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本文根据下列几种药物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情况,阐明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对下列药物应用的新认识,在心肺复苏早期较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依据情况适量应用碳酸氢钠,避免盲目使用钙剂,循环复苏前、后及自主呼吸恢复前不宜使用呼吸兴奋药物。  相似文献   

2.
心跳骤停是各科都有可能遇到的急症 ,并引起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心肺复苏中能否对这种病理生理改变做出针对性治疗 ,直接关系到复苏的成败。现就我科 1997~ 1999年进行心肺复苏的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1 循环呼吸支持1 1 循环的支持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 ,由于肺泡内残存的气体中至少还保持一定的氧分压 (一般不低于 5 0 mmHg) ,仅供机体 1~ 2分钟的氧耗 ,心跳的复苏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胸泵及心泵学说 ,我国制定了一套标准胸外按压术 ,抢救了不少患者 ,但由于个人每次按压的力度、速度不均及患者胸廓的弹性不均等 ,不易维持…  相似文献   

3.
心肺脑复苏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勇  胡家胜 《安徽医学》2000,21(6):67-68
现代心肺复苏术 (CPR)有三大要素 :即体外除颤、口对口呼吸、胸外按压。复苏的成功不仅是指心搏、呼吸的恢复 ,而应达到恢复智能。故应为心肺脑复苏 (CPCR)。一、作用机制进行心肺复苏以来 ,起初认为CPR时形成的前向血流是由挤压心脏而使血流前进 ,即心泵学说。近年来研究又提出了胸泵学说 ,认为维持血液循环的动力是胸腔内外的压力差 ,其最好的证明是冠脉造影过程中发生室颤时医生让病人持续咳嗽 ,咳嗽时胸腔内升高的压力把血从心脏挤出 ,在深吸气准备下一次咳嗽时 ,胸内负压把静脉血吸入胸腔进入心脏 ,再次咳嗽时便可排出 ,如此…  相似文献   

4.
高玉河  李江 《中原医刊》1996,23(3):38-39
心肺复苏是临床急救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正确及时的选择和使用复苏药物,是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 药物的选择:首选药物仍是肾上腺素。心肺复苏的关键是要立即恢复自主循环,而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是确保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肾上腺素是国内外同仁所共认,也是行之有效,并一致认可的心脏复搏首选药物。该药通  相似文献   

5.
李连章 《医学综述》1996,2(6):290-292
近几年来,人们对心肺复苏药物的应用做了广泛而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其成果如同其它复苏措施一样,为复苏医学开创了新纪元。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如何纠正复苏中的酸中毒,新药物在不断问世,应用多年的老药被淘汰等,都在复苏药物界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使人们更新观念,探索新路,期待着更有效的药物或方法尽早用于复苏临床。此文旨在回顾几年来的所见所闻,供同道们参考。1 肾上腺素许多研究证明主动脉舒张压>40mmHg时复苏成功率高[1],并为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大剂量肾上腺素快速静脉注射能增加α受体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脏骤停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是电除颤、通气和心脏按压,在行这些生命支持的同时,通过对心脏骤停的原因和病理生理变化的分析,准确迅速合理的应用复苏药物是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心肺脑复苏药物治疗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梁敏荣 《广西医学》1996,18(4):378-380
  相似文献   

8.
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而CPR患者生存率和自主循环恢复与冠脉再灌注有关,其中胸外按压是再灌注压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传统的CPR因医护人员的技术、体力等因素可影响接压的效果,而萨勃复苏器的使用能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及通气量,提高脑灌注.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机械CPR装置能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心跳骤停的危重患者的抢救,第一步即是心肺复苏,而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仅有心跳和呼吸的人称为“植物人”,实际已无生存价值。因此,目前把心肺复苏一词改为心肺胞复苏,其目的就在于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心肺脑复苏的步骤,现在多半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如下:A(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心脏按压);D(药物治疗);E(心电图检查);F(除颤);G(各种仪器监测);H(脑的保护);I(复苏室强化治疗)。但国外有权威人士指出,这种抢救程序并非完全合理,认为复苏的重点应开始就放在脑的复苏上。大量的临床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单纯心肺复苏(CPR)成功(对照组)和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持续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对CPCR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的分布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较短(P〈0.01)。结论基础疾病和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与心肺脑复苏成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52例急诊科心肺复苏情况,以此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收集152例急诊科接受心肺复苏术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2例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有48例救治成功,除颤平均时间为(2.81±0.32)min,救治成功率为31.58%;复苏失败104例,除颤平均时间为(7.95±0.36)min。以复苏时间进行亚组分析,≤5 min复苏成功率明显优于>5 min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5)。结论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仍偏低,但复苏越及时,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王炳今 《中外医疗》2016,(23):97-99
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及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疗效,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时的抢救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资料,其中22例采用心肺复苏机予以心肺复苏,为研究组;其余24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研究组自主恢复时间(16.32±5.23)min、平均动脉压(76.8±4.76)mmHg、血氧分压(53.74±3.31)mmHg、复苏成功率(63.64)%均高于对照组(29.41±15.82)min、(72.49±3.17)mmHg、(43.06±12.32)mmHg、45.83%,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24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虽未能明显改善其预后及存活率,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3.
686例心肺复苏成败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我院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至2008年6年来记录完整的686例患者CPR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疾病种类、CPR开始时间、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创伤后CPR病例数量居首位;心脏停搏时间大于10min者CPR成功率明显低于10min内开始CPR者(P<0.05);322例复苏成功,CPR成功率为44.02%,24h生存率12.2%,脑复苏成功率仅5.4%;CPR成功率与心脏停搏时间、有无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有无早期电除颤等有关。结论CPR成功率较低,脑复苏成功率则极低,早期生命支持生存链未得到切实应用;尽早识别心跳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犬心肺复苏中血清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模型犬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清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方法】通过心室内交流电刺激制造12只犬心脏骤停模型,复苏中按0.2mg/kg的肾上腺素给药,并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按每3min抽取动脉血1次,共8次24min。应用HPLC-EC法检测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浓度。【结果】血清儿茶酚胺的浓度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均处于高水平,其中血清肾上腺素质量浓度在心脏骤停后6min达到最高峰(5904±2619)μg/L,较骤停前上升了近1000倍;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质量浓度在心脏骤停后6min达到最高峰(1280±413)μg/L,较骤停前上升了近60倍。多巴胺的浓度升高较平稳,在心脏骤停后3min时处于最高峰(29±11)μg/L。【结论】在犬心脏骤停时血清儿茶酚胺明显升高,且在复苏过程中处于持续升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AMI心脏骤停CPR成功患者33例,静脉溶栓组(治疗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未溶拴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出血(颅内出血、胸内出血或心包填塞)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及1周后左室EF值、2周后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降低(P<0.01),在心功能改善上更有效(P<0.01),在死亡率上明显降低(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 AMI心肺复苏术后静脉溶栓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心肺复苏(CPR)的培训现状及对策,为开展教师CPR培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重庆市南岸区2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教师参加正规CPR培训率为0,CPR知识中84.89%来源于影视、网络等媒体,CPR知识正确率为34.13%。98.22%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参加培训,95.11%的教师愿意参加培训。结论提高中小学教师CPR培训率,应从加大公众的CPR培训力度着手,建立公众CPR培训长效机制,从政策、经费,师资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闭胸心肺复苏时心肌冠状循环灌注压(CPP),我们分别观察了用主动脉内带水囊导管周期性阻塞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OTA/OAA),以及不同剂量肾上腺素(0.02~0.14mg/kg)对CPP的影响。结果:OTA不能提高CPP。然而,在复苏30min内,每3minOAA之后,CPP都比各期阻塞前血压高0.67~1.2kPa(P<0.05或0.01);解除阻塞3 min后,CPP比各期解除前血压低0.8~1.6kPa(P<0.05或0.01)。另外,使用肾卜腺素只在复苏的前9min有效。结论:OAA可以显著提高闭胸心肺复苏时的CPP;在复苏后期,其作用优于大剂量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鼻咽喷射快速诱导低温与冰冻生理盐水输注这两种低温策略在与心肺复苏同时实施对长时间心跳骤停复苏模型家猪的复苏预后的影响.并设想在心肺复苏同时应用鼻咽喷射快速诱导低温较冰冻生理盐水输注更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选用健康家猪14只(干体质量(38±2)kg)给予交流电诱发室颤.经过15min无处理室颤,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开放方式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对我院85例呼吸、循环暂停患者给予紧急心肺复苏,其中45例给予序贯性气道开放处理(序贯组),而其余40例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处理(常规组),比较两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并观察两组气道开放后1h和2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序贯组气道开放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1.12±2.75) s和(95.88±15.73) s,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序贯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5.56%和62.22%,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在气道开放后1 h和2 h内的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可有效开放气道,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肾上腺素组(AD组),肾上腺素+rhEPO组(E组),每组25只.麻醉后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夹闭气管导管法建立大鼠心跳呼吸停止模型.E组大鼠在窒息前24 h、16 h腹腔注射rhEPO 3 000 U/kg,窒息前10 min静脉注入rhEPO 30 U/kg.AD组和E组呼吸心跳停止7 min后恢复通气,经主动脉注入复苏合剂进行复苏.C组不予以窒息、复苏.C组动脉置管15 min后,AD组、E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1 h、2 h、3 h采集脑组织标本及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初期复苏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AD组比较,E组各时点颈动-静脉氧含量差(Ca-jO_2)及脑氧摄取率(CEO_2)明显升高(P<0.05).同时电镜结果 显示,E组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虽不能提高初期复苏率,但能够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增加脑氧摄取率,改善脑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