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交焦虑障碍的防御方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对40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查。结果:社交焦虑障碍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以及掩饰因子均分都高于正常对照组.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社交焦虑障碍组解除、制止.回避、隔离和同一化、投射、潜意呈现、退缩和躯体化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幽默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焦虑障碍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降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增高。社交焦虑障碍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与HAMA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HAMA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有其特点.他们较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方法:对两组父母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以父母养育方式评估量表为工具,对50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结果:结果发现,两组在除偏爱因子以外的父母养育方式的其他9个因子得分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病例组在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其他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可能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估强迫症患者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强迫症患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使用SCID—Ⅱ对47例强迫症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进行人格障碍的评估。结果:61.7%的强迫症患者至少符合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34%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人格障碍;强迫症患者中员常见的人格障碍为强迫型、回避型、消极型以及偏执型;患者的性别及是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对人格障碍的共病率无显著影响。结论:强迫症与人格障碍常有共病现象,强迫型人格障碍同强迫症具有特殊关系,今后在强迫症的生物学研究中应考虑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强迫症患者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健康对照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的差异,探讨强迫症患者EMSs的特征。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强迫症患者4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40名,社区招募健康对照40名。采用Young图式问卷(简版)(YSQ-SF)评估所有被试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强迫症组除自我牺牲外的14个图式因子、5个图式类别以及YSQ-SF总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强迫症组的依赖/无能力,纠结/未发展的自我图式因子分均高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Y-BOCS总分与YSQ-SF依赖/无能力因子得分正向关联(β=0.65)。结论:强迫症患者较健康对照拥有更多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其中依赖/无能力图式与强迫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Tourette’s综合征(TS)患儿有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特点的关系,为探索父母养育方式在TS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意义提供线索。方法:采用个体匹配对照研究设计,以87例7~17岁共患其他精神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4例,强迫障碍33例,抑郁状态21例,分离和转换障碍9例)的TS患儿(TS共病组)、87例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TS患儿(TS无共病组)以及87例正常少年对照(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标准做出相应诊断。全部被试均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的评估。结果:TS共病组、TS无共病组的EM-BU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TS共病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高于TS无共病组;TS共病组的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高于TS无共病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与"是TS共病患儿"呈正相关(β=1.8~5.3,均P≤0.01)。结论:TS患儿的父母养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拒绝接纳、否定及过度保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可能与Tourette’s综合征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及发病存在更为密切的联系,值得今后研究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对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认知特征及其与社交焦虑症状、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SPH组 5 0例和正常对照 (NC)组 6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 (SAD)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结果 :SPH患者的FNE和SAD分 (分别为 113 3± 13 2和 2 0 2± 4 8)显著高于NC组 (分别为 81 7± 17 1和 8 5±4 4)。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P)和精神质标准分 (SP)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组FNE分与SAD、和EPQ的SN显著正相关 ,与EMBU各因子分相关不显著。结论 :SPH患者惧怕否定评价的认知特征是社交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且与神经质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与父母教养方式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及其共病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35例OCD患者和35名正常对照者。用人格诊断问卷筛查人格障碍,再用人格障碍晤谈手册确定共病人格障碍的患者;所有被试接受防御方式问卷测查。结果:35例OCD患者有22例(62.9%)共病人格障碍;共病人格障碍组在诸多不成熟(P<0.05或P<0.001)和中间防御方式上(P<0.05,P<0.01或P<0.001)高于对照组,在某些成熟防御方式上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非共病人格障碍组在不成熟和中间防御方式上仅退缩和制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成熟防御方式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共病人格障碍的强迫障碍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同时较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方式。而没有共病人格障碍的强迫障碍患者只是较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8.
心理门诊人格障碍共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人格障碍访谈问卷SCID-II(第2版)在我中心进行人格障碍的共病调查。方法:对125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及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1)71例(56.8%)符合至少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常见的为强迫型、回避型、抑郁型、偏执型,人均患有1.62种人格障碍;(2)人格障碍在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中的共病率在44%-56%之间,均以C组人格障碍最常见。结论:人格障碍的共病现象相当普遍,SCID-II(第2版)基本适用于中国人人格障碍的共病调查。  相似文献   

9.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58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筛查北京市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205人,采用IPDE按ICD-10诊断系统确诊55名人格障碍病例。结果: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偏爱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父母;你母之间EMBU相同因子得分具有高度相关关系;人格障碍组的父母偏爱,拒绝,过度保护等各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分值人格障碍组低于正常组。结论:不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是人格障碍形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社交恐怖症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SPH组和正常对照 (NC)组各 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F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格人格问卷 (EPQ)。结果 :SPH患乾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4 90± 0 5 9和 4 71± 0 92 )显著高于NC组 ( 3 86± 0 98)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 5 36± 1 0 9)显著低于NC组 ( 5 80± 0 81) ,回避等防御机制分 ( 6 6 2± 1 35 )显著高于NC组 ( 5 72± 1 78)。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N)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父母拒绝、否定和过度保护养育方式以及EPQ神经质个性特征与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显著相关。结论 :SPH患者更多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并与个性缺陷和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SPH患者较之正常人特征性使用回避等防御机制 ,此乃SPH临床症状产生的病理心理基础 ,亦是心理治疗的核心靶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症(SAD)病人的认知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0例SAD组和42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评估。结果SAD患者的FNE分数和SAD分数(分别为114.2±14.1;22.4±4.9)显著高于NC组(分别为82.7±16.1;8.1±4.7)。SAD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结论SAD患者组FNE分与SAD分显著正相关,FEN分与EMBU的各因子分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青少年成长中心的62学员进行调查。结果①IAD组与正常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4.472,-2.132,5.310;P<0.001;t=6.297,P<0.05);②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惩罚严厉、过于干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616,3.490,7.617,5.960;P<0.001);③IAD组社会支持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④父母的教养方式对社会支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强迫症合并人格障碍患者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对强迫症临床表现、人际态度、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DOC(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SCICP(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对11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即共病组(OCD PD);非共病组(OCD)。对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GAF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STAI(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CS(自我和谐量表)、LSRS(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9例(58.5%)至少符合一个类别人格障碍诊断:共病组的在婚率、全日制工作比率、GAFS总均分、LSRS总均分较非共病组低。共病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更长。受教育年限更短。病前突发生活事件发生率、STAI焦虑特质分量表得分、SDS、SCL-90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各分量表得分、自我和谐量表得分均高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结果显示,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高达50%以上;人格障碍对强迫症患者临床表现、心理健康状况、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焦虑症患者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选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 BU)对30名焦虑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对11个分量表(父亲6个,母亲5个)做相关分析。结果①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差异均无显著性(t=2.470,1.113;P>0.05);②两组EM BU评分比较,焦虑症患者的父亲严厉惩罚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③两组在"与父母共同生活到…岁"问题上的比较,焦虑症组(21.13±4.71)岁,对照组(17.68±4.03)岁,差异显著(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present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attribution retraining group therapy (ARGT) and to compare the responses of out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MDD),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We carried out a prospective uncontrolled intervention study with a 8-weeks of ARGT on sixty three outpatients with MDD,GAD or OCD.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attribution style questionnaire,self-esteem scale,index of well-being,and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were administe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and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unctions from pre-to posttreatment occurred for all participants.The changes favored MDD patients.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ARGT may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psychological-social functions of MDD,GAD,and OCD patients.MDD patients showed the best response.  相似文献   

16.
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强迫症 (OCD)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MMPI对 3 1例强迫症患者和 2 6例正常对照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 :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分裂、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 ,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 ;强迫症患者MMPI的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精神衰弱、外显性焦虑等 9个分量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强迫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同心理变态、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等存在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成熟防御机制同社会内向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存在病态的人格特征 ,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有关结果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学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广泛焦虑障碍(GAD)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学特点及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组为30例GAD患者,对照组为25例抑郁性神经症(DN)患者及32例健康人。所有样本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测评生活事件应激,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应对方式,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人格特征,测血清白介素-2(IL-2)浓度,自然杀伤细胞(NK)及CD3 细胞比率测定。比较GAD与DN、正常对照组(NCG)二组的差异,并对GAD内部有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GAD组患者LES评定中,负性事件数及LEU值水平小于DN组,生活事件发生的总件数、负性事件数、负性事件LEU值均大于正常组。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维度少于正常组,消极应对维度多于DN组及正常组。EPQ评定中,无论男女N分均大于正常组,与DN组无显著性差异。IL-2大于DN组及正常组。CD3 及NK比例与其它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IL-2与生活事件总件数、EPQ中L分呈负相关,与NK呈正相关。结论:GAD患者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消极的应对方式、情绪不稳定,存在着部分免疫功能异常。心理社会因素对免疫学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