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男,18岁。1982年7月22日诊。患腹痛,大便脓血一年多,某医院诊为“慢性增生性结肠炎”。近日来日泻10余次,呈脓血便,伴见腹痛拒按,里急后重,面色晦暗,形体赢弱,语声低微,呼吸短促,气不接续,口不渴,喜热饮,恶寒怕冷,食欲尚可,脉滑而数。查大便见:脓细胞(?)。红细脾(?)。辨证为湿热瘀滞,肠道壅结。治宜活血化瘀,通腑散结。处方:丹皮、桃仁各9克,冬瓜仁30克,大黄、芒硝(冲入)各6克,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服3剂后,大使已减为日泻5~6次,仍有脓血,腹痛下坠已减。原方加枳实、  相似文献   

2.
笔者遇有高热烦躁,舌苔黄,脉洪大滑数者每喜用紫雪散退热,收效颇佳,此举一二。1 外感高热男,49岁,因发热2d于1999年4月26日初诊。患者于昨日发热头痛,经治疗热势不减来诊。证见高热烦躁,头痛谵妄,咽喉红疼痛,咳嗽吐黄粘痰,鼻塞流浊涕,肌肤灼热无汗,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体温39.9℃,心率112次/min,WBC5×109/L,中性粒细胞0.6。辨证:风热感冒,邪入气分,肺气失宣。治则:解毒宣肺,清气泄热。急予紫雪散1g,日服2次;并服汤剂:金银花15g,连翘12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野菊花12g,黄芩12g,黄连9g,生石膏15g,炒杏仁10g,鱼腥草20g,甘草3g。…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年自拟清解汤治疗外感高热,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基本方为荆芥10g,防风10g,金银花15g,连翘15g,生石膏100g,知母15g,赤芍10g,丹皮10g,茵陈蒿15g,甘草6g。水煎服。12岁以下者每日1剂,分4~6次服;13岁以上者每日2剂,日服4次。2适应证高热(T38.5℃以上),伴有外感症状,舌红,脉数。临床多用于西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并感染引起的高热。3典型病例李某,女性,28岁,2001年12月8日初诊。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周身酸痛3d,T38℃~39.5℃,服用解热止痛片、金羚感冒片、罗红霉素等效果不佳。刻诊:周身酸痛,恶寒…  相似文献   

4.
宋×,女,44岁。1991年6月12日诊。素体虚弱,二周前因患中耳炎,自服四环素0.5g,一日三次至今,一日前突感恶心,腹胀,腹泻4~5次,曾服VB_6、SMZco无效。症见腹泻,大便草绿色水样,发热,恶心,舌质红,脉滑数。白细胞12.0×10~9/L,中性0.80,淋巴0.20。大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胃肠炎。取生大黄30克,武火水煎100分钟顿服,日2剂。4剂后,泻止,余症基本消失,唯感口干倦怠;随改  相似文献   

5.
陈××,男,4个月。1986年5月12日诊。患儿4天以来,入夜啼哭不已,哭声响亮,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大便干,舌尖红,指纹红紫,体温正常。余认为此乃心经有热,扰动神明所致。治宜清心泻火,方用导赤散加减:生地、木通、淡竹叶各3克,黄连、生大黄(后下)、蝉蜕各2克,2剂。两天后复诊,患儿夜啼已止,但大便清稀。仍用前方,去黄连、大黄,加麦冬、茯苓各3克,2剂而愈。  相似文献   

6.
王××,男,4岁。1987年8月16日诊。其母代诉:平素大便秘结,每服番泻叶后,大便方通。近二旬来,咳嗽不已,喉中痰鸣,口渴喜冷饮,纳差,溲黄,大便五日未行,舌苔黄腻,脉滑数。曾用青霉素肌注、止咳片口服治疗,咳嗽依然,又迭进中药清肺化痰剂数剂,  相似文献   

7.
【腹胀】蒋××,男,21天。1987年4月3日诊。患儿出生4日后即见腹胀,逐渐加重,予服中药的消食导滞、行气宽中、清热泄下之剂不效。刻诊:患儿腹胀脐突,敲之如鼓,按则鼓气,时努挣啼哭。伴颜面青黄,纳少,时吐不化乳食,大便稀,色黄,唇舌嫩红,苔白薄,  相似文献   

8.
一、高热惊厥案马×,男,16岁。1976年9月3日诊。12天前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咳嗽,胸痛服中药3剂无效,急送成都某医院住院治疗,六天后因高热、昏迷、抽搐不止,遂出院返青就治。诊见:昏迷不省人事,体若燔炭,目赤面红,鼻如烟煤,唇干,齿龈结瓣,紫如干漆,口出秽气,扬手掷足,病后即未大便,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黑起芒刺,脉洪数。证属气  相似文献   

9.
防风善治高热惊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飞侠 《中医杂志》2003,44(7):491-491
防风辛温发散,气味俱升,功善疗风。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自拟防风退热汤治疗高热惊搐28例。处方:防风9g,大黄6g,栀子9g,黄芩6g,连翘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大便泄下停服。曾治28例,其中15例服1剂6小时内热退搐止,10例服1剂12小时内热退搐止,3例无效。如治患者黄某某,女,4岁。食滞内阻,风寒外袭,发热3日,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干口苦,咽喉不利,  相似文献   

10.
阿××,男,34岁。1990年6月5日诊。视物模糊,视一为二月余。患者一月前患“感冒”,发热(39℃)、咽痛、咳嗽、吐白痰且量多,自服解热镇痛药2日,大汗出、体温降至正常,余症仍未解。即到某医院就诊,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链霉素0.75g,每日一次肌注治疗7天,咽痛消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发病急、剧烈疼痛,患者难以忍受.中医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并在控制其发作方面有优势.兹就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3例报告如下.1胃火案叶某,女性,43岁,2009年5月28日初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右面部灼热剧痛及麻木,数分钟停止,以后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次数增多,疼痛加重,到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予口服卡马西平及封闭疗法仍反复发作,现求中医诊治.刻诊:发作时右面部灼热剧痛麻木,讲话及咀嚼时疼痛加剧,面红目赤,口臭咽干,喜喝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面痛风,辨证属胃火上攻夹痰瘀.治以清泻胃火、祛痰化瘀、通络止痛,予自拟泻火化瘀通络汤:石膏30g,知母15g,黄连10g,酒大黄10g,延胡索15g,郁金10g,木香10g,大青叶10g,川贝母5g(研末服),栀子10g,竹茹10g,川牛膝10g,蜈蚣2条,全蝎10g,白术1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取汁服2次.7剂后复诊,述疼痛未发作,口臭咽干减轻,二便通畅,失眠.上方加龙骨30g,炒枣仁20g,继服.14剂后三诊,述仍无疼痛发作,诸症明显减轻;上方去石膏、酒大黄、大青叶、栀子、蜈蚣、全蝎,加炒僵蚕15g,小茴香10g.又服21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2.
王某某,男,68岁。2012年4月28日初诊。患者因外感后发热,自服西药后高热虽解,但低热不退,遂来黄老处就诊,就诊时低热,咳嗽无痰,咽疼,头疼头晕,鼻塞声重,舌红苔薄白,脉沉。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厚朴10g,槟榔10g,草果6g,知母10g,赤芍10g,桔梗10g,浙贝10g,橘红10g,僵蚕10g,板蓝根30g,甘草10g,豆豉15g,葛根15g。7剂,水煎服,日1剂。2012年5月8日二诊,低热退,手足心热,咳嗽剧烈,咽疼,痰微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治疗肺癌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男,70岁.1990年8月13日诊.因肺癌引起起发热已月余,西医给予先锋V号,丁胺卡那霉素等药治疗,发热不退.刻诊:高热(T39.2℃),午后更甚,咳嗽,胸痛,口苦咽干,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黄,脉眩细而数.证属邪伏少阳之发热,给予和解少阳之法.用小柴胡汤治之.处方,柴胡10克,黄苓、生晒参、法夏、生甘草各6克,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水煎服,一日一剂,分多次频服,服2剂后,发热逐断减退,口微苦,舌脉同上,药既应平,毋事更章.继服3剂后,发热消失.随方三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4.
戚波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41-541
例 1:患者 ,女 ,10周岁 ,2 0 0 1年 11月 3 0日诊。患秽语 -抽动症 2年 ,长期用西药氟哌啶醇、安坦。症状不能控制 ,抽动不止 ,停课在家。 3天前外感 ,咳嗽不停 ,有痰、喉间嘿嘿有声 ,点头、努嘴、皱眉、耸肩 ,动作不止 ,大便 2日未解 ,小便正常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处方 :制胆星、白茯苓、生地、泽泻、山萸肉、牡丹皮各 10 g,陈皮、枳实、制半夏各 6g,黄连 1g,生苡仁、珍珠母、生龙骨 (先煎 )、生牡蛎 (先煎 )各 3 0 g,厚朴、生甘草各 3 g,钩藤 (后下 ) 9g。 3剂 ,每日 1剂 ,水煎 2次 ,分 2次服。3日后复诊 ,大便已行 ,未再咳 ,喉间…  相似文献   

15.
张××,16岁。1986年1月18日诊。大便时阴道出血五月余。在数家医院检查均未确诊。曾注射止血针,及服中药止血、凉血、化瘀诸品多剂均无效。刻诊:大便2~3日一行,不秘,每次大便时阴道出血,量不多,垫纸一次即净,色正红,中杂紫红色小血  相似文献   

16.
陈梁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4):375-375
1导滞退热法的辨证要点导滞退热法是运用导滞药物为主治疗小儿高热的一种方法。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所致的高热,只要具有“热”与“滞”的病机特点均可应用之。其临床辨证要点为高热、纳差、大便实(不必要大便干结)、舌红、苔腻、食指络脉色紫、脉数而不虚,或兼轻咳、流涕等表证证候;其基本用药为焦山楂、茯苓、麦芽、鸡内金、槟榔、谷芽、陈皮、青皮、厚朴、莲子心、生石膏、地骨皮等;津伤甚者加石斛,便秘加桔梗、冬瓜仁,呕吐者加姜半夏,咽红肿者加牛蒡子,有动风先兆者加蝉蜕等。2病案举例2.1病例张某,男性,2岁,1997年1月16日就诊。患儿5d前…  相似文献   

17.
陆氏消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氏消食散”是我省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陆长清集几十年临床经验所创制的经验方.笔者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50余例,收效显著,患儿食欲明显增强,体重显著增加.兹介绍如次:“陆氏消食散”药物组成:山植12g,乌梅、薄荷、枳实、石斛各6g,槟榔、二丑、莪术、鸡内金(冲服)各3g,茯苓、白术各4g.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少量多次喂服,一般根据年龄选择一天喂6~12次为宜.典型病例:患者杨某,女,8岁.三月前患儿出现纳差少食,伴腹胀、时有呃逆,大便干,查舌红少苔脉沉细.辨证为脾失健运,食积胃脘.治以消食化滞.投予“陆氏消食散”原方加麦冬6g,二付.服后诸症悉平.继服二付,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下法属八法之一 ,在临床上笔者将下法辨证地应用于内科急症治疗中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慢性阻塞性肺病 (喘证 )王某 ,男 ,60岁。 2 0年前因受寒外感咳嗽 ,每至冬或受寒必咳 ,甚则喘。 1 997年冬复感外寒突发高热 ,咳嗽 ,咯痰 ,喘促气急 ,鼻翼煽动 ,张口抬肩 ,经多种抗菌素、止咳平喘药物治疗无效 ,且闷喘加剧 ,纳呆 ,腹部胀满 ,大便5日未解。查舌苔厚燥 ,脉滑数。西医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感染 ,中医诊为喘证。辨证为痰热蕴肺 ,腑热内结。予宣白承气汤加味 ,生大黄 1 2g ,生石膏 3 0g,瓜蒌 1 0g,杏仁 9g ,葶苈子…  相似文献   

19.
张××,女,48岁,1971年11月6日初诊。患者于10月30日起微发寒热,未加治疗。11月2日起,面部和颈项出现红色皮疹,伴寒战发热,到某门诊部治疗,诊为“麻疹”,服中药四剂(透疹清热)和西药土霉素、咳嗽糖浆。但皮疹很快蔓延至全身,寒热更甚,于11月6日来我部诊治。诊时仍诉畏寒发热,咽喉干痛,口渴引饮,胸膈闷热,大便闭结,小便短少如酱油色。检查;体温39.6℃,脉搏  相似文献   

20.
<正> 治疗方药 柴胡、枳壳、川楝、青皮、元胡各10g,良姜8g,香附、白芍、麦芽各12g,郁金9g,甘草4g。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服7剂为1疗程。兼湿热者加苍术、黄连;气滞甚者柴胡、青皮量增大;血瘀者加丹参、赤芍;食滞加炒莱菔子、神曲;胃阴虚者,良姜量减半,加玉竹、草石斛;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加白及、大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