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探讨合理用药的对策。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88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别和药物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对策。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后临床可见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18种不良反应,其中抗高血压类药物使用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7.77%(71/188),显著高于其他药物使用后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后所致的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会严重降低用药安全性,并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141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141例ADR报告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8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46.1%,其次为中药制剂29例,占20.6%;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3.7%;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占75.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占52.5%,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8年至2019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年龄、性别、体重、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的相关性。结果 在1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共989例(88.30%),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损害较严重;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比例与性别、体重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患者年龄较大;给药途径以口服(624例,占55.71%)和静脉滴注(374例,占33.39%)为主,口服引起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比例较高;报告数最多的药品种类是抗感染药物(298例,占26.61%),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占比最高的是内分泌系统用药(共143例,严重132例,占92.31%);涉及的器官/系统报告数排前三名分别是代谢及营养疾病(249例,占22.23%)、肝胆疾病(178例,占15.89%)和血管,出血及凝血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我院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菌药物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最多(50例,占52.08%);静脉滴注给药发生引起的最多(88例,占91.67%)。60岁以上老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3例(占44.79%),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4例(占4.1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7例,占80.21%),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15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类型、给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为1.21∶1;诱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主要为抗菌药物和心脑血管用药,其中抗菌药物占35.03%,心脑血管用药占37.58%;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91.08%。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做好药物不良反应宣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13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DR报告,对患者情况及其所使用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男性居多,构成比为65.48%;随着年龄的增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50岁以上ADR发生率为48.92%;静脉用药ADR占比为73.38%;保肝类药物和抗病毒类药物占比为71.23%,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涉及皮肤、消化、心脑血管、免疫、血液、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等。结论由于药物方面和患者自身的特点等因素,病毒性肝炎药物不良反应几率相对较高,应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蛟河市白林医院临床科室2008年至2009年上报的3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为临床医师和药师及时判断与减少ADR的发生提供数据资料的参考。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ADR报告中涉及的患者年龄、药品种类、联合用药、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品主要集中于抗菌药物,占总数的56.76%(21/37),其中抗菌药物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抗菌药物总数的71.43%(15/21),37例ADR中32.43%为联合用药,外用药品引起的ADR占总数的24.32%(9/37),其他药品引起的ADR占总数的18.9%。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ADR的认知,规范用药操作过程,合理联合用药,减少药品对患者可能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与药品品种关系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的不良反应与药品品种间聚类关系,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两阶段聚类算法对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与药品品种间的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由聚类结果可知,在使用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时,出现的严重和新的严重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横纹肌溶解,导致这些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受体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降低胆固醇类药物。结论在选择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时,受体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降低胆固醇类药物应慎用、少用,尽量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7月份收集到的14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的种类、临床具体表现给药途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ADR报告涉及14类药物,其中最容易引起ADR为抗感染药物,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静脉滴注所引发的ADR占82%,给药时间在60min内引发的ADR占56.7%。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428-142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8年1~12月上报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ADR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0岁患者(72例占42.86%)ADR发生率较高;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103例占54.5%)远大于其他药物种类;静脉注射(119例,占62.96%)为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83例,占49.40%),临床表现多见红斑疹、荨麻疹、皮肤瘙痒、静脉炎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陈孝虹 《中国药业》2012,21(5):38-39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至少2011年8月上报的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剐、给药途径、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l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4种,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占72.27%),抗感染药物引发的比例最高(占44.09%),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36%).结论 临床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李俊芳 《北方药学》2013,(1):105-106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因素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上报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6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药物种类分析中,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占46.98%,中药合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占16.26%,静脉途径用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为主要用药途径占80.72%;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附件占48.19%,消化系统损害占15.67%。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及早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梁华  成志  陈岚  李根 《中国药业》2011,20(17):52-53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73.21%,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8.95%;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占54.01%。结论临床用药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慎用中药制剂,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田军 《安徽医药》2018,22(11):2250-2253
目的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7例(阳性组)与同期应用相关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9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自身因素与合并用药、配伍禁忌、溶媒不当及输注过快等药物相关因素,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品种、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基础疾病、配伍禁忌、溶媒不当、高龄、药物过敏史与女性性别(OR值分别为4.649、4.232、3.028、2.879、2.799、2.256,P<0.05);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是集中于用药过程中(41.12%)及用药结束后30 min内(34.58%),涉及药品品种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为主(91.67%),累及多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所占比例最高(36.04%),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一般不良反应(81.08%)。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并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合理的配伍药品,尤其应在用药早期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某院2019—2020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报来源、反应类型及特点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该院2019—2020年收集并上报的931例ADR报告,分别从严重程度、上报来源、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1例ADR报告中,医师上报最多(64.34%);一般ADR占比最高(65.2%);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76.2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33.73%)、抗肿瘤药物(28.36%)、心脑血管系统用药(13%);ADR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35.02%)、皮肤及附件(30.72%)。结论 临床用药时,选用安全的给药途径,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系统、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使用上,重点加强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患者,女性发生几率明显高于男性,大于65岁的患者83例,占23.85%;静脉给药83例,占77.87%,居首位;共涉及7类药物共4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居前两位,分别为52.17%和17.39%。148例ADR患者,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其附件,占37.93%。结论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调整给药途径,减少静脉用药,对高龄人群谨慎选择药物,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我院2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上报的2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分析统计。结果我院221例ADR中男105例,女116例,女性多于男性;60岁及60岁以上的102例;静脉滴注给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有164例,占74.2%;共涉及18大类113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有99例占44.80%;累及的系统/器官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93例占42.08%。结论应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426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上报的426例ADR报告,对ADR病例的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种类、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53.40%;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占85.6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8例)最为常见;在中药制剂中,舒血宁注射液的ADR发生率最高,占43.42%;他汀类药物的ADR发生率在口服制剂申居首位,占28.33%.结论:应重视在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合理选择溶媒,避免盲目联合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到的16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的药物品种共46个,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8种80例,占49.38%),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排第2位(4种41例,占25.3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153例,占94.44%);主要药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71.60%;属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有121例,新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有4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有1例;报告人以护士最多(93.83%),药剂师最少(仅0.62%)。结论应关注和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药物,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德  田静 《中国药业》2011,20(1):45-4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汇总100例ADR,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60岁以上患者33例;涉及药物45种;单一用药38例,联合用药6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7.28%;皮肤及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