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网膜对光刺激能够产生两种威受器电位,即早期感受器电位(ERP)和晚期感受器电位(LRP)。ERP只有在强烈光刺激下才产生。为几乎无潜伏期(不超过25微秒)、幅度为几百微伏的双相(向上称为R_1,向下称为R2)快波(持续期几毫秒)。由于它需要的激发光能过大,以及LRP因缺氧等消失后ERP仍能产生,故一般认为与视觉兴奋无关,因而不为电生理学家所重视,然而ERP必竟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生物物理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结合Go/No Go和无运动伴随性关联负变(CNV)实验范式考察了CNV能否表达"期望"的心理含义。通过对不同的预备信号诱发的CNV特征进行直接比较发现了很有价值的结果:诱发CNV的关键在于预备信号和命令信号两个刺激在出现顺序上的连结性,命令信号是否与任务有关会影响诱发波幅的大小,这种特性反映了受试者对第二个刺激的期待心理。据此我们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CNV成分可作为表征"期望"含义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运动相关皮层电位是一种事件相关电位,可以反映运动前的策划、准备和早期的运动执行过程,近年来多受关注。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收录2000年至今“运动相关皮层电位”为研究主题的498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 SpaceⅤ可视化技术绘制图谱分析相关问题。分析表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运动关联电位、运动皮层、脑电图、运动等方向。运动相关皮层电位的研究发展按照时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大脑额叶、诱发电位、吞咽诱发运动相关皮层电位的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以脑机接口、运动想象、运动检测电位与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第三阶段研究趋势逐渐向着康复性研究方向发展,主要以脑电图学、注意力、以及抓握分析为主。通过对运动相关皮层电位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有助于对体育训练和运动康复等领域提供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单次实验记录中包含两个或多个事件时,以不同事件时间为参考得到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将导致不同事件相关的ERP成分之间形成交叉干扰,从而影响对ERP成分的正确理解。为了恢复真实的事件相关成分,Zhang(1998)提出了一种两个事件成分分解的算法。本研究中首先分析该算法的特点,发现其对边界条件的选取非常敏感,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明显好于非周期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同时发现该算法对事件时间分布形状并不敏感,仿真结果显示采用高斯分布和均匀分布的事件时间能得到相类似的结果,但算法对事件时间分布的方差也较敏感,方差越大分解的效果越好。其次,扩展两个事件成分分解的算法到3个和多个事件成分的分解。最后应用多成分分解算法到真实实验数据(3事件——提示,刺激,反应),结果显示,事件"提示"引起的ERP波形在提示后大约500ms后回到基线水平,符合心理学过程,并且有助于心理学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5.
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ERP)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是对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注意、认知、解题和随意运动所致的反映认知过程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本文就其在检测某些临床疾病的认知功能方面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利他林对事件相关电位 (ERP)P30 0和关联性负变 (CNV)的影响。方法 :记录18例正常受试者服 10mg利他林前后的ERP和CNV ,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正常受试者服药后的ERP变化主要为P1—N1成份潜伏期缩短 (P <0 0 5 ) ,波幅增高 (P <0 0 1) ;CNV主成份无明显变化性(P >0 0 5 )。结论 :ERP中的P1—N1成份与受试者的注意有关 ,利他林能增强受试者的短暂注意功能。利他林对CNV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CNV)的特征.方法 随机选择年龄在6~15岁之间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奥氮平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疾病严重程度.两组分别用CNV检测,分别比较CNV反应时闻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反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较正常对照组CNV起点A潜伏期延迟(P<0.05),A点到S2负变化(CNV)的平均波幅低于正常对照(P<0.01);PINV平均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预备信号后出现的P2波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P<0.01),潜伏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NV潜伏期、平均波幅以及PINV平均波幅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大脑感知容量减低,认知资源减少或分配能力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B,LRP1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9例PTC、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25例。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各组低密度LRP1B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TC中低密度LRP1B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低密度LRP1B在PTC中的阳性率(38.0%)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73.3%)及正常甲状腺组织(80.0%,P均0.01)。低密度LRP1B表达在PTC伴淋巴结转移组中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TC组的低密度LRP1B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均0.01),低密度LRP1B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TG-Ab值和TPO-Ab值无关(P均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PTC组的低密度LRP1B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低密度LRP1B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提示其有望成为甲状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和早期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的生物学因子。  相似文献   

9.
正第三节II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地形图(Visual event related potential(P300)mapping)一、概念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地形图其是一种人们对某种刺激(视觉)事件进行信息加工时,有心理或语言等因素参与的诱发电位地形图,其是观察人脑信息加工过程的电位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又称为:视觉认知电位(cognitive potential)地形图,或称为:视觉后发性正相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LPC)地形图,有的称为:视觉联系皮层电位地形图。二、基本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及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30例石蜡包埋的子宫内膜癌中LRP的表达,并对应用化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LRP阳性表达率80%(24/30);(2)LRP表达阳性者的化疗有效率约为45.8%,明显低于LRP表达阴性者(83.3%);(3)LRP的表达与腹水相关,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无关;(4)LRP表达阴性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阳性。结论 LRP是评价子宫内膜癌化疗耐药性和预后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认知重评是一种重要的情绪调控策略。研究表明,即使是健康的人群也不能保证重评的成功执行,但是从行为学上观察到的重评成功或失败,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却不清晰。本文招募了28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认知重评的情绪调控实验,实验前完成认知心理问卷,实验过程中同步采集行为学评分和头皮脑电信号。接着,按照效价评分将受试者分为重评成功与失败两个组,然后分别分析两组人员的问卷结果,不同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早期成分N200、P200和晚正电位(LPP),以及效价评分之差与LPP幅值之差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无论重评成功与否,与负性观看相比,重评都诱发出更大的N200和P200成分,并且对LPP早期(刺激开始后300~1 000 ms)幅值的调制作用都表现为"增加"和"减小"两种模式。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在重评成功的受试者中,重评与负性观看的效价评分之差越大,两者的LPP早期幅值之差也越大,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失败组中没有发现这种效应。该结果表明,重评成功与否对ERP的早期成分没有显著影响,对早期LPP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模式;重评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LPP的早期,重评成功的受试者其早期LPP与行为学评分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更进一步地,小样本分析发现这种相关性仅存在于具有"LPP幅值升高"这一模式的人群中。未来可以针对这种调制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发现更稳定的成功实施情绪调节脑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LR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下调LRP16表达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EliVision检测LR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构建LRP16-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LRP16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K);采用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RP16蛋白的阳性率为86.2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LRP16蛋白阳性率为13.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RP16基因表达下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体外观察LRP16基因表达下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弱。结论 LRP16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增高,LRP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下调LRP16基因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与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检测技术在流产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稽留流产患者201例,对流产组织进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检测。结果 (1)CNV检测成功率较高并且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核型分析;(2)CNV检测与核型分析比较发现10例标本除染色体数目异常外还存在染色体片段的拷贝数变异,显示其在染色体亚显微结构上的检测优势;(3)CNV检测34例拷贝数变异共发现10个具有致病性,与早期流产相关,表明拷贝数变异也是早期流产及胚胎停止发育的重要原因;(4)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以数目异常为主,其中16三体占比最高,约为22.47%。结论 CNV检测技术在染色体亚显微结构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作为核型分析的补充手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引进并应用新事件相关电位(ERP)诊疗新技术,在上海及全国10家单位临床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预警评估中进行推广。方法:对上述10家单位,累计764例初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申请ERP检查患者的P_(300)、MMN、P_(50)、N_(400)和CNV等诱发电位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初发和复发其异常检出率。结果:1.本组初发精神分裂症P_(300)、MMN、P_(50)、N_(400)、CNV的平均异常检测率分别为51.0%、48.5%、61.2%、53.7%和59.4%。2.本组复发精神分裂症P_(300)、MMN、P_(50)、N_(400)、CNV的平均异常检测率分别为57.7%、57.7%、67.7%、58.9%和70.1%。结论:P_(300)、MMN、P_(50)、N_(400)和CNV组成的新ERP诊疗干预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社区防治预警康复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侵袭、转移是乳腺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微环境在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rating lymphocytes,TILs)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介导的适应性免疫是有效且持续的抗肿瘤反应的关键性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TILs与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诸多成分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新生血管、细胞外基质"协同进化"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胞表面蛋白,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家族的一员,能与多种配体结合,参与纤溶系统多种成分的代谢,从而调节纤溶系统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1965年由Sutton提出。一般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指ERP的全部成分,包括P1、N1、P2、N2、P3,MMN、N400、CNV,而狭义仅指P1、N1、P2、N2、N3。关于刺激模式,国内外大多采用听觉刺激。目前国内使用的仪器  相似文献   

18.
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的发现及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及功能等几个方面,综述LRP5与骨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旨在阐明LRP5基因与骨质疏松症发病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年龄和性别对伴随负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年龄和性别对事件相关电位中的伴随负电位(CNV)的影响。方法:用本实验室自制P300/CNV刺激器与日本产诱发电位仪Neuropack2-MEB7102K连机,采用声-光刺激模式,测定正常自愿者的CNV。结果:CNV的潜伏期、波幅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NV潜伏期,在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NV-B波波幅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和性别对CNV各潜伏期均无明显影响;年龄对CNV-B波幅也无明显影响,但性别对CNV—B波波幅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异常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3850例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超声异常胎儿12例,并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s)筛查,筛检有无CNV。针对发现的CNV,通过比对国际基因组CNV多态性数据库排除良性CNV,结合基因组异常拷贝数变异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判断CNV的临床意义。结果 12例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中共检出8例CMA异常,其中携带有10个临床致病性CNV,2个临床意义不明确CNV,检出率为66.7%;2例为18三体综合征,其余临床致病性CNV涉及2号、6号、7号、9号、16号、22号及性染色体的拷贝数缺失或重复。结论拷贝数变异是导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一个重要遗传学病因,SNP-array技术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产前诊断的一线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