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椎后路一次性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椎间盘脱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脱出者宜施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应首先颈前路间盘及骨赘切除植骨术,术后疗效洋佳者再后路手术。本文介绍一次经后路半椎权扩大切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时将况出间盘切除。本组共治疗19例,平均随访个月,优良率为89.5%。  相似文献   

2.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24):2219-2219
对于广泛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具有安全、暴露广泛、直接切除肥厚皱缩的黄韧带,及使椎间孔获得广泛减压等优点。198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黑川首先发表应用棘突纵割方法进行椎管扩大成型术,经多年术后随访,显示了满意手术效果。然而黑川式手术需要在劈开的棘间植入的自体骨,多来源于髂骨,取骨量较大,有一定的限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弘前大学首先用生物陶瓷做棘突间隔物,取得了与植入髂骨相似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3.
作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5例。随访0.5~3.5年,优8例,良5例,进步2例,无术后症状加重病例,优良率87%,有效率100%。随访1年以上13例,优良共12例,保持了术后早期效果。对该手术的优点、适应证、操作要点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脱出者宜施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应首先行颈前路间盘及骨赘切除植骨术,术后疗效不佳者再行后路手术。本文介绍一次经后路半椎板扩大切除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时将脱出间盘切除。本组共治疗19例,平均随访18个月,优良率为89.5%。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38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经复查原始X线颈椎侧位片,并按照颈椎管矢状中径与颈椎体矢状中径比值法进行重新测量。其中手术患者24例,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16例。结果 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有3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前路手术随访3例中,有2例加重,再行后路手术后明显改善,后路手术随访6例中,有4例完全恢复,1例因前方巨大间盘突出并骨化,再行前路手术后明显改善。另1例术后部分改善。结论 颈椎管发育性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正确认识可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22例颈椎管狭窄症,根据狭窄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分别选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半椎板切除术及前路部分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无1例术后恶化。本文就手术进路及方法的选择作了讨论,对单开门手术作了进一步改进,强调弹性绞链及支撑植骨在开门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102例颈椎病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主人翁基椎椎管、横突孔及椎间孔的狭窄情况,并可术前提供病变的逼真立体诊断信息。结论 三维重建CT简化了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地了解颈椎狭窄症的三孔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的立体解剖显示,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选择性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的临床价值并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102名患颈椎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4例采用选择性ELAP患者为研究组,另58例采用传统的C3-7,ELAP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随访1年以上,对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间比较:JOA评分增长率,C2-7角,前突指数,颈椎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别,轴性症状发生率选择性ELA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脊髓后移距离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减压节段和脊髓后移距离间存在线形相关,减压节段越多,脊髓后移越明显(r=0.36,P=0.03),术后MRI显示,研究组9例为非完全减压,对照组8例非完全减压,所有非完全减压的病例均发生在减压节段的头端或尾端,而且该节段的脊髓前方致压物均大于6mm。[结论]选择性ELAP减少了手术对颈椎后部结构的破坏,有效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但是减压节段和脊髓后移间存在正性线形相关,为了避免术后非完全减压的出现,必须在术前反复阅片,明确减压范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多采用经后路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1、2、3]手术方法很多,但都有些缺点。自1985年以来,我们已开展此类手术80余例,为防止扩大后的椎板复原,甚至塌陷重新压迫脊髓,我们改进了一种棘突骨椎板桥式植骨术,现已施术14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 床 资 料 1 一股资料:14例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36~70岁,平均50岁,病程6天~2年。 2 病例选择标准和手术适应证:本组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1)临床有颈段脊髓受压或损害表现。(2)颈椎X线片、脊髓造影、CT扫描或CTM证实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必要性及优点进行评价。方法对14例颈椎管狭窄同时合并颈椎损伤的患者,先俯卧位行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或内固定术,再仰卧位行颈椎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术。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损伤节段骨性融合,稳定性好,内植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损伤同时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同时对颈脊髓前后方进行充分减压,对不稳定的颈椎节段行前方或后方的稳定手术,避免分次手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38例,手术治疗37例,影像学显示椎管与椎体矢状径比值最窄为0.48:1,最宽为0.72:1,平均0.65:1。合并OPLL,其狭窄率最低为18%,最高为68A%,平均为41.5%。手术方法:颈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术13例;颈后路减压30例次,包括半椎板减压14例次,全椎板减压5例,椎管成形术11例次,随讠9例,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按“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术前平均21.45分,术后32.31分,平均改善率72.09%。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5例。随访0.5~3.5年,优8例,良5例,进步2例。无术后症状加重病例,优良率87%,有效率100%。随访1年以上13例,优良共12例,保持了术后早期效果。对该手术的优点、适应证、操作要点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颈椎管狭窄症及其手术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92例颈椎管狭窄症并经手术治疗,手术批行主要依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而定。相当多的病例是在某节段造成局限性压迫,而非整个狭窄的颈椎管都具致压作用。颈椎管狭窄症节段性致压物的存在,是手术减压的重要目标,减压入路的选择主要 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
颈椎管“Z”形扩大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管“Z”形扩大成形术陈伯华周秉文陈晓亮赵振玖颈椎椎管“开门”扩大成形术为治疗颈椎疾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经过10例的长期疗效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资料自1989~1991年,采用颈椎管大“Z”形扩大成形术治疗12例病人,男10例,女2...  相似文献   

15.
一次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间盘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一次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间盘突出。方法:1993年1月~1998年12月手术治疗29例。首先行颈后路颈椎管成型,椎管扩大,然后手术行颈间盘定位,同时切除颈间盘。结果:术后平均随诊20个月,优良率86%。结论:一次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间盘突出,两个病变同时解决,避免二次手术之苦。本文评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椎后路切除高位颈椎管内肿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永胜  项泽文  马原 《中国骨伤》2003,16(9):569-569
高位颈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危险程度高,手术复杂难处理.我们对1例C3,4部位的巨大神经鞘膜瘤患者经后路进行肿瘤切除,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  相似文献   

17.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外科分期及手术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分期、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及内固定重建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7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39岁;男18例,女19例。肿瘤性质: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3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根据肿瘤侵袭的范围和区域自行设计外科分期系统:Ⅰ期8例,Ⅱ期9例,Ⅲ期13例,Ⅳ期5例,Ⅴ期2例。经颈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术20例,前后联合入路(后外侧+前外侧)行肿瘤切除术17例;26例采用后路钉棒/钉板内固定系统重建,5例采用前后联合固定,6例未行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7年,平均39个月。术后出现单侧上肢一过性肌力减弱1例,单侧颈后部感觉麻木1例,霍纳征1例,1例术中因一侧椎动脉损伤而行椎动脉结扎,2例恶性神经鞘瘤者术后1-2年因局部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术后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或缓解,19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未行内固定术的患者于术后1-2年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屈畸形。结论 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及外科分期制定手术治疗策略能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内固定重建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术中应准确判断肿瘤与神经根、椎动脉和颈髓的关系并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18.
颈后路单开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选取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患者15例,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并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用自行研制的全脊柱椎弓根固定系统内固定并突间关节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7.18个月,平均13个月,短期内复诊,椎弓根固定系统牢靠,无松动。[结论]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8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 自1995~2002年共行颈椎前路手术3163例,术后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646例。术后获随访1848例,随访期6个月~8年.平均2年3个月。减压方式有环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和病灶清除;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骨、BAK植骨、方盒形Cage植骨以及钛网植骨等;部分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26例,4~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颈部血肿16例,术中止血不彻底和术后引流不畅是其主要原因。颈脊髓或神经根刺激、损伤13例,经脱水治疗多数恢复满意。脑脊液漏11例,经颈部制动和切口局部适度加压后愈合。切口感染8例.经抗感染、清创缝合等治疗后愈合、食管瘘2倒,经修补术治愈。植骨块移位8例.均于发生后当天或第2d再次手术、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17例,均行翻修手术。相邻节段退变35例,6例因出现新的脊髓压迫症状再次行颈前路减压术,术后症状缓解。髂骨供区并发症342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内植物相关并发症中.BAK下沉10例,钢板断裂1例.钢板螺钉脱落1例.钛网下端下沉7例.颈部轴性疼痛216例。猝死1例。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程序化、标准化的诊治方案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公认的颈椎管狭窄的最有效手术之一[1],尤其是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术,可以更有效均匀地扩大颈椎管,同时可减少术后硬脊膜粘连和再狭窄的发生率.但由于颈椎小关节的退变增生、内聚,术中难以确定关节突的内缘与椎板的交界处,造成开门过小或过大,影响了手术效果.我院自1995年12月-2003年3月对96例患者行术前颈椎管矢状径,左右半横径的实际值测量,并按此测量值开门手术,术后经CT证实,椎板开门适中,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