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进 《当代医学》2008,(17):63-63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2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均发生于脑血管意外后6小时~7天.其中下壁7例,前壁5例,前壁+下壁4例,前间壁3例,下壁+侧壁2例,无Q波形1例.入院前,15例患者伴有各种基础疾病.住院期问1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9利(4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2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均发生于脑血管意外后6小时~7天.其中下壁7例,前壁5例,前壁+下壁4例,前间壁3例,下壁+侧壁2例,无Q波形1例.入院前,15例患者伴有各种基础疾病.住院期问1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9利(41%).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急性脑血管意外1314例,脑出血4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1例,脑血栓形成686例,脑栓塞68例。在卒中急性期合并急性心肌梗塞21例,其中脑出血2例(0.4%),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5%),脑血栓13例(1.9%),脑栓塞2例(2.9%)。经心电图检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前壁和下壁心肌梗塞各4例,前间壁梗塞3例,前壁+下壁梗塞2例,前侧壁、高侧壁、前间壁+下壁、前间壁+前壁梗塞各1例。并结合典型病例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塞的患病率、病死率、诊断及其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 对 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测 ,动态观察房室传导阻滞的变化和临床表现。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占 3 5 %。多数患者由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正常传导。结论 重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变化 ,积极治疗心肌梗死 ,同时慎重处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分型特点。方法:本次共选择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分型及预后。结果: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4例,其中Ⅰ度8例,Ⅱ度12例,Ⅲ度14例;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其中Ⅰ、Ⅱ、Ⅲ度各2例。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发率显著高于前壁/广泛前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早发组死亡2例,晚发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依据病理分型及其与病情特点和预后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以增强救治水平,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易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其发生率32.7%,较急性心肌梗死(AMI)高。1999~2002年,我们收治AIMI 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AIMI并发AVB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IMI 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5±16)岁。单纯下壁22例,下壁+后壁13例,下壁+右室8例,下壁+后壁+右室14例,下壁+前壁1例,均为首次心肌梗死入院,剔除既往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异位节律者。1.2 诊断标准 AIMI诊断标准:Ⅱ、Ⅲ、aVF至少2个导联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心前区痛持续时间>30min及肌酸肌酶(CPK)及其同工酶CPK-MB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右室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病变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年龄高、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以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高,院内死亡率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有一定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征,早期成功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年龄高、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以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高,院内死亡率高.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有一定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征,早期成功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的机理、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病人,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例,前间壁3例,下壁7例,前壁合并下壁2例。心肌梗死后出现心房颤动7例,低血压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3例,室壁瘤2例。治愈14例,死亡6例。结论:心肌梗死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栓子脱落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开通罪犯血管,改善心脑供血是治疗的关键,而抗凝、防治心律失常及维持血压稳定为其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1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者7例;胸闷、气促7例,胸痛6 例,心慌4例,恶心、呕吐3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1例;其中有5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 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分析心电图,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王琼涛  金秀  杨海珍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85-1086,1158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心肌炎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对37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8例,胸闷、气促8例,胸痛5例,心慌10例,恶心、呕吐8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前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2例。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动态分析患者心电图演变,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认真鉴别,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处理方法,为日后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经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监护等手段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统计和分析临床预后护理效果。结果:发病后第1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66例,约占70.97%,第2~4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27例约占29.03%;AMI并发AVB的部位中,前壁13例,死亡13例;前间壁8例,死亡7例;前壁广泛15例,死亡15例;下壁9例,死亡2例;下后壁17例,死亡2例;ARVI 13例,死亡2例,前壁广泛并发ARVI 18例,死亡14例;治疗后,共5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2.3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必须进行密切的临床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5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单纯急性右室心肌梗死5例,合并下壁梗死15例,合并下壁和后壁梗死19例,合并前壁和后壁梗死13例;27例(51.92%)患者出现心力衰竭,29例(55.77%)心律失常;11例(21.15%)患者表现出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9.62%)表现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综合治疗后,治愈出院49例(94.23%),死亡3例(5.77%).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情复杂多变,易并发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易误诊、漏诊.因此掌握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复杂的临床特征,及早行合适疗法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约 7%~ 10 %可并发心源性休克 ,多数是在AMI发病后出现休克趋势 ,住院病死率 >80 % [1]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共收治AMI患者118例 ,其中并发心源性休克 8例 ,约占 7%~ 8% ,现将其治疗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 0~ 78岁 ,平均 6 1岁 ,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 8例均在发病后 6h内入院。其中 3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2例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例为急性前间壁和下壁心肌梗死 ,1例为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 8例患者中 ,有 3例既往有糖尿…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心律失常致死的数量已减少,而在AMI的死亡原因中,心力衰竭变得更加突出。所以,AMI并发心力衰竭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已成为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收集本科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诊断AMI抢救成功的并发症左心衰竭的6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51例,女11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55.6岁。前壁(包括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38例,下壁10例,下壁+正后壁7例,前壁+下壁4例,非Q波型3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CCU病房中除了接受AMI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罗碧如  卓青 《广东医学》2002,23(2):193-19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根据下壁导联ST段下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无下移组和下移组。结果:ST段下移组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近期病死率明显高于无下移组。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下移是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覃学美 《广西医学》2003,25(12):2509-25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低血钾是AMI患者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分析 80例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的变化 ,旨在探讨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 991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我院 AMI患者 80例 ,其诊断符合 WHO标准 ,发病时间均在 6小时内。其中男 5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 2~ 90岁 (平均 6 8.5岁 )。梗死部位前壁 38例 ,单纯下壁 1 7例 ,下壁 +右室梗死 1 4例 ,下壁 +后壁 9例 ,前壁 +下壁 +右室 2例。采用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室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18.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轻则早搏、重则猝死,治疗往往不尽人意。我科2004~2006年对1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42~88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3例,前壁2例,下壁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44 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 3 7例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 :160例下后壁心肌梗死 ,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2 8例 ,发生率 17 5 % ,死亡 6例 ,死亡率 2 1% ;2 84例前壁心肌梗死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9例 ,发生率 3 17% ,死亡 8例 ,死亡率 89% (P <0 .0 0 5 ,P <0 .0 0 5 )。结论 :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并发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好 ,前壁心肌梗死并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并发左室附壁血栓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3月~2008年9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附壁血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44例(88%)。50例均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室壁瘤形成。冠脉造影检查36例(72%),其中33例前降支完全、次全闭塞或中重度狭窄,占91.67%(33/36)。结论前降支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左室射血分数低是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