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25例梅毒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方法 对1125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非婚性接触是主要传染来源;一期梅毒129例,以外生殖器硬下疳为主;二期梅毒357例,以掌跖暗红斑、扁平湿疣为主;早期潜伏梅毒178例、晚期潜伏梅毒174例、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285例.1125例梅毒患者中107例(9.51%)合并其他性传播感染,绝大多数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31例(2.75%).除一期梅毒外,其余各期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实验、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实验)敏感性均超过97%.结论 潜伏梅毒发病率高,晚期梅毒发病率低,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检查方法、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人口学分布、临床病期、来诊初始原因、血清学的检查结果、治疗的效果等特征情况。结果潜伏梅毒30~40岁患者发病构成比较大,女性较多,男女比例为0.75∶1。传染源及就诊原因较为繁多,尖锐湿疣为常见合并性病。采用TPPA、FTA-ABS及RPR检测血清对各期潜伏梅毒患者敏感度均较高。早期潜伏患者经过治疗后RPR转阴率明显高于早期显性梅毒患者。结论潜伏梅毒隐匿性较高,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特点,针对绝大部分常见合并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血清学检测能够较好的早期发现患者潜伏病情,给予及早治疗后能够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潜伏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血清学特点.方法: 对241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潜伏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41;发病年龄最小19岁,最大91岁,其中71岁以上的病例有94例(39%);早期潜伏梅毒35例,晚期潜伏梅毒65例,无法判断病期的潜伏梅毒141例;TRUST滴度≥1∶8的患者有57例,≤1∶2有154例;潜伏梅毒患者例数逐年增多.结论: 潜伏梅毒病例在住院患者中分布较广,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住院患者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普鲁卡因青霉素是治疗潜伏梅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本院近二年梅毒患者的精神障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梅毒患者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龄28~51岁,平均(36.2±9.8)岁.患者均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验,个别Ⅱ期、晚期潜伏梅毒患者除上述检查外,参考脑脊液的常规、RPR及TPPA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5.
住院患者潜伏梅毒检出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斌珠 《广西医学》2011,33(8):1046-1047
目的了解潜伏梅毒在住院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特征。方法对309例合并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潜伏梅毒患者在性别上无差异,男、女比例为1∶1.07;年龄18~84岁,其中31~80岁276例;潜伏梅毒分布在所有的临床科室,骨科占20.06%居首位;患者血清RPR滴度较低,〈1∶4占82.20%。结论 潜伏梅毒好发中老年;在住院患者中分布很广,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2000年1月~12月间共诊治107例早期梅毒,占同期性病患者的12.1%,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07例中,男59例,女48例,年龄17~67岁.其中有婚外性接触史63例,夫妻间传染12例;合并淋病3例,合并尖锐湿疣6例;6例为夫妻同时患病. 一期梅毒29例,男19例,女10例.5例为多发硬下疳,其余均为单发,发生于龟头、包皮、冠状沟、大小阴唇.硬性水肿4例,为男性,表现为包皮的高度水肿、质韧,不能下翻. 二期梅毒71例,男37例,女34例.其中掌跖红斑8例,丘疹性梅毒疹57例,扁平湿疣6例. 2例男性患者同时有一期和二期梅毒皮疹. 早期潜伏梅毒5例, 4例女性,1例男性,因配偶患梅毒进行体检时发现,依据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 27.6%的一期梅毒患者皮损涂片嗜银染色检查阳性,6例扁平湿疣均为阳性.一期梅毒患者中72.4% 的RPR和TPHA阳性,所有二期梅毒均阳性.  相似文献   

7.
蒋健航  周惠耕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5):398-398,400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治疗潜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为潜伏梅毒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选用头孢曲松治疗(1g/d肌注),对照组30例选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d肌注)治疗,疗程均为15d.结果 治疗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转阴46例(95.8%),对照组RPR转阴23例(76.7%),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头孢曲松治疗潜伏梅毒的RPR阴转效果优于普鲁卡因青霉素,可作为潜伏梅毒备选或首选的治疗药物,尤其是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潜伏梅毒患者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整理573例梅毒患者中361例潜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对潜伏梅毒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期、就诊原因、血清学检验及诊治情况的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潜伏梅毒占梅毒发病率的63%,21~50岁性活跃期的人群发病率较高,老年人病程较长,均为各种筛查确诊而发现;潜伏梅毒RPR滴度较低,滴度在1∶8以下占96.12%,潜伏梅毒治疗血清阴转率偏低,多出现血清固定。结论:潜伏梅毒由于受到其隐蔽的临床特征的影响,难以早期发现,潜伏梅毒可以传播患者周围的人群,而且其潜在作用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9.
98例早期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例为1.39:1,以20~49岁为主,非婚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潜伏梅毒15例(15.31%),无临床症状;一期梅毒18例(18.37%),皮疹以单发硬下疳为主;二期梅毒59例(60.20%),皮疹以躯干四肢鳞屑性红斑、掌跖部鳞屑性梅毒疹、扁平湿疣等为主;一期、二期梅毒共存的6例(6.12%)。25例(25.51%)曾被误诊;11例伴发其他性传播疾病。91例使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治疗,其中4例同时使用水剂青霉素静脉滴注,7例使用美满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一期梅毒RPR阴转率为83.33%,潜伏梅毒阴转率为53.33%,二期梅毒阴转率为49.15%。结论早期梅毒皮疹形态多样,易误诊;梅毒常与其他性病同时存在,应注意行相关筛查;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一期梅毒血清阴转率高,梅毒患者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 1.1 分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为后天梅毒与先天梅毒.又可根据其病期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1)早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内.包括:①一期梅毒(硬下疳);②二期梅毒(全身皮疹);③早期潜伏梅毒(感染1年内).(2)晚期梅毒:包括:①皮肤、黏膜、骨、眼等梅毒;②心血管梅毒;③神经梅毒;④内脏梅毒;⑤晚期潜伏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