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斑狼疮脑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严重的并发症,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各脏器和组织的免疫性疾病,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称为狼疮脑病(CNS-SLE),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狼疮,是狼疮危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其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和严重程度均有很大差异,且脑组织活检往往难以开展,造成发病机制不清,诊断、治疗困难。现将近年来有关狼疮脑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边天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我们经过对6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出临床主要表现的特点,同时把边天羽教授治疗本病经验总结如下。边天羽教授从中医理论分析认为:本病早期因外邪入侵,营卫不合,久之化热,复因素体阴虚内热,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与疾病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对53例SLE患者进行1年的研究,每月评价1次病情,观察补体水平与SLE活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从而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多种炎症因子,造成组织损伤。其死亡主要原因为肾功能衰竭、狼疮脑病、感染。临床表现多样:有发热、皮肤粘膜损害、关节肿痛、肌肉疼痛、脱发、累及各系统产生相应症状。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腹部并发症1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性分析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腹部并发症病例,结果2例患者以腹部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其余17例患者的腹部并发症发病时间在SLE发病后15天-6年不等,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肠炎,肠坏死,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治疗后1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2例死亡,临床表现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受体mRNA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与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阐明SLE患者皮质激素系统与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免疫治疗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炎症反应是SLE合并AS的重要机制,多种免疫细胞共同介导炎症反应过程.其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调节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乃至整个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Cs的功能异常是SLE合并AS疾病发展的枢纽.  相似文献   

8.
67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者体液免疫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使患者体内产生一些特异性自身抗体。笔者在1991年1月-2004年12月对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671例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1989年1月~2001年10月住院的SLE病人,共271例,其中男38例,年龄10~64岁(平均35.12岁)。女233例,年龄7~68岁(平均33.40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脊髓病变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伴有神经系统损害,而并发脊髓病变者临床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16岁,4年前因面部红斑、四肢关节痛在我院查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及免疫球蛋白IgG等免疫学指标异常,诊断为SLE并住院治疗。给予皮质类固醇及火把花根等药物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出院。以后长期服用泼尼松片(20~30mg/d)等药物。2001年2月因上述症状加重并双下肢无力再次入院诊治。体检:神志清楚,面部蝶形红斑,颈软,四肢末端呈非凹陷性浮肿。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双侧…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为特点,可伴有全身多器官炎症和广泛临床表型,其中皮肤科的症状表浅、特异,较易为医务工作者所掌握,但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极易误诊和漏诊。该文主要归纳总结了SLE在皮肤外各个系统的临床特征,包括黏膜、关节、心血管、肺、血液、消化道、肝脏、肾脏、浆膜等,旨在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提高SLE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有无皮肤血管炎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探讨SLE患者皮肤血管炎与实验室指标以及内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52例有皮肤症状的SLE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将其分为四肢末端血管炎组和网状青斑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皮肤血管炎与临床和实验室各变量的关系.结果 152例SLE患者中,62例(41%)有皮肤血管炎表现(包括55例四肢末端血管炎和7例网状青斑),90例(59%)无皮肤血管炎.四肢末端血管炎组患者年龄(30.54±12.67)岁、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异常升高分别为39.39%和2.08%.均明显低于无血管炎组年龄(37.77±12.17)岁,64.00%和16.43%,而女性比例(98.18%)、头颅MRI异常(37.50%)、贫血(87.03%)、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的比例(77.77%)及SLEDAI指数(14.71±7.75)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炎组(84.44%、12.19%、70.93%、53.65%、10.68±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3降低的比例与无血管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网状青斑组患者C3降低的比例(28.57%)显著低于无血管炎组(79.76%,P=0.008),其他指标与无血管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质指数(BMI)、肺功能异常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在四肢末端血管炎组、网状青斑组及无血管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尸>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皮肤血管炎与头颅MRI异常(OR=4.24,95%CI:1.17 ~ 16.13,P=0.028)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OR=3.97,95% CI:1.86 ~ 8.47,P=0.0004)呈显著正影响的关系;与24 h尿蛋白异常呈显著负影响的关系(OR=0.25,95% CI:0.09~ 0.69,P=0.009);与血清尿素异常(OR=0.12,95% CI:0.01 ~ 1.06)、C3降低(OR=0.93,95% CI:0.38 ~ 2.28)、贫血(OR=1.38,95% CI:0.56~3.40)及SLEDAI(OR=1.05,95% CI:0.98~1.14)则无显著影响关系(均P>0.05).结论 皮肤血管炎与SLE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对具有此类皮肤损伤的SLE患者,应密切监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情况.无皮肤血管炎的SLE患者发生肾脏损伤的概率较大,也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Clq是补体C1的第一组成亚单位,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起重要作用。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感染因素。凋亡产物及免疫复合物,Clq缺陷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细胞凋亡缓慢、死亡的细胞清除拖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心脏是其累及的重要器官之一。心脏病变现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率以及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主要的心脏病变。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可能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既往血清学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表明C4零基因(C4Q0,包括C4AQ0和C4BQ0)与SLE相关,C4AQ0在一些人种如高加索人、日本人、韩国人、美国黑人及墨西哥籍美国人和中国南方人SLE患者中升高[1-4]。SLE的遗传易感基因在不同的种族和民族有一定的差异。我们从DNA水平上研究了云南汉族SLE患者C4Q0基因与SLE的关系,发现云南汉族SLE患者C4AQ0基因频率为12.5%(17/136),正常人对照为1.15%(2/17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扁平苔藓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扁平苔藓。患者女,28岁,面部蝶形红斑3个月,躯干、四肢紫红斑丘疹伴脱屑1个月,伴关节疼痛。血清抗核抗体及抗Sm抗体均阳性。手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扁平苔藓。  相似文献   

17.
<正>自身抗体是指机体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检测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诊断和治疗疾病、监测病情、鉴别诊断、疾病分型和判断预后等各个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在SLE患者中存在着155种自身抗体,根  相似文献   

18.
17例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痛/关节炎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临床上常将以关节痛/关节炎起病而缺少其他表现的SLE患者,尤其男性患者,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或其他关节炎,而未能恰当地治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表现张克平综述(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13300)郑茂荣审校(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存在多系统损害,而神经系统受累在SLE病人中比较普遍,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在...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月经不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月经不调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观察育龄期女性SLE 87例患者发病及月经情况,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沉(ESR)、血清补体、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患者有32例出现月经不调,发生率36.8%;且35岁及以上患者明显高于35岁以下;抗ds-DNA抗体阳性率升高、血沉加快,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SLE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月经不调的发生率增加,月经不调的发生可能与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