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用抗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Sj116和Sj10c作双夹心ELISA检测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的循环抗原,阳性率达93.4%。正常人假阳性率为6.7%。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旋毛虫及囊虫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3.2%、0、13.3%和13.3%。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特异性、敏感性较高,且价廉和制备简易的血吸虫病诊断抗原。方法 用酶链免疫吸附实验(ELISA)比较4种抗原检测58例慢性血吸虫病人的阳性率及41例正常人血清和104例其它寄生虫病人的阴性率。结果 SEA、SjMAg,rSj32和KLH4种抗原的敏感性分别为94.8%、98.3%,93.1%和96.6%,特异性分别为95.2%、97.9%、97.2%和99.3%。4种抗原之间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rSj26GST)多克隆抗体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抗rSj26GST多克隆抗体力捕获并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斑点免疫金测定技术,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并以斑点免疫金测定法和ELISA检测抗体作对照。结果3种方法检测急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均为100%;对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6.4%、98.1%和96.2%;特异性分别为95.0%、98.0%和96.0%。结论rSj26GST抗原对日本血吸虫病具有诊断价值,可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抗rSjCTPI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抗重组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rSjCTPI)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酶抗原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和疗效考核中的价值。制备日本血吸虫rSjCTPI表达蛋白,以此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筛选出高效价的抗rSjCTPI单抗,建立以纯化的抗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多克隆抗体(IgG)为捕捉系统,以酶标的抗rSjCTPI单抗为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M-ELISA)法检测血吸虫病人等血清。并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交叉反应以及疗效考核与常规的SEA-ELISA比较。结果获得了一株抗rSjCTPI的单克隆抗体,其抗体同型为IgG1。P-M-ELISA检浊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健康人以及华枝睾吸虫病人、肺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1.7%、0、0和0。而SEA-ELTSA为100%、98.3%、6.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小鼠免疫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分离的天然磷酸丙糖异构酶抗原(SjcTPI)免疫小鼠后对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采用丙酮沉淀法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中提取天然的TPI抗原,并以所提纯的SjcTPI抗原加福氏佐剂经皮下和肌肉注射免疫NIH小鼠,攻击感染后6wk收集小鼠血清并计数成虫负荷及肝、肠组织虫卵数。同时设有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免疫对照组和攻击感染对照组。结果:天然SjcTPI抗原免疫小鼠后减虫率为21.4%-25.0%,肝组织减卵率达57.8%-60.3%;ELISA法检测TPI免疫小鼠血清抗TPI抗体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的OD值(P<0.05)。结论:天然的SjcTPI抗原具明显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可以继续进行编码TP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相似文献   

6.
Sj65蛋白为来源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循环抗原,该蛋白免疫原性较弱,能与一种分子量为68KD的糖蛋白(Sj65结合蛋白)专一结合。利用酶标记Sj65结合蛋白,建立Dot-ELISA检测感染血清中的Sj65。用该法测定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及81.3%。正常人、兔、鼠、肝炎病人血清及蛔、钩虫病人血清均未见阳性反应。在感染兔血清及并殖吸虫病人血清中可检出Sj65,而在感染小鼠血清及并殖吸虫感染犬血清中却未检出。感染兔经吡喹酮治疗5周后,90%转为阴性。慢性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1年后,60%转为阴性。结果表明,感染血清中Sj65的生化检测似能反映感染程度及考核治疗效果,同时也提示,血清中Sj65的水平可因宿主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rSj26GST)多克隆抗体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抗rSj26GST多克隆抗体为捕获并检测抗体,并建立双抗体夹心斑点免疫检测技术,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并以斑点免疫金测定法和ELISA检测抗体作对照。结果 3种方法检测急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均为100%,对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6.4%、98.1%和96.2%。特异性分别为95.0%、98.0  相似文献   

8.
重组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诱导水牛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rSj97)对水牛的保护效果。20头水牛随机分为佐剂(Quil A)对照组和抗原(rSj97)免疫组。对照组仅注射Quil A,而免疫组注射Quil A加rSj97,在第0、215周肌肉注射。第3次免疫后两周经腹部贴片攻击感染10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第49d剖杀冲虫,计数虫数和肝卵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Sj97免疫组的减虫率为49.9%(P〈0.05),肝脏减卵率57.3%(P〈0.01)。提示rSj97可诱导水牛产生一定程度的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病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副肌球蛋白可作为抗血吸虫病的侯选疫苗分子。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重组SjGST-Sj32(rSjGST-Sj32)的免疫保护作用,用IL-12作为佐剂进行免疫增强效果的观察。在0、2、6周用rSjGST-Sj32经皮下免疫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1、3、5、7、9d经腹腔注射佐剂IL-2,用减虫率及减卵率表示保护性免疫力。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rSjGST-Sj32/IL-12组减虫率为38.2%(P〈0.01),每克肝卵数(LEPG)减少率为75.1%(P〈0.01),每雌肝卵数(LEPF)减少率为72.9%(P〈0.01);与单独注射rSjGST-Sj32组相比,rSjGST-Sj32/IL-12组减虫率为26.8%(P〈0.05),LEPG减少率为72.5%(P〈0.01),LEPF减少率为66.2%(P〈0.05)。表明IL-12作为佐剂,可同时增强rSj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大陆株日本血吸虫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的DNA疫苗进行研究,并观察了其免疫保护效果。分别构建含Sj26GST基因的重组质粒pCD-Sj26和pBK-Sj26,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将pCD-Sj26和pBK-Sj26分别导入NIH3T3成纤维细胞,用免疫荧光法(IFA)证实Sj26GST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分别将pCD-Sj26和pBK-Sj26及pBK-CMV肌注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免疫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抗体。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免疫小鼠,结果pCD-Sj26和pBK-Sj26免疫鼠减虫率分别为37.19%和44.44%,肝组织减卵率为73.80%和47.20%,每对成虫产卵减少56.88%和15.67%。实验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Sj26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能诱生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抗体,免疫鼠可形成一定水平的保护性免疫力,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同时可减轻宿主肝组织血吸虫卵所致的病理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血吸虫肠相关阴极抗原的单克隆抗体3D8A联结过氧化物酶后用于直接法Dot-ELISA检测急性、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0.6、83.2及30.7%。正常人血清及非寄生虫感染病人血清均未见阳性反应。EPG>100组血清阳性率及抗原水平高于EPG<100。慢性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一年,粪检阴性者大部分血清抗原转为阴性;粪检阳性者血清检查仍为阳性。结果表明,肠相关阴极抗原单克隆抗体3D8A能用于Dot-ELISA检测各期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并能反映病人感染度与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 DNA疫苗(Sj31B1N)抗生殖免疫的可能机理。方法 用Sj31B1N免疫小鼠,每2周1次,每次免疫前均尾静脉采血1次,作血清抗体动态变化分析,免疫4次后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5天,计数成虫负荷和肝、肠组织内虫卵数。结果 用Sj312B1N免疫小鼠后第2周部分小鼠血清中出现了抗体,随时间延长,出现抗体阳性组小鼠数量增多,抗体滴度增加。抗体阳性组小鼠与阴性组小鼠对比,成虫减少率40.6%,肝组织减卵率为48.0%,肠组织减卵率为45.4%。结论 核酸疫苗Sj31B1N可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抗体,并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核酸疫苗Sj31B1N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可能是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免疫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水蛭与日本血吸虫抗原交叉性机理提供依据。 方法 制备日本血吸虫子胞蚴抗原、尾蚴抗原、肝期童虫抗原、雌 (雄 )成虫抗原、虫卵抗原 ,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制备的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与水蛭可溶性抗原 (LSA)免疫兔血清分别进行免疫印迹反应 ,分析其交叉性。 结果 LSA免疫兔血清能识别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 ,且所识别的抗原成分有明显差异 ,雌性成虫抗原和雄性成虫抗原分别有 3条和 2条蛋白组分可被LSA免疫血清识别 ,而不含抗虫卵和抗尾蚴抗体。 结论 在LSA成分中与血吸虫的共同成分主要存在于成虫中 ,LSA免疫血清中含有较多的抗雌性成虫抗体 ,而雄虫次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T-PCR扩增Sj26、Sj32和Sj14-3-3抗原编码基因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方法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Sj26、Sj32和Sj14-3-3抗原编码基因,以1.2%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同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泡型包虫病、囊型包虫病、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 RT-PCR扩增出约400 bp的Sj14-3-3抗原编码基因片段,但未扩增出676 bp的Sj26和1 270bp的Sj32抗原编码基因片段。对照组呈阴性反应。结论 RT-PCR扩增Sj14-3-3抗原编码基因可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探讨抗重组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rSjCTPI)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对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 建立以纯化的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多克隆抗体(IgG)为捕捉系统,以酶标抗rSjCTPI为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M-ELISA)法,分别对同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12个月的血吸虫病人进行检测,并与常规检测抗体的SEA-ELISA法比较。结果 P-M-ELISA法对治疗前血吸虫病人检测阳性率为96.6%,而检测抗体的SEA-ELISA为98.3%,P-M-ELISA法对治愈后2、4、6、12个月血清循环抗原检测阴转率分别为15.3%、37.3%、52.0%、83.3%,而检测抗体的SEA-ELISA法分别为3.4%、6.8%、12.0%、16.7%。结论 表明该法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又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循环抗原,间接血凝试验(IHA)、环卵沉淀试验(COPT)检测抗体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12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3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277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3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9.42%、64.62%和63.18%。14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和89例健康人血清Dot-ELISA检测均为阴性。1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在离开流行区经吡喹酮治疗后37周时粪检全部转阴,检测血清循环抗原4例转阴,其余6例滴度大幅度下降;IHA检测3例转阴,其余7例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由47.57降至9.35;COPT检测平均环沉率由21.5%降至4.12%。结果表明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3种方法在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中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混合单克隆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9例痰检虫卵阳性肺吸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全部(100%)皆呈阳性反应。59例根据临床和实验室证据(三项以上免疫学试验呈阳性反应)确诊者,56例(94.9%)显示阳性。在治疗后6个月-3年患者的15例中,14例(93.3%)转为阴性,另一例仍呈阳性反应,因系采用硫双二氯酚治疗未完成疗程者。89名正常人和109例其它7种寄生虫病人,全部皆为阴性,本试验未出现任何假阳性和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纯化的日本血吸虫31/32kDa分子抗原,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诊断血吸虫病的试剂盒。方法采用Chappell方法分离纯化Sj31/32kDa抗原并建立快速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并以肺吸虫病人、肝吸虫病人及正常人血清作为平行对照。结果血吸虫病人457例,阳性检出率为94.3%,67例肺吸虫病人及76例肝吸虫病人血清均未出现明显交叉反应,正常人群假阳性率为1%。结论提示采用纯化的优势诊断抗原分子建立的快速诊断试剂盒有较好的现场应用潜能,且具有简便、快速、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新的可能具有诊断意义的血吸虫蛋白分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血吸虫病人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15d肝期童虫cDNA文库,对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的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将结果通过Internet送入NCBI GenBank进行同源性比较并利用蛋白质分析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3轮筛选,共获15个阳性克隆,对其进行测序,获得11个基因,其中5个为编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的基因,1个为编码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的基因,其他5个分别为编码SjCHGC05315、SjCHGC01371、SjCHGC04782、SjCHGC05166、SjCHGC09769的基因。结论从日本血吸虫肝期童虫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批日本血吸虫基因,为血吸虫病新的诊断候选分子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