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循环经济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虽分属不同专业,然而有关物质能源循环利用,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点。本文透过“循环经济”的视角看待程序性细胞死亡,探究生物体在细胞分子水平节约生产的方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CCK-8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PN、AKT、p-AKT、LC3B、p62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1)乌苯美司能够抑制A2780细胞的增殖(F浓度=812.56,P<0.001;F时间=8.58,P=0.010;F交互=4.00,P=0.027)、迁移(t=56.9,P<0.001)和侵袭(t=11.8,P<0.001)、导致G2/M期细胞比例增高(t=7.9,P=0.016),G1期细胞比例减少(t=14.8,P=0.005),发生G2/M细胞周期阻滞。(2)乌苯美司能够诱导A2780细胞凋亡(P=0.002),且联合应用AKT抑制剂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P=0.007)。(3)乌苯美司可以导致APN表达降低,p-AKT、LC3-B和p62表达增加。 结论 乌苯美司可能是卵巢癌的一种治疗方法或者辅助治疗方法,与AKT抑制剂联用能够增强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噬——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执行者与管理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明  高鹏 《医学综述》2010,16(14):2106-2109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降解机制,除了参与胞内蛋白和细胞器的质与量控制外,也被认为是一种与凋亡、坏死并列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然而,已揭示的自噬与凋亡、坏死的关系暗示它可能是死亡程序的管理者,在应激时细胞死亡是否发生及死亡机制的选择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噬分子机制的揭示有助于理解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自噬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作用的阐明对包括肿瘤在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增强免疫功能作用白血病患者在应用化疗药物清除癌细胞的同时机体免疫力下降,需要上调免疫系统定时定量的监控癌细胞的发生与发展。乌苯美司可作为一种免疫调节药(Immunomnodulators),能够调节、增强、兴奋和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增强T、B淋巴细胞的功能,使其DNA合成增加,NK细胞的杀伤  相似文献   

5.
自噬与肾癌     
在真核细胞的生命进程中,自噬既可以清除、消灭外来有害物质,又被认为是一种与细胞自身密切相关的程序性死亡机制。自噬的功能为细胞的存活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维持着细胞代谢平衡及在环境压力下去清除损伤的细胞器。近年来,自噬成为热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研究深入,自噬在抑制肿瘤细胞方面显示了作用。但是,自噬调控的复杂性,又使得它的作用不单一。肿瘤早期,对肿瘤细胞合成物质的降解,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进展期,在氧气不足,营养受限等条件下,肿瘤细胞通过自噬降解作用,促进了自身的存活。调查数据显示,在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肾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与自噬具有相关性。因此,本文就自噬在肾癌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望为肾癌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自噬在槲皮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MTT法测定槲皮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MDC荧光染色观察给药后MCF-7细胞的自噬征象;应用JC-1荧光染色观察给药后MCF-7细胞的线粒体变化;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以观察用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阻断自噬后槲皮素抑瘤作用的变化。结果槲皮素对MCF-7细胞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此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槲皮素给药后早期可诱导MCF-7细胞发生自噬及线粒体变化;在槲皮素给药前和给药后阻断自噬,槲皮素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均增强。结论槲皮素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伴随线粒体发生变化。由槲皮素引发的自噬能够明显保护MCF-7细胞,减少因槲皮素导致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L  Gu CH  Li 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46-1149
目的 研究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分离 10名健康献血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设置加HBVDNA阳性血清组与加健康人血清对照组(HBVDNA阴性血清组 ) ,在体外培养 72h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 ;分离 14例慢性乙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 10例健康献血员PBMC ,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培养 72h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结果 加HBVDNA阳性血清组培养PBMC凋亡率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培养细胞凋亡率 [(39 5 6± 7 0 3) %vs(2 7 5 7± 7 78) % ,P <0 0 5 ]。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 [(30 5 7± 13 4 3) % ]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凋亡率 [(11 4 5± 5 2 7) % ,P <0 0 1],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 [(13 5 9±6 4 4 ) % ,P <0 0 1]。结论 HBV感染可能具有诱导PBMC凋亡的能力 ,AICD可能是形成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铜是一种过渡金属,也是各种生物中重要的微量元素。铜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细胞死亡,包括活性氧积累、细胞凋亡、蛋白酶体抑制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近来,最新研究发现和命名了一种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铜死亡(cuprotosis)”,即铜离子与线粒体呼吸过程三羧酸循环中的脂酰化蛋白质结合,导致脂酰化修饰的蛋白质聚集,进而致铁硫簇蛋白表达下调,诱发蛋白质毒性应激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由此学者将铜离子与多种配体结合形成铜配合物,并探讨其在抗肿瘤中的应用。本文针对铜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及铜配合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性地研究一种非凋亡性死亡方式-自噬是否为青蒿琥酯(ART)诱导胰腺癌细胞死亡的途径,为青蒿琥酯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依据,为探寻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提供思路.方法:经丫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自噬溶酶体;并应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观察抑制自噬对ART介导的Panc-1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经丫啶橙染色后提示阴性对照组和ART处理组细胞均存在自噬,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RT作用于胰腺癌Panc-1细胞并没有诱导细胞内自噬溶酶体明显增加,应用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预处理后,荧光显微镜显示抑制自噬对细胞的生长状态无明显影响,台盼蓝排斥实验表明,抑制自噬对ART介导的Panc-1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抑制自噬对ART介导的Panc-1细胞G2/M期阻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ART诱导胰腺癌Panc-1细胞死亡的过程中存在自噬,但自噬并非ART诱导产生,也不是引起胰腺癌细胞死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发展过程涉及到的反应众多,是一个连续性的、复杂系数较高的过程.随着近几年研究活动的全面开展,对于肿瘤发展过程也加以了全面的研究,并对于介入调控肿瘤整个发育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探究.苦参作为中草药具有靶向治疗癌症、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一直是近年来肿瘤工作的主要内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作为苦参的主要有效活性物质,被发现可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肾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Livin在10例正常肾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Livin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结论】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肾癌的发生、进展有关,可以用来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为肾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肾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TACE)治疗肾细胞癌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9例肾癌患者,均经TACE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规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前比较,TACE治疗后2周,CD3~+、CD4~+、CD4~+/CD8~+及NK降低,CD8~+升高(P均<0.01).TACE后4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中CD4~+值较术前升高(P<0.01),CD3~+、CD4~+/CD8~+及CD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术后2周与4周各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血尿、腰疼等症状逐渐缓解至完全消失;术前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12.335±2.072)cm,术后30~40d复查,平均缩小(3.025±1.1 849)cm(P<0.01).结论 TACE治疗肾癌安全、有效,但短期内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在TACE治疗同时,应辅以免疫增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癌的经验。方法 对 15例肾癌患者施行保留肾脏的手术治疗 ,其中楔形切除 8例 ,上下极肾部分切除 7例。结果 术后出现切口漏尿 1例 ,经保守治愈。无其他并发症 ;随访 3~4 8个月 ,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全部患者总肾功能正常。结论 保留肾脏的肾癌手术对局限性肾癌疗效确切 ,可达根治术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肾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寰飞 《吉林医学》2009,30(21):2593-2595
目的:分析肾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肾癌影像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病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皮质期15-25 s及实质期65-75 s),对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28例中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23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误诊肾癌(RCC)1例。其中小肾癌15例。多数突出肾轮廓外,平扫多数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少数表现为高密度。部分病例可见坏死囊变、钙化。增强扫描大多数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迅速消退。结论:肾癌CT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快进快退的特征性影像表现。CT扫描还可为肾癌分期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mac和XIAP基因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肾癌标本不同分型、分级、分期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Smac和XIA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肾癌分级、分期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 Smac在各型肾细胞癌中随分期、分级的增加表达减低,XIAP在各型肾细胞癌中随分期、分级的增加表达增高,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Smac和XIAP表达与肾细胞癌分期、分级关系密切,共同参与了肾癌的发生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Smac and XIAP in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Smac and XIAP were detected using SP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in 95 cases of RCC and 10 cases of normal renal tissue. Results The postitive expressions of Smac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clinical statges. The postitive expressions of XIAP were higher in RCC related to the lower histological grade. Smac protein and XIAP protein expression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Conclusions It indicate that Smac and XIAP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CC. The expression of Smac and XIAP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ed with tumor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相似文献   

16.
P选择素在肾小球肾炎,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同  王瑞年 《上海医学》1998,21(6):320-322
探讨肾小球肾炎和肾癌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133例肾小球肾炎,20例肾癌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P选择素在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管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肾小球和肾间质;在肾小球表达;Ⅱ组显著高于I组和Ⅲ组;肾站管间质病变程度与肾小管,肾间质P选择素表达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检测肾细胞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1例肾细胞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观察其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有关(P〈0.05)。结论检测肾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作为了解肿瘤进展程度和评估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30例肾细胞癌(包括16例透明细胞型,7例颗粒细胞型,1例梭形细胞型和6例透明细胞与颗粒细胞混合型)的超微特征进行了仔细的比较。在电镜下,透明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之间除了脂滴、糖原和线粒体的数量有所不同之外,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因此,本文建议将肾细胞癌分为三个超微结构类型:富于脂滴和/或糖原型(透明细胞型),富于线粒体型(颗粒细胞型)和脂滴和线粒体贫乏型(梭形细胞型)。超微结构的分化程度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90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肾脏组织中Periostin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6.67%(69/90)的肾癌组织的Periostin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65.56%(59/90)肾癌组织的Periostin mRNA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肾盂侵犯、癌栓、淋巴转移相关(P<0.05),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eriostin低表达者(P<0.01)。结论 Periostin表达升高与肾细胞癌的增殖、转移、浸润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eriostin可作为预测肾细胞癌转移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