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联合几项免疫介导的血清学指标来提高对儿童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效率,为临床提供早期的诊断价值,避免漏检对患儿引起的不良结局。方法 收集泗洪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儿科住院就诊符合条件的45例VMC病例纳入VMC组,45例单纯病毒感染患儿纳入NVMC组以及体检的50名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一氧化氮(NO)以及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结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各单项指标对VMC的价值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模型来预判VMC。结果 VMC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NO、IL-6含量明显高于NVMC组和对照组,而GR含量则明显低于后两组;用各单项指标来对VMC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特异性最高的是cTnI的0.907,敏感性最高的是IL-6的0.912,AUC面积最大的是NO,为0.883;由cTnI、CK-MB、GR、NO、IL-6等5项指标联合建立的回归模型,当诊断界值定为0.55...  相似文献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小儿多发病,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炎性细胞因子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探讨TNF—α、CK、CK—MB、LDH1等在小儿VMC中的变化及意义,作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对33例VMC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血清TNF—α、CK、CK—MB、LDH1和LDH2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一般认为,血清IgE异常增高是哮喘的重要特征。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观察了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IL-4、IL-13水平的变化,探讨了IL-4、IL-13在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多种炎性因子和相关介质参与,在气道炎症发展过程中,白介素-10、白介素-4也参与其中,对气道炎症的发生起着调节作用。本文选择我院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例,观察白介素-10、白介素-4、IgE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水平变化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例的临床护理记录,总结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的护理体会.认为对患儿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综合护理,可使治愈率提高,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小儿心律失常与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本文对我院儿科62例心律失常的住院患儿进行临床及实验室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同显  佟琳如 《现代康复》1999,3(2):160-161
目的:探讨脐血的造血支持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脐血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ELISA法检测34例脐血清和20例成人血清的GM-CSF、IL-3T IL-6含量。结果:脐血清GM-CSF、IL-3和IL-6含量分别为19.1±14.8、19.2±12.7和57.5±29.1pg/ml,成人血清GM-CSF和IL-6未测出,IL-3含量为2.2±2.9pg/ml,差异均有极显意义(P均<0.001)。结论:脐血含有丰富的造血生长因子,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化疗等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杨培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9):4459-4460
将4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配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比较两组体征、症状及辅助检查恢复正常的时间;并在1年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的情况。观察组患儿体征、症状及辅助检查恢复正常的时间小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对照组有7例患儿病情复发,观察组仅3例出现了复发,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扰素配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中白介素35(IL-35)、miR-15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VMC患者,另选取本院同期116例行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35、miR-155、SA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IL-35、miR-155、SAA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表达情况;分析IL-35、miR-155、SAA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相关性以及三者对VMC的预测价值。结果 VMC组miR-155、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35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miR-155、SAA、CK-MB、c TnI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IL-35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SAA与CK-MB、cTnI均为正相关,IL-35与CK-MB、c TnI为负相关(P<0.05)。IL-35+miR-155+SAA联合检测对VMC预测敏感度和特异...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的炎症。病毒性心肌炎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其危害性也较大,则引起家长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将72例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B组)2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组)2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组)22例,另外选择2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组),观察各组IL-6、IL-10、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的改变,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C、D三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D三组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B、C、D各组间IL-6及IL-1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IL-6与Um 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3(P0.05);IL-10与IL-6、Um ALB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821(P0.05)。IL-6、IL-l0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DN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LDH与α-HBDH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LDH与-αHBDH(α-羟丁酸脱氢酶)检测,评价其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以酶速率法检测了18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A ST、CK、LDH与-αHBDH浓度,并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了TNT、M YO和CK-M B的水平,以96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结果A ST、CK、TNT、M YO和CK-M B的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DH的水平(298±101)U/L和-αHBDH的水平(278±74)U/L与对照组LDH的水平(76±23)U/L和-αHBDH的水平(68±29)U/L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血清LDH与-αHBDH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SV、C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KMB、HBDH以及c Tn 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营养心肌,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机制,而且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材料已证明细胞因子与肝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肿瘤血管的新生、转移等均有一定影响。本文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联合分析法检测急、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IL-1,IL-6,IL-8及TNF四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致病因素(主要为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炎性病变,特征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及变性,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其中部分患儿起病隐匿,进展迅猛,危及生命,有的长年不愈,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扩张微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抗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甘草酸二铵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静  朱建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11-131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上常对症治疗,并辅以一些营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甘草酸二铵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我们采用该药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