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中医护理思想浅析朱晓华(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修水332400)关键词《伤寒论》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献虽无中医护理专著,然护理内容却贯穿于不少医学著作中。《伤寒论》通篇虽未及“护理”两字,但中医护理思想是仲景学...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构建了一个以"四时五藏阴阳"(《素问·经脉别论》)为核心的生命巨系统。在此框架中,"五脏应时"是藏象实质内涵的一个基本理论认识,也贯穿于《黄帝内经》诊断治疗观中。溯本求源,"应时"思想与道家渊源甚深,该词不仅首见于《庄子外篇·天运》,而且就道家核心思想"无为"而论,"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其外在表现正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其内涵包括应时而为、为而后舍、为之于未兆、为而复归,"应时"思想皆贯穿于其中。不仅如此,庄子的"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是其重要理念;"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是其养生要旨;而礼义法度也必须"应时而变"。先秦时代的《鹖冠子》对"应时"思想的阐发也别树一帜。其对"圣人""至人""贤人"的判准皆以"应时"为据。故先秦道家对《黄帝内经》"应时"思想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侯江淇  王国为  徐世杰  赵勇 《新中医》2020,52(23):181-183
通过分析《理虚元鉴》一书的护理思想,得出绮石的虚劳护理理念法自《黄帝内经》,在具体的虚劳护理部分强调患者自护,撙防为要;抵御外邪,防其未然;守方用药,悉心呵护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人本思想,对现代临床中医护理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杂病论》一书是张仲景经多年临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其中贯穿了丰富的中医护理学思想,即使在当前中医医院的病房护理中仍有一定裨益,今粗辑其相关论述浅析于此。1注重临床观察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灵魂,证是疾病在其发  相似文献   

5.
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六经辨证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个性;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两书。两者相互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内经》取象思维方式及其对后世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世芹 《河南中医》2007,27(11):7-9
《周易》的取象思维方式对《内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①以取象思维方式为指导,形成了《内经》独特的理论建构体系;②取象思维方式贯穿于《内经》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的中医理论论证过程之中。《内经》取象思维理论建构体系的重要方法有援物比类、司外揣内、揆度奇恒等,其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形成乃至后代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至深至远。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不仅是中医药学的经典巨著,同时也是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先驱。其中的中医护理学思想贯穿整个中医治疗过程中,为保证中药治病的安全、有效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对《伤寒论》中涉及服药护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合理的服药频次和适当的饮食调护对增强中药的临床疗效、减少中药不良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伤寒论》中药服药护理对临床疗效影响的分析和总结,为现代中医药护理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多年临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书中虽未提"护理"二字,但根据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贯穿了大量的整体护理学思想。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护理学,为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减轻病人痛苦以启发,尤值得挖掘整理。仲景护理学思想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整体过程大体可分为未病先护、辨证施护、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病后调护5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辨证法思想非常丰富。贯穿于《金匮要略》全书。这本医学专著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从普遍联系的整体观分析各种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护理、治则和处方配伍,哲理性强,说理透彻令人信服。《金匮要略》特别重视疾病与四季气候的密切关系。从气候异常变化太过和不  相似文献   

10.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先秦诸子(典籍)对《内经》和思想形成有直接影响,和思想贯穿于《内经》天道观、天人观、人事观、人体观、养生观等多个方面,是《内经》理论构建的重要思想原则与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医书。它不仅收集了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医方和疗法,还记录了如:“傅[药]必先洒之”、“毋(以)手操痏”、“强启其口,为灌之。”、“卷(倦)而休”等很多护理方法。且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护理,贯穿了辨证施护的思想。后世的很多护理方法,恐还是渊源于此。笔者认为《五  相似文献   

12.
钱氏的《小儿药证直诀》中贯穿了顾护脾胃的思想,本文从病理、生理特点、辨证论治、剖析遣方用药特点,调剂制方、饮食护理等方面阐述了钱乙在治疗小儿多种疾病时不忽视调理小儿脾胃这一指导思想,此理论可为今天的临床实践提供了诸多借鉴,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3.
李晓松主编的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基础护理技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使用。该教材重点突出了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全书贯穿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强化了培养学生护理技术应用能力和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教学模式,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几点值得商榷之处,现提出修改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田晓芳  任雪松 《四川中医》2013,(12):148-150
治神思想是《内经》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本神》也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就是说,针刺治疗要以神为本,针灸治病,强调“神”的作用。治神,是指在针刺过程中要善于安神、守神、调神,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达到治疗效果;治神,关系到医患双方,并贯穿于针刺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医杂志》2009,50(9)
从《伤寒论》的产生源由分析,认为《伤寒论》主要从三大系统方面阐述伤寒思想,其中包括了伤寒脑病思想.从伤寒的传变过程,其脑病的表现及其用方用药特点,发现伤寒脑病思想贯穿于《伤寒论》之中,中医伤寒可致脑病;脑病可产生于伤寒的不同阶段,且表现复杂;对于伤寒脑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张仲景对于伤寒脑病用药以发散解表药、和解表里药、调理阳明经腑药及潜阳药为其常用之品,而鲜用清热解毒、醒神开窍之品.期望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所裨益,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本类疾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其临证经验基础上总结而来,并贯穿了丰富的护理学思想。鉴于堪称有益可补己缺,今粗辑其相关论述,浅析于此。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67-268
《千金要方》妇人方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给后世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且其先进思想仍贯穿于现代中医学中。不孕症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作者综合分析了《千金要方》中有关不孕症的治疗理论、处方规律及方剂结构等内容,探析在《千金要方》中的不孕症治法。  相似文献   

18.
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内经》应用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内经》中虽然专论阴阳五行学说的篇章不多,但是,阴阳五行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观点,贯穿在《素问》和《灵枢》的各个篇章之中。在学习阴阳五行学说时,主要理解《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和《阴阳离合论》等篇章的原文,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中药质量追溯系统》由中国中药公司投资开发,成都中医药大学数字医药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初步建成中药材追溯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其中药材种植追溯管理软件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中药质量追溯系统》从源头开始,贯穿药材种植、产地和饮片生产、健康食品,至销售终端,真正实现全过程的可追溯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诊治疾病,从整体观念上说外感与内伤并不能截然分开,治外感病不能光解表,治内伤病也须注意可能有伏邪。在外感病治疗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调治脾胃往往是直接影响病程的长短和转归的关键。中医重脾胃思想,源于《内经》,迨至金元李东垣已臻完善,而将重脾胃思想贯穿于外感病证治中,当首推仲景的《伤寒论》。笔者谨以感冒为例,试阐如下。1脾胃不健,为感冒频发之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