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鲁勤  王曼利 《临床荟萃》1996,11(12):561-561
我们于1991~1994年间,用APAAP技术,对3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再障患者31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11例,年龄7~84岁,均为住院患者,经血常规、血小板计数,骨髓象检查确诊,符合1987年宝鸡再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例为纯红再障,6例缓解期,余均为慢性型。其中9例Hb低于30g/L,15例Hb在50~80g/L。除6例缓解期患者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对照组:42名,均为健康献血员,其中女性23例,男性19例,年龄24~47岁。 1.2 方法 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T淋巴细胞亚群试剂盒。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对上述73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2.
3.
免疫功能紊乱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研究再障患者不同状态和不同分化阶段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其对造血的抑制作用,寻找诊断免疫型再障的较准确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病例和方法1 病例 再障22例,其中重型再障(SAA)Ⅰ型5例,Ⅱ型6例,慢性再障(CAA)11例;男19例,女3例;平均年龄31.3岁(20~50岁)。除1例CAA外均接受过治疗。14名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2 单个核细胞激活 106/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积分数为10%的牛血清,…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CD系列单抗,借助APAAP桥联酶标技术,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数,以了解再障与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一、检测对象临床确诊的再障患者10例,另以健康人10名作为对照组。二、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APAAP桥联酶标...  相似文献   

5.
T淋巴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低下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疾病,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研究表明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与骨髓造血衰竭有密切关系[1],本文检测38例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CD28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2 8 是表达于T细胞表面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之一 ,在T细胞的活化与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探讨了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CD2 8表达及体内、体外应用环孢菌素A(CsA)后CD2 8表达。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12月 ,共 2 3例本院住院患者 ,入院后经血常规、生化、溶血、染色体 (R显带 )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符合AA的诊断标准[1] 。其中重型AA(SAA) 18例 ,慢性AA(CAA) 5例。年龄中位数 2 8岁 (4~ 6 3岁 )。 2 3例患者确诊时Hb为 (5 6 .4± 19.4 )g/L ,WBC为 (2 .2 3± 1.32 )×10 9/…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唐晓文邵景章张学光张毅李建勇郑列琳谢炜王爱青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有效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造血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等临床及实验室结果均支持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再障发病中所起的作用,然而对T细胞...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造血组织为靶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免疫介导的造血损伤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T淋巴细胞做为细胞免疫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具有较不均一性,其在AA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不但存在数量异常,而且还存在亚群分布、功能、表型及结构等的显著改变。深入研究T淋巴细胞在AA患者体内的异常变化对阐明再障的免疫病理机制,指导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外周血、骨髓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绝对细胞数及比例,评估获得性PRCA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与免疫抑制剂疗效.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25例初诊获得性PRCA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其中,5例患者为T细胞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继发PRCA,其余20例为原发性PRCA.研究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有关获得性PRCA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其他具有贫血表现的疾病;临床资料不全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5例健康个体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受试者纳入标准: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者.排除标准: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及罹患免疫性疾病、肿瘤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受试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研究组获得性PRCA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及骨髓检查;对研究组获得性PRCA患者的骨髓、外周血中LGL绝对细胞数及比例结果和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研究组获得性PRCA患者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比例、Th/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值均低于对照组,Th比例:(36.6土3.8)%比(45.1±2.1)%,Th/Ts值:1.2±0.2比2.2土0.4,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61、12.174,P=0.032、0.021).研究组Ts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5±2.8)%比(20.2±1.9)%,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3.460,P=0.021).两组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相比,分别为(11.3士1.8)%比(10.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344).研究组中,5例T-LGLL继发PRCA患者的Th比例、Th/Ts值均低于其余20例原发性PRCA患者,Th比例:(36.1±3.7)%比(39.1±6.1)%,Th/Ts值:1.0土0.2比1.2±0.1,但差异却均无统计学意义(t=2.293、2.513,P=0.301、0.297);5例T-LGLL继发PRCA患者的Ts比例则高于其余20例原发性PRCA患者,分别为(31.0±2.7)%比(28.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2,P=0.384);T-LGLL继发PRCA患者的NK细胞比例与其余20例原发性PRCA患者相比,分别为(11.3±1.8)%比(11.1%±2.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364).②研究组中,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患者为16例(64%,16/25),其中有2~3颗粗大颗粒的LGL者为10例(40%,10/25);LGL占淋巴细胞总数20%以上者为8例(32%,8/25).研究组中,骨髓有2~3颗粗大颗粒LGL患者为4例(16%,4/25),LGL占淋巴细胞总数20%以上者为3例(12%,3/25).研究组25例获得性PRCA患者外周血检出LGL比例较骨髓中检出比例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5,P=0.003).③治疗后,25例获得性PRCA患者中血常规检查结果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患者为18例,其中4例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亦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另14例患者骨髓检查结果显示红系细胞增生程度仍减低,但较治疗前有所增高.研究组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获得基本治愈的获得性PRCA患者为4例,获得缓解者为14例,获得明显进步者为6例,无效者为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24/25).5例T-LGLL继发PRCA患者治疗后脱离输血,但不同于原发性PRCA患者,其血红蛋白(Hb)水平均未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获得性PRCA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导致其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检出LGL对获得性PRCA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环孢素A治疗对于获得性PRCA疗效显著,但对T-LGLL继发PRCA患者的疗效差于原发性PRCA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体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阐明儿童从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从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3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儿外周血中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而白细胞介素-3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AA患儿体内存在免疫调节机制异常和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对其体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阐明儿童从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薛志忠  夏丰  何玮 《检验医学》2000,15(3):145-146
为了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在再障患者中的变化.本文采用APAAP法和ELISA分别检测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PBMC经PHA培养上清中IL-2、IL-3和IFNγ水平.结果表明,再障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降低,CD8升高;IL-2、IFNγ水平升高,IL-3水平降低.相关分析发现CD8与IL-3呈负相关,而与IFNγ呈正相关.据此认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盆腔炎性相关疾病患者84例,对盆腔炎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发生率、治疗效果和孕产次与T淋巴细胞失衡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对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的84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率为73.81%;异常组患者孕产≤1次患者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组患者,异常组患者孕产=2次及孕产≥3次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异常组患者经7d治疗后,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其总有效率为93.5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密切相关,临床治疗该病时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发病7 d内均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血清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依据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轻症轻症组及重症组,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结果 CD8~+及CRP能够反映出急性胰腺炎的轻重(P0.05)。CD8~+在轻症组高于重症组(P0.05);CD4~+/CD8~+在轻症组第1天其值明显升高,在随后监测的6 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发病第3天达到峰值,其后逐渐降低,轻症组与重症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早期明显升高,则患者发生死亡或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能够在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其轻重症,同时血CRP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BM)及外周血(P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AA患者的BM和PB中淋巴细胞膜分子表达。结果AA患者BM和BP中CD8+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BM中CD25+细胞和HLA-DR+细胞增多,急性AA增加尤为显著(P(0.01),BM中CD16+或CD56+细胞也明显增多(P〈0.05);双标记分析提示T细胞主要为CD8+细胞;急性AA患者CD8+-CD25+细胞显著增多(P〈0.01),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表达增多,尤其是4—1BB+、CD95L+和CD40L+细胞显著增多(P〈0.01)。结论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增多,是AA免疫功能异常及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肠道手术术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5kU/kg,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术后常规处理,比较术前及术后1、3d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3d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组术后1、3d的IL-6、IL-8、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d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研究组CD4~+/CD8~+逐渐上升,对照组CD4~+/CD8~+先下降、后上升;研究组术后1、3dCD4~+与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手术应激状态时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手术造成功能性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 (IST)恢复前后骨髓中辅助性T细胞 (Th细胞 )亚群改变情况及与造血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 2 4例发病期、15例恢复期SAA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骨髓中Th细胞亚群及CD3 CD8 细胞改变情况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 2 0例发病期SAA患者、12例IST后恢复期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 α、IL 4水平 ;评价Th1与CD3 CD8 细胞、TNF α的相关关系 ;评价Th1、CD3 CD8 细胞、TNF α、IL 4及Th1/Th2平衡与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相关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骨髓中Th1细胞、Th2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分别为 (0 .4 2± 0 .30 ) %、(0 .2 4± 0 .17) %、1.5 7± 0 .93;发病期SAA分别为 (4 .87± 2 .6 4 ) %、(0 .4 1±0 .2 6 ) %、2 1.2 2± 5 .0 7,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 (P <0 .0 1,P <0 .0 5 ,P <0 .0 1) ,恢复期分别为 (0 .5 3± 0 .2 2 ) %、(0 .4 4± 0 .15 ) %、1.38± 0 .4 5 ,与正常对照组相当 (P均 >0 .0 5 ) ;CD3 CD8 细胞亦由发病期的(32 .32± 18.6 9) %显著下降为 (13.76± 2 .96 ) % (P <0 .0 1) ;SAA发病期血清中TNF α、IL 4为 (4 .2 9± 3.15 ) μg/L、(1.2 4± 0 .73) μg/L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2 1± 1.16 ) μ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发病的免疫因素,为CAA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半固体集落培养法检测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AA骨髓细胞培养GM-CFU产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7.9±0.5)个/ml vs(88.7±2.7)个/ml(P<0.01);CAA骨髓细胞加正常血清培养GM-CFU的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2.6)个/ml vs(88.7±2.7)个/ml(P<0.05),其中有21例的GM-CFU的产率(60.1±2.1)个/ml与对照相比较明显减少;CAA血清与正常骨髓细胞培养的GM-CFU为(105.6±3.2)个/ml,显著高于正常组。CAA组的CD3 、CD4 和CD4 /CD8 均比对照组降低,分别为(49.8±0.6)%vs(64.3±0.9)%(、29.7±0.4)%vs(38.6±0.3)%和(1.2±0.1)%vs(1.7±0.1)%(均P<0.01);CD8 细胞明显高于正常,(28.9±0.3)%vs(24.5±0.3)%(P<0.01)。结论CAA患者普遍存在着T细胞亚群失衡的免疫异常;CAA患者骨髓细胞中可能有抑制患者GM-CFU形成的因素,而血清中存在着升高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观察。GM-CFU体外培养联合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CAA异常免疫机制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的脓毒症小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脏器炎症浸润程度以及免疫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40只小鼠进行CLP建立脓毒症模型(CLP组),在术后0 h、6 h、12 h、24 h、48 h及72 h检测小鼠血液、肺组织及回肠组织中IL-6、IL-10、IL-2、IL-4的含量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reg及Th17、回肠黏膜固有层中CD4+T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另选择40只小鼠进行假手术,作为对照(假手术组)。结果 CLP组小鼠肺组织及回肠组织中IL-6含量于术后6 h达峰值,血浆中IL-6含量于术后12 h达峰值,均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小鼠(P<0.01)。CLP组小鼠回肠组织中IL-10含量于术后6 h达峰值,高于假手术组(P<0.01);IL-2含量于术后持续上升,在术后24 h达峰值,高于假手术组(P<0.01)。CLP组小鼠术后6 h及24 h的脾脏淋巴细胞中Th17、Treg比例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P<0.01);回肠黏膜固有层中C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