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患者女,8岁。无任何诱因出现右面部肿胀并渐进性加重3月,2008年9月因右上颌窦肿物在我科住院,入院后专科检查:右侧面颊部弥漫性膨隆,有波动感,无压痛,右眶下缘触不到,右眼活动好,无移位,视力正常。右鼻腔外侧无明显内移。CT检查报告:上颌窦占位性病变。遂行右侧上颌窦肿物摘除术,病检回报示上颌窦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9年4月至2013年11月经视频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行切除术的23例病例,包括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复发性上颌窦息肉7例,上颌窦囊肿5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加轴位CT扫描,选择的病例为病变位于上颌窦内壁及泪前隐窝区,考虑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而病变不能完整切除者;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则在术前行MRI检查,并明确为上颌窦病变。结果 23例病例经试探性手术证明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不能完整切除病变部位,改行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并随访6~24个月。术后鼻后滴漏、流涕、鼻腔臭味、头痛、头晕症状逐渐消退,其中1例由于病变累及鼻泪管而将鼻泪管切除,导致术后发生溢泪现象,继而给予视频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而好转,至术后第6个月时,溢泪现象消失。1例患者术后于术侧上颌中、侧切牙部位有麻木感,1个月后消退。1例术后病理检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变,经院外放射治疗失访,余下随访的22病例中,1例下鼻甲形态略有缩小,其余病例均形态良好,上颌窦光滑,下鼻道开窗形态良好。结论 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损伤小,便于病变观察和切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形态及功能。同时为开展翼腭窝等侧颅底区域手术提供了一种入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术后反复流脓涕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疗效并进行统计。结果本组104例(201侧),出现反复流脓涕的患者24例,其中上颌窦粘膜息肉样变8例(12侧,6.0%),上颌窦自然口狭窄6例(7侧,3.5%),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5例(8侧,4.0%),鼻中隔高位偏曲3例(3侧,1.5%),下鼻甲肥大2例(4侧,2.0%),鼻腔鼻窦粘膜纤毛功能不良1例(2侧,1.0%)。结论反复流脓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颌窦积脓所致,而正确处理中鼻甲和上颌窦自然口是预防此类情况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6岁,发现右侧上颌窦囊肿1年余,右耳后淋巴结肿大40余天收入院.患者40余天前出现右耳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自行口服抗生素无明显好转,无明显脓涕、鼻塞、咳嗽、脓痰、嗅觉减退等,无头晕、眩晕、耳闷听力下降等.CT提示右侧上颌窦囊肿,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有脓性分泌物.有酒精过敏史,否认传染病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父母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患者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呼吸循环正常,脊柱四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常规、乙肝两对半、EB病毒抗体、胸片提示和ECG正常.诊断右上颌窦囊肿,颈淋巴结炎.拟全麻下行鼻内镜辅助右侧上颌窦囊肿切除术,右耳后淋巴结摘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2年6月对88例累及上颌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采取鼻内镜中鼻道入路切除肿瘤(A组,n=34)、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尖牙窝入路切除肿瘤(B组,n=28)、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C组,n=26)。结果随访18~64个月,3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5.3%(12/34)、7.1%(2/28)、3.8%(1/26),有显著性差异(χ2=13.003,P=0.002),其中C组显著低于A组(Z=-2.906,P=0.004):B组显著低于A组(Z=-2.617,P=0.009),B、C组无显著差异(Z=-0.524,P=0.601)。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切除肿瘤较为彻底,较中鼻道入路有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62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3个月来诊。查体: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直径约3 cm,半球形,平卧后可还纳腹腔,诊断为右腹股沟疝。于全麻下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术中采用我们自行发明的逆向穿刺法建立腹膜前间隙[1]。分离疝囊时发现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考虑为腹股沟斜疝,但游离疝囊时发现疝囊非常容易分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5岁.于2005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锁骨上软组织肿胀,逐渐加重,于2006年1月于北京某医院行DSA检查,未见明确血管病变.予2006年5月在当地行局部穿刺,抽出血色液体300ml,当时疼痛稍缓解,次日肿胀又加重,致右臂无法上举.后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锁骨上可见隆起肿物,大小约12cm×20cm,向下延伸达右侧腋下、前胸壁,质较硬,局部有囊性感,不可活动,无搏动感,皮肤如常.行颈胸CT示:右颈肩部巨大囊性肿物,包膜部分清楚,内见多条分隔影,囊内CT值11Hu,分隔CT值45Hu,明显压迫右侧胸廓外上缘.再次行血管造影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近段受压,右胸肩峰动脉及肋颈干向右肩胛区及胸壁外侧区分支增多.实质期见部分片状浓染区,但未见造影剂外溢或血管畸形.颈胸MR示:右侧胸廓外、胸小肌下、前锯肌内、肩胛下肌内侧、斜角肌外侧间隙内见14cm×9.2cm×22cm类卵圆形肿物影,内信号混杂,肿物包膜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5岁。先天性左鼻翼缺失。检查:左侧鼻翼缺失,仅见右侧鼻翼,鼻孔及鼻尖,鼻尖向左歪斜,左侧鼻翼完全缺失,无鼻腔、鼻甲、鼻道及中隔,X线片示左鼻后孔及上颌窦发育不良(图1)。局麻下于缺失区左下方设计一约2cm×5cm的鼻唇沟带蒂皮瓣,按设计线切开,深达皮下脂肪层分离。掀起皮瓣,去除多余脂肪并修剪皮瓣形状。将皮瓣远端向鼻翼缺失区翻转自相折叠并向内侧旋转,皮面做衬里,与鼻小柱左侧形成的创缘缝合,皮瓣近端形成左侧鼻翼外层。缺损区皮下松解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鼻腔填充磺仿纱条,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第8天拆线(图2,3)。图1术前正位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上颌窦穿刺时的止痛效果。方法将600例上颌窦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0例,常规组采用1%丁卡因付肾素棉签放入下鼻道麻醉,改良组先向鼻腔喷雾1%丁卡因麻黄素溶液,再向下鼻道放入1%丁卡因付肾素棉片,两组患者同样施以心理护理并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种麻醉方法止痛效果。结果改良组疼痛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在上颌窦穿刺时,预先鼻腔喷入1%丁卡因麻黄素溶液,再放1%丁卡因付肾素棉片于下鼻道的麻醉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术式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性上颌窦炎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的主观症状及局部变化过程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1例患者出现间断鼻腔流涕,1例患者偶感面颊部不适,余患者鼻腔通气良好,无流浓涕、涕中带血、鼻塞、头痛等明显不适。鼻内镜下复查,上颌窦口通畅,窦口边缘光滑,窦腔内粘膜色泽正常,未见脓性分泌物及真菌分泌物团块。Lund-Kennedy评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3,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辅助下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效果良好,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Education,medical,graduate;Clinicalmedicine;Radiology,interventional  相似文献   

12.
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英泽  李明 《中国骨伤》2011,24(2):95-98
骨盆骨折属高能量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21%,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31~40岁;约5~20%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髂动脉的钝性损伤可达3.5%;骨盆后环骨折46%~64%合并神经根损伤。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可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出血处理不当,可继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8岁,因刀刺伤心脏致心脏贯通伤15min入院。入院后急诊手术,修补心脏室壁。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室间隔距心尖6mm处回声失落,缺损口径8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maging,CDFI):收缩期可见五彩镶嵌的穿隔血流由左心室经缺损口进入右心室;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缺损口右心室侧,测得分流速度2.2m/s。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动脉起源变异是引起介入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起源于主动脉弓上缘的支气管动脉更是一种少见变异。现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接受支气管动脉介入操作的患者,对其中起源于主动脉弓上缘的变异支气管动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女,35岁,孕20+6周,孕2产0,既往体健。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脊柱排列整齐,于胎儿颈部皮下可见大小约65mm×38mm的囊性回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部透声尚可,可见分隔(图1)。羊水增多,最大深度90mm,胎儿双侧胸腔可见积液。超声诊断:胎儿畸形,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0岁,主因"肺结核10年,间断性咯血1个月、加重1天,累计咯血量约1000ml"入院。RBC:2.5×1012/L,Hb:58g/L。胸部CT平扫示左上及左下肺结核(图1)。急行支气管动脉及其他责任血管造影,见左侧2支支气管动脉均增粗、扭曲,动脉晚期出现明显片状染色区(图2A),用明胶海绵碎屑进行栓塞;右支气管动脉与右上肋间动脉共干,发出分支与左侧交通(图2B),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栓塞;逐个进行肋间动脉造影,发现左侧第7、8肋间动脉及左膈下动脉也为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功能锻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赵建宁  包倪荣 《中国骨伤》2011,24(6):445-447
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除了取决于病情、手术技术、假体设计和材料,很重要的是并发症的防治和术后功能康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一直是人工关节置换的重要话题,而术后的康复和锻炼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何炯成 《中国骨伤》2011,24(1):82-82
患者,男,48岁,2008年7月5日因高空作业不慎跌落,左髂部外伤肿痛半小时急诊入院。入院时体检: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血压120/80mmHg,瞳孔等大,反应正常,无头部外伤,无恶心、呕吐、颈软,胸廓正常,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左髂部、臀部外侧青紫肿胀,局部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双下肢感觉正常,活动良好,CR摄片提示左髂骨翼粉碎性骨折(见图1a)。  相似文献   

19.
改良手法整复固定踝部骨折并距骨外侧脱位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多发损伤,踝部关节结构复杂,易受伤,在较重的损伤类型中以踝部骨折并距骨外侧脱位多见。自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对该类型损伤采用改良手法整复固定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创穿针治疗新鲜孟氏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onteggia(孟氏)骨折原指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后来许多学者使该损伤概念扩大指尺骨不同水平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该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前臂骨折,对于严重移位及脱位的不稳定骨折,难以手法复位,且手法复位后小夹板或石膏很难维持,一般主张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1],环状韧带修补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