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指皮肤缺损是骨科常见损伤,缺损后肌腱、骨质外露,如治疗不当,后期会出现贴骨斑痕、肌腱严重粘连等问题。目前,穿支游离皮瓣的临床护理方法主要以术后观察皮瓣血液循环为主,往往对患者心理因素、疼痛、体位等对皮瓣存活的影响重视不足。2010年2月~2013年10月,我病区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23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在穿支游离皮瓣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围手术期实施细化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上复杂性创伤所致的手或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常见,伴有血管、神经、肌腱、骨等深部组织外露的病例较多,应用带蒂的腹部或交腿皮瓣修复病程长,需二次断蒂及整形手术,床位周转率低,术后护理困难,供区创伤大,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2010年5月—2012年7月我们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或足部组织缺损1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1例,术中吻合皮瓣内携带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至受区皮神经Ⅰ期重建患肢感觉,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6~72岁。创面部位:虎口5例,手掌2例,手背14例;创面面积3cm×5cm~9cm×7cm;5例为外伤污染创面急诊手术修复,13例为创面均伴感染、伴肌腱或骨外露Ⅱ期修复,3例为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余2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19例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感觉恢复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1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89.47%。结论吻合前臂后侧皮神经的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手术简便、血运可靠,可同时获得创面修复和感觉重建的双重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进行手指部创面修复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以逆行第2—4掌背动脉蒂的组织瓣行创面修复12例;其中第2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术进行示、中指创面修复3例;第3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进行中、环指创面修复4例;第4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进行环、小指创面修复5例。结果本组逆行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受区全部愈合,手指功能改善满意。本组均达到一期消灭创面、控制感染、改善局部功能的目的。结论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是临床上修复手指创面较实用、疗效可靠的轴型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5.
手作为人类重要的劳动器官,在日常工作中极易受到损伤。手腕部损伤会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目前,临床多采用腹部带蒂皮瓣、局部转移皮瓣及游离皮瓣移植方式修复手腕部创面[1]。2009年12月—2014年3月,我们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11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40岁。其中冲床轧伤4例,碾压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供瓣区愈合质量,是否有远期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并评级。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2例,其中,2例出现慢性感染愈合延迟;术后部分皮瓣坏死1例。随访期间,13例患者在糖尿病足严重并发症发生前达到了完全负重、可接受的足部外形和步态,供区愈合良好,未见骨筋膜隔室综合征发生。随访3~12个月,供区可见线性瘢痕,位置隐蔽,感觉及运动功能与对侧无明显差异,未见肌疝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级为优8例、良4例、可1例。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为肢体需求较高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维持足部的负重及行走功能,是一种较为可行且有效的创面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掌背动脉远端皮支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手指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以掌背动脉远端皮支为蒂皮瓣修复手指中远端软组织缺损.方法 第2、3、4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和皮神经显微缝合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伴指骨、肌腱外露共9例.其中,拇指2例,食指3例,中指3例,小指1例.创面面积:6.0cm×2.0cm~2.5cm×1.5cm.皮瓣大小:8.5 cm×3.5cm~3.0cm×2.5cm,蒂长2.5 cm~4.0cm.结果 皮瓣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两点分辨觉7~9mm,指关节活动满意,供瓣区无伸肌腱黏连.结论 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和皮神经显微缝合是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恢复感觉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收治手指皮肤缺损19例(19指),采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1例皮瓣周围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余18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手指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对18例手指皮肤缺损合并血运障碍患者,缺损面积为1cm ×2cm~1.5cm ×2.5cm,采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指动脉。6例合并指固有神经缺损移植正中神经掌皮支桥接,腕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质地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皮瓣整形。结论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合并指动脉断裂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笔者以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拇指皮损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修复,B组采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指腹质地感觉、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和两点辨别觉水平等。结果 B组指腹质地感觉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点辨别觉指标值显著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瓣应用于拇指皮损修复术中创伤小,操作简便,可有效改善指腹质地感觉,提高术后美观性,临床效果优于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手及腕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应用桡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手及腕部创伤26例, 根据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 6例以桡骨茎突上6 cm为轴点(位于肱桡肌腱外侧), 8例以桡骨茎突上2 cm为轴点和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为轴心线, 12例以鼻烟窝中点为轴点, 桡骨茎突至桡骨小头的连线为轴心线, 分别设计面积最大10 cm×8 cm, 最小4 cm×3 cm的皮瓣。结果 3例皮瓣远端浅表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其余23例完全成活, 随访6个月, 手及腕部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 桡动脉穿支逆行皮瓣血供可靠, 操作简单, 不损伤主要血管, 术后手及腕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 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腹部双叶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手指脱套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带蒂的皮下脂肪层腹部皮瓣修复;观察组23例,采用腹部双叶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断蒂14d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后6、9个月,观察组感觉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后6个月,观察组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运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后9个月,观察组手指功能及外观恢复状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双叶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血运状况更好,术后手指运动功能恢复可观,避免了二次分指手术,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4.
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指背或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8月,收治17例22指中末节外伤软组织缺损,应用沿手指近、中节背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行走方向,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修复缺损。切取皮瓣时蒂部带一矩形皮瓣,以减轻转位后皮瓣蒂部的张力。皮瓣顺行转移时不需缝合神经,逆行转移时与受区神经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不超过手指侧中线,切取面在腱周浅层,皮瓣转移轴线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结果本组17例22指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采用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4月,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41例45指,其中男性32例,女性9例;年龄17~57岁,平均37岁。41例患者45指均有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8cm×1.5cm~3.0cm×2.5cm。皮瓣切取范围2.0cm×1.8cm~3.2cm×2.8cm。皮瓣旋转点于远指间关节以近,逆行旋转覆盖指端缺损区。结果 45指皮瓣均成活。39指随访5~20个月,平均12.5个月,皮瓣颜色、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外形佳,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mm,皮瓣供区外观满意,手指运动功能满意。结论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不伤及指间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皮瓣蒂携带皮条,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疗效满意,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交腿修复胫前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对11例胫前及足部外伤感染后软组织缺损坏死、骨外露彻底清创后,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交腿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6.0cm×5.0cm~16.0cm×8.0cm;足部软组织缺损4.0cm×3.0cm~14.0cm×6.8cm,皮瓣切取范围为5.6cmX4.5cm~18.0cm×10.0cm,蒂最长达18cm。结果术后10例皮瓣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随访3个月~3年,质地良好,外观较满意。足背皮瓣中1例边缘坏死,1例老年患者出现下肢交腿压疮,浅部针眼感染2例。膝、踝关节功能受影响小,皮瓣感觉仅有少部分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交腿是修复胫前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老年患者固定时间长容易引起关节僵硬,宜慎用,交腿后注意固定及防止压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进行手指部创面修复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1年3月~2006年3月以逆行第2~4掌背动脉蒂的组织瓣行创面修复12例;其中第2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术进行示、中指创面修复3例;第3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进行中、环指创面修复4例;第4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进行环、小指创面修复5例.结果 本组逆行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受区全部愈合,手指功能改善满意.本组均达到一期消灭创面、控制感染、改善局部功能的目的.结论 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是临床上修复手指创面较实用、疗效可靠的轴型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