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树突状细胞(骨髓瘤致敏DC和未致敏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自身骨髓瘤的细胞免疫.方法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34+细胞诱生DC,将MM患者骨髓瘤冻融物冲击致敏DC.MTT法检测骨髓瘤抗原致敏和未致敏DC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患者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骨髓瘤冻融物致敏DC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患者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率远大于非致敏DC.结论患者骨髓瘤冻融物致敏的DC能有效诱导自身T细胞抗骨髓瘤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树突状细胞(骨髓瘤致敏DC和未致敏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自身骨髓瘤的细胞免疫:方法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34^ 细胞诱生DC,将MM患者骨髓瘤冻融物冲击致敏DC。MTT法检测骨髓瘤抗原致敏和未致敏DC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患者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骨髓瘤冻融物致敏DC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患者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率远大于非致敏DC。结论患者骨髓瘤冻融物致敏的DC能有效诱导自身T细胞抗骨髓瘤免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肿瘤冻融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T细胞对不同靶细胞产生的细胞毒作用.方法GM-CSF、IL-4和TNF-α体外联合诱导生成MM患者自身DC,患者骨髓瘤冻融物冲击致敏DC诱导自身淋巴细胞;MTT法检测致敏DC对不同靶细胞(患者骨髓瘤细胞、K562细胞株)的杀伤率及其与效靶比的关系.结果当效靶比为20:1时,骨髓瘤细胞冻融物致敏的DC加IL-2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有明显的溶解作用,而它对K562细胞则无明显影响.结论MM患者肿瘤冻融物致敏的DC能有效地诱导自身T细胞对其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用塑料贴壁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或者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分离途径,建立体外培养技术,从MM患者外周血中获取DC。结果 (1)在含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的无血清培养基(AIM-V)中,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5~7d,可获得具有典型DC形态学特征的细胞。2种分离途径得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n=5,P〉0.05)。(2)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自体抗原呈递试验证实,MM患者外周血来源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呈递自体抗原的能力。外周血来源DC培养5~7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部分细胞表达成熟DC特征性标记CD1a。部分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及CD86,高表达HLA-DR分子,几乎不表达单核细胞特异性标记CD1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或/及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加入培养体系并不增加MM患者外周血DC得率。免疫表型也无明显改变。提示DC来源于PBMNC中单核细胞,而非CD34^+造血祖细胞。结论 贴壁分离法及免疫磁珠法均可获取充足数量的D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蛋白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特异性免疫杀伤效应.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和TNF-α体外联合诱导生成DC,用DEAE-纤维素提取法自MM患者血清中分离、纯化M蛋白.以M蛋白冲击致敏DC(同时设未致敏的D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分析DC免疫表型,并与自体T淋巴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51Cr释放法测定T细胞对不同靶细胞(患者骨髓瘤细胞、U266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M蛋白致敏的DC激发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未致敏的DC(P<0.05);同时负载M蛋白DC激活的T细胞杀伤活性也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T细胞对U266细胞均无明显杀伤活性.结论:M蛋白致敏DC能有效诱导自体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髓瘤冻融物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肿瘤冻融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T细胞对不同靶细胞产生的细胞毒作用。方法GM-CSF、IL4和TNF-α体外联合诱导生成MM患者自身DC,患者骨髓瘤冻融物冲击致敏DC诱导自身淋巴细胞;MTT法检测致敏DC对不同靶细胞(患者骨髓瘤细胞、K562细胞株)的杀伤率及其与效靶比的关系。结果当效靶比为20:1时,骨髓瘤细胞冻融物致敏的DC加IL-2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有明显的溶解作用,而它对K562细胞则无明显影响。结论MM患者肿瘤冻融物致敏的DC能有效地诱导自身T细胞对其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CF-7乳腺癌细胞裂解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C),观察其体外诱导人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乳腺癌免疫的效能。方法: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出DC,体外负载MCF-7细胞冻融抗原,活化自身T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2(IL-12)水平,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MCF-7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负载抗原DC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产生IFN-γI、L-12的水平,显著高于未负载抗原DC组(P<0.05)、单纯抗原组(P<0.01)和对照组(P<0.01);负载抗原DC诱导CTL对MCF-7的杀伤效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MCF-7细胞裂解物致敏DC诱导的人CTL,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肾癌细胞粗提抗原(Ag)致敏经IL-12转染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CTLs上清中IL-12、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s表面CD83、CD86、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别为(65.9%±3.1%,92.8%±3.4%),分泌高水平IL-12(279.6±1.7)pg/mL及IFN-γ(892±31)pg/mL,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CTL上清中IFN-γ水平(1146±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对肾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能有效地诱导CTL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与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活化了DC抗原提呈第二信号,促进了DC高分泌IL-12因子,激活了T淋巴细胞致使CTL分泌IFN-γ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方法被采用,但是目前仍然缺乏一种彻底治愈MM的方法。树突细胞(DC)是目前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利用DC疫苗治疗MM已进行了很多尝试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就DC免疫治疗MM的机制以及MM疫苗的各种类型、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肾癌细胞粗提抗原(Ag)致敏经IL-12转染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CTLs上清中IL-12、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s表面CD83、CD86、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别为(65.9%±3.1%,92.8%±3.4%),分泌高水平IL-12(279.6±1.7)pg/mL及IFN-γ(892±31)pg/mL,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CTL上清中IFN-γ水平(1146±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对肾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能有效地诱导CTL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与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活化了DC抗原提呈第二信号,促进了DC高分泌IL-12因子,激活了T淋巴细胞致使CTL分泌IFN-γ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雄黄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细胞基因表达谱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cDNA芯片研究雄黄作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后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包含4096条人类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检测雄黄作用于RPMI8226细胞前及48h后基因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上,164条基因显著改变,53条基因上调,111条基因下调。结论:雄黄作用RPMI8226细胞株后可引起一系列基因改变,许多基因涉及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其中BTG1,TXNIP及ALK1基因可能与RPMI8226细胞的分化和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体内对树突状细胞(DC)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GM-CSF处理组和对照组,致死量γ射线照射后移植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骨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GM-CSF处理组隔天皮下注射0.1μg直至处死,对照组隔天皮下注射PBS。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比较两组移植后1,2,3及4周小鼠脾脏内DC的数目、活化状态和随时间变化的DC动力学。结果:移植后各时间点GM-CSF处理组小鼠脾脏内DC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最大高出倍数为5倍;GM-CSF处理组DC的CD40,CD80和CD86均高于处理组;骨髓移植后第1周,小鼠脾脏内即出现HSC来源的DC,第2周数目开始上升,至第3周达到高峰,第4周开始下降。结论:GM-CSF对体内HSC分化为DC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促进体内DC的成熟与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心肌移植及其对大鼠心梗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以Wistar近交系大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n=12)。冠脉结扎2周后,联合组(A组)于心梗区移植转染VEGF基因的MSC,细胞组(B组)移植等量的MSC,基因组(c组)注射脂质体-pcDNA3.1-VEGF165DNA复合物,对照组(D组)注射等容积培养液,移植4周后通过Ⅷ因子染色检测血管新生,RT-PCR检测VEGF基因的体内表达。结果:Ⅷ因子染色示A组动物心梗区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B组和D组,较C组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RT—PCR显示VEGF基因的体内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C组、B组、D组。结论:BMMSC有利于VEGF基因的稳定表达,可作为VEGF基因的良好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4.
CRRT在抢救MODS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患者分为CRRT组(A组)和普通透析组(B组)。A组7l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进行175台次CRRT,B组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普通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钾、血钠、血氯、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pH,HCO3^-,PCO2和PO2等指标,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情况得到改善。组内比较显示,患者治疗后BUN,Scr,血钾(均P〈0.01)、血钠均下降(A组P〈0.05,B组P〈0.01),C02CP升高(A组P〈0.01,B组P〈0.05)。组间比较显示,BUN,Scr,血钾(均P〈0.01)、血氯、CO2CP(均P〈0.05)有明显的差异,表明A组的疗效比B组更佳。另外,A组30例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经过CRRT后pH,PO2和HCO3^-明显上升(P〈0.01),PCO2明显下降(P〈0.05),CRRT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9例中毒患者使用CRRT加血液灌流,有7例完全缓解,2例死亡。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术前48h的患者使用肝素浸泡血液滤器法后,没有发生出血或出血加重的情况。结论:CRRT与普通透析相比,在清除毒素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方面疗效更佳,对提高患者PO2、减轻CO2潴留,改善脑水肿和肺功能效果明显,MODS患者的死亡率很高,早期使用CRRT治疗对抢救MODS等危重症和改善患者预后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胰岛素免疫干预对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鼠胰岛炎、B细胞凋亡和糖尿病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60只NOD雌鼠随机分为胰岛素处理组(n=34)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n=28),分别于4周、12周、20周、28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优泌林N(Humulin N)6U(60μL)+不完全弗氏佐剂(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IFA)60μL,对照组予PBS(60μL)+IFA(60μL)。于12周龄观察胰岛炎和胰岛B细胞凋亡;检测胰岛Fas和FasL的表达;测定血清IL-4和IFN-γ浓度,以及胰岛内I-Aβ^x7,IL-1β,IFN-γ,Fas,IL-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OD鼠皮下注射胰岛素加IFA组30周龄和52周龄时发病率仅为21.4%和28.6%,而皮下PBS加IFA组为71.4%和85.7%(P〈0.05)。胰岛素组胰岛炎积分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胰岛Fas抗原表达和B细胞凋亡率均比PBS对照组低(均P〈0.05)。胰岛素组胰岛内I-Aβ^x7,IFN-γ,IL-1β,FasmRNA表达较PBS对照组低(均P〈0.05),而IL-4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胰岛素组血清IL-4比PBS组高,IFN-γ比PBS组低(均P〈0.05)。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能诱导NOD鼠的免疫耐受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但不能阻断胰岛炎的进展。皮下注射胰岛素能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使全身和胰岛局部T细胞由,Th1向Th2转型,从而抑制Fas介导的B细胞凋亡而预防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供体胸腺细胞经胸腺注射对大鼠心脏及胸腺移植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的胸腺细胞注入Wistar大鼠胸腺内,2周后行心脏及心胸腺联合移植(SD→Wistar),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和病理排斥反应,检测血中及移植心中IL-2及IL-4水平。结果:单纯心脏移植及心胸腺联合移植在环孢素短期(7d及14d)应用下,可延长移植心及胸腺的存活时间,但不能诱导耐受;经胸腺注射供体胸腺细胞后,行单纯心脏移植及心胸腺联合移植,在短期环孢素作用下,移植心及胸腺均获长期存活;在移植物长期存活组IL-4保持较高水平,而IL-2处于较低水平。结论:经胸腺注射胸腺细胞可以诱导对同种异体心脏及胸腺的耐受;胸腺移植有利于耐受的诱导和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内调节肽对嗜酸性粒细胞(EOS)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C)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两种调节肽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对BEC白细胞介素(ILs)分泌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VIP、EGF可使O3应激的BEC分泌ILs能力下降,并下调气道上皮ICAM-1的表达。结论:VIP、EGF抑制BEC与EOS的黏附。对气道炎症起负性调节作用,有利于减轻局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0例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行保肢治疗。患者术前均进行新辅助化学治疗。肿瘤切除后分别采用人工假体置换、瘤段灭活再植及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等方法行保肢治疗。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82(平均34.8)个月。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参照Ennecking术后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良率为72.5%。结论:保肢手术是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较理想方法,恰当的手术方法及新辅助化学治疗可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相互影响及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及妊娠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31例妊娠合并SLE患者,其中选择性妊娠18例,非选择性妊娠13例,妊娠期予不同剂量泼尼松控制病情。分析比较2组患者妊娠期病情的变化和妊娠的结局。结果:选择性妊娠组中6例在孕期出现狼疮活动,非选择性妊娠组的13例均出现较为严重的狼疮并发症。非选择性妊娠组的妊娠丢失率、早产率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增高(P〈0.05),而新生儿存活率及新生儿体质量则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SLE患者而言,妊娠和SLE互为不利因素;在SLE病情缓解期选择妊娠并合理治疗将使母婴安全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大鼠鞘内注射介导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PPE)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扩增子载体.观察LacZ和HPPE在脊髓神经元细胞中的共表达及对甲醛炎性痛的镇痛效应。方法:纯种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SVIRES—HPPE—LacZ载体组(SHPZ),pHSVIRES—LacZ空白载体组(SHZ),生理盐水组(NS),又分为分别注射SHPZ,SHZ和NS后3d,1周,2周,3周,4周,5周时观察镇痛效应组,并对1周组观察HPPE转染表达,每组6只。采用改良Yaksh法对大鼠进行鞘内置管后,将构建好的含HPPE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扩增子载体注入大鼠鞘内,通过X-gal染色原位检测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HPPE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脊髓组织脑啡肽浓度,并观察转染含HPPE基因载体对大鼠甲醛炎性疼痛的镇痛效应。结果:pHSVIRES—HPPE—LacZ在体感染大鼠中枢神经细胞后,用X—gal染色、RT—PCR和放射免疫检测方法均证实外源脑啡肽基因能有效表达。对甲醛诱发的炎性疼痛中,疼痛加权评分(PIS)于1周,2周,3周,4周时在第1相和第2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于第5周时第2相PIS接近对照组,对甲醛的镇痛效应可被鞘内注射纳洛酮拮抗。结论:SHPZ能成功地将外源HPPE转染到脊髓神经元细胞中,使之有效表达,提示扩增子载体SHPZ是良好的慢性疼痛转基因治疗工具;HPPE的表达产物可对甲醛炎性痛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