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817名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大型企业某部门在职职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方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某部门1817名在职职工开展空腹与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检测,检测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 [结果]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30%,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的患病率分剐为0.72%、2.09%、0.50%. [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糖耐量减低及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青年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病趋势及特征。方法对2006-2009年济南市区200多个企事业单位60岁以下在职职工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查体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微机筛选出所有5.6 mmol/L≤空腹血糖(FPG)<7.0 mmol/L者(排除已确诊糖尿病药物控制血糖者),再经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 PG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糖耐量受损(IGT)组,对其年检出率及人群分布特征做回顾性分析。结果糖调节受损(IGR)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IGR占所有5.6 mmol/L≤FPG<7.0 mmol/L者的50%以上。IFG男性检出率大于女性,IGT男、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与IGT相比IFG发病更趋于年轻化。IGT较IFG更具有代谢综合征的特征。结论济南市区中青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予以关注,综合评估,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成年人群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9.7%,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受损(IFG)或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达到15.5%[1]。哈尔滨市居民具有较高的糖尿病患病水平,社区居民患病率已达到10.21%[2]。为此,对哈尔滨市成年人群开展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水平的调查,获得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前期症状者是指血糖浓度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即餐后血糖为7.8 mmol/L~11.1 mmol/L,或空腹血糖为6.1 mmol/L~7.0mmol/L,前者为糖耐量低减(IGT),后者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发展成糖尿病前,往往都要经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这一阶段,所以糖尿病前期被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升高的危险,为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182例糖调节异常患者按照WHO诊断标准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51例,糖耐量减低组(IGT)65例,IFG+IGT组(GGI组)66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GT组)50例.测定各组尿微量白蛋白(U-MA)、空腹血糖(GLUC0)、糖负荷后2h血糖(GLUC120)、胰岛素(Inso)、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IFG组、IGT组和GGT组尿微量白蛋白与NGT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MA检测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产生影响、发展现状及今后应对糖尿病前期最佳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探讨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DM)因果关系。总结研究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前期防治手段及采取的措施。结果 (1)糖代谢异常除糖尿病以外还包括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IFG并发IGT(IFG/IGT)3种类型,它们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属于正常糖代谢(NGT)和DM之间的中间状态,统称为糖尿病前期;(2)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已达到15.5%,预防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刻不容缓,形势严峻;(3)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可以进行合理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教育、血糖监测、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心理疏导、必要时药物治疗,六方面相配合才能阻止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  相似文献   

7.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emia,IFG)和糖耐量损害(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都是指患者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糖代谢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同属于糖尿病前期。众所周知,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大约有70%的IFG和IGT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由此看来,充分认识IFG和IGT的临床意义并研究其对策,对于防止由糖调节受损发展成为糖尿病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畅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47-1650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患病率达9.7%。易产生并发症、致残或死亡。糖代谢异常还包括单纯空腹血糖(IFG)受损、单纯糖耐量(IGT)受损和IFG并发IGT 3种类型,它们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属于正常糖代谢(NGT)和DM之间的中间状态,统称为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而IGR的患病率高达15.5%。所以预防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刻不容缓。研究证明:糖尿病前期进行合理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使绝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明显延迟甚至预防DM的发生。包括接受教育、血糖监测、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心理疏导、必要时药物治疗六方面相配合才能防止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  相似文献   

9.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66%,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达到15.0%。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知己健康管理针对慢性病形成的自然过程的危险因素,紧紧抓住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和代谢紊乱等现象,通过饮食运动的量化管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中西部农村25岁~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16 388人,开展同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在6.1~7.0mmol/L者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人、孤立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和糖尿病(DM).结果 该地区农村居民IFG标化患病率为6.85%,DM为3.38%,I-IFG为4.41%,IFG/IGT为0.83%,且患病率均随年龄、腰围、身高、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而升高.年龄>35岁,I-IFG、IFG/IGT和年龄>45岁DM患病率升高明显.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IFG/IGT和DM患病率升高明显.BMI≥24,I-IFG、IFG/IGT和DM患病率升高明显.调查对象的年龄、腰围、BMI、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按正常人→I-IFG→IFG/IGT、DM顺序逐渐升高,但IFG/IGT和DM两者问变化无差异.结论 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居民I-IFG、IFG/IGT和DM的流行特征基本相同.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发病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宣传和早期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糖调节受损伴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 分析糖调节受损 (IGR)即糖耐量受损 (IGT)或空腹血糖减损 (IFG)的患病情况及与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等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 ]  1998年 9月~ 1999年 10月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 ,在 1960例人群中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 在 40岁及以上自然人群中IGT/IFG患病率为 13 .0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IGT/IFG患病率达 17.3 %。随着年龄的增加 ,IGT/IFG的发病呈逐渐升高趋势 (P <0 .0 1)。IGT/IFG同时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 /肥胖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相似 ,但明显大于正常血糖人群。  [结论 ] 如果在IGT/IFG阶段进行有效干预 ,将减少 2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机关工作人员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机关工作人员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现患情况。方法对1462名体检人员的一般资料及血压、血糖和血脂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高血压现患率为21.8%,新诊断者占31.6%,过去确诊的高血压患者63.4%血压控制不达标;②糖尿病现患率为9.4%,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减低现患率为12.5%,48.9%的糖尿病患者为首次确诊,过去确诊的糖尿病患者78.6%血糖控制不满意;③高脂血症现患率为41.5%,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分别是16.6%和12.9%。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现患率基本上呈随龄递增趋势;体重指数(BMI)愈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愈高。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影响本组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年龄增大和体重增加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指尖毛细血管空腹血糖(指尖FPG)筛检社区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的切点,为人群普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3个社区,以社区内45岁以上居民3250人为筛查对象.对指尖FPG≥5.1 mmol/L者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空腹血糖及服糖2 h静脉血浆血糖(2hPG),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糖尿病及IFG、IGT的切点,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检出糖尿病230例(7.3%),IFG 166例(5.2%),IGT 204例(6.7%);以指尖FPG为测试变量,以是否FPG≥7.0 mmol/L及或2hPG≥11.1 mmol/L为说明变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05,最佳切点为6.0 mmol/L,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8.0%和89.3%;以是否FPG<5.6 mmol/L、是否FPG<7.0 mmol/L及7.8 mmol/L≤2hPG≤11.1 mmol/L为说明变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3、0.719,最佳切点均为5.7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50.3%、28.0%;60.8%、28.0%).结论 用指尖FPG 6.0mmol/L为切点筛查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相对可靠;但指尖FPG筛查IFG、IGT不可靠.指尖FPG筛查社区人群简便、快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各类型的分布情况,探讨该人群IG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2228例45~74岁居民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计量安培法进行测定。对筛检出的IGR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测定和血脂检测。结果共筛检出IGR者393例,其中,糖耐量正常者(NGT)占39.19%、空腹血糖受损(IFG)占12.72%、糖耐量受损(IGT)占16.5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占16.03%、新发糖尿病(DM)占15.52%。不同年龄组,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1.295,P=0.006),IGT、IFG+IGT和DM的比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6.155,P=0.01),随体质指数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社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家族史(OR=1.945)、高血压病史(OR=1.884)、高三酰甘油(OR=1.469)、年龄(OR=1.038)。结论延吉社区中老年IGR人群以IFG+IGT、IGT为主,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IGR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和年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餐后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血糖水平异常并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5例,按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28例、糖耐量减低(IGT)组29例及糖尿病(DM)组28例,观察各组冠心病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三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及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IGT组和DM组冠心病发生率[分别为79.3%(23/29)、85.7%(24/28)]明显高于IFG组[53.6%(15/28)](P<0.01),DM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IG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和DM组2支病变、3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IFG组(P<0.01),DM组2支病变、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IG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DM组CRP、CIMT、BMI、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较IFG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IFG组明显降低(P<0.01);DM组CRP、TG、SBP较IGT组升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GT组和DM组餐后2 h血糖与CRP、CIMT、BMI、TG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餐后高血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于IGT患者应尽早予以干预治疗,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BG)and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Methods Eighty-five patients performed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abnormal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group(28 case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group(29cases)and diabetes mellitus(DM)group(28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and the extent of CAD were observed. The risk factors of CAD in 3 groups such as C-reactive protein(CRP),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 blood lipids,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BMI)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CAD were analyzed. Results Sixty-two cases were confirmed CA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The incidence rate of CAD in IGT group[79.3%(23/29)]and DM group[85.7%(24/28)]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IFG group[53.6%(15/28)](P < 0.01). The incidence rate of CAD in DM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IGT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two-lesion and three-lesion in IGT group and D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IFG group(P< 0.01). The incidence rate of two-lesion and three-lesion in DM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IGT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levels of CRP, CIMT, BMI, triacylglycerol(TG)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were higher and HDL-C was lower in IGT group and DM group than those in IFG group(P < 0.01 or < 0.05).The levels of CRP,TG and SBP were higher in DM group than those in IGT group(P<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in IGT group and DM group,2 h PG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RP, CIMT,B MI, TG(P<0.05 or<0.01), and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HDL-C(P<0.05 or <0.01).Conclusions PBG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D.IGT patients should be intervened as early as possible, which can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早期分泌相的变化及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腰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包钢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1 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腰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划分糖耐量状态:糖耐量正常、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伴糖耐量低减、糖尿病(DM)。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结果腹型肥胖组与非腹型肥胖组对比,IGR、DM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随着糖耐量恶化,△I30/△G30逐渐减少。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腰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16,p<0.01。结论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腰围间有相关性。腰围可作为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不同空腹血糖(FPG)切点对健康危害和糖尿病(DM)筛检成本效果评价下调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是否适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农村共调查16341名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对2个县空腹血糖值在5.6—7.0mmol/L间,6个县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者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做不同空腹血糖值对健康的影响分析及比较不同IFG切点筛检糖耐量受损(IGT)和DM的成本效果。结果肥胖、中心性肥胖及高血压患病率及人体测量参数均随血糖值升高而升高,特别是血糖值在5.1mmol/L以上,患病率及均数升高更加明显。采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单纯性IFG(I—IFG)和IFG合并IGT(IFG/IGT)的患病率增加了1.80倍和1.09倍,DM患病率仅增加6.34%。OGTI"结果显示,FPG在5,6—6,1mmol/L的调查对象,其IGT、DM患病率仅是FPG在6.1—7.0mmol/L间的50%和67%,前者筛检的成本效果比仅是后者1/2和2/3。结论从不同方面考虑,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IFG切点均有其合理性,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切点。  相似文献   

18.
糖耐量减低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状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佳懿  白桦  茅静娟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7):324-325,327
[目的 ] 探讨糖耐量减低者的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状态。  [方法 ] 选择 162例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后 ,分为 3组 :正常糖耐量 (NGT)组 49例 ,糖耐量减低 (IGT)组 5 8例 ,糖尿病 (DM )组 5 5例。查空腹和餐后 2h胰岛素 ,应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 )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 ,稳态模式胰岛 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及胰岛素分泌指数 (IS)作为胰岛素分泌指标 ,对 3组患者的这些指标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 与NGT组比较 ,IGT组HOMA -IR( 1.4± 0 .6)、FINS( 2 1± 15 )mU/L、2hINS( 61± 3 8)mU /L、HBCI( 5 .7± 0 .9)、IS ( 1.3± 0 .6)均增高 ,P值均 <0 .0 0 1。  [结论 ] IGT人群可能以外围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为主及胰岛素持续的高分泌状态 ,IGT者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已有明显受损接近D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早期分泌相的变化及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包钢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1 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75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空腹胰岛素及服糖后30min、60min、120min血糖与血清胰岛素.留取晨尿或随机尿液标本,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计算二者比值得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划分糖耐量状态:糖耐量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受损伴糖耐量低减(IFG/IGT)、糖尿病(DM).计算各组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结果 随着糖耐量恶化(从NGT到IGR再到DM),△I30/△G30逐渐减少,UACR逐渐升高.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UACR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69,P<0.01.结论 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UACR间有相关性.UACR可作为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钦州市普通人群的糖尿病(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通过调查祖籍钦州且居住10年以上的18岁以上居民或农渔民6156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糖尿病患病率为10.17%,标化患病率为8.73%,IGT患病率2.84%,标化率2.66%及IFG患病率2.75%,标化率2.70%。结论钦州市糖尿病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预防和早期发现糖尿病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