成效比为:穴位埋线组<电针组<耳穴贴压组。结论:电针、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减肥降脂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穴位埋线疗法的稳定疗效和时间、成本优势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