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对中国安乐死立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魏 《医学与社会》2005,18(12):45-46
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认可,用人道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的过程。如何让安乐死的程序和方法合法化、规范化等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和我国广泛争议的焦点。本文对安乐死立法的历史、形成及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1安乐死立法的历史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们对安乐死有宽容、赞美和反对的不同见解,国家允许病人结束自己的生命。近年来,欧美国家要求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1935年全世界第一个提倡自愿安乐死的团体在英国成立。自50年…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Euthanasia)系指患有不治之症而又处在危重濒死状态的患者,由于不堪忍受精神上及肉体上的极端痛苦,在本人要求和亲属同意下,经医生用人为方法使患者无痛苦地终止生命的一种方式。安乐死可划分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被动)安乐死两种。前者是指患者疾病在近期内没有丝毫希望,用积极的办法(如注射杜冷丁)加速其死亡;后者是指撤除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医疗措施,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的概念最早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的,他用euthanasia来指医生听任病人死亡,甚至采取措施人为加速病人死亡。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安乐死才逐渐成为热点问题。被动安乐死是在现代生命维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医学背景下出现的。在被动安乐死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歧见和误解,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没有把被动安乐死问题放到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认识。1现代医学背景和医疗保障制度下被动安乐死的缘起20世纪中叶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急性、烈性传染病得到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上升成…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月 19日《健康报》刊载 :香港特别行政区医务委员会决定 :从 2月开始 ,允许医生对无法挽回意识、纯粹依赖医疗仪器维持生理机能的病人停止治疗 ,即被动安乐死。但规定强调 ,这样做必须有足够的理由 ,在医生、病人家属和医院院长一致同意下 ,方可实施。读后 ,无比兴奋 ,深深感到 :虽然这个决定不是法规 ,只是一个地区的组织的行政措施 ,但毕竟是中国在安乐死问题上的一个积极举措。它进一步引发我们对安乐死立法的思考 :安乐死必须立法 ,这是大势所趋 ,不可抗拒。因此 ,对待安乐死立法 ,应该采取积极态度。但安乐死立法关系着人的…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权指的是死亡状态权,而不是所谓的“死亡权“与生命权.把安乐死视为“致死行为“作为前置条件,不论是将安乐死权归类于生命权还是“死亡权“,从而做出对安乐死权肯定或否定回答,都不符合安乐死权属于死亡状态权的含义.安乐死权的认定,不能离开安乐死作为优化死亡状态的合理内涵.法律应当赋予个人安乐死的权利,这不仅在于安乐死作为优化死亡状态的本质不违背现行法律,也在于不论从个人、他人及社会角度分析,安乐死权的认可有其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浅谈安乐死     
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无痛苦、幸福的死亡。安乐死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作为一种死亡的状态,即无痛苦的死亡;二是一种死亡方法,指为结束不治之症等病人的痛苦所采取的无痛致死术。  相似文献   

7.
目前,癌症已占我国死亡第一因素,而且他们在生命最后阶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因此,笔者主张提倡实施安乐死,但必须在法律保护下.安乐死优点减少病人痛苦,节省人力、财力.就我国传统观念来看,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因此,对安乐死不理解,也不接受,这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不进步的传统观念,他阻碍安乐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住院肿瘤病人直系亲属陪护者对安乐死态度及意向的调查,发现:陪护亲属赞成对患病亲人实施安乐者占17.9%,低年龄、男性、非农民职业、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及认为病人病情较重者赞成安乐死的比例较高.SCL—90评定结果.赞成安乐死组各因子分均高于不赞成组.结果表明:在我国实施安乐死及有关安乐死立法问题条件尚不成热.  相似文献   

9.
1995年5月25日,澳大利亚北方地区议会通过了自愿安乐死的法律文件,允许医生应病人正式耍求,给病人服用终止其生命的致死性药物。调查表明,30%的医生在病人提出安乐死要求时,同意采取某些措施结束病人生命,6O%医生认为法律应该允许主动而自愿的安乐死。法律规定,帮助病人结束生命的医生至少应是有5年临床经验并且经北方地区注册的医  相似文献   

10.
世界关于安乐死的提议始于本世纪30年代,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译为无痛致死,快乐死。通常是指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痛苦至极并要求在一种安适的情况迅速死去的病人,致死方法可用药物或某种方式使病人安适死去。安乐死的提议一经出现,立即引发了全世界的争论,人们从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广泛的论证研究,莫衷一是。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安乐死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最主要方面表现为安乐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法律认同,安乐死立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曲娜 《医学与社会》2010,23(2):60-62
安乐死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议性话题。从学理上,安乐死可以分为自愿安乐死和无意愿安乐死。自由主义在伦理学上则可以分为两大立场,即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以自由主义哲学观来审视两类安乐死合法化问题:自愿安乐死体现病人自由意志的选择,是人格尊严之自主性的结果:无意愿安乐死是利益相关人意志的选择,符合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严格立法来规范安乐死行为,也应成为我国法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前,癌症已占我国死亡第一因素,而且他们在生命最后阶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因此,笔者主张提倡实施安乐死,但必须在法律保护下。安乐死优点:减少病人痛苦,节省人力、财力。就我国传统观念来看,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因此,对安乐死不理解,也不接受,这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不进步的传统观念,他阻碍安乐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全科医师骨干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情况。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东省全科医师骨干培韧1班的164名学员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96.9%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了解;51.8%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不同专业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0%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合法化,相对于西医专业,中医专业的被调查者更倾向于赞成安乐死合法化,学历越高者越倾向于赞成安乐死合法化(P〈0.05);有28.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为病人实施安乐死。结论:被调查的全科医师骨干安乐死总体知晓率较高,但多数人对实施安乐死和安乐死合法化持谨慎态度。全科医生应在现代医学伦理观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临终关怀照顾,为我国安乐死的立法和长远发展积累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乐死”已成为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快乐死亡”。其现代意义是指在不违反病患者公民的意愿的前提下,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用仁慈的方法提前结束病患者生命的行为。“安乐死”是一种死亡状态,其本质在于使死者在死亡过程中减少或避免痛苦,目的是使死者得到安乐。常见的安乐死有广义和狭义,主动与被动,自愿与非自愿之分,但现代意义的安乐死是指狭义安乐死,即为解除病患者的痛苦而致  相似文献   

15.
王可玉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38-139
安乐死问题的争论,关键是准确把握安乐死的实质以及对最基本人权——生命权的尊重。对濒临死亡或者逼近死亡的病人.能否实施安乐死,是否任何形式的安乐死都可以实施。反对主动安乐死,提倡实施被动安乐死,反对安乐死问题上的无痛苦致死术,实施无痛苦死亡。  相似文献   

16.
浅析安乐死     
安乐死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乐死的讨论、调查、研究逐步深入,通过有关安乐死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多数文献赞成或支持施行安乐死,其中不乏有赞成安乐死的同时又反对安乐死立法。从安乐死的定义可以认识到,它是一种死亡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通常会为免除或减轻动物痛苦、节约动物饲养成本、获取精确的实验数据等原因,对实验动物施行安乐死。实施实验动物安乐死,应当由经过伦理道德、技术和心理培训的人员选择适当的仁慈终点,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数量、身体状况及实验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安乐死方法,使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迅速失去意识,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死亡观与安乐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乐死的本质含义应该是重病患者在不同逆地趋向死亡的过程中,无论在肉体状态还是精神状态下,都能安乐地去死,医学手段只能使人的肉体由痛苦状态转向安乐状态,而社会科学可使人的精神由痛苦状态转向发乐状态。文章从死亡是人生的自然归宿、是一种心理巩具、死亡是对现实 痛苦解脱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死亡观对安乐死被认同和实施 的重大影响,以引起人们对此 关注。  相似文献   

19.
时下有种误解,好像“安乐死”是在鼓励放弃生命。其实不然。 “安乐死”一词源出希腊文,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原意是指在人类主观外力的作用下安然告别人世。安乐死的对象应该是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其使命是完成一个没有或尽量减少痛苦的死亡形式并赋予终极的死亡以尊严和安详。这里,  相似文献   

20.
AustralianeuthanaslalawtNowsupmanydifficultiesJacquiWise,BMJ一份关于澳大利亚北方领域7位要求安乐死病人的报告表明,不管对临终病人权利的法令做了多么仔细的设计,对预后的精确预测还是有分歧,抑郁症的结果难以评估。在该法令1997年3月废除前,lop年7月至lop年3月期间,给临终病人提供安乐死是合法的。在此期间,7位病人均患癌症,正式要求使用该法令,其中4人按照法令以安乐死方式死亡。墨尔本大学姑息治疗中心Davidbissau教授和AnnetteStlteet博士会见了PhilipNibehke博士(在此期间报告安乐死死亡的唯一医生),并编写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