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王宁  李文婷  刘腾  范学工  黄燕 《疑难病杂志》2013,(12):939-940,943,F0003
目的探讨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PDH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22/22),肝、脾肿大(45.5%,10/22),淋巴结肿大(68.2%,15/22),消化道症状(45.5%,10/22),呼吸系统症状(45.5%,10/22)。实验室检查示血、尿常规异常,血生化检查示白蛋白降低16例(76.2%)。人院误诊9例,诊断不明2例。9例经骨髓涂片检查确诊,13例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22例患者中,19例患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13例治愈,6例好转。放弃治疗2例,要求出院1例。结论PDH临床表现复杂,通过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7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检查在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例PD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PDH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仔细检查骨髓涂片,7例患者均得以确诊.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均有效.结论:骨髓涂片检查简便易行,在PDH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的临床特征及骨髓涂片检查形态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6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特征及诊疗情况。结果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骨髓涂片Wright染色及糖原染色下均有典型的形态特征。4例经骨髓涂片确诊,2例经培养确诊。确诊后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4例治愈,1例未治,1例死亡。结论通过骨髓涂片病原学检查是本病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B等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4~1996年经临床、外周血象,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32例患者资料,进行了研究观察.外周血和骨髓涂片根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标准,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半薄切片.结果:组织病理形态分类对以涂片为基础的FAB分型是很好的补充.两者相结合是诊断MDS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在明确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资料齐全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50例,每例胸水分别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和常规细胞学涂片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恶性胸腔积液中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确诊41例,其灵敏度为82%,采用常规细胞涂片法确诊29例,其灵敏度为58%。结论:胸水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法,提高了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细胞学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制成的 2 3例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组织切片。结果 :骨髓液涂片漏诊 5例 ,其中 3例骨髓活检病理诊断为结节型、 2例并发骨髓纤维化 ,漏诊率为 2 1 .74%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结论 :依据骨髓液涂片内瘤性浆细胞数的多少诊断多发性髓瘤易漏诊 ,只有将骨髓液涂片与骨髓活组织病理检查相结合 ,才能明显提高确诊率 ,漏诊患者病理分型为结节型和并发骨髓纤维化者  相似文献   

7.
李志强  陶英 《上海医学》1996,19(7):376-379
本文报告应用维甲酸等药物联合诱导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的骨髓组织病理与涂片的观察结果。治疗后,在骨髓组织病理检查中发现所有患者的病态造血功能可有不同程度改善。从而认为对骨髓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的评价骨髓组织病理比涂片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骨髓检查方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诊断的应用价值仍有争论,争论焦点是骨髓组织切片在再障诊断上是否有肯定价值。为此我院在1992年作了有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观察对象:1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贫血病人全部是住院病人。再障诊断标准按1987年第四属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再障病理诊断标准按浦权诊断标准。10例病人确诊再障后,经治疗贫血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二、取材及制片方法和活检方法:根据Beckst-ead取材及制片方法和jamshidi的活检方法。三、10例骨髓涂片和组织切片对比:骨髓涂片;7例是继发性贫血骨髓象或大致正常骨髓象,3例是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骨髓组织切片结果:10例骨髓组织切片示造血细胞中的红系、粒系细胞及巨核细  相似文献   

9.
彭贤贵  陈幸华  孔佩艳  刘红  张曦  高蕾  刘思恒  王平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7,36(17):1718-1719,1727
目的 研究骨髓切片组织病理检查对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骨髓活组织病理学、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结果 300例血液病患者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与骨髓活检结果完全吻合者215例(占71.67%),骨髓形态学不能肯定诊断而经骨髓活检结果确诊的病例30例(占10%),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与骨髓活检结果不相吻合的有55例(占18.33%).结论 骨髓活检病理诊断是对骨髓形态学检查的补充和修正,二者合用能提高血液病诊断的正确率.在MDS、AA、MF的诊断上,骨髓活检病理检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转移性肿瘤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否合并骨髓纤维化的诊断也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肠结核16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结核科收治的16例肠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5例组织病理提示有干酪样坏死,2例组织涂片找到抗酸杆菌,1例粪渣涂片找到抗酸杆菌,1例腹腔积液涂片找到抗酸杆菌,1例组织培养结果阳性。其余6例患者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肠结核目前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而由于肠结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常有误诊。肠结核诊断需要行结肠镜检查,并在溃疡边缘做多点活检后常规做组织学检查、涂片及培养,然后再行确诊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活体组织检查(bone marrow biopsy,BMB)在骨髓液涂片增生不良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5例骨髓检查患者的骨髓活检及涂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5例骨髓检查患者中骨髓涂片增生不良占10.33%(47/455),骨髓活检和涂片联检时表现增生不良的占6.57%(30/455);单一涂片法与骨髓活检和涂片联检法对骨髓增生不良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1,P<0.05)。结论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时进行联检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时避免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价值,以利于有效诊治。方法:对25例MDS患者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薄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骨髓涂片采用瑞氏染色。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学表现。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增生程度相符者12例(48%),骨髓活检增生程度高于骨髓涂片者11(44%)例,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者2例(8%),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相结合有助于MDS的诊断与分型。结论:骨髓活检对M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可作为MDS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孙嘉峰  黄艳  杨佳  高芳  杨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11):912-914,942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诊断中的意义,以利于正确分型,指导治疗。方法观察64例MDS患者骨髓涂片及活检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例MDS患者中,骨髓涂片三系病态造血分别为:粒系57例(89.1%),红系40例(62.5%),巨核系23例(35.9%)。涂片中原始细胞比例:<5%者29例,5%-9%者18例,10%-19%者17例。活检切片中检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immature precursor,ALIP)55例(85.9%);巨核系病态造血39例(60.9%);Gomori网状纤维染色呈现阳性者23例(35.9%),伴骨髓纤维化13例(20.3%);铁染色呈现阳性者39例(60.9%)。结论骨髓涂片从细胞形态及细微结构观察病态改变。而活检既可以全面观察并显示骨髓内造血细胞之间,造血细胞与骨小梁及间质细胞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可以反映是否存在骨髓纤维化及其他改变,如铁代谢异常等。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在MDS诊断、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结合,相互补充,可以全面反映MDS患者骨髓形态学改变,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萍  杨进波 《西部医学》2009,21(11):1978-1979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89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结果诊断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多见,占60.90%(176/289);其次为白血病、增生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在疾病诊断方面,骨髓活检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活检能更全面地衡量造血细胞增生程度;骨髓活检与涂片同步观察能有效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骨髓抽吸、染色对58例MDS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切片检查。结果骨髓活检中的细胞增生程度显著高于骨髓涂片的核细胞增生程度,骨髓涂片中原始细胞的发现比例显著优于骨髓活检,P<0.05;粒系病态造血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的发现比例分别为(46.6%与67.2%),红系病态造血发现比例分别为(79.3%与53.4%),巨核系病态造血发现比例分别为(39.7%与69.0%),两两比较,均P<0.05;58例MDS患者骨髓活检的结果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39例,占比67.2%,单圆核病态造血28例,占比48.3%,多圆核病态造血32例,占比55.2%,网状纤维染色阳性患者26例,占比44.8%,骨髓呈现纤维化15例,占比25.9%,铁染色呈现阳性患者34例,占比58.6%。结论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诊断MDS中各有优缺点,通过两者的联合诊断可有效发现巨核系列的病态造血,对于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骨髓活检慢性再障16例和MDS9例,根据骨髓组织的造血细胞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其它组织变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这两种疾病;骨髓活检诊断慢性再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结核病的病理及临床特征,阐明骨髓结核病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的30例骨髓抗酸染色阳性患者的骨髓病理、临床特征。结果骨髓结核病以中青年患者为主,男女比例1.5∶1。发热为主要症状,累及多个系统,多伴有血细胞减少,多合并肺结核。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低。骨髓活检病理以肉芽肿性炎为主,伴或不伴干酪样坏死。及时抗结核治疗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骨髓结核病常伴有多系统结核,骨髓结核病患者病情较重,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及时、规律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MRI进行骨髓浸润分析与骨髓活检的对比研究.方法 对已经诊断为侵袭性淋巴瘤的患者进行骨髓活检和MRI评估,两名放射科医生及一名病理科医生独立分析检查结果,当骨髓活检呈阳性或MRI检查出现阳性表现时认为骨髓受浸润.结果 临床确诊淋巴瘤患者48例,其中39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和病理学检查,MRI检查显示其中11例患者骨髓受浸润:其中3例患者髂棘病理活检呈阳性,为大B细胞淋巴瘤浸润;另8例患者髂棘骨髓活检为阴性,但此8例患者MRI检查均发现髂棘以外的病变,其中1例骨髓活检显示为小细胞型淋巴瘤.对所有病例进行针对淋巴瘤治疗后,病理活检和MRI检查均显示病变有好转.结论 无创性MRI形态学检查对评价侵袭性淋巴瘤比骨髓活检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