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尺腕关节游离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6例(7侧)尺腕关节游离体患者,其中累及左腕5侧,右腕2侧.主要症状为慢性腕尺侧疼痛,伴腕尺偏、背伸及旋转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显示尺骨茎突远端桡掌侧有一个或数个圆形或卵圆形游离体,伴局部滑膜组织增生.均采用腕关节切开、游离体及病变滑膜切除术治疗.1例合并尺腕撞击综合征患者,同时行尺骨短缩术.术后固定腕关节旋后、尺偏位4周.病理结果显示滑膜组织软骨化生.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腕关节尺侧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按照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6侧,良1侧.结论 尺腕关节游离体的形成是滑膜组织软骨化生,化生的软骨进一步增殖、骨化和钙化的结果.其腕尺侧疼痛症状是由于游离体卡在尺骨茎突和三角骨之间,造成机械性撞击及病变滑膜侵犯周围组织导致.采用关节切开游离体及病变滑膜切除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祖彬  曾炳芳 《中国骨伤》2006,19(11):666-667
目的从解剖完整的腕关节入手,阐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各组成部分的解剖特点,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对于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的重要性。方法对8个新鲜解冻的腕关节和6个经甲醛浸泡的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同时对影响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因素作了初步的评估。前臂中旋位,垂直于尺骨予20N拉力下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然后先后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结果发现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结论TFCC由三角纤维软骨盘、掌背侧桡尺韧带、尺骨月骨韧带、尺骨三角骨韧带、尺侧腕伸肌下腱鞘、半月板同源物、尺侧囊组成。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掌背侧桡尺韧带损伤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改良Sauv啨 Kapandji(SK)法治疗下尺桡关节紊乱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用改良SK法治疗下尺桡关节紊乱 7例 8腕 ,随访 6个月~ 3年 ,观察腕部疼痛与前臂旋转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 ,拍片检查下尺桡关节融合及假关节内骨痂的生长情况。结果 :8腕前臂旋转功能及疼痛均明显改善。旋前及旋后均在 80°以上者 4腕 ,70°~ 79°者 3腕 ,60°~ 69°者 1腕。下尺桡关节融合者 4腕 ,假关节有骨痂生长者 4腕。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改良SK法可有效地解除腕部疼痛 ,改善前臂的旋转功能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李俊明  黄红山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3,17(3):154-154,T001
尺骨茎突骨折伴下尺桡关节完全脱位的病例在腕关节损伤中并不多见,作者于2002年7月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农民,于2002年7月1日被重物砸伤右前臂,造成远端疼痛、畸形,3小时后来院。查体:右前臂远端宽度变窄,掌侧隆起,尺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可触及脱位之尺骨小头,按压无异常活动,无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症状。X线:右尺骨茎突骨折,尺骨小头向桡掌侧完全脱位。即行手法整复,极度屈曲腕关节,并向尺背侧按压脱位之尺骨小头,使尺骨小头滑过松驰的尺侧腕屈肌腱,解除交锁,而后背伸腕关节,向背侧推挤尺骨小头,使其与尺骨茎…  相似文献   

5.
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种.早期采用药物治疗.但对处在中期和慢性期的患者,因滑膜增生和软骨破坏,采用非手术治疗不能改善症状和畸形.其病变不仅累及桡腕关节,还累及腕尺关节、桡尺远侧关节、腕骨间关节和腕掌关节;炎症还波及到周围腱鞘内滑膜,尤其是桡、尺侧腕伸肌腱及拇长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  相似文献   

6.
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韧带再造的新方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3例患者,取尺侧腕伸肌腱的桡侧半腱条,自尺骨背侧骨孔突出,由桡骨掌侧骨孔穿入,再从桡骨骨侧骨孔穿出后拉紧,固定于尺骨上。结果 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前的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半脱位已矫正,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结论 用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玩关节炎改变的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4年12月,对10例创伤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关节掌屈、背伸角度之和)平均为73°(健侧为127°),尺桡偏平均为37°(健侧为67°);握力为24 kg(健侧为48 kg);疼痛值为30(术前为75);腕关节功能评分为82分(术前为56分)。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1例桡头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腕关节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目的观察支配腕关节神经的来源、直径、数目及其行径;为去神经支配治疗腕关节疼痛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具20侧福马林固定的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骨间后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尺神经腕背支支配腕关节背侧的腕关节支;骨间前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尺神经深支及其主干支配腕关节掌侧的关节支。结果骨间后神经是支配腕关节背侧神经的主要来源;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尺神经腕背支也发支支配腕关节背侧。骨间前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尺神经深支发支参与支配腕关节的掌侧。结论用去神经支配的方法治疗腕关节顽固性疼痛主要适用于腕背侧的疼痛。  相似文献   

9.
腕关节是连接手与前臂的唯一关节,面积虽小却由5块掌骨、8块腕骨及远端尺桡骨等15块骨组成,包括远端尺桡关节、腕尺关节、腕桡关节、腕中关节、腕骨间关节及腕掌关节等多个关节。由于手的功能至关重要,而支配手的重要神经血管均经过腕关节,选择手术入路的一般原则在腕关节处得以充分体现:1充分暴露;2可适当延长切口;3保护神经、血管及肌腱、韧带等重要组织;4减少附属结构的损伤;5尽可能使伤口一期愈合;6切口美观[1]。  相似文献   

10.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应用解剖 腕骨的结构复杂,八块腕骨分为近、远两排,从桡侧向尺侧远排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远端与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其近端与近排腕骨形成腕骨间关节。近排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前三块腕骨与桡骨远端形成桡腕关节。桡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桡骨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的下面构成关节窝,舟、月、三角骨构成关节头,关节囊松弛,关节腔较宽,其外有韧带增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