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盐酸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P300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抑郁情绪和认知障碍与疾病的发展、疗效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因而选择合理的药物来改善其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倍受临床重视。 目的:应用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P300电位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改变情况。 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对象:选择1999—12/2003—06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神经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2例,均为首次发病,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 方法: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摹础上服用盐酸氟西汀;(1)入组前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可直接服用盐酸氟西汀。(2)入组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则停药并进行1周清洗期后再服用盐酸氟西汀。(3)盐酸氟西汀给药量20mg,每日早晨口服1片,分别于住院后1周(首次评定)和6周(再次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和P300电位测定。 主要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定分值。(2)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中N1,P2,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 结果: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首次评定: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P300电位各波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59—1.15,P〉0.05)。(2)再次评定:治疗后治疗组抑郁自评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32&;#177;7.2,48.31&;#177;8.02。t=3.89。P〈0.01),治疗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渡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235.5&;#177;22.9),(248.3&;#177;23.4)ms;(339.1&;#177;25.3).(348.6&;#177;25.5)ms,P〈0.05]和P3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6.3&;#177;1.9),(4.9&;#177;2.0)μV。P〈0.05]。 结论:盐酸氟西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 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组前停服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1w清洗期后服用氟西汀,未服用 抗抑郁剂者直接服用氟西汀,给药剂量为20~40mg·d-1;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两组均在治疗第1w内、第6w末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P300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第1w内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P300电位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第6w末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 P波幅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氟西汀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认知功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临床疗效和治疗药物副反应量表等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盐酸氟西汀组总有效率、显效率高于丙米嗪组(P<0.01)。提示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4.
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胜春  陈伟  彭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22-3122
为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临床疗效和治疗药物副反应量表等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盐酸氟西汀组总有效率、显效率高于丙米嗪组(P&;lt;O.01)。提示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5.
李伟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63-1464,1466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DNF)评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于治疗2、8周末评定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疗效及副作用的评定.结果 6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PSD 22例,PSD发生率为36.67%.其中轻度抑郁10例(45.45%),中度抑郁8例(36.36%),重度4例(18.18%).治疗8周后抑郁情绪恢复评分显示抑郁情绪恢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障碍,同时应用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盐酸氟西汀可作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药物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及碳酸锂治疗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具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8例)给予盐酸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及碳酸锂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起效快,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盐酸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及碳酸锂治疗焦虑、抑郁症状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氟西汀(商品名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加用氟西汀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疗效评定。氟西汀组HAMD,MMSE,SDS评分的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氟西汀治疗PSD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逍遥丸治疗孕中期引产产妇产后抑郁的疗效。【方法】52例孕中期引产产后抑郁症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产妇仅服用盐酸氟西汀,观察组产妇服用盐酸氟西汀和逍遥丸,均治疗4周,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M A)和副作用量表(T ESS)评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92.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DMA 减分率均明显递增(P<0.05);治疗后第1周、第2周观察组TESS得分(6.87±2.38,6.06±2.71)明显小于对照组(9.12±3.03,8.01±2.97)(P<0.05)。【结论】逍遥丸的配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盐酸氟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疗效而减弱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氟西汀(商品名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加用氟西汀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疗效评定。氟西汀组HAMD,MMSE,SDS评分的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提示氟西汀治疗PSD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治疗心血管疾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心血管疾病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1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6w末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心绞痛问卷及6min步行试验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6w末,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盐酸氟西汀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脑卒中后常常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心理学改变,除认知功能受损外,抑郁、焦虑等症状亦十分突出。目的:运用神经心理学方法探讨与脑卒中后相关的神经心理学变化特点。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大庆市第三医院心理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10/2002-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9.3±8.8)岁。脑梗死49例,脑出血11例。病灶为单灶31例,多灶(含个病灶以上)29例。左半球病变20例,右半球病变21例,双侧病变19例。病变部位在颞叶6例、枕叶2例、额顶颞联合病变15例、内囊4例、基底核19例、侧脑室旁4例、丘脑4例、小脑1例、多部位5例。病灶大小<15mm的患者33例,≥15mm27例。同期选择来自哈尔滨市社区和市郊居民60例为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77.9)岁,无脑器质性病变、无精神障碍及重大躯体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方法:病情处于稳定恢复期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90个项目,9个症状因子,分为5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汉密顿抑郁量表(共24项。其中11个躯体症状按0~2级评分,13个精神症状按0~4级评分。总分超过>24分严重抑郁、17~24分中等抑郁、~16分轻度抑郁、<7分没有抑郁),抑郁自评量表(共20项,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分为4个等级。正向评分题,则依次评为1,2,3,4分;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分。总分最高80分。抑郁严重程度=受试者各条目累积分/80×100,抑郁指数范围为25~100,规定指数在0.5以下为无抑郁,.5~0.59为轻度抑郁,0.6~0.69为中度抑郁,0.7以上为重度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正向计分评为1,2,3,4分;反向计分评为4,3,2,1分。总分乘以.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分值越小越好,分界值为50。焦虑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是中度焦虑,70以上者是重度焦虑)评定脑卒中后患者的精神状态。中度以上抑郁患者针对不同的病情特点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及精神科药物治疗,共4周,1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对象4个量表总分比较。②脑卒中患者不同病变性质、病灶部位以及病灶大小时4个量表总分比较。③伴发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比较。结果:60例脑卒中患者和60例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组和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比较:脑卒中组均高于对照组(131.45±18.89),(94.25±9.08)分;(18.73±6.54),(8.60±2.39)分;(56.49±11.85),(41.63±9.91)分;(40.086.55),(28.72±1.84)分,t=7.45~13.75,P<0.05。②脑卒中组病变性质、病灶部位以及病灶大小不同的患者4个量表总分比较:在脑卒中组,左半球病变、皮质病变、多发病灶、大病灶(≥15mm)4个量表总分高于右半球病变、皮质下病变、单发病灶、小病灶(5~14mm),(t=1.92~4.31,<0.05);而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评分基本一致(P>0.05)。③伴发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比较:21例患者有中等程度以上的抑郁症状。症状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45~13.75,9.83~21.20,P<0.01)。结论:脑卒中后的神经心理学改变比较明显,这种改变与脑卒中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和病灶部位有关,与病变性质关系不密切。有明显抑郁症状患者经心理干预后抑郁情绪明显改善,说明脑卒中后患者需要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开放式病房中认知疗法结合百优解治疗老年抑郁性神经症的效果。方法:符合CCMD-2-R抑郁性神经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性神经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百优解20mg/d治疗;联合治疗组并接受认知疗法。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2,4,8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应用SCL-90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0.5和1a时的疗效。结果: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的BDI总分和HAMD总分分别为13.8±2.6,20.8±3.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8±4.2,26.8±4.2)(t=3.527,6.667,P<0.01);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BDI总分和HAMD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890,3.328,P<0.01);治疗4周时,两组的BDI总分和HAMD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随访0.5年时,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CL-90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3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2.608~5.071,2.133~3.854,P<0.05~0.01);随访1年时,对照组SCL-90的3个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结合百优解对老年抑郁性神经症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反应性抑郁症和抑郁性神经症为心因性情绪障碍,临床上均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维迟钝等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诉,患者这种主观体验是否属实,对这类疾病认知功能损害客观的实验室的依据较少.目的了解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对象选择1997-09/1998-03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职工为正常对照组40人,男21人,女19人;年龄20~50岁.同期从本院心理咨询门诊选择与正常对照组年龄相匹配的患者80例,其中反应性抑郁症(简称反应症组)40例,男29例,女11例;抑郁性神经症(简称神经症组)40例,男24例,女16例.随机追踪10例P300异常改变患者为随访组,其中反应性抑郁症4例,抑郁性神经症6例. 方法所有入组的首诊患者及正常被试者在本院脑电生理研究室均采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典方式进行测试,同时由经过心理测评培训过的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用Zung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80例患者首诊和治疗4周、8周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及Zung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正常对照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②10例P300异常改变者治疗前、治疗后P300结果及Zung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参加实验的反应性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两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各波波幅较正常对照组低,N1,P2,N2三波波幅呈总体下降趋势,接近显著水平;而反应症组P3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39±4.40),(15.11±4.16)μV,P<0.001].神经症组各波波幅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③10例患者治疗前后随着情绪的改善P3潜伏期及波幅相比,P3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14.10±44.08),(295.4±20.74)ms,t=1.21,P>0.05],而P3波幅治疗后明显增大并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前(6.38±2.50)μV,治疗后(14.22±2.51)μV,t=-7.012,P<0.001].结论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作为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于乳腺癌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多,但抗抑郁药对于乳腺癌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还不清楚.目的探讨氟西汀对乳腺癌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两所大学医学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专业研究机构和一所市级医院的心理科.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大连市肿瘤医院住院的乳腺癌术后患者63例,平均(50±9)岁.干预对63例乳腺癌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氟西汀治疗,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评价氟西汀对乳腺癌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的安全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评价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主要观察指标①WHOQOL各项指标评分.②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8周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16.30±2.17)、心理(14.41±1.85)、独立性(16.90±1.53)三个领域评分明显高于入组前(13.61±2.46,12.98±2.65,13.65±2.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52,P<0.01;t=2.41,P<0.05和t=8.93,P<0.01).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氟西汀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期间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脑卒中患者常合并有抑郁、焦虑状态,后者常与特有的人格特征有关,研究这类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助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咨询,并采用相应对策以保证康复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目的调查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格特征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影响,为其心理康复的实施提供可行性依据.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对象选择2000-01/2001-1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的脑卒中康复中的患者78例(脑卒中组),男37例,女41例,平均年龄(61.6±7.2)岁.选择2001-03/06老年大学在读的老年大学生52例作为对照组(除外脑血管疾病病史者),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7±5.4)岁.两组均无阳性精神障碍的个人史.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评定量表(EP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调查了78例脑卒中患者,并与无神经缺陷的老年人52例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SCL-90,EPQ及SSRS各量表得分.结果脑卒中组SCL-90总分、抑郁、焦虑、强迫、恐怖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组EPQ量表中神经质分[(53.42±9.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7.42±10.46)分](t=4.050,P<0.01);SSRS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15.68±5.57)分,(5.73±3.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94±6.61)分,(8.75±2.93)分](t=-2.267,-2.613,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除有抑郁、焦虑及恐怖等精神症状外,不良的个性特征以及缺乏对社会支持的认识和利用,也是影响其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经常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目前尚无可靠的客观测评方法对其进行评估。目的:探讨P300检测对于评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设计:标准对照。单位: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病例来源于2002-01/2003-05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38例。其中就诊主诉头晕10例,注意力不集中11例,头痛8例,肢体麻木5例,晕厥4例。经CT检出26例,经MRI检出12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7.3±5.1)岁。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测定患者有无抑郁状态,总分52分,评分≥9分为抑郁状态,分值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神经科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一致性较好(Kappa0.86-0.91).在安静的电生理屏蔽室内对患者进行P300检测,测试工具为MY70型诱发电位仪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受试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安静放松、闭目、注意力集中,要求受试者明确分辩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刺激音响,当听到靶刺激音响时默记次数。先进行实验性检查,待其掌握后进行正式检查。以其获得良好的重复性。由专人对所有受试者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检查患者认知功能缺损情况,总分30分,分值越小认知功能缺损越重,按受教育时间定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主要观察指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评定分值,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38例患者全部完成实验,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定结果:符合抑郁表现的抑郁组18例(占47%),无抑郁表现的非抑郁组20例(占53%)。②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与未合并抑郁患者P300指标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比较:与未合并抑郁患者比较,合并抑郁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P300波幅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83.3±31.1,347.2±37.3),(5.6±0.7,9.9±1.6),(15.2±1.1,20.5±2.7),(P<0.01)]。③P300指标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直线相关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P300潜伏期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49,P<0.05),P300波幅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25,P<0.05)。而未合并抑郁患者简易精神状态评分与P300潜伏期、波幅均无显著相关性(r=-0.349-0.065,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在并发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P300检测可作为辅助评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科。对象:选择2002-01/2003-08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入选的首发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3.42±7.47)岁,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方法: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或/和作业治疗)、理疗、针灸及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45min/次;理疗、针灸等1次/d,20min/次。对照组患者仅为临床医师查房时口头叮嘱其自行活动,或家属自行帮其活动。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其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时康复组经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0.01),对照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康复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55±0.43),(1.80±0.35);(1.48±0.39),(1.68±0.55);(1.54±0.43),(1.83±0.37);(1.32±0.39),(1.56±0.36);(1.46±0.43),(1.66±0.52);(1.12±0.38),(1.35±0.35),(t=2.11~2.24,P<0.05)犦。②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0.01),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73.24±4.64),(52.44±2.86),(P<0.05)犦。结论:进行康复治疗和未进行康复患者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改善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观察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抗抑郁组加用氟西汀20mg口服,1次/d,共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应用Baa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0/36),对照组为7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ion depressionscale,HAMD)≥17分者为2例,抑郁发生率为5%(2/36),对照组4周后HAMD≥17分者6例,抑郁发生率为20%(6/30),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抑郁症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将这组特殊的抑郁症称为血管性抑郁.5-羟色胺选择性抑制剂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已有确切效果,对血管性抑郁患者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对血管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的差异,以及两者副反应的特征.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对象2003-01/2004-1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连续门诊和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并根据Alexopoulos等[1]的临床定义来确定血管性抑郁,即在抑郁症首次发病前或发病时即存在心、脑血管病的证据.②在抑郁症首次发病前或发病时即存在心脑血管病的证据CT或MRI有阳性病灶.③年龄在70岁以下.④患者及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有药物过敏史.②有意识障碍及明显的痴呆症状者.③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④有严重精神障碍者.⑤有外伤、肿瘤、炎症或脱髓鞘等脑器质性病变者及既往有抑郁发作者.共收集符合上述标准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盐酸氟西汀20 mg/d;对照组口服氯丙咪嗪,开始25 mg/次.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增至50~250 mg/d,分3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减分率>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对所有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4,6和12周分别进行抑郁改善程度的评定,同时记录用药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描述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②两组治疗后抑郁改善情况比较.次要结局两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30例患者完成治疗并参加疗效评估.①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周和12周均低于治疗前(12.40±4.30,7.80±4.36和21.30±2.64;P<0.01);也低于同时点对照组(6周13.20±4.90;12周7.90±4.20;t=3.98,5.02,P均<0.01).②两组抑郁改善结果比较治疗组6周和12周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周93%和87%,12周97%和93%,P>0.05).③两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为8例,其中可能与药物有关的有2例,主要有恶心、口干;对照组为13例,其中可能与药物有关的有10例,主要为口干、便秘、排尿困难,头昏、兴奋、激动.治疗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和43%,P<0.01).结论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改善血管性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相近;患者对盐酸氟西汀的耐受性好于氯丙咪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