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丹参外用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索加快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丹参注射液外用于创面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外用丹参组比对照组创面愈合天数少2.2天,肉芽生长快,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数量多,炎细胞少,创缘上皮组织向中心生长快。临床应用15例病人效果好,无副作用。结论:丹参外用确实能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较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苯妥英外用治疗创面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妥英外用治疗创面57例临床观察唐玲丽*方瑞*沈兵*溃疡、褥疮、骨外露、骨髓炎窦道及外伤创面愈合困难,是临床上一大难题。我们采用外用苯妥英粉治疗这类创面,观察到苯妥英有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男38例,女... 相似文献
3.
骨桥蛋白促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 ,为筛选促进伤口愈合的外用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建立创伤实验性模型 ,将其分为OPN组、血清组、EGF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Westernblot分析等方法检测Ⅰ型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1)形态学改变 :术后第 1天 ,OPN组创面可见有少量的渗出物。术后第 2~ 3天 ,血清组虽有肉芽组织增生 ,但没有充满伤口底层 ;而OPN组、EGF组的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明显。术后第 4~ 7天 ,OPN组肉芽组织层明显较血清组、EGF组薄。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术后第 7天 ,在OPN处理的肉芽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略少于EGF组 ,但比血清组高 ,其Western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基本一致。 (3 )羟脯氨酸含量 :各实验组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OPN是一种促炎因子 ,具有诱导创伤早期炎症反应的和愈合后期抑制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苯妥英外用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苯妥英(PHT)外用治疗难愈性创面12例,取得良好疗效。12例病人均经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或手术植皮失败,创面不愈1月以上者。包括:慢性骨髓炎溃疡,放射性溃疡,神经肌腱暴露的溃疡,手术后伤口不愈的潜腔性溃疡,烧伤残余创面。溃疡面积为3×3~10×13cm,平均6×7cm。烧伤残余创面为1%~9%,平均5%。经PHT外用创面换药后,8例创面自行愈合,4例植皮后迅速愈合。 相似文献
5.
苯妥英在兔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观察苯妥英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选用健康家兔72只,手术造成双侧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全身用药组,局部用药组及对照组。分别于骨折后第9,16及30d处死动物,采用X线摄片、骨痂重量测定及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观察苯妥英局部应用和全身应用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苯妥英局部应用和全身应用均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经肽P物质与烫伤创面愈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肽P物质(SP)与烫伤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 方法 (1)制作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3、7、14d致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创面SP含量。(2)将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GTF)用不同培养液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SP组及SP SP受体拮抗剂(Spantide)组。体外检测SP及Spantide对GTF增殖活性[以吸光度(A)值表示]及凋亡率的影响。 结果 (1)伤后1d,浅Ⅱ、深Ⅱ、Ⅲ度烫伤创面SP含量分别为(145±78)、(94±48)、(53±27)ng/g,深Ⅱ度创面与其余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浅Ⅱ度创面伤后3、7dSP含量显著增高;深Ⅱ度创面伤后7、14dSP含量显著增高;Ⅲ度创面伤后SP含量无显著变化。(2)SP增强GTF增殖活性(空白对照组A为0. 21±0. 05,SP组A为0. 36±0 07,P<0. 01)并抑制其凋亡,Spantide可抑制SP对GTF的作用。 结论 SP可促进GTF增殖,创面SP含量与创面损伤程度及愈合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肉芽组织中NK1受体表达与创面愈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NK1受体(NK1R)在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与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新生Sprague-Dawley仔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注射辣椒素将皮肤内感觉神经纤维破坏,制成“失感觉神经支配模型“,另一组作对照。两组动物均在腹部制作圆形皮肤缺损,并各选5只分别在一定时间点沿创面周缘及底部取材,进行NK1受体的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及HE染色,观察其相应的时间、空间规律;另外5只不取材,而是在一定时间点测量未愈合的残留创面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创面愈合过程中正常大鼠与去感觉神经支配大鼠在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有NK1R表达;损伤后NK1R表达阳性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变肥厚,胞体增大,车增殖旺盛表现;NK1R在感觉神经支配的大鼠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较正常对照升高;去感觉神经的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创面愈合速度较慢。结论:大鼠皮肤NK1R表达与创面愈合之间关系密切,由感觉神经末梢所释放的P物质等神经递质可能是调节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药外用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面愈合是创伤修复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与补充营养、激光技术、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材料等促愈手段相比,中医药促愈具有独特的疗效,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近年来,相关实验研究得以不断深入地开展,本文就其近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采用自体皮移植修复的机制,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肉眼、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成年Ⅲ系小型猪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自体植皮术(A组)后,移植皮片活性与结构,移植床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微血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表达和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与Ⅲ度烧伤后传统的肉芽刮除纤维板创面自体植皮术(B组)进行比较,另设对照组,皮肤仅剃毛(C组). 结果术后3天,移植皮片成活,A组较B组皮片损伤轻、皮肤细胞增殖指数高、移植床血管内皮细胞及肉芽组织增生,bFGF表达明显.5天,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及肉芽组织增殖旺盛,成纤维细胞呈蛋白合成旺盛和功能活跃象,新生胶原纤维出现,但B组增殖更加明显.7~14天,A组表皮结构及真皮毛细血管密度逐渐恢复正常,移植床肉芽组织逐渐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而B组则延后2天左右.21天后,A组愈合创面病理改变轻于B组.30~60天,A组创面收缩及改容程度明显轻于B组,且触之较软、移动度尚可. 结论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自体皮移植术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0.
苯妥英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苯妥英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40 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苯妥英和接骨丹口服,对照组仅用接骨丹口服。术后分期观察一般情况,纵向叩击痛,骨折临床愈合时间,X线片骨痂生长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骨折均在伤后3个月内愈合,但治疗组纵向叩击痛、临床愈合时间及X线片骨痂生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口服苯妥英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由于中成药接骨丹含有钙成分,避免了单用苯妥英使血钙降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为了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对创伤愈合的作用设计了本实验。于小鼠背部皮肤制成无菌手术切割伤口。实验组用FGF溶液(含FGF300μg/ml,肝素100μg/ml)0.5ml,对照组用生理盐水0.5ml,分别滴入伤口处,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一次。术后1,3,5,7和10天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对照组明显,并提前2~3天达最高峰。表明FGF能强有力地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和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13.
肝素对大鼠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肝素对大鼠 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2 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制成2 0 %面积深 度烧伤 ,实验组采用肝素 10 0 U /kg加生理盐水至 1ml皮下注射 ;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 1ml皮下注射 ,每天一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从大体观察创面愈合天数及全身有无出血现象 ,光镜观察肉芽组织及胶原纤维生长情况 ,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大鼠全部成活。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 (2 2 .8± 1.87)天 ,对照组为(2 6 .2± 2 .82 )天 ,实验组创面愈合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 0 5 )。光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肉芽组织及胶原纤维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生长优于对照组。结论 肝素皮下注射能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创面愈合评价指标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建立客观,准确地评价创面愈合的标准。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结果:筛选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分析,巨噬细胞定量分析,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角质细胞胶原酶-1含量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单核细胞化学诱导蛋白-1水平和角质细胞纤溶酶源活化抑制剂-2水平等十三种创面愈合评价指标。结论: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组织病理学分析仍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创面愈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辐射对伤口液调节成纤维细胞特性的影响和苯妥英钠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全身辐射后伤口液对成纤维细胞(FBS)特性的调节作用的变化及苯妥英钠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置入聚乙烯醇海绵的切口伤模型,收集伤口液和FBS,并测定FBS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特性。结果在伤后5~8天,伤口液刺激FB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最强,6Gy全身辐射后,伤口液刺激FB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都明显降低,而苯妥英钠对非辐射组和辐射组伤口液刺激FB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全身辐射后,伤口局部环境的改变不利于组织细胞的修复;苯妥英钠能加强伤口液刺激FB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有利于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16.
伤口微环境对修复细胞生长调控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伤口渗出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伤口微环境状况。本研究通过比较伤后不同时间伤口渗出液对修复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了伤口微环境在调控修复细胞增殖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伤后第1,3,7天,伤口渗出液可刺激修复细胞生长。而伤后第9,11,15天,伤口渗出液在高浓度胎牛血清存在时,对修复细胞生长呈抑制作用;在低浓度胎牛血清存在时,后期伤口渗出液可诱导细胞死亡。提示在伤口愈合过程的后期,伤口微环境中存在着细胞生长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观察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在30例大鼠皮肤创面愈合模型中,局部外用表皮生长因子(EGF),以软膏基质作为对照,分别于1,2周测量创面面积,测定创面组织中的DNA、蛋白质及羟脯氨酸含量,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分别为(14.6±1.2)天和(18.5±2.06)天(P<0.01),EGF能显著增加组织中的DNA、蛋白质及羟脯氨酸含量(P<0.01)。结果提示,EGF能显著加速创面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19.
真皮生物模板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真皮生物模板的应用对皮肤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探讨其在影响组织修复及减轻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SD大鼠 12 0只 ,在背部造成 2 .5 cm× 2 .5 cm的全层皮肤组织缺损创面 ,随机分为 4个处理组 ,即开放创面组、全厚皮移植组、刃厚皮移植组、复合移植组 (无细胞真皮基质 +刃厚皮移植 ) ,分别于术后 1、2、4、6及 12周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MFB)的标志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ooth muscle actin,α- SMA)的表达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整合素 α2 、β1 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 β1 ) )的表达量。 结果 复合移植组 α- SMA在术后 1~ 12周低于开放创面组 ,术后 1、4、6周低于刃厚皮移植组 ,术后 2、12周高于全厚皮移植组(P<0 .0 5 ) ;复合移植组 FN在术后 1~ 12周低于开放创面组和刃厚皮移植组 ,术后 1~ 4周高于全厚皮移植组 (P<0 .0 5 ) ;复合移植组整合素 α2 在术后 1~ 12周低于开放创面移植组 ,术后 1~ 4周低于刃厚皮移植组 ,术后 1、2周高于全厚皮移植组 (P<0 .0 5 ) ;复合移植组整合素 β1 在术后 1~ 12周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