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6):676-677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超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10万IU尿激酶溶入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患侧经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结果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超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颈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并探讨颈动脉溶栓组不同溶栓时间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颈动脉溶栓有效率84.91%,静脉溶栓有效率70.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后评分两组平均减少分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脉溶栓组溶栓时间<3h与3~6h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h与6~9h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溶栓时间选择以发病6h内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激酶颈动脉溶栓后加纳洛酮颈动脉推注(观察组)与单用尿激酶颈动脉溶栓(对照组)8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与后期疗效。方法 对3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20~40)×104U颈动脉溶栓后加纳洛酮0.8mg颈动脉推注治疗,对30例脑梗死患者单用尿激酶(20-40)×104U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2h后,观察组32例(84.21%)有效,其中7例(18.42%)治愈或基本治愈;对照组25例(83.3%)有效,其中4例(13.73%)治愈或基本治愈。治疗14d观察组35例(92.10%)有效,其中26例(68.42%)治愈或基本治愈;对照组23例(76.67%)有效,其中13例(43.33%)治愈或基本治愈。观察组再闭塞2例(5.26%),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再闭塞4例(13.33%),1例出现症状性脑出血(3.33%)。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加纳洛酮颈动脉溶栓与单用尿激酶颈动脉溶栓疗效均较高,但加用纳洛酮颈动脉溶栓的后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并与同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63.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溶栓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并与同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63.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溶栓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发病12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66例,对照组49例,疗程14d,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治愈率62.12%,总有效率93.93%,其中症状出现后3h内进行溶栓,效果最好,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率28.57%,总有效率81.63%。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3例,对照组27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两组均给予脱水、抗凝、脑保护剂等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溶栓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9.39%和87.88%,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是29.63%和70.3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11月~2004年11月蓟县人民医院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是否同意溶栓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溶栓+常规治疗,起病6h内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滴完,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均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24h、1周和2周,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未发现1例出血倾向。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融会贯通效果好,发病6h内给予100~150万U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方法:对40例治疗组患者,应用尿激酶2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d为1疗程,同时可酌情应用甘露醇、降压药、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血塞通等药物.对照组70例,用复方丹参、维脑路通,每天各10支,静滴,连用2W.结果:治疗组出现疗效最快的为用药后3h,最长为5d,平均2.5d,基本痊愈35%,显效58%,总有效率93%.对照组基本痊愈17.1%,显效74.3%,无效5.7%,加重2.9%,总有效率91.4%.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效,且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 (U K)颈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能使药物直接注入血栓 ,使局部药物浓度增大 ,达到较佳溶栓效果 ,但由于药物浓度高 ,增加了脑出血的发生率 [1 ] 。为了减少 U K颈动脉溶栓脑出血的发生 ,我们行实验室监控下 UK颈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发病 6 h内确诊为脑梗死重型病人 72例 ,诊断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2 ] ,且均无脑梗死溶栓禁忌证 [3 ] 。男 33例 ,女 39例 ;年龄 35~ 75岁 ,平均 5 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监控组 ,每组 36例。1.2 给药方式两组均经颈动脉插管到血栓近端加压注射天普乐欣 (主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20例发病小于6 h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行超选择性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0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另3例未见明显责任血管,考虑为穿支动脉闭塞.结果 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完全再通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至溶栓时间3~24 h(颈内动脉系统闭塞6h内,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4 h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继发  杜鑫  王尚均  王济良  邹辉  彭红 《西部医学》2010,22(8):1486-148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方法,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00万U,平均73.5万U。并比较溶栓前、后1、7、14天的NIHSS评分。结果 39例患者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1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例。闭塞再通情况,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10例,大脑中动脉分支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静脉溶栓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陈培民  刘福贤 《吉林医学》2006,27(3):242-24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部91例患者经临床及头颅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39例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这组患者来自2000~2002年入院患者的统计,作为对照组;另外52例行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前和发病后24h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动脉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迅速减少与静脉溶栓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动脉组颅内出血率1.5%,静脉组7.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脑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相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刘玲  刘琦  李红利 《西部医学》2014,(6):765-76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98例,对比不同开始溶栓时间、不同梗塞部位、不同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同时对比不同开始溶栓时间、不同梗塞部位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和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的再通成功率对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为65.71%,后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为50.00%,前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后循环栓塞(P<0.05);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患者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患者的再通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和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预后好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为77.86%,后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为63.79%,前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后循环栓塞的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不能单纯以6小时时间窗作为是否实施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依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梗塞的部位、病情等因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根据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在Medline及万方数据率、CNKI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检索,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应用RevMan5.1软件包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纳入1999—2011年国内外文献7篇,共352例患者,其中177例动静脉联合溶栓,175例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1)动静脉联合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总改善率为67.23%,对照组为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联合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OR=2.67,95%CI 1.68~4.26,P=0.01)。(2)联合组溶栓后24 h 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加权平均差=15.65,95%CI 9.30~21.99,P<0.01)。(3)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合并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9.04%,对照组为9.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静脉联合溶栓疗效优于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而继发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相当。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1例发病 6h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一次性应用 1 5万U/kg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溶栓后 3h及 2 1d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并与普通治疗进行比较 ;还对治疗 2 1d时脑梗死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溶栓后 3h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1 4 2 %± 2 1 %较溶栓前2 6 5 %± 9 1 %明显减少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 =4 6 6 9,P <0 0 5 ) ;治愈率、显效率分别达2 2 5 8% (7/ 31 )和 6 7 74% (2 1 / 31 ) ;溶栓后 2 1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治疗组 (分别为 :由 2 6 5 %± 9 1 %降至 8 8%± 2 8%和由 2 6 4 %± 8 1 %降至 1 6 3%± 4 1 % ,t=2 4 1 7;5 1 6 1 %和 1 5 38% ,χ2 =5 0 37;70 97%和 42 30 % ,χ2 =4 76 5 ;87 0 9%和 6 5 38% ,χ2 =3 886 ;P均 <0 0 5 )。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普通治疗组分别为 3 7cm3 ± 3 0cm3 和 5 3cm3 ± 3 1cm3 ,(t=2 1 6 5 ,P <0 0 5 )。结论  1 5万U/kg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并发症少 ,且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8.
朱凤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01-101,165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急性脑梗死32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漓注。对照组34例,仅用基础治疗,包括改善傲循环、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78%,明显优于对照组(50%),两组副作用无显著差别。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毛华杰  谭利娜  梁长华 《当代医学》2010,16(29):611-612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和护理。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