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计算其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TM、肝动脉分数HAF。结果肝硬化组BF、B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硬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HA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硬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TT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肝硬化组间变化规律不明显;MTT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能够反映出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定量评估肝脏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基于Couinaud分段的肝脏血流灌注特点,分析肝硬化患者各段灌注参数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1例(Child-Pugh A级24例,B级19例,C级8例),选择正常肝脏组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检查,并分别测定Couinaud各段灌注参数值,比较肝硬化组肝脏Couinaud各段血流灌注差异,并分析不同组之间肝脏各叶的血流特点.同时比较正常组与肝硬化各组主动脉、门静脉、脾脏峰值时间及强化峰值.肝硬化Couinaud各段的灌注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肝脏各叶不同灌注参数值在组间比较采用SNK法校正. 结果 肝硬化组主动脉、门静脉及脾脏峰值时间高于正常组,强化峰值低于正常组.肝硬化患者S3、S7段肝动脉灌注量值为(11.40±5.72)×10-2/min、(9.46±5.18)×10-2/min,S3、S7段H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叶门静脉灌注、总灌注在正常组、肝硬化Child-Pugh A、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P< 0.05),肝动脉灌注量和灌注指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hild-Pugh C组肝脏各叶肝动脉灌注量均高于Child-Pugh A、B组,Child-Pugh C组肝脏各叶动脉灌注指数均高于正常组、Child-Pugh A、B组.结论 肝脏Couinaud各段血流状态不尽相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反映不同Chlid-Pugh分级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评价肝硬化各级的血流状态及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检查,其中20例为无明显肝脏疾病的志愿者,17例肝硬化患者,11例肝癌患者。计算各组受检者的各项灌注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门静脉灌流量(HPP,ml·min~(-1)·ml~(-1))与门静脉灌流指数(PPI)明显减低(HPP:0.49±0.19与0.60±0.16,P=0.038;PPI:0.58±0.14与0.67±0.06,P=0.015),门静脉与肝动脉灌流比率(HPP/HAP)亦明显减低(1.63±0.87与2.12±0.65,P=0.04),肝动脉灌流指数升高(0.42±0.14与0.33±0.06,P=0.015),提示肝硬化时门静脉的灌流量减少,门静脉血流在肝脏血供中的比例减少,而动脉的灌流比重增加。(2)肝癌组的肝动脉灌流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与肝硬化组(F=11.71,P<0.0001),而HPP明显下降(F=22.84,P<0.0001),HPP/HAP也明显减小(F=20.67,P<0.0001),说明肝癌主要由动脉供血,动脉、门静脉两部分对其供血的比例与正常肝和肝硬化相反。结论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可分别评价肝脏动脉、门静脉的灌注情况,以灌注特点及测得的灌注指标反映肝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此方法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在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老年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临床确诊的老年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以36例CT检查没有发现肝脏病变且既往没有肝脏疾病史者作为对照组,完善病例组入院检查并对肝脏功能进行Child-Pugh评分,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利用64层螺旋CT工作站测量两组肝脏体积(LV)数据(标准化前),再换算成每单位体表面积的LV(标准化后),分析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患者Child-Pugh分级和LV情况。结果病例组Child-Pugh A级12例,B级15例,C级9例;不同Child-Pugh分级以及对照组LV标准化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随着Child-Pugh级别升高,平均LV越来越小;共2例发生肝性脑病,其中Child-Pugh A级和B级各有1例,LV分别为909.55 cm~3和735.28 cm~3,Child-Pugh A级患者LV略低于B级的平均值,B级患者LV频临C级。结论采用MSCT后处理技术测量的LV随着Child-Pugh级别升高而减小,且LV是比Child-Pugh分级更加灵敏、准确、可靠的肝功能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30例作为肝硬化失代偿组,老年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30例作为肝硬化代偿组,同期体检的正常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门静脉血流速度、肝脏门静脉内径和肝脏门静脉横截面积以及肝动脉阻力指数和脾动脉阻力指数,计算门静脉充血指数、门脉血流量和门脉高压指数,对3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速度、肝脏门静脉内径、肝脏门静脉横截面积、肝动脉阻力指数、脾动脉阻力指数、门静脉充血指数、门脉血流量和门脉高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脉充血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脉充血指数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肝硬化代偿组的门脉血流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门脉血流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P0.05);肝硬化代偿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的肝动脉阻力指数、脾动脉阻力指数、门脉高压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肝动脉阻力指数、脾动脉阻力指数、门脉高压指数均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结论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正常肝脏及肝癌伴肝硬化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硬化程度定量分级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对21例正常肝脏及32例肝癌伴不同程度肝硬化者的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和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等进行研究,并根据CT形态学分级方法对肝硬化进行轻、中、重度三级划分和分组(轻度组17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研究其CT灌注值差异以及CT形态学分级和Child-Pugh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肝脏比较,肝硬化组BF[(152.37±54.44)比(112.87±36.06)ml·min-1·100 g-1]、BV[(17.81±6.59)比(13.66±3.47)ml/100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轻、中、重度肝硬化之间BF[分别为(138.12±25.39)、(98.47±17.18)、(68.02±14.95)ml·min-1·100 g-1]、BV[分别为(15.98±2.54)、(15.98±2.54)、(9.34±0.74)ml/100 g]、MTT[分别为(9.30±2.07)、(10.95±1.53)、(12.52±1.10)s]、HAF(分别为0.21±0.05、0.29±0.04、0.40±0.08)及IRF To[分别为(5.32±1.98)、(3.52±1.63)、(1.99±0.90)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BF、BV及IRF To值递减,而HAF及MTT递增,CT肝硬化轻、中,重度分级与Child-Pugh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877,P<0.01).结论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反映硬化肝脏的血流灌注改变,动态CT灌注成像能对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的定量分级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硬化储备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CT, MSCT)灌注成像技术评估肝硬化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 对32例肝癌伴有不同程度肝硬化之肝脏的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门静脉灌注量(PVP)和肝动脉门静脉灌注比率(A/V)等进行研究, 并根据CT形态学分级将肝硬化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组17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 研究其CT灌注参数与肝硬化CT形态学分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三者间的相关性. 典则判别函数分析CT灌注参数对Child-Pugh分级的判别效果, 绘制灌注参数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界定肝脏灌注参数判断Child-Pugh分级的临界值.结果:肝硬化CT形态学分级与BF、BV、IRFTo、PVP、MTT、HAF、A/V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 r = -0.848、-0.801、-0.652、-0.864, 0.612, 0.822, 0.824, 均P<0.05); CT肝硬化形态学三分级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r = 0.877, P = 0.001); 典则判别函数和ROC分析显示, 肝脏灌注参数对Child-Pugh分级的判别符合率为90.6%, BF、BV、PVP、判断Child-Pugh分级符合率分别为90.6、87.5、93.8%.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肝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俊  宋爱敏 《肝脏》2016,(8):671-673
目的应用CT全肝灌注成像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34例,采用Child-Pugh分级法进行肝硬化程度分级,Child A级9例,B级14例,C级11例,选取同时包括主动脉、门静脉、脾脏及全肝的层面实施动态容积增强扫描;同期选取由于其他原因(无肝病史)实施CTP检查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专业工作站肝灌注的功能软件PhilipsEBW 4.5分别计算HAP、PVP、TLP及HPI参数,分析比较肝脏各灌注参数在对照组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PVP和TLP较对照组呈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HAP与HPI较对照组呈上升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肝硬化A级和B级患者分为轻中度肝硬化,而C级患者归属于重度肝硬化。使用统计量Pearson对肝硬化严重程度与各灌注参数相关性做分析,数据显示,肝硬化越严重,灌注参数HAP及HPI与Child分级呈正相关,而与PVP及TLP则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全肝灌注成像判断肝硬化灌注异常现象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对病变组织的相关病理生理现象做出有效地评价,进而为临床精确地诊断疾病、评估预后和制定治疗措施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血钠水平与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时血钠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低钠血症,比较3组患者肝肾和凝血功能、Child-Pugh分级、主要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血钠水平越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白蛋白越低(P〈0.05或P〈0.01),其病死率也越高。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钠水平与肝脏储备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婷  章鹏  宫钰  沈黎蔚  夏强  李海 《胃肠病学》2012,17(8):453-456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鲜有报道。目的:评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清HBVDNA、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的连续病例72例,取肝组织行HE、网状纤维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HBVDNA和临床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81.9%(59/72)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有严重的活动性炎症(G3、c4级);43.1%(31/72)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阴性,其中77.4%(24/31)的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G3级。MELD评分、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而ALT、HBeAg和HBVDNA水平不能反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结论:持续存在的活动性炎症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以及接受肝移植的主要原因,HBVDNA载量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药燕滨扶正胶囊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燕滨扶正胶囊1500 mg/次,口服,2次/日。对照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2500 mg/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48周。两组依据病情给予抗病毒,护肝降酶、对症支持等一般治疗(替比夫定、甘利欣、消炎利胆片、茵栀黄胶囊等),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血常规、肝功能、门静脉宽度、腹水、肝脏及脾脏形态。结果 中药燕滨扶正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可使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宽度、脾肿大回缩或复常,可使纤维化指标复常或大幅下降且肝脏功能好转或复常。结论 燕滨扶正胶囊可改善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肝脏扫描计算肝脏体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受损程度的量化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0例,常规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根据公式计算肝脏理论体积,将CT扫描得到的肝脏CT原始图像导入Mimics10.01软件,计算肝脏实际体积。结果 28例Child-Pugh C级患者肝脏CT实测体积为(712.07±65.89) cm3,25例B级患者为(832.17±80.46) cm3,17例A级患者为(992.51±299.02) cm3,均显著小于理论体积[分别为(1415.74±126.81) cm3、(1458.29±164.17) cm3和(1498.93±114.39) cm3,P<0.05]; 22例MELD评分≥20患者肝脏CT体积为(757.83±39.04) cm3,和30例20>MELD评分≥10患者肝脏CT体积为(813.84±80.97) cm3,18例MELD评分<10分患者肝脏CT体积为(982.09±281.75)cm3,均显著小于肝脏理论体积[分别为(1461.57±65.23) cm3、(1481.19±155.85) cm3和(1482.12±87.26)cm3,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计算肝脏体积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受损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清尿酸检测在肝硬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对2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UA检测。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组血U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80,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UA水平较肝硬化代偿组降低更为明显。肝硬化伴有肾功能损害时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28,P〈0.001)。肝硬化失代偿者UA降低比率(39.6%)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者降低比率(25.0%,x2=4.18,P〈0.05)。肝硬化患者血UA水平与前白蛋白(PA)水平呈正相关(r=0.2704,P〈0.01)。研究表明,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血UA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UA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CT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CT灌注扫描95例6种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测量肝脏体积,并对肝脏CT灌注参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体积、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y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有差别,水湿内阻证与淤血阻络证肝体积分别与其它4种证型比较明显缩小(P值<0.05).HAP以脾肾阳虚证和淤血阻络证的较高,水湿内阻证和肝肾阴虚证较低,PVP以水湿内阻证较高,湿热蕴结证和肝肾阴虚证较低,较高者与较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证型之间参数比较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影像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证型的发展,肝脏体积及CT灌注血流动力学有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的数量化诊断及其影像分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肝硬化进行量化研究,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选择正常人肝脏横断位CT图片作为对照组,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癌组作为疾病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肝脏左叶冠状径(L1)的变化最具有临床意义,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之间也存在于肝叶之内.肝脏各叶测量值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2年的疗效。方法对初治的慢性乙肝32例(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10例(肝硬化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1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应用ADV治疗2年,治疗前和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Au等生化指标及HBVDNA等病毒学指标。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ADV治疗1年和2年时,3组ALT的复常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时慢性乙肝组HBVDNA水平下降的中位数为5.9log10 U/ml,肝硬化代偿期组为6.2log10 U/m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2.9log U/m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病毒学应答比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代偿期组差。结论接受ADV治疗2年的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毒学应答差。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CT灌注成像是一种新兴功能成像技术,通过同层动态扫描获得多种灌注参数,对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反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目前用于肝硬化诊断的传统CT扫描技术以反映解剖学形态为主,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肿瘤中的研究较多,而对肝硬化发生过程中的血流变化研究较少,对肝硬化灌注参数的分析较零散。因此,本文对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硬化血液动力学变化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各型肝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各型肝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31例肝病患者及 63例正常人的血清 IGF-1含量。急性肝炎(640.29± 73.60)ng/ml,慢性轻度肝炎(539.65± 96.55)ng/ml,慢性中度肝炎(512.65±69.57)ng/ml,慢性重度及重症肝炎(324.71±163.27)ng/ml,失代偿期肝硬化(161.35±85.29)ng/ml,原发性肝癌(16.91± 96.52)ng/ml,正常对照(302.26± 83.29)ng/ml。除慢性重度重症肝炎外;其余各型肝病的IGF-1含量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IG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P<0.01)。IGF-1是在肝脏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判断肝细胞功能不良的重要指标。检测IGF-1对肝病患者尤其是判别肝硬化是否停止进展的预后估计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拇指动脉管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拇指动脉的管径、血管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肝硬化患者拇指动脉的内径增宽、Vmax增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Vmin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5;有肝掌的肝硬化患者拇指动脉内径明显增宽、Vmin明显减缓,与无肝掌的患者比较,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外周血管扩张和心输出量增加的改变,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液淤滞状态更为明显;有肝掌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出现失代偿改变。  相似文献   

20.
早期肝硬化定量诊断的CT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肝脏各叶及门静脉进行量化的研究 ,为临床影像早期诊断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作为疾病组 ,选择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门静脉系统的测量采用文献报道的常用方法。结果 肝硬化时肝脏左叶冠状径 (L1)的变化最具临床意义 ,肝硬化代偿期时该值增大 ,肝硬化失代偿期时该值缩小 ;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间同时也存在于肝叶内。门静脉管径的变化主要发生于肝硬化代偿期 ,通过建立门静脉的变化与肝脏变化的数学模型对早期肝硬化进行预测。结论 可以利用肝脏各叶的测量值及门静脉管径的变化预测和诊断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