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后囊破裂能否Ⅰ期植入人工晶体,直接关系到患者视力的恢复。因此,探讨后囊破裂时如何顺利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我院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257眼,后囊破裂16眼,占6.2%,男性8眼,女性8眼,32~76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1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先天性白内障1眼,并发性白内障2眼。随机抽取此期晶体后囊完整者16眼作为对照组,34~78岁,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随访时间3~12个月。1.2 手术方法 按常规白内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乌克兰2岁以下儿童植入单片可折叠丙烯酸人工晶体(IOL)的效果和结局。方法:纳入乌克兰行白内障手术的31例儿童患者,年龄中值为11个月(极差2~28个月)。经前部或后部撕囊植入单片AcrySofSA30AL IOL联合前部干性玻璃体切割术。22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10例随访12个月,12  相似文献   

3.
华佩炎  周绍荣 《上海医学》1996,19(2):109-111
儿童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华佩炎,周绍荣,陈才根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兴起[1],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已被施行[2]。它减少了眼球震颤、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3],有利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避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人工晶体眼内缝合植入21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6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二期植入1例,糖尿病性白内障2例。先天性白内障1例,外伤性白内障11例,平均年龄41.53岁。术后随访18位患者,随访时间1~6个月。手术方法采用美国产长直针聚丙烯线缝合固定人工晶体。术后效果满意,术后裸眼视力0.5以上11/18例(61.1%),未发生角膜失代偿、人工晶体脱位、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台盼蓝辅助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过熟期白内障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58只眼)过熟期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中使用台盼蓝辅助染色,观察撕囊过程及术后疗效。结果:58只眼中54只眼完成连续环形撕囊,3只眼行截囊术,57只眼植入人工晶体;1只眼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矫正)均有提高,术后3 d视力>0.3者48只眼(85.1%),术后7 d视力>0.5者53只眼(91.4%)。结论:台盼蓝辅助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过熟期白内障安全有效,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一期环形撕后囊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环行撕囊与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进行临床分组,不同分组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观察其对后囊混浊的影响,分析随访3~20个月.结果:观察组后囊浑浊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术后眼前节激光组45%、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42.5%、植晶体后撕后囊组47.5%(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3例(7.5%),显著低于术后眼前节激光组27.5%、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32.5%、植晶体后撕后囊组30%(P均<0.05).人工晶体植入前先行后囊环形撕除节约手术时间,平均手术时间(54.27±12.73)min,显著低于术后眼前节激光组(78.93±23.17)min、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83.27±31.20)min、植晶体后撕后囊组(88.43±30.14)min(P均<0.05).结论:一期环形撕后囊手术没有人工晶状体阻碍操作容易方便节约手术时间,避免了在操作过程中引起人工晶状体位置的改变,很少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周坚强  王毅等 《嘉兴医学》2001,17(4):226-228
目的:讨论对16例(1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行二次撕囊术(Secondary capsulorhexis)的方法 作用。方法;对6例因皮质膨胀或液化眼行计划性的二次撕囊(二阶段连续曲线撕囊术,Two-stage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3例因囊口过小难于植入囊袋内位固定人工晶体,3例因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时前囊膜切迹破裂,4例因撕囊口偏中心为防止囊膜收缩综合征发生以及遮盖孔区而行二次撕囊。结果:二次撕囊术后完成前囊膜连续曲线形撕囊14眼,16只眼均植入囊袋内位固定人工晶体。结论二次撕囊术可使因晶体皮质膨胀或液化白内障眼易于完成丧囊膜连续曲线形撕囊;避免白内障术中前囊膜切迹破裂进一步放射状撕裂,维持完整曲线形撕囊口边缘,防止发生人工晶体植入后光学部偏中心,囊襻异位;使过小撕囊口易于植入囊袋内位固定人工晶体;减少或避免过小前囊膜撕囊口或明显偏中心撕囊口发生囊膜收缩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台盼蓝在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的顺利完成。方法:77例(77眼)随机分为两组,染色组42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染色组使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术中观察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后囊破裂情况、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染色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88%,后囊破裂率9%,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率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视力染色组0.378,对照组0.260,术后一周视力染色组0.467,对照组0.360,术后6个月视力染色组0.486,对照组0.380,染色组视力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台盼蓝染色剂在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是安全的,提高了连续环形撕囊的效率,增加了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后发障是儿童白内障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降低后发障的发生率对提高术后视力及减少弱视的发生非常重要,以往文献报道大多是术后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来治疗后发障。笔者近年对儿童白内障采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预防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效果肯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华新  王红  孙涛 《河北医学》2002,8(12):1088-1090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CCC)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质量的关系。方法:将26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连续环形撕囊组(CCC)和经典信封式截囊组(EC),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在减少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玻璃体溢出方面,CCC组明显优于EC组(P<0.01),而在人工晶体植入率、术后视力、角膜混浊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在减少术中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越性,对提高白内障手术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短期双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6例报告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双眼手术之间间隔至少3个月~6个月.短期内双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尚未见详细报道。我们对16例(32只眼)双眼白内障患者,在短期内先后摘除双眼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效果基本满意,现报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1例23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而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结果 所有植入的人工晶体均正位,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2者2眼,0.3~0.4者11眼,0.5~0.8者9眼,1.0者1眼,未见由囊袋张力环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人工晶体偏位,降低后发障.  相似文献   

13.
刘刚 《中原医刊》2007,34(8):27-28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12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CTR,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若晶状体半脱位〉1/2需植入固定孔型CTR,将CTR固定孔上的聚丙烯线固定于悬韧带离断一侧板层巩膜壁上。结果所有植入的人工晶体均位于正位。术后随诊3~9个月,矫正视力0、1~0.4者4眼,0、5~0.8者5眼,〉0.8者3眼。结论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保持囊袋的完整,便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防止人工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疗效。方法对22例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在手术中连续将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之后进行超声乳化以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植入人工晶体均为正位,无偏位及倾斜等现象。手术后三个月视力矫正0.2者有3眼,0.3-0.4者12眼,0.5-0.8者8眼,1.0者1眼。眼压均保持在10-21 mmHg,无CTR引起的并发症以及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结论囊袋张力环可以提高晶状体半脱位手术的安全性,并防止术后人工晶体的偏位,从而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连续环行撕囊在后囊破裂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时以环行的前囊膜为依托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89眼,记录后囊破裂的部位、范围,并对其进行3~12个月(平均6个月)的随访。③结果:矫正视力为0.3~0.4者29眼(32.6%),0.5~0.8者32眼(36.0%),0.8以上者20眼(22.4%)。术后低视力8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外伤所致角膜白斑有关。④结论:连续环行撕囊技术应用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囊破裂可提高人工晶体Ⅰ期植入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晶体囊张力环(Capseular tension ring,CTR)植入晶体半脱位的囊袋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1~2007年间10例晶状体半脱住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晶体囊张力环,然后常规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9例术后人工晶体位置良好,无偏住。1例明显偏位。矫正视力术后2周〉0.8者2眼,0.5~0.8者5眼,0.1~0.4者2眼。并发症1眼高眼压,2例玻璃体脱出。1例人工晶体取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结论晶状体囊张力环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新型辅助工具,它在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儿童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白内障行晶体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和人工晶体植入 前部玻璃体切割两种术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作用,以便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12例16眼先天障住院患者,分二组,第一组行晶体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第二组行人工晶体植入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术后2周分别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评估内皮细胞丢失率、变异系数的改变和六角形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手术后第一组平均内皮细胞丢失2^54.35个/mm^2(8.4%),第二组平均内皮细胞丢失297.05个/mm^2(9.93%)。二组间内皮细胞计数和形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显微技术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人工晶体植入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在可接受范围内。后发性白内障为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前多采用激光后囊切开术,但由于患儿不合作,需全麻下进行或二次手术。近年来,有人采用后囊切开 前部玻璃体切割技术预防后发障,但对其长期效果仍心存余悸,包括网脱的发生率和角膜清晰度的稳定性。以前有作者报导成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的损失,但儿童白内障的相关报导甚少,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一前瞻性的研究,以评价儿童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探讨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时行后囊切开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无晶体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32例32眼无晶体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6~35个月的结果,分别论述了选择性Ⅱ期植入人工晶体,计划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损Ⅰ期植入人工晶体,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作者的体会,提示:无晶体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许兆民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11-1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后囊浑浊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8眼手术中发现后囊浑浊的白内障患者,按常规完成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在后囊膜旁中央区刺小口,自此口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间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做直径3~4mm的连续环形撕囊。再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现后囊浑浊行后囊环形撕囊的68眼,对其中12眼儿童白内障和3眼术中玻璃体脱出者,予以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囊袋内。术后视轴区清晰,无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口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治疗白内障后囊浑浊的安全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对450例50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5眼出现后囊破裂的病例进行探讨.结果:术中全部植入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0.4者30(66.6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破裂可发生在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体核、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操作过程中,而以超声乳化过程中,后囊破裂发生率最高.仔细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正确处理可取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