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使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和健康人45例血清中的血脂和载脂蛋白进行检测,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G)、载脂蛋白B(APOLB)增高(p<0.05),而尤以APOLB增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和载脂蛋白,及时使用降血脂药物,降低TC、LDL、apolB等致病因子在血中的含量,以便及早防治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指数、血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肾功5项.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结果 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02),尿β2、α2微球蛋白、ALb排泄增加(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这种尿酸变化可能与肾小管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尿酸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均检测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及总胆固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尿酸及三酰甘油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与三酰甘油正相关(r=0.759,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三酰甘油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时血尿酸水平升高。血尿酸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等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载脂蛋白、血糖等多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及88例健康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脂、血糖、载脂蛋A-I(Apo AI)、载脂蛋白B100(Apo B100)等项目.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68.7%,对照组为20.8%(P<0.01).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颈动脉有斑块的病例其高血压发生率、血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较无斑块的病例显著增高.脑梗死组HDL-C明显降低,ApoAI也明显降低,且与HDL-C的降低水平具有一致性;而Apo B100显著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或小斑块脱落,可以成为大片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病史、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的指标增高有关;HDL-C明显降低、Apo AI降低;血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Apo B100升高是估价脑梗死危险因子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浆Visfatin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2DM患者和正常人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并在伴或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T2DM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结果T2DM组的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伴颈动脉粥样硬化T2DM组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明显高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T2DM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浆visfatin水平升高主要受代谢综合征构成成份累积的影响而Logistic回归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会受到代谢综合征的构成成分、C反应蛋白和visfatin的影响并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C)密切相关。结论visfatin可能与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
长期的糖尿病病程可引起血管、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维生素D是经典的钙磷调节剂,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缓解炎性反应、减少动脉内皮损伤等.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临床及动物模型试验表明,维生素D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目前已发表文献对此仍存有分歧,本文就此相关机制及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行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均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并测定血脂。分甲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和乙组(非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甲组60例,乙组70例。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甲组60例中58例(96.7%)发生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乙组70例中50例(71.4%)发生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生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无显著性差异(P〉0.01),但发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甲组和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中83.3%的患者LDL升高,乙组中67.1%的患者LDL升高;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当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很高,甲组LDL升高患者当中92.0%不同程度地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乙组LDL升高患者当中85.1%不同程度地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能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严格监测及控制血糖同时定期检查血脂及颈动脉血管超声,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及时给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刘桂新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6):628-628
我科1998-2003年对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及血脂检查,并分析了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16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00例,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记录两组颈动脉内径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好发部位依次为颈总动脉分叉处、主干、颈内动脉起始部;左右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TC、T G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脑梗死组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颈动脉粥样斑块组(A组)和粥样斑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血糖、血脂、体质量、吸烟、使用调脂抗凝药物、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等临床情况.结果 B组病程长,PPG、HbA1C、TC、LDL-C、尿酸、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吸烟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脂药和抗血小板凝聚药使用情况不及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患者病程、PPG、HbA1C、TC、LDL-C进入回归方程,与IMT成正相关,余变量与颈动脉硬化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综合控制血脂、血压、血糖,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有助于防治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符合入组条件的T2DM患者147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组(40例)和非CAS组(107例)。分析T2DM患者C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AS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脉压、血肌酐、SUA、Hcy均高于非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 304)、SUA(OR=41. 313)、Hcy(OR=5. 134)为CAS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T2DM患者的年龄、SUA及Hcy与CAS的发生呈明显相关性,对预测T2DM患者CA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患24小时动态脉压及其他动态血压参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分3组,高血压病组(EH);高血压病并2型糖尿病组(EH+DM);正常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行动态血压监测,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IMT≥1.3mm判断为颈动脉硬化。结果:EH组及EH+DM组收缩压及脉压均显高于对照组;EH+DM组24小时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和IMT均明显高于EH组(P<0.05);男性IMT大于女性(P=0.02);脉压、收缩压与IMT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夜间脉压和年龄与IMT有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患,收缩压、脉压和年龄与IMT密切相关,但仅夜间脉压和年龄与IMT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医学综述》2019,(13)
目的综合评价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和Pub 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9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血尿酸与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标准可分为两组,CIMT≥1. 0 mm组包括2 499名研究对象; CIMT≥0. 9 mm组包括1 469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均显示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T2DM患者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IMT≥1. 0 mm组WMD=58. 33,95%CI 49. 20~67. 47,P <0. 000 01; CIMT≥0. 9 mm组WMD=73. 87,95%CI57. 89~89. 86,P <0. 000 01],漏斗图和Begg's秩检验(CIMT≥1. 0 mm组P=0. 251; CIMT≥0. 9 mm组P=0. 917)显示未发现显著发表偏倚,可靠性较强。结论高血尿酸与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十分密切,说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者100例、DM+CAS(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舳例及体检健康者90例,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中Hcy,叶酸(FA)、维生素B12(维生素12)浓度,同时测定血脂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DM+CAS组He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M组(P〈0.01),而DM+CAS组FA、维生素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DM组(P〈0.05或P〈0.01)。DM+CAS组和DM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1)。DM+CAS组的Hcy与血糖呈正相关,与FA、维生素12呈负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是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能在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行颈部血管彩超,IMT<1.0 mm为对照组,IMT≥1.0 mm为实验组.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技术检测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变化组,分析各组生化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发生骨量变化的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HOMA、TC、TG、LDL-C、UA、MAU、硬化斑块是骨量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病变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的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81例的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及血尿酸及颈动脉超声结果等数据。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CAS)51例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CAS)30例。结果:CAS组的年龄、血肌酐、血尿酸比NCAS组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UA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尿酸或高年龄水平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对颈动脉检查结果将西安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及门诊共6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AS组(32例)和无AS组(28例),选取30例无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受检者的空腹血清Vaspin水平,同时检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血清Vaspin与T2DM合并AS的关系.结果 无AS组患者的空腹血清Vaspin平均水平为(0.66±0.21)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47±0.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S组血清Vaspin平均水平为(0.51±0.24)ng/mL,明显低于无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Vasp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SBP)、血清Vaspin浓度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浓度对于早期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观察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8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75例健康对照组的apoB基因EcoRI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ELP)进行研究。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指数(plaque index,PI)。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均以E E 基因型为主,E E-杂合子少见,E-E-基因型最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组E-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107和0.06(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含E-基因型者,血清TC、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 TG)有增加趋势,但各指标与E E 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样,含E-基因型者IMT、CA-PI较健康对照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推测EcoR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的IMT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明显高于颈总动脉的IMT,P〈0.05。结论彩超可以准确诊断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为临床及时治疗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