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口服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几种小肠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造影影像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全部病人均行口服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2例行CT检查,病例均经治疗确诊或病理证实。结果:26例中,临床有18例消化道出血,5例间断性脐周疼痛,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外伤后呕吐来诊。其中腺癌5例,类癌2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瘤1例,腺瘤或息肉4例。淋巴管扩张症、肠结核、克隆氏病各2例,血管瘤、神经节细胞瘤、小肠结石、外伤后肠狭窄、重复小肠各1例,其影像表现各具特征。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小肠腔内及管壁受累病变有重要价值;而病变起自肠壁且向腔外生长者需结合B超及CT检查方能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1 立位腹部平片见小肠多个液气平面且临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此时可以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文献中提到的消化道钡剂造影的禁忌证 :(1)胃肠穿孔禁用钡剂造影 ,可改用碘水溶液或碘油进行造影。 (2 )肠梗阻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 ,不完全型者可以进行小肠钡灌肠检查 ,用低浓度钡液灌肠。而完全型肠梗阻 ,临床术前需要定位及定性者 ,也可以进行小肠钡灌肠 ,以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未作手术准备者不能做小肠的钡灌肠检查 ,可以行逆行结肠钡灌肠 ,观察结肠及回肠远段 ,请参阅高育、高元桂主编的《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术》第 5篇第 190页 (1989年 )…  相似文献   

3.
克隆(Crohn)氏病以前认为国内罕见,据统计(1)1949-1981年曾有400多例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自1949-1979年,30年的积累仅有60例(2,3,4)。我院自1984年开展小肠灌肠造影以来,两年多时间就发现10例,其中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例纤维结肠镜活检,1例相符,1例高计可疑,占已行小肠灌肠造影总例数(200例)的5%,占造影阳性所见(70例)的14.3%,这既说明了小肠灌肠造影对克隆氏病发现的敏感性和诊断上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在国内克隆氏病的发病率已有增加趋势的报道(1)。  相似文献   

4.
作者发现10例美克尔氏憩室并发和克隆氏病病人,8例是钡灌肠检查,2例是气钡双对比小肠结肠联合检查确诊。病人年龄19~50岁。女性8例。全部病例均有克隆氏病症状。克隆氏病均侵犯回肠末端,其中4例并在结肠的联合受累。7例切除有病变的回肠和美克尔氏憩室,1例单纯切除憩室。在这种病例中,仅1例克隆氏病侵犯美克尔氏憩室,其余病例憩室组织学检查正常。作者指出,克隆氏病和美克尔氏憩室发生在同一病例的发病率尚不清楚。复习文献大约有42例,在Bondeson手术216例中,有13例美克尔憩室并发克隆氏病(占6%)。Ekman氏剖腹探查27例克隆氏病,发现5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212例疑有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者作了小肠钡造影。16.5%为克隆氏病,14.6%为恶性肿瘤,10.3%为良性肿瘤,17.8%为血管性病变,9.5%为放射性肠炎,15%为正常。检查无并发症,12%的检查欠满意。造影的目的为;①确定机械性肠梗阻的存在;②找出梗阻部位;③了解病变性质。凡不必急诊手术的病例均可作该检查,检查前摄立位腹部平片作钡灌肠以排除结肠梗阻。作者的方法是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连续均匀地注入硫酸  相似文献   

6.
患,女,63岁。反复右中下腹疼痛,压痛伴大便潜血。时有血便6个月,面色苍白乏力1月余。血常规:Hb 81g/L,其他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B超全腹探察及胸腹透视均未见异常。上消化道及大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改变。小肠钡灌肠造影:回肠远段突出肠外向左下走行大约4cm的形似肠段影。  相似文献   

7.
作者试图评价插管钡灌注检查对小肠克隆氏病的诊断价值。36例皆因X线诊断小肠克隆氏病而手术,术中证实诊断正确33例;诊断错误3例,其中1例为恶性类癌,1例为慢性局部缺血,另1例为结肠克隆氏病而小肠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原因不明贫血史6年,多次作大便隐血检查(+~++),近半年来出现间歇性下腹部不适。曾作同位素检查提示空回肠段有出血。外院作消化道钡剂检查发现空回肠部分狭窄,疑为克隆氏病。故转来我院作小肠钡灌肠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体检:明显贫血貌,腹...  相似文献   

9.
改良口服法小肠半透明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良口服法小肠半透明造影许修林徐红萍指导:何瑞华传统的口服钡剂小肠造影和插管法小肠灌肠双重造影均有其不足之处,笔者参照有关文献[1],对原法略加改进称为改良口服法小肠半透明造影(以下简称本法),基本上能达到小肠灌肠(钡+羧甲基纤维素)造影的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比较CT和MR小肠成像及小肠灌肠造影3种检查方法发现克罗恩病病人活动性小肠炎症和肠外并发症的准确性。方法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本研究计划,并所有参与者知情同意。对连续31例克罗恩病或疑有克罗恩病的病人行CT和MR小肠成像、小肠灌肠造影和回肠结肠镜检查。2位独立的阅片者回顾CT和MR小肠成像及小肠灌肠造影影像以确定活动性末端回肠炎和肠道外并发症的存在。以回结肠镜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方法来评估CT和MR小肠成像及小肠灌肠造影确定活动性末端回肠炎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胃镜引导插管小肠双对比造影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的有效方法。方法:72例受检者被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6例)应用研制的小肠造影导管,在胃镜直视下钳夹导管头端并送达十二指肠水平部,头端气囊充气固定导管,退出胃镜后,经导管灌注适量稀钡胶浆及空气行小肠双对比造影。对照组(36例)采用改进的F9心导管在透视下插管。结果:实验组插管成功35例(成功率97.1%),对照组插管成功27例(成功率75%)。结论:研制专用的小肠造影导管并经胃镜引导插管行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其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鹅口疮样溃疡是克隆氏结肠炎的有力证据和早期X线征象。作者从1970年开始,进行了109次双重对比钡灌肠,其中91例系克隆氏结肠炎。91例克隆氏结肠炎的诊断根据是:50例经直肠活检或切除标本证实;其余41例因病变未累及直肠,故由临床、乙状结肠镜及X线所见而成立诊断。 91例进行了双重对比钡灌肠的克隆氏病例中,40例(44%)发现有鹅口疮样溃疡。这种细小而散在的溃疡,可在双重对比钡灌肠造影中清晰显示出来。典型的鹅口疮样溃疡,直径由针尖大小至数毫  相似文献   

13.
钡剂造影目前仍是检查小肠疾病的主要方法。虽然内窥镜已广泛使用于上消化道和结肠的检查,但尚不能在空回肠的检查中使用。小肠钡剂造影究竟是使用常规口服造影法好还是使用小肠灌肠法好,过去一直有争论。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1465例小肠钡灌肠病人的检查结果,并与临床最后诊断进行了对照,在手术病人则与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19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4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3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造影证实,另10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腔狭窄、肠外压迹和粘膜异常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显示小肠病变时肠壁及系膜改变,弥补了小肠钡灌肠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小肠炎是临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常忽视检查的一种小肠炎症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小肠钡灌肠造影和CT的广泛应用,已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提高了临床诊断率,并使红斑狼疮病人避免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本文综述其理基础、X线表现和CT表现。  相似文献   

16.
小肠插管钡气双对比造影(附7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929年,Pesguera(1)就用十二指肠导管注钡方法检查小肠。近年来,随着导管和硫酸钡的改进,小肠钡,气双重对比造影(以下称小肠双对比造影)已得到了广泛开展和研究(2-7),但国内报告不多(8),我们采用自制导管自1981-1984年4月做了70例小肠检查,现着重将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使用小剂量钡剂行结肠双对比造影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如何使用小剂量的钡剂均匀涂布结肠全程,以获得优良的结肠双重造影质量,从而提高早期病变的显示率。方法:对年龄、条件及男女比例相近的4组病例(共82例),分别进行了不同钡温、压力和速度的检查对比。结果:降低钡温或提高灌钡压力,加之采取正确的充气体位,可以缩短灌钡时间,用钡量也从300ml-500ml减少至150ml左右,且保证了钡剂在全部结肠的涂布。结论:采用低钡温、加压法,既可减少用钡量,又能保证造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小肠灌肠双对比造影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一直是消化道检查的难点。传统的口服钡餐法易致小肠疾病的漏、误诊 ,而小肠灌肠造影 (smallbowelenema ,SBE)因可使小肠在短期内连续充盈与扩张 ,并可注入阴性造影剂形成双重对比 ,利于观察粘膜面结构显示微小病变 ,故可显著提高小肠病变的检出率。本文采用国产小肠导管进行 5 3例小肠灌肠气钡双对比造影 ,对其应用价值作进一步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查对象 :临床怀疑小肠疾病而传统钡餐造影未发现病变或未明确病变性质及范围者。1.2 设备及造影剂 :日本岛津 12 5 0mAVS -10胃肠专用机 …  相似文献   

19.
回盲瓣肿大常见的原因为脂肪瘤、肌瘤、癌、类癌、淋巴瘤及克隆氏病等。回盲瓣脂肪过多症较为罕见。病理组织学改变是粘膜下脂肪沉积,引起回盲瓣肥厚。主要临床症状为右下腹痛及便血,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其病因尚不清楚。作者报道3例回盲瓣脂肪过多症,对其CT图像作了分析。CT图像上肥厚的回盲瓣呈不均一的低密度区。脂肪过多症在灌肠造影上呈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平滑的肿瘤阴影,瓣中心回肠末端开口部呈星芒状钡斑。回盲瓣肥厚多发生于上唇,该组例1、3在灌肠造影上可见上唇肥厚,CT图像上肥厚的回盲瓣呈不均一低密度区,而例2灌肠造影显示正常,经CT作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茧症小肠钡剂造影的X线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茧症小肠钡剂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钡餐或小肠灌肠造影表现为受累小肠肠管往返盘绕排列,呈“手风琴”状,近段肠管扩张,钡剂通过延迟.术中发现小肠广泛粘连,肠管被膜状物包裹成团,似蚕茧状。病理组织学显示膜状物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结论:小肠蚕茧状包裹征是一种原因不明少见病,小肠钡剂造影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可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